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86部分

天宋武功-第86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德昭想到今日真是撞了邪了,没想到一出门就遇到了《平边策》的作者王朴,今日一番谈论都是自己参照王朴的策略而来,说给王朴听,怎么王朴会问自己,他难道不知道吗?自己的回答倒是促成了这一策论。

    赵德昭哭笑不得,话说之后,郭荣就开启了南下征战之路。

    正如赵德昭所预料的,当日纳比部郎中王朴向郭荣提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献策,确定先攻后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后灭亡北汉的统一方略。

    。。。。。。

    那日朝会之上,郭荣案首堆了厚厚的奏疏,全部都是大军征战的策略,可是没有一份他看得入眼。他见文武百官坐在两侧,都在蹙眉思考。

    这时候比部郎中王朴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郭荣道:“文伯,你有何奏?””

    “陛下,臣有一策,可灭其国!”王朴毫不夸张地回道。

    郭荣听到王朴的禀奏,迫不及待想知道,就催问:“哦?!文伯说来听听。”

    王朴就把赵德昭所言都回禀了郭荣。

    “陛下,臣以为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无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今取四边,应反其行为,进贤退不肖,恩隐诫信,赏功罚罪,去奢节用,时使薄领。民心既归,天意必从。至于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

    取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否则移兵攻之,席卷可平。至于河东北汉,自高平之役后力竭气沮,不为边患,宜后图,待天下平后,可伺机一举而擒……”

    总而言之,此策之中,王朴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进一步而控制南方各国。以后再取后蜀和幽州,最后解决契丹边患的这么一个明确的战略思想。朝廷之上所有大臣都仔细地听着,王朴的一番策略真是精彩绝伦,堪为千古的出师表啊!

    郭荣听了当下惊叹连连,就采纳王朴的策略。

    他向大臣们询问谁可以向西攻取秦州、凤州,问:“诸位臣僚,你们认为此次出征,谁可堪此重任?”。

    自从显德元年冯道死后,郭荣任王浦为丞相,高平之战之后回到开封加任王溥为礼部尚书、监修国史。

    此刻王溥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齐物,何奏?”郭荣道。

    “臣推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向拱字星民,怀州河内人。始名训,避周恭帝柴宗训讳),此次出征。向训可为重任。向训此人,功勋卓著。广顺年间,迁皇城使,出监昭义屯军。并州时,虎亭南之战,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А⒉芎=穑职芷渚诤亍:笳髂饺菅宄羝胶螅ㄎ轮菅布臁N醇福目褪∈埂⒅轮荨Q又萁诙仁垢咴嗜ㄗ洌⒚淙ㄖ菔拢砬诳褪∈埂4舜伪闭鳎咂街荩怨嬉宄删诙取⒑佣杏熬技唷K韵蜓悼煽拔髡鞔笕巍!

    “准奏!”郭荣赞同丞相王浦的建议,随即又遂遣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润随宣徽南院使向训西征。

    大军准备开始西征。

    ……

    赵德昭白日听父亲赵匡胤说起周国大军出征之事,于是乎入了夜,赵德昭去了城北客栈,一路之上都在想此次出征,万松也在出征之列,上次他去报名投入禁军,此刻已经成为禁军一员了。

    禁军在封建时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说白了也就是个保镖的部队。

    但在五代这个军人执政时期,武人就是个香饽饽,禁军可谓是精英,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当年也是投入了周太祖的军队之中,后来成为一名军官,靠着征战,一步步走到殿前都虞候职位上。

    禁军为大周的正规军,大分部是驻扎在都城开封和附近,平时拱卫京师的安全,战时开赴前线。

    大周朝廷,禁军之中分为两大系统:殿前司,侍卫司。

    其中;殿前司有两大主力:铁骑军(马军),控鹤军(步军);以及内殿直,散指挥等兵马。

    侍卫司有两大主力:龙捷军(马军),虎捷军(步军);以及其它兵马。

    高平之后,天子郭荣威严也越来越重,大臣都是俯首帖耳。去年显德元年郭荣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了,首先他下令裁撤禁军。裁掉那些老爷兵。少爷兵,还有那些专门吃空饷的。

    然后又张榜从民间招募身强力壮的入禁军,同时下旨让那个各个藩镇挑选手下的精锐士兵入禁军。

    万松那个时候就在考虑要不要加入禁军之中,一是为了建功立业,报答养育之恩;二是为了完成义父的心愿,灭了伪唐;三是可以借着进入禁军之名,把长春堂打入京畿和各地之中。

    然后去年偷偷摸摸地报名投入了禁军的怀抱,这件事情后来被赵德昭和杨濛知道了,非常责备他的任性妄为,可是后来就慢慢听他解释了。

    万松的这个计划非常好,杨濛听了非常赞同,只不过赵德昭有些捉摸不定,若是自己现在是个十多岁的少年,那就好了,可是现在才六岁,虽然每天都锻炼,可是这个身子骨太过弱小脆弱,经不起折腾。

    杨濛和万松也知道赵德昭心中所想的,但他现在是长春堂的少主,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因其身份尊贵,所以是重点保护对象。赵德昭也非常无奈。

    车子到了凉城客栈之中,赵德昭脱口道:“义父!义兄!你们坚持自己的决定,为何不派其他的堂中兄弟去。”

    “昭儿,不必多虑,我已经打算让松儿投入禁军之中了。松儿做起事情来十分可靠,若是换做其他人,义父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这么适合之人。”

    “义父,战场上刀枪无眼,义兄此去,昭儿担心义兄的安危!”

    “昭儿不必担心我,我这是心甘情愿的。”万松挺起胸膛,道,“如今我空有一身武艺,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而义父和昭儿,一个是长春堂的主上,一个是长春堂的少主,都是身份尊贵之人,而我现在无所事事,进入禁军,可以实现义父的心愿,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松儿非常愿意这么做。”

    “松儿——”杨濛叫了一声,他敖红了的双眸仿佛要滴出血来了,一颗浑浊的眼泪滴落下来。

    “义父,昭儿,你们不必担心我的安危,我会好好保护自己的,此番出征,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使命的。”

    “义兄!”赵德昭喊了一声,随即他从衣袖之中抽出一张平安符,给了万松,“这是昭儿从相国寺中求来的,很灵验的。”

    “多谢昭儿!”万松说完,赵德昭把平安符套在万松的脖子上。

    三人在房间内说了很多话,然后这时候老九进来了,说道:“主上,少主,公子(称呼万松的),刚刚从成都传来的消息,称蜀帝命赵季礼出任秦凤二州,而我们的人马此时在成都之内,等待公子出征南下。到时候大军若是攻入成都,公子就可以汇合那里的人马。”

    “能打入成都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松儿的安危为重,此次的计划就暂时让松儿呆在禁军之中,取得功绩,深得皇帝的信任。”杨濛道。

    ……

第三十章 成都之小百花楼() 
第三十章成都之小百花楼(二更)

    (蜀地篇)

    此刻成都,华灯初上,孟昶登基初期;励精图治,扩展疆土,蜀一度国势强盛;然人太安逸之下;则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与红桅子花,风流天子孟昶就命人在成都内广种此类花种;而花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

    如今好几个年头下来;成都之内,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五十里远近,众人游走在街道之上;遍地都是芙蓉锦绣之花,如铺了锦绣一般。花香阵阵;蜂蝶缠绕;暖风熏得游人醉;真是享受安安单单的岁月;正如诗人笔下所谓的“花重锦官城”了;“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蜀国皇宫之中;牡丹苑内,日前刚刚派了赵季礼去了秦凤二州;此时孟昶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更经常在成都内召集群臣,在皇宫之中开筵大赏牡丹宴席。

    ……

    成都之内,一幢三层别致的小楼,此为小百花楼。小百花楼以花命名,却不是甚么青楼妓院,而是酒楼。

    此酒楼为一外来之人而开设的,当家的即为秦掌柜的。

    成都,小百花楼楼内,每日生意皆是不错,掌柜的在柜台盘算这个月的账册,小百花楼的主顾杂役都唤他为秦掌柜的。

    “秦掌柜,今日小的家中的老母生病了,明日要告个假,可否?”小二战战兢兢地站在秦掌柜身边,等着秦掌柜发话。

    秦掌柜沉默不语,依旧在算他的账册,众人都知道他的脾气,又臭又硬,不太去抵触他。上次一个收拾碗筷的小二不小心摔了碗,都被他严厉地训斥了一顿。

    他虽然心直口快,但是确实让人佩服,当年一个人辛辛苦苦从北方逃亡过来,身边还带了两个义子,大个儿叫安德裕,瘦小的那个叫安东野,他是即当爹的又当娘,十分不容易经营起一个小百花楼,又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所以身世还是挺让人同情的。

    而秦掌柜也只是点了点头,那个小二就连忙退下了,奔往家中。

    这时候,从外面跑进来两个孩子。

    “义父!”十五岁的安德裕和十一岁的安东野跑了进来,唤道。

    “大哥儿,二哥儿,今日去私塾怎么去了这么久才回来?”

    “义父,其实……“安德裕支支吾吾的不说话,可是当他迎上他义父的目光时,他说道,”二哥儿今日给先生惹祸了,差点把先生给气走,我这是跟他一直在赔罪呢。”

    “大哥,你——”方才和大哥说好的不要把在课堂之上为难先生的一番事情说给义父听,可是这个哥哥也太实在了,关心自己为啥不关心到底啊,自己一向来都不喜欢读书,每日的经史子集,还不如练武来得自在,安东野嘟囔了一句。

    秦习恨铁不成钢,觉得辜负了当年好友的重托,厉声道:“你这个逆子,当年你父亲将你大哥和你托付给我的时候,就是为了让你们长大成人,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可是你看看你,一天到晚都不好好学习,还是你大哥勤奋好学。”

    “义父,我……”安东野道。

    秦习怒不可遏,扬起右手欲要往下打去,被安德裕给拦下了。

    “义父,你还是听二哥儿说完。”

    安东野见到大哥拦下了义父的手,将事情一一说了出来:“义父,我是真得不喜欢读书,夫子今天教给我们的,我老早就会背了。为甚么还要听他说下去,您不信,我背给你听!”

    后蜀广政十六(953)年五月,宰相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主持刻石经,又请镂版印《九经》以颁郡县,蜀帝孟昶从之。蜀中自此复盛,学堂也开了许多。

    今日私塾之内,课堂之上,梵辛老夫子教了他们《道德经》中的一篇文章,然后梵辛拿着书翻起第一篇,让学堂内学生都读了起来。老夫子梵辛让他们读完之后,见到安东野耷拉着一本书,此刻正在瞌睡,一下子就怒气发了起来,从自己讲桌下抽出一根戒尺,走过去重重地打了一下安东野的后背。

    安东野吃痛一声,瞌睡全无,立马醒转过来,然后看到梵辛老夫子一脸杀气,两只眼睛瞪着他。

    随后两人就开始掐了起来,就发生那样的事情了。

    随后安东野就当着义父和大哥安德裕之面,脱口而出,一字不差,全都给背了下来。秦习和安德裕全都震惊了,真是妖孽啊,还说不要读书。

    原本秦习秦大掌柜的要出手教训一下安东野,让这个野小子懂得甚么叫做尊师重道,可是方才的一番背书,竟然让他下不去手。

    他心中感慨道,安东野真是有出息啊,安德裕也不错,德裕孩提时,即喜笔砚。博贯文史,精于礼传。好友有子如此,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随即他想到了他的好友安重荣,他曾是石敬瑭麾下的将领。石敬瑭为取得皇帝宝座,不惜出卖民族利益,认贼作父,对契丹称臣、割地、纳帛,无所不至,让中原百姓陷于水深水火之中。真是丧尽天良啊!

    唯有安重荣,反对石敬瑭奴颜卑膝的卖国行径,尽自己之力气保护北边诸族部民,遏制契丹人的狂妄野心。

    奈何,好友呗自己手下一将领出卖,引官军入城,守城军民2万余人壮烈牺牲。终因饥困力竭,寡不敌众而失败。安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