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399部分

天宋武功-第399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是城东,一个旧官吏的宅邸。

    前段日子,这里已经完全被占领了。

    而这个贪官污吏则被枭首,剿灭家财,府邸则成了长春堂的联络点。

    今日,杨赞等人得知开封总部的消息后,立即在此地商讨接下来的事务。

    在大堂的一段,支着一张庞大的地图。

    上面则绘着不少的河流、山川、城池,细细看之则会发现这一切描绘的程度实在是太精细了。

    这张地图是长春堂散落在辽国之地一百多个分点一点点所绘制的。

    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年,才汇出了这么一幅。

    杨赞正在津津有味介绍着这一切:“诸位请看,这里就是辽阳,这里是高丽,还有这里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这就是花了我们长春堂无数心血所绘出来的地舆图!”

    冷舞自从跟随杨赞之后已经见识到了不少的奇迹,如今这幅地图一出,纵然不知兵法的她也知道用意了。

    很快,他们的目光在地图上各地的位置移动来移动去。

    “此处是渤海旧地。”

    “此处是上京临潢府。”杨赞指着此处,然后道:“上京是契丹贼中心,而城内分为二城,北名皇城;南名汉城。”

    接着杨赞又拿出另外一份图稿,此图稿悍然就是上京城城池的布置图。

    “你们看,南北两城,相连为“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墙高三丈,设有楼橹。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如果……”

    “看来料敌于先,主上实在是英明啊。”

    不过随即杨赞又将手指另外一个地方。

    “高丽!”有人道。

    “对!”

    杨赞解释道,他们身处此处,不仅仅对付的是辽国人,除此之外,他们也在关注高丽那边的局势。高丽离东京远,离幽州也很远,不能直接对幽州之役产生影响;高丽虽然一直对“渤海国旧地”野心勃勃,却进攻能力不足,结盟只有长期战略好处,没有战术益处……但前面,大宋为了对付契丹,自然要提拔一下这个同盟,纵容这个国家入侵渤海国旧地。

    “此事牵一发而动全一身,千岁也在信中严明此事,那高丽王是个懂得抓住时世之人,虽然高丽王残暴,但还是要小心为上,陛下曾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第八十五章 战争机器() 
燕山山脉东段出现了辽军细作的军情已经送回了开封,皇帝以及枢密院军国大臣都知道了此事。

    自古以来,两国战斗,细作都是公开的事情,只不过这一次,大宋对辽之战势在必行,而且当今大宋在短短几年工夫就逐渐地统一了南北各地,身为皇帝的赵匡胤自然想让自己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所在。

    而且辽国这一北方大国,若是不灭,始终都是大宋的心头大患。

    于是乎在这个问题上,皇帝已令枢密院调集边疆的军队,加强北方的军事行动。

    从白天到夜晚,枢密院各军机大臣都在枢密院商讨北方战事。

    黑压压的在殿内挤满了枢密院大臣们,虽然眼下的冰雪初融,但前来参会的军国大臣乃至武院的首届毕业生不少。

    众人都在各抒己见,而皇帝则高坐着,看着底下这些大臣与学子们在商讨战争的后续工作。

    就快到正午时刻。

    忽然间朝堂外,有咕噜咕噜的轮子碾压的声音从远处而来,不久之后,只见军器监的监工从殿外用牛车拉来一个大木箱子。

    这个木箱子呈长方体。

    牛车到了殿外,被两个禁军将士给抬了进来。

    赵匡胤一见殿外如此大大阵仗,当即问道:“这是?”

    “陛下,这是改良过的火/炮。”

    “哦?!”赵匡胤对此物自然不陌生,当年火炮的一记轰打,整个场面他到今日来记得。不过最近一直听闻军器监在研制改进此物,赵匡胤很想看看改良过的火/炮威力究竟如何。

    不仅仅赵匡胤,那日曾见过前代火/炮的大臣与将领们也都殷切期盼着,除此之外,他们还为火/炮的尺寸而探讨不已。

    这个时候,那个军器监监工却道:“陛下,我军器监还有一物要面呈。”

    赵匡胤点点头,随即监工命殿前司侍卫紧锣密鼓地从外边的车子上搬下来一个箱子。

    箱子已经被呈送至殿内。

    所有大臣以及学子的目光都注视着那个箱子,方才的火/炮他们听闻过或者有的人见识过了。

    但这个箱子,虽然从外表上看并不大,但众人的好奇之心丝毫不亚于方才装着火/炮的那个箱子。

    箱子正被一点点打开,而好奇心已经全部都注视着那个区域。

    赵匡胤的目光慢慢地移动到这个箱子上来。

    等到箱子被打开后,只见里面用稻草严严实实地塞着。

    许多人的目光中似乎出现了不一样的神情。

    似乎更加期待了。

    殿前司侍卫在监工以及众人的注视下,这才将填充的稻草全部都拿了出来。

    稻草被取走,只见出现管子状一般的物体。

    “这?”

    那个军器监监工拱手回道:“陛下,这是军器监经过多年研制出来的火/枪!”

    “火/枪!”赵匡胤事先知道军器监在研制此物,当年自己的儿子曾向自己介绍这个物事,如今居然已经研制成功,并且他也听说此物的厉害。

    赵匡胤迫不及待从龙座上下来,然后凑到了木箱前,他很想知道此物的厉害之处。

    只见在木箱里面躺着三十多杆长条形的物体。

    这些物体锃光瓦亮,赵匡胤感觉这些就好像是仪仗队官员手中所执之物。

    拿在手上的感觉跟棍子差不多,是黄铜外表,稍微显得有些沉甸甸的。

    这些军械的模样十分古怪,不过数量只有三十来枝左右,据说这是军器监新督造之物,名曰:火/枪。

    第一批火/枪也制造了出来。枪管采用的是青铜铸造;枪机几经改进,则是改用火绳点火。

    只是点火装置有了改进,比明火点引线更方便,但火枪的射程杀伤力与以前没什么区别。所以依旧只装备了,因为实用远不如弓|弩。

    监工道:“这是朝廷督造之物,可以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也就是上次魏王千岁要求军器监所制之物。”

    “哦?既然此物为军器监所制,可否让臣工们看看其威力。”这个时候赵普出列了,作为枢密院枢相,他对此物也有些期待,而且也从魏王赵德昭口中无数次听闻此物。

    赵匡胤点点头,随即一挥手,立即就有殿前司的将士从外面拿了几只公鸡来。

    “咯咯咯——”

    那些公鸡焦躁不安地摆动着躯体,不停地狂叫起来,然后被绑在十几步外面的一根根木桩上。

    这些火/枪在呈送前曾有殿前司的侍卫试过,是以对于此物的操作十分上手。

    两个侍卫已经得到皇帝赵匡胤的首肯,直接上枪上阵了。

    黑黝黝的铜管已经对准了那些公鸡。

    殿内,所有大臣以及学子的目光再一次殷切地注视着那公鸡。

    他们都吸了一口冷气,尽管殿内此刻温暖如春,但两股战战以及紧绷的神情还是异常紧张。

    是的,所有人都很紧张。

    当两个侍卫一前一后地扣动了,只听空气中擦出一声爆破声。

    随着声音前后两次撞击,大部分的人都禁受不住这一声。

    有很多人踉跄后退,或者是捂住胸口见证了这一切。

    皇帝赵匡胤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面吓坏了。

    一二声枪响后,远处木桩子附近飞溅起来一大滩鸡血。

    无数的血液仍旧在不停的从鸡头的位置喷洒出来。

    看上去十分恐怖。

    所有人都被震惊了,那两个先前还操作自如的侍卫也吓了一跳。

    因为实在是太惨无人道了。

    如果在战争中使用此物,敌人会在惊恐中倒下一大片。

    而战争历来是惨无人道的,是鲜血的坟场。

    所以虽然有许多人不理解,但如今大业可期。

    “你们是否会觉得残忍?”皇帝赵匡胤忽然间问道。

    噤声,过了许久赵普出列道:“我等处于乱世,乱世之中什么最多?”

    “死人最多!”赵普自答道,他知道当今天子的决心,而且生逢乱世,经历也很多,死亡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

    赵匡胤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那就是减少死亡。”这一番话,是赵普与赵匡胤二人事先商量好的,而且用公鸡来做试验,也是警醒朝中有些人的倾向。

    对于此番北伐,赵匡胤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声音。

    看着这君臣二人,远处的赵德昭会心一笑,的确战争是残酷的,而结束战争的机器就得更加残酷,甚至沾满鲜血。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初春时节,黄河开始解冻,一艘艘的形态各异,不同功能的船只正在黄河道上破冰。

    在阳光照射下,随着一声声的巨冰破碎的声音。

    整个黄河正在逐渐地波涛汹涌起来,那些巨大的船只整缓缓行驶在春季的航线中。

    这些船只基本上都是北上运送粮食的船只,自从枢密院调兵北上之际,这里就开始破冰。

    魏王赵德昭站在一艘船上,两只眼睛看着忙碌的破冰船队,他问身边的人道:“这些冰什么时候可以破完?”

    身旁的一个开封官吏,则恭敬地站立一侧,手指着前方道:“千岁,快了,如今天气渐渐暖和,差不多了,大概还需要一天的样子。”

    “一天,一匹马可以来回跑三百里路了,通知下面的人加快速度,争取今夜就可以完工。”

    “是。”那个官吏已经小跑下去,而此刻船只上也只剩下了赵德昭一人。

    前几日,他刚刚收到了北方的来信,信中特别提到了辽国五个都城的情况。

    这跟赵德昭预想的差不多,辽国地域虽然庞大,但在这几年,随着北部几个部族相继叛乱脱离辽国耶律璟的统治后,骆驼大的辽国,控制的地域也仅仅只有燕山以北,草原以东,阴山东侧的,上京西侧这些。

    不过从地图上看,这块区域也有几十万平方公里大。

    至于与辽国国土相接壤的朝——鲜半岛,赵德昭倒是不足为虑,那个国家现在正是君臣互相猜忌的状态。

    纵观整个东亚大陆。

    大宋南部的吴越与清源陈洪进,如今奉大宋为正统,年年朝贡,虽然还是地方上一个割据势力,但不足为虑,大宋也在南方设置了市舶司,起到了很好的经济监管。

    总体上南方很是安稳,赵德昭相信几年后,随着大宋兼并辽国之后,南方割据势力也一定会最终归入大宋版图内。

    至于西南,段小楼已经彻底掌控了整个大理,听说现在大理国内在段小楼的治理之下国内开始风调雨顺起来。

    而大理国似乎也没有过分安逸,在赵德昭的建议下,大理国土正在进行南征之战,想必此刻通过东南亚的道路已经被开辟出来。

    而在青藏高原上,此刻正是一个王朝衰落之际,赵德昭暂时不还想将目标对准那个方向。

    至于西北,眼下西北各族倒是臣服大宋王朝,年年朝贡,但这一切还是有变数,赵德昭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上演同样的剧情或者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改良版,而且辽国地域与西北也是相互接壤,谁都不能保证在西北出点什么以外。

    这一点谁都不知道,大宋的每一步尝试都至关重要,如今也只能防范于未然。

    而在此刻,在黄河中游,与中原地区平坦地势不同的是,这里沟壑纵横、山势连绵,视线极不开阔,在路上向四面看都被山挡着。

    虽是初春季节,但此刻大地仍旧是一片凋零荒芜,满眼黄土,空气十分干冷。幸好今日天气比较好,天空泛蓝,能见着太阳,便为这景象增添了鲜艳的颜色。

    这里是宋军在黄河边上设置的一座军堡,也是朝廷在此地设立的一座边镇。

    在边镇内,则分散宋军军力。

    大宋当初设立军镇,一方面是为了监视西北的党项、回鹘以及其他西北政权。

    另外一方面可以实行交易。

    所谓的市马也为朝廷提供了不少的良马。

    大宋西军马匹皆出自此处。

    而在边镇外,蜿蜒的黄河水道上,有数百艘破冰船只正在破冰。

    朝廷的北伐命令一下,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对抗辽军的西侧前线。

    隔着黄河,以北就是辽国的界限,只不过辽军战斗的位置基本上都在河东、河北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