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89部分

天宋武功-第89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到了六月初,天气炎热,不雨。军中士气低落,又久在西北之地,周军将士虽然热血满腔,奈何这蜀军未到,军中粮草消耗过剩,底下的军士们有些抱怨。

    五日之后,周蜀两国大军相遇于秦州的威武城东。

    周军王景此番派了濮州刺史胡立出战,他是凤翔军军中王景手下的爱将此番被王景任命为先锋。

    胡立此人,先前在战场上也立下了功劳,出战之前派遣大量的探子刺探威武城内的情况,

    蜀国大将李廷圭当年随着蜀国先祖孟知祥入川,孟昶即位之后,又对他信任有加,此番出战以他为主帅。李廷圭来时,特命下属严密封锁消息。

    周军城外不知李廷圭来此,先锋胡立认为威武城只有少量的兵力,任何人在骄傲的情况下,他的判断必定会受到影响,这次胡立就是这么个情况。之前开山搭桥,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小小地胜利已经吞噬他的心,使人骄傲。

    他特命手下前锋军开战。不久大战一触即发,当日后蜀军小胜,俘排阵使胡立等。

    周军后营见胡立俘虏,大军当时驻扎于城外,观望高城武威,却只能望城自叹,今日一败,军中将士都有了一些意见。

    不久周军败的消息传回开封,朝臣、宰相闻讯,以王景西征久无功、粮运颇难,固请罢兵。

    朝堂之上,大臣们心思不一。

    宰相李谷本来就反对西征收复秦、凤等州,当初他极力反对出兵。碍于天子威严,不得不让步,如今王景兵败,周蜀两军处于胶着状态。他就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

    于是乎他走到朝堂的中间,向郭荣行了一礼,道:“陛下,老臣有奏?”

    郭荣知道李谷要说甚么了,他心里一阵不舒服,道:“宰辅有高见?”

    李谷确实是忠心耿耿,但是就是不懂得统一的大势。他躬身站着,但是身子还是微微的欠着,道:“老臣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从西北撤军,不应该再用兵了。”

    复道:“自从王景等人出兵以来,败绩多于胜利,然大军已经耗费的钱粮无数。粮草难运,国库空虚。老臣恳请停止西征。”

    “……”朝堂之上,一片哑声。

    一统天下,不过走出了第一步,难道就这样铩羽而归了。

    日后还能有更好时机?

    今后天子的策略还能实施吗!

    中原故地秦、凤、成、阶四州都收不回来,还怎么统一天下。

    难道这次自己真的不能顺利的收回秦凤四州。

    第一步都受挫,以后怎么办?

    不,撤军因此可能失去军心。

    天子郭荣高坐龙椅,闻之不纳,心中也是烦躁无奈,粮草消耗确实是一个大头,可是此次西征他是抱着必胜的心愿,随之他再一次发挥出汉辽大军南下时的气概,道:“我军不就是小小败了,诸位都这么认为么?兵家言:胜败乃常事,朕就要死磕蜀国这块肉,此番大军西征就是夺回秦凤四州,挫蜀国锐志。朕下定决心了。”

    随之他力排万难,特命殿前都虞候赵匡胤奉命赴军前巡察战势,赵德昭知道自己的父亲要西行,特意让长春堂会些武功的密探跟随在父亲赵匡胤的身后,随时护卫在后头,预防万一。

第三十四章 三味书屋遇苗训() 
(城外如家,客官觉得可好啊!沃万家如何?三味书屋求大大们别喷了~求收藏,求吐槽!)

    那日朝廷之上,一番争论之后,此后赵匡胤回奏秦、凤可取之状后,天子郭荣即亲笔署名让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决心继续用兵西北以伐后蜀之大业。

    朝廷商议之后,赵匡胤等大将带领的周朝禁军准备又要开始出征了。

    当夜赵匡胤出征一事,赵府上下都知道了。

    赵弘殷等家人叮嘱赵匡胤出征一定要安全,而赵德昭便于夜晚,趁着月色黑暗,赶去凉城客栈,同杨濛商量率一队武功高强,刺探军情的武士跟随在父亲身后,杨濛当下就同意了。

    过了几日,七月初一,晨曦初露,万光浮动,人头攒动,壮士出征。

    东京开封府街头,禁军大队人马集结,统共一万,皆为此次加派之军力,赵匡胤跃马街上,天子郭荣亲自送别禁军。

    随后赵匡胤等将领带着万余名禁军出了城门,浩浩荡荡的向秦州进发,虽然人数不少,可是行军速度确实不慢,飞援秦州前线。

    赵德昭站在角楼之上,亲自目送自己的父亲,然后挥挥手。等禁军远去,自己长春堂的武士就跟援在后方,他要求这些人跟在后头,既要保护自己的父亲,同时打探军情。

    大军远去,望不到天际,随之长春堂的人马就悄悄地跟在后头。

    赵德昭下了角楼,径直去了城外,他今天有一大推事情要做。城南的广味楼和广味集团现已都交给白孤城打理了。因为股份制合作,他也十分放心,乐得当个甩手掌柜。

    同日辞别赵匡胤之后,赵德昭车马出城,来到如家。

    车马经过田间地头时候,赵德昭特意伸出头,望了一下远方地头,一片浓浓的乡土气息,越发喜人的是此刻田间地头的禾苗已经齐腰高了,这对百姓来说是最开心之事了。

    他也是甚为欣慰。随即跳下马车,走在田间地头上,望着阡陌纵横,他又在想若是此时能够得到更加好的品种的作物,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带来试种的,比如南方的那水稻,美洲的作物等,自己若是有空就建立一支船队去美洲大陆瞧瞧看。

    赵德昭道:“李源昌,拿个纸笔,我要记些东西。”

    “是,小郎君!”

    赵德昭拿过纸笔边走边记,他忽然觉得手中的纸笔拿着不太方便,忽然记起来后世的纸笔,也就笑了笑,看来只能先走炭笔这一条道路了。这样想着他们不一会儿就到了如家。

    如家内,此刻的居民楼都是一户挨着一户,整整齐齐,鳞次栉比挨着。赵德昭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美美哒。

    老百姓看见赵德昭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全都热情招待着,赵德昭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恨不得连上厕所也跟着。赵德昭很无奈,敢情跟后世国家领导人巡视一样,不过他心中也只能苦笑,不好意思地婉拒了老百姓的心意,让他们都去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又去了沃万家。

    沃万家,当初赵德昭建造的楼房,此时商铺基本已经入驻了。大大小小的商铺每月都要承担一定的租金,赵德昭的口袋之中也满盈了不少。

    那些主顾见了赵德昭往这边来,全都凑了上去,一个个拍着马屁。

    “赵东家,去我店铺坐坐——”

    “我这边好,来我这边——”

    “……”

    ……

    赵德昭脸上现出诧异之色,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就没说甚么,让他们跟着,就一直在沃万家这条街巷之上转悠,而后面的掌柜们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

    逛完了沃万家,赵德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这边的消费能力确实不怎么样的,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亟需自己的解决,他就在纸上记了下来。

    尔后是去了三味书屋,见到孩子们学得非常用功,他又想起了后世在课堂之中学习的同学们,还有那些可爱的老师,忽然间眼睛湿润了。

    随即擦了擦眼泪,不再伤感了。

    忽然间他觉得肚子有些痛,赶去上茅房,于是乎跑了出去,此刻一不小心碰到一个中年人,一身道袍,俨然是道教中人,却平白无故地出现在了三味书屋内。

    那道士开口道:“小哥儿,怎么了?”

    “我要去上——”话未说完他就赶着去上茅房,可是被一个道士给拉住了。

    道士拉着赵德昭的衣襟,道:“小哥儿不急,我说过不急的。”

    话语一落,赵德昭忽然间肚子不痛了,感觉好了许多,他疑惑地看着面前之人,想要知道他的信息。

    那道士道:“观五代之中各国,汉并十一二州,偏居一方,地狭人少,高平之后,国力大微;蜀龟缩在汉中,孟昶烟花酒地;唐依长江天堑,无进去之心。江南小国羸弱不堪,常年征伐不断。北地唯有周国,国力强盛,君主贤明,麾下猛将更是数不胜数,高平之捷就是契丹也会死避其锋芒。”

    “先生不愧为大才!”

    “哈哈——”

    赵德昭忽然之间觉得那人见过,他随即想起来了,这不是苗训么。

    苗训,河中人,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早年结识自己爹爹,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乃是一届神人。

    赵德昭对他是肃然起敬,然后脱口道:“你是苗训,苗光义。”

    “哦?小哥儿怎知我真名姓?”苗训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而他的师傅确实是有名的,乃陈抟老祖。

    赵德昭莞尔一笑,道:“小子曾听爹爹说起过柳叶镇遇到先生一事情,且小子出生那年,一神仙经过我家,不知道那位是不是苗先生的师长。”

    “哈哈哈,小哥儿真是个趣人,你猜对了,那人确实我恩师!”苗训点点头,同意了赵德昭的看法。

    “小子愚钝,不知苗先生为何突然下山?”赵德昭疑惑不解,按照这位长辈出手的次数来看,一般是不会有大事,就不会来到开封的。

    “这个,我老苗不过是个闲云野鹤之辈,入世之人,岂敢忘了尘世间的快乐,如师长一般入了云山。不过此番却是来开封游玩,其他之事,不是你小哥儿自己就会解决么?”

    “哦!先生真是风雅!先生怎么知道我会自己解决呢?”赵德昭吐了个槽,随即问道。

    “师傅说,这个世道已经入了岔路,再也不是以前的世界了,所以天高任你飞,海阔让你游。你尽情发挥,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提个醒,切勿让历史走得太乱,也不要让天下再生灵涂炭了。不过我看到你如此爱民,师傅说他也可放心。只不过还得叮嘱一番。”

    “多谢苗先生提醒,小子受教了。”赵德昭恭敬地躬身道。

    “孺子可教。对了,我在京城尚无亲朋好友,不如就住在你家,可好?”

    赵德昭方才一听忽然间想骂娘,这不是赤果果的监视么,还是不放心他搞。不过他面上则是笑着说:“苗先生跟父亲已经许久未曾谋面,不过他现在随大军西征,估计此刻已经到了秦州地界,不如先生就住在我家,等候父亲回来。”

    “好;昭儿就在前面带路。“

    ……

    赵德昭、苗训皆坐上车,回了赵府。

    赵弘殷见到这个道士,不知道为谁,赵德昭上去在他耳边小声说道。然后赵弘殷恭恭敬敬地弯腰作揖道:“原来是苗先生,幸会幸会。不知尊师可为扶摇子?”

    “确实如此,家师的名姓世人皆知,正是。”

    随即赵弘殷就请苗训上厅内入了坐,两个人从白天谈到黑夜,一旁的赵德昭都无语了。知道下首有丫鬟来催饭了,三人就去客厅用了餐饭。

    当夜就住在赵府西厢内。

第三十五章 秦、凤、阶、成四州平() 
第三十五章秦、凤、阶、成四州平(一更)

    开封内

    苗训,业已住在开封赵府上,闲暇之时,游逛开封,又顺便操作起老行当——算卦看相。

    这几年他经过刻苦努力,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满腹经纶。出师之后,下山周游天下,结交朋友。他目睹天下分裂,故土烈火,苍生受难,他决定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为百姓谋福利。

    当年在家乡柳叶镇耍金桥上遇到赵匡胤,而后给他算了一卦,觉得此人命中是个贵人,后来恩师扶摇子又顺道下山去看了赵家的小儿郎赵德昭,亦是觉得此人非同寻常。

    苗训就决定日后跟随赵匡胤了。

    赵德昭知道苗训的才能,以及对赵氏江山的作用,所以和苗训的关系保持融洽。

    ……

    苗训这几月都在游历天下,他看到了周国天子郭荣的图强。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三月,为了防止辽国南下,郭荣遣大将王彦超驻守李晏口,并在深州、冀州之间设置静安军,作为军防要塞。

    而辽国看到周军的防御,就南下骚扰,被王彦超痛击一阵,败了回去,不敢南下。

    从四月到如今,郭荣淘汰的那批老兵大部分都去修了开封城,当时开封之中因街市狭隘,郭荣诏令拓展外城,让开封周边诸县官区划街道、仓场、公廨,其余空地听百姓随便建屋。

    郭荣此番就是为了打造天下第一都城而准备着。

    自此大修开封之城,将城中之道路扳直拓宽,道宽三十步,整个开封焕然一新,容纳的百姓就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