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91部分

天宋武功-第91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晚上,广义一起去小儿的酒楼吃食去。”赵德昭高兴地说道,然后拍了拍苗训的肩膀。

    “好。”

    晚上一家人去了城南广味楼,上了饭桌。

    赵家人就问了赵匡胤许多问题,然后杜氏很高兴自己生了这个儿子,如今夫君和儿子都身居高位,儿子西北归来后估计又要升官了。杜氏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不满足的还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和孙子了。

    何况,天子家和赵家的关系也不错,起码他们赵家以后几十年绝对是大周的名家。

    今日真是喜事啊,赵弘殷笑得跟盛开的菊花似的,几杯下肚,赵弘殷就扯起了朝廷的大计划。

    赵弘殷卖弄道,事实上这些都是当时苗训给他透露过的,“胤儿啊,爹我觉得下一步,我大周应该攻去淮南。”

    赵德昭听着这句话非常赞同,他拍着马屁,说道:“爷爷不愧是有谋有略的军事家。”

    赵弘殷道:“岂敢岂敢啊,我这都是广义告诉我的。”

    苗训道:“叔父取笑广义了,我那是拙见,我相信小郎君也有如此的见地的。”

    苗训忽然间把话题抛给了赵德昭,他这是有意要考察一下赵德昭。而赵德昭自然都是知道的,他把《平边策》又说道了一遍。

    听了他爷爷和苗训的谈论,赵德昭突然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又缓缓的说道:“此刻周国已经收回四州之地,然当今天子雄才大略,他是不会坐视天下干戈战火之中,刚刚即位就北上迎敌,圣明无比,远胜唐亡后的其他帝王,欲统一天下。统一天下,望闻问切,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大周要首先解决自己的威胁,大周位于中原腹地,北有辽国虎视眈眈,西南有蜀国,南边有唐国这三大国家,而周围又有小国林立,受着南北夹击的威胁。而国内节度使骄横跋扈,今年陛下就采取了许多措施,收回藩镇的任免权,集权于中央。”

    赵德昭顿了顿,喝了一口茶,见到面前的各位都是一副表情,赵弘殷父子二人、苗训,以及其他赵家人此刻都没有说话,目瞪口呆地听着,而赵弘殷父子和苗训则是点了点头。

    随即他继续,缓缓地说道:“高平之大捷后,汉国势力大减、辽国内乱,两国暂时不会南下,而蜀国此番四州之地皆已回归大周,而观蜀帝孟昶此人,即位之初,尚且励精图治,可是蜀中几十载未曾遭受战火,而孟昶此人认为蜀地已经安宁,就过起了安稳的日子。如今西北一战之后,蜀国丧土,实力大减,蜀国暂时也不会北上。而纵观南方,唐国实力尚在,仍旧是一劲敌,唐国占据江南富庶之地,昔年曾经灭亡楚闽,但百姓富足,实力尚在。”

    那边赵匡胤父子似乎在沉思,苗训则哈哈大笑:“小兄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确实不错,将来必定是个人中龙凤。”

    赵德昭不好意思地说道:“苗先生谬赞了!我们大周若是攻下江南之地,夺得了江南的产粮地段,届时就能一统天下。战争,靠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是是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淮南,鱼米之乡也。江南之地物阜民丰,若此番攻取唐国江北十四州,则大事可期,国库充盈,百姓归心,天下可一。”

    面前之人皆叹道,面前之人还是个六岁稚子么,无况于妖孽乎?

    不过赵家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赵匡义和赵匡美、月娘他们,还有苗训则是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孙当如赵德昭。魏武在世,武侯再生,恐怕都不是赵德昭的对手啊!”苗训忽然间吐槽了一番。

    赵家人都为赵德昭而自豪,而赵德昭之事勉强一笑,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加长久之事情。

    晚宴之后,一行人都回了赵府。

    当夜苗训夜观天象,发现紫薇帝星已经位于开封上空,看来师傅预测的不错,就让我苗广义辅佐明君父子吧。

    次日,钟鼓齐鸣,殿堂之上一片祥和,此为凯旋之乐。

    朝廷之上,文武大臣分坐两旁,天子郭荣正身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掩饰不住喜悦之情,随即道:“此番西征,多亏众位将军的浴血奋战,才能收回秦凤阶成四州,诸位之功,朕定当铭记,为大周国祚作出贡献。”

    随即挥手,让内侍张德均缓缓念道:“陛下诏曰:天下纷乱,武人割据,中原动荡,秦凤成阶,先前被蜀国占领,今大周仁德,朕继承大统,欲西征秦地,收复故土。如今四州归国,今有将军王景向训等人,浴血奋战,更有禁军赵匡胤领军西征,战功赫赫,朕何吝赐爵拜官。”

    “特加封王景为景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兼任太子太保。都监向训加封太保,昝居润提升为秦州刺史其余凤翔军各有封赏。”

    王景、向训等几人谢恩领旨去了。

    张德均清清嗓子继续念道:“原禁军赵匡胤,领军西北,功勋卓著,特提升赵匡胤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授正三品下的怀化将军。”

    赵匡胤也领旨谢恩了。

    郭荣又授赵玭为郢州刺史,算是对他举城投降和劝降的奖励。

    而万松也升了一级,不过是在赵匡胤手下了。

    西北之战,皆以封赏,大家热热闹闹地谢了恩。

第三十七章 周军南下、唐国应战() 
如今西北基本已经平定,正如苗训等人所预料的一般,如今北方威胁基本解除,虽然汉辽占据山西、河北州县,但暂时不能南下,而周北伐的难度也比较大。

    郭荣又让大臣商议着,行军打仗计划,从地图上看了一下周边的形势,然汴水从唐朝末年溃堤决口以来,埇桥至泗州已壅塞,随即诏令下去,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征发民夫疏浚河道,打通东京至东南的水路,日后平唐之后,漕运之利。

    随即殿堂中大臣们共商国是

    众大臣对唐国皇帝的印象为李璟不如他的父亲李昪,李璟生性和善柔弱,喜欢写文章,作词更是一绝,如果是个文人,更出色。他与文人饮酒作乐,爱好诗词之外,喜欢别人说奉承的话。

    于是乎五鬼当政,朝纲混乱,国势衰微。唐在灭掉了闽国和楚国,国土大增,实力也是大大的增加了。

    而自大的李璟甚至有了吞并天下的想法,当蜀请求他们援助攻打大周的时候,李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之前李璟派遣使者走海路绕过周国,前往辽和汉,相互之间协商出兵攻打周国。李守贞、慕容彦超叛乱的时候,南唐为他们声援。

    因周国自顾不暇,暂时不和南唐计较。

    朝臣们各抒己见,宰相王浦说道:“以前一到冬天,淮河都会水位大减甚至断流,唐军在此地驻守,称之为“把浅”。然寿州监军吴廷绍认为我大周忙于北边和西北战事,认为“把浅”浪费军粮军费,停止“把浅”。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上表反对,李璟却没回复。所以臣认为此战可行。”

    郭荣和大臣们这么一想,就觉得有出兵的理由了。

    随后朝廷之上又对唐国国内的形势作出了一番商议和预测。

    这时候比部郎中王朴从座位上起身,出列道:“陛下,唐国李璟即位后,说兄终弟及乃是李昇的遗照,于是下诏封李景遂为皇太弟。当年立皇太弟,乃是为了自家的江山稳固,然纵观前代,皇太弟能继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或者说没有,一开始被册立为皇太子的人,结局都不是很好。

    而后皇帝有子渐渐的长大,为了皇位就不折手段。况且李璟的儿子和李璟的弟弟根本就相差不了几岁,这样就让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很不服。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军中的威望很高,昔年灭楚之战功不可没,被封为燕王。而李璟身边小人皆于李弘冀不和,为李景遂的心腹,所以臣下斗胆猜测,唐国内乱必定会因为李景遂和李弘冀皇位之争而起。”

    “文伯分析的有道理!”郭荣点了点头道。

    郭荣以比部郎中王朴在《平边策》中的建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即先统一南方汉区,再集中力量对付更强大的北敌。然后大军准备挥师南下,将目标对准了淮南地区。

    十一月,乙未朔(初一),郭荣遣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率领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赵匡胤的好朋友)等十二员大将伐南唐。

    郭荣让人又大造舆论,向淮南发布招谕,声称南唐“僭称伪号”、“与我为仇,罪恶难名”。最聪明之处在于,命国小兵寡的吴越国北上出兵,共同讨伐唐。

    又诏令周军“秋毫无犯,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

    开封凉城客栈之中,当杨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若是周国南征能够灭了伪唐,那么他的国仇家恨就能得报了,而万松也为他感到高兴。

    不过赵德昭知道此次并不能灭了伪唐,周国征战唐国之后,三次征唐之后,只是让唐国投降,并没有灭了唐国,而是北上收复燕云之地了。他只好故作高兴的样子,让义父觉得心中感到安慰就行了。

    唐国虽然现在灭不了,但是以后终将被大宋给灭了,赵德昭这么一想也就安慰了,不过当务之急,也就是协助义父救出杨氏族人。

    而后,杨濛又派下面之人,加紧联系长春堂在唐国江宁府的人马,在周国南下之后,刺杀李璟,并想方设法救出被李璟囚禁的杨氏族人。

    不过眼下赵德昭身边没有得力的心腹,都是义父手中的人马,而广味集团他是打算现下就开一家在江宁府,不过前方战事紧急,不知道唐国内听说周国开封的酒楼忽然就出现在他的脚下,不知道唐国认为是密探还是啥的。

    不过白孤城家是在吴越国的,这点赵德昭先前就和他商量过,所以打算在白孤城家乡开始广味集团,暗中将长春堂的势力发展过去。

    命令下去之后,杨濛的心才好受了许多,赵德昭、万松就安慰自己义父道:“义父放心,此次行动义父一定能够成功!孩儿祝愿义父早日报仇。”

    万松过段时间估计也要随军出征了,他上次出征西北之后,这几日才回的开封,然后这几日一直就呆在客栈陪杨濛了,既然如今已经在赵匡胤手下,不过老赵并不知道万松是赵德昭的义兄。

    赵德昭告别杨濛,次日又将此事说道给了白孤城。白孤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且白家在当今的威势正强,进入市场快,也容易受到认可。这么一合计,两人当即就决定了。

    几日之后,大周朝李谷大军正式出兵南下。

    周军前锋,兵至寿州城外。

    寿州城,古称寿春,春秋蔡国、战国楚国、西汉淮南国均建都于此。历史上许多战争都在这里发生,而如今即将以来一场大战。

    ……

    而此时此刻,唐国江宁府,秦淮河畔,纸醉金迷,文人骚客流连于青楼之中。

    江宁府,皇宫内,此刻依旧一片歌舞升平,李璟等朝臣都在朝廷之上坐着,朝廷之上正在进行歌舞表演。

    忽然间,急急忙忙进殿的前方军马回禀,道:“陛下——不好了!”

    李璟忽然间兴致全无,他让歌舞全部停下,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道:“何事?如此慌慌张张。”

    军马护卫道:“周军兵锋至寿州城下。”

    李璟从龙椅上突地站起,追问道:“甚么?消息可靠?”

    “今日收到的快马急报。”军马护卫惶恐道,他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皇帝陛下的威严,他就性命不保了。

    “陛下,吴越国钱氏也出兵北上了。”门口又来了一个军情报道。

    “啊——”李璟头大,当下失了态,没有一副当皇帝的样子。

    李璟听说了此事,毫无头绪,如今两国南北夹击,唐国被两面合围,夹在中央动弹不得,此事如何才好,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当年自己也这么干过。

    “诸位臣工,你们觉得怎样抵御周国大军!”李璟又坐在位置上,不过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西北四州如今差不过被周国给收复了,而郭荣此人雄才大略,不甘寂寞,能文能武,若是……他将目光扫视了群下众位大臣,皇太弟和自己的儿子。

    此刻皇太弟李景遂看到自己皇兄的求助的眼光,立马起身,出列到中央,拱道:“启禀陛下,周军进犯我江北之地,”

    “启禀皇上,周军正在率领我大军进犯我江北了,吴越的钱俶北上,臣弟觉得此事有些棘手。”

    “怎么这一下子南北都有战事,他钱俶有这么大的胆子?还不是郭荣小儿的阴谋诡计。”李璟这个时候居然还问这些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