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378部分

天宋武功-第378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金坡为内险,北面则是黑石岭,昔年刘邦与项羽逐鹿天下,刘邦差点被项羽逼得西逃关中,若不是手下谋士郦食其的出谋划策刘邦东塞太行之险,北距飞狐口,南守白马之津,这才逼得项羽不敢西进;更有先前,光化五年,朱全忠使王处直以义武兵入自飞狐,败李克用于晋阳。朱梁乾化二年,晋王存勖使周德威伐燕,东出飞狐。后唐清泰末,契丹助石敬瑭围唐兵于晋安寨,唐主命幽州帅赵德钧自飞狐踵契丹后以救之,德钧固请由土门西入,许之。”

    赵匡胤点点头,赞许地彬。

    “官家,这里太黑了,小心脚下的路。”前头的随军将士立即小跑过来,边跑边道,告知了前头的情况。

    赵匡胤摇摇手道:“哈哈,不要紧,我听说其地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延,百有余里。黑石岭乃是整条飞狐陉最窄的地方。而今虽然是正午时分,可是仰起头来却如同走在黑夜当中一般,这自然延伸的道路,只有一丈不到的距离,又遮天蔽日的,随时有一二碎石滚落,确实让人望而生畏的。”随即赵匡胤问那个士兵,“对了黑石岭还有多少路程?”

    “禀告官家,黑石岭在北,估摸着有二十多里路的样子,倒是眼下离飞狐陉我军营地倒是不远了,再走个半个时辰的样子。”

    “那就好。”赵匡胤后头的路,这里的路倒是变得越发不好走了。

    此去飞狐陉的道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路,更有崩落的几块巨石从山壁上滚落下来,差点砸伤行军走路的宋军,不过却挡住了宋军前进的路。

    “嘿咻,嘿咻——”宋军士兵眼下正在搬运那些石块,后头的驴车骡车则是长长地停靠在了一起,连成一条直线。

    巨石终于被清除了,宋军前行,直到黄昏前,宋军终于到了飞狐陉。

    萧思温见到以前的老敌人兼现在的上级来了,他立即拱手道:“下臣萧思温见过官家,官家圣安。”

    赵匡胤思温道:“萧先生客气了,这次若不是萧先生出马,估计我宋军要费一番力气了。”

    “官家谬赞了,这一切全靠官家的筹谋,思温也是见官家仁德无双,为避免天下百姓的灾祸所佩服。不过眼下思温还是力有不逮,还请官家多派几个得力将领帮助微臣一臂之力。”萧思温复而拱拱手,一副谦逊的样子。

    赵匡胤对萧思温十分满意,在后周的时候,随着周世宗北上攻打瀛莫的时候,他就曾经跟萧思温作战过,如今时过境迁,自己已经成为大宋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而萧思温也成为自己帐下一名将士,赵匡胤觉得这种感觉是何等的舒畅至极。

    与此同时,萧思温也在想着以前的事情,他第一次与面前的官家交战的时候是在周世宗北伐的时候,那时候官家还是周世宗帐下的大将,如今却成大宋官家,这种微妙的感觉让萧思温稍微有些惆怅,就在一瞬间,萧思温又恢复如初。

    萧思温与赵匡胤站了一会儿,萧思温便告退了。

    赵匡胤在军营内巡视中,在辽军眼中不同的是,眼前这个人是大宋的皇帝,至少说来是锦衣玉食的,可是让辽军将士惊讶的是他们的皇帝确实一个与将士同甘共苦之人。

    赵匡胤的到来,鼓舞了宋军将士的志气,而宋军接下来就是要借道飞狐陉,西攻晋阳。

    一夜过去了,又是新的一日,经过昨夜的商议之后,今日一大早,他们便要执行皇帝的任命。

    宋军要开始在此处分军了,一路由李处耘李继勋二人北上攻打蔚州,保护宋军北部不受辽军的威胁,另外一路则是皇帝带领,帐下更是有曹彬潘美等将领,他们的任务是西去灵丘,然后一步一步攻取其他州县,最后出雁门南下。

    此战的代价相当巨大,稍有差池,就会拖延宋军大一统的步伐,若是成功了,整个北汉太行山东西燕山南则会并入大宋的疆域之中,宋军则只需面对北部的辽国。

    宋军按部就班地行走在太行山茫茫山野当中,步步紧逼当中。

    当夜,宋军就到了灵丘外面,灵丘内的军寨之中只有寥寥几个辽军将士,他们自诩能够守住灵丘。

    灵丘,以赵武灵王墓地所在命名的地方,并没有神灵庇佑,宋军靠着自己的手段攻下了此处。

    灵丘陷落,并入宋国疆域当中,赵匡胤在灵丘待了一日后,便率领宋军西行。

    。。。。。。

    而在此刻北方,自出了黑石岭,留下部分军队驻扎在黑石岭堡中,李处耘李继勋他们便亲率一万宋军往北而去。

    蔚州,东临易州,南接恒州定州,西依云州。。。。。。这里的地势来说,相对平稳。

    蔚州名义上虽然是一个大州,可是它县城的规模却如一个小县城一般大,而且城墙上面到处都有残破斑驳的土渣子从城墙上面掉落下来。

    让二李有些捉摸不透的是,蔚州居然不战而降,似乎这一切就好像有人准备好了一样。

    不过卫康与荆嗣二人却心细地发现在蔚州城门上留下了不少坑坑洼洼的洞,这洞的大小似乎是某一种利器所造成的。

    “这是?”卫康指了指洞,他转过头问荆嗣。

    荆嗣道:“这个莫不是火药,而且观其威力似乎比神机炮强大,城墙上面虽用黄泥掩盖,可还是能够清楚地”

    “很有可能。”卫康点点头,然后神秘地笑了。

    二李已经带领军队了蔚州城中,城中百姓见到宋军之后,只是稍微有些惊恐,他们怕投诚之后会被宋军灭口,不过宋军并无那些无聊。

    老百姓还是觉得非常庆幸,在乱世当中他们还是活了下来。

    宋军了蔚州这一座城池,很快就安定了当地的局势,的一切全都没有变化多少。

    二李他们并没有北上,而是派人守卫在蔚州,修筑当地破碎的建筑。

    随即二李便带领了一部分的军队,南下飞狐陉,然后西去灵丘了。

    四月中旬,宋军已经离开灵丘,转而西行,在太行山脉中行走着。

    五月初,宋军便到了应州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宋军已经在此地驻扎着。

    中旬,应州城破。

    不久之后,宋军脚下的步伐已经靠近了雁门关。

    本书来自  html/28/28616/iml

第五十二章 雁门关一战() 
宋军已经到了雁门关,宋军主将抬起望去,只见山势陡峭,一座雄关立在山顶上,此关东西山岩陡峭,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也叫雁门关。

    雁门关的围城随着山势而建,周长十余里的样子,墙体南端与关城东西二翼相连,北边则是沿着山脊延伸至谷底,合围之处则开城门口。

    而且此关,东连诸多关口,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另外二个关口,至于黄河边上,眼下此关倒是在辽军手中。

    赵匡胤远远地去,听着军中文书官检校官的诉说,只见关城勾注与山顶铁裹门外,不过因为宋军与投降宋军的辽军已经攻下了东境其余关口,是以雁门关对于辽军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了。

    曹彬潘美崔彦进党进郭进康延昭赵赞王全斌诸将蓄势待发,正准备攻打雁门关,而萧思温则先出面诈取雁门关。

    宋军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大捷,这也多亏了萧思温在辽军当中的威望,而且萧思温手下大部分的军队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辽人一见面就将萧思温当成亲人,自然是不会想到萧思温带领辽军已经投降了宋军。

    宋军一路稳扎稳打,加固了在飞狐陉灵丘蔚州黑石岭堡等处的城防,派了不少兵力驻扎在桑干河沿岸,拒马河以南,易州北部的兵力也派了不少,就是防止其余辽军闻风之后,忽然间南下。

    此刻驻守雁门关的乃是南院枢密使杨衮,此人是辽国的大将,个子三长五短,乃是契丹人,当初随着耶律德光攻打后晋之时,曾被赐名耶律敌禄,在高平一战中与北汉军队联合,曾与周世郭荣与如今的宋皇赵匡胤一战,不过失败了。

    杨衮站在雁门关城墙上,眼见黑压压的军队如山一般压了过来,他心底不知是甚么滋味。

    “可否联系上了云州?”

    杨衮派去的时候并没有打听到多少消息,而且北去辽国东去幽州的道路已经全部被宋军切断,宋军如入无人之境,而他们固守在雁门关的辽军,也差不多要折损了。

    “我们的人已经尽力了,可是与朝廷的兵马失去了联系,我们该怎么办?”周围的武将纷纷忧心忡忡,“汉人已经不是羊了,而今大辽尚且不安宁,陛下又不管我们的死活,我们在雁门关多守一日,也不见得陛下会赏赐甚么,现在的陛下已经只知道坐稳他的皇位,杀死那些威胁他皇位的臣子,皇族。”

    “大不了就是一战,谁去刺杀那宋国皇帝?”倒是有些辽军将士在底下粗喊道。

    杨衮摇摇头道:“我听说那萧思温已经投靠了赵匡胤,现在俨然间已经成为宋人的走狗,刺杀赵匡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那这么办?”

    “迎敌!”杨衮冷冷地来了一句,直接道,随即他从关内的屋舍中走出,直感觉到四周有风吹得呼呼直响,他头上没有戴盔帽,一缕白丝在风中被随处吹动,有些凄凉。

    大风吹起,雁门关四处的旗帜已经被风吹得哗哗直响,杨衮带着手下的辽军将士已经全部出现在了城楼上。

    远处,有马蹄步伐以及搬运重物的声音传来,在谷口越来越清晰起来。

    那是宋军,是宋军来了,他们身后还有穿着辽军服饰的军队,在杨衮的视线中也越来越清晰,他已经那人正是萧思温。

    杨衮萧思温,心底五味复杂,不过此刻他恨不得从城门上冲下去,然后一刀斩下萧思温的头颅。

    只是理智战胜了他冲昏的头脑,他只得站在城门上干瞪着眼睛。

    宋军火红色的旗帜好似在空中燃烧一般,那旗帜上的龙形旗帜上的金龙就好似在游动一般,朝着雁门关飞去。

    宋军诸将也是心动不已,眼下他们已经离雁门关越来越近了。

    宋军一致认为,若雁门关若被攻下,则打开了宋军南下去晋阳的通道。

    宋军已经围在了雁门关下,城口上面辽军诸将士也一齐地站在城楼上,举目望去,宋军已将攻城的云梯火箭炮车等物放在了军队正前方。

    杨衮站在城门上,自己军队这边也将火油檑木开水石块等物全部搬上了城头,正严正以待。

    杨衮这么做也是无计可施,他这么做就是拖延时日,若是辽军援军到来,他倒是可以在此处拖延一段时日。

    不过让杨衮奇怪的是,赵匡胤却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宋军队列中跑了出来。

    这让曹彬等诸将捏了一把冷汗,他们在后头道:“官家,前面危险!”

    赵匡胤转过头去,大声呼叫道:“朕没事,你们不要过来,我与杨枢相叙叙旧而已。”

    “官家!”高怀德立即冲了出去,一身银袍,手里的银枪已经紧紧地捏着,他跟在了赵匡胤的后头。

    “藏用兄勿要担心。”高怀德

    “哈哈,杨衮,自高平一战后,我们已经许久未见了,这些年你日子过得倒是舒坦罢?”赵匡胤依旧穿着当年征战沙场的铠甲,只是这些年过惯了皇帝的日子,有些发福了,但是骨子里面那股武将的意气倒是没有消去,而且年高平一战的辽军主帅,他这心里头感慨万千,这世上的缘分果然就是这么弄人,如今一个是宋国的皇帝,一个是辽国的南枢密院的枢密使。

    “托赵兄的福,这些年我还过得好,赵兄一别多年,已经成九五之尊,只是为何要率军来犯?赵兄身为天子,该是好好在开封处理政务即可,还是别出来指挥了。”

    赵匡胤指着那杨衮道:“杨衮,我又何尝不想如此,只是你们契丹人肯消停么?”

    杨衮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反问道:“身为辽人,自然要为辽人着想,陛下不也是一样么?”

    “枢相,不如此刻用箭射死那皇帝。”杨衮身边的辽军士兵在杨衮的耳边提议道。

    “不行。若是杀死了那个皇帝,我军真要葬身在雁门关内了。”

    “枢相莫不是怕了。”

    “住嘴!”杨衮直接抽出一把刀,吓唬那个士兵。

    “枢相……你会后悔的。”那士兵转头就离开了。

    城楼下,赵匡胤坐在马上,他驾着马来回奔跑着。

    “杨衮,你这雁门关人太少了,还不是我宋人的对手,朕命你人立刻开城投降,投降的辽军士兵我军一视同仁。”接着赵匡胤又道,“不知道你有没有的同袍旧友,他们入了宋军之后,只要有功,必定重赏。”

    杨衮冷冷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