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雄 >

第412部分

北雄-第412部分

小说: 北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李渊最为倚重非长子李建成莫属,长期以来,李建成将秦王府牢牢压制在下,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他的战功确实是硬伤,李世民在蜀中大败萧铣和南蛮的时候,他在关西剿匪,当李世民破薛仁杲时,他在驻守潼关。

    李破南下时,李神通领命出征,他在给李神通运送粮草,等到李神通大败,李渊立即招李世民还朝,随即派秦王伐李破,他还在潼关呆着。

    这无疑是李渊对太子的照顾,可也变相的造就了李世民,于是李建成只能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不断挤压弟弟的势力,曾经引以为傲的军中资历,如今李建成已经羞于提起。

    可机会还在来了,接到王世充即将起兵来攻的消息的时候,李建成并不吃惊,反而极为振奋。

    河南是怎样一个情形,他比朝中任何人都知道的清楚,王世充在李密去后,确实张狂了一段时间,可靠着剿匪起家,又依仗洛阳坚城耗死了李密的王世充,并非一个雄才大略的王者。

    随后王世充露出来的破绽是越来越多,若非有李定安在侧,李建成几乎一定会率军入河南,和王世充战上几场,试试所谓的河南强军的成色。

    其实即便他按兵不动,洛阳西部一些郡县的守军百姓还是陆续来投,可李定安太讨厌了,正在他意动想要上书请求出兵河南的时候,李定安已经率军打到了黄河边儿上。

    吓的他立即收缩兵力紧守潼关,怕的就是晋地失陷在即的时候,王世充也来捅刀子。

    可最终的结果没什么改变,李定安毫不意外的在晋地站稳了脚跟,顺势称王,王世充也还是来了。

    这对于李唐而言,情势很是险恶,可对于缺少战功的李建成来说,却是天赐良机。

    ……………………

    潼关,李建成府中。

    东宫侍从,潼关领兵将领,济济一堂。

    气氛紧张而又活泼,就像李建成的心情一样,很难说清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儿。

    毕竟秦王“戴罪”回京,东宫一系大胜一场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欢声笑语回荡在潼关上空好像还没完全消散,王世充便要冲过来送死了。

    李建成麾下心腹,将领的构成比较简单,几乎清一色都是关西世族中人,身上的爵位最小的也是个县侯。

    十几二十人,其中一半都是屈突通旧部,以屈突通部将桑显和,吕成大为首,另外一部分都是东宫部属。

    其中自然以刚到潼关没两天的东宫舍人,陕东道行军副总管李纲为首,他们这些人多以东宫而贵,是李建成心腹无疑。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

第622章士贵() 
,堂中众将末尾处,有一人独坐,身长背阔,面容英伟,听着众人说话,脸上微带冷笑。

    他叫张士贵,祖籍河东盂县,却也可以说是河南虢州人,因为从他父亲开始,便已定居河南虢州,另立门户。

    他出身的盂县张氏家族是典型的武将世族,家中人等世代从军,从他曾祖到祖父,都曾在北魏,北齐军中任职,他的父亲仕隋,以军功而至大都督。

    张士贵自小习文练武,性聪慧而诚重,他的父亲张国就曾赞许他说,吾儿身有勇力,气概豪迈,将来必为良将。

    可说实话,张士贵这人并非一个好相处的人,少年从军,和军中上官,同僚都不怎友好,也就是说,这人当兵了几年,给人的印象不好,持才傲物,加上年轻气盛,年轻人该犯的毛病他都犯了。

    所以在东都一直是个小小的武馆,并没有像他父亲说的那样,在军中站稳脚跟,并显名于世。

    可老天爷好像总能对“弱势群体”给点照顾,用老话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如说张士贵就比李破幸运多了。

    和别人关系不好,所以第一次征伐辽东,没他的份儿,第二次呢,他倒是去了,却是押运粮草的,可还没见到辽东的影子,后面杨玄感先反了,于是半途而反,没立下军功,却把官职给弄丢了。

    张士贵心高气傲,一怒之下,回了老家,此时天下乱象渐显,身在河南的张士贵也感到了浓重的寒流。

    第三次征伐辽东随之而来,这一次张士贵眼见乡人离乱,民不聊生,没心思去陪昏庸的皇帝戏耍,干脆的就在家乡扯起了义旗,据寨而守,对征招令视若不见。

    那会儿河南人过的都很苦,像张士贵这种联结乡里已求自保的人非常多,他们既要面对官兵的围剿,又要面对乱军的侵扰。

    最苦的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呢,连张士贵这样的门户,都得跟着乡邻去挖野菜,啃树皮了,照这么下去,恐怕张士贵也要亲口尝尝人肉是什么滋味才对,可眼见家财散尽,却还没有任何活路可寻,张士贵终于发现,好像大隋快完蛋了?

    有了这种想法,张士贵猛然间便打起了精神,再没有择机投靠官军,率军剿匪以求富贵的想法。

    而他的才智和勇气终于在近乎绝境之下爆发了出来,先鼓动乡邻率领他们占据了弘农县城,接着打开粮仓招抚各路义军,流民,几乎眨眼间便在东都西部,潼关东边的区域壮大了起来。

    那会张士贵拥兵近十万,是除了李密那个大贼头和东都官军之外,河南最大的一伙势力。

    后来王世充和李密在洛阳杀的天昏地暗,双方都对张士贵有所期待,并没有来强攻于他,只是传书招抚,可见,张士贵当时在河南确实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但张士贵对这两个人都看不顺眼,他认为这两个家伙在东都坚城内外相对消耗,是很愚蠢的作为,根本没有人主之像。

    所谓良臣择木而栖,他张士贵大好男儿,自然要寻个贤主侍奉。

    可以说,张士贵压根儿就没有宁为鸡首不为人后的念头,在这一点上,其实和当时的李破是很相像的,欠了些雄心壮志,也没什么安邦定国的心思,只想找个大点,稳当点的靠山来投效。

    而李渊适时而起,出现在了张士贵面前,和李破不同的是,李破那会儿在马邑边塞,人微力寡,最终没入李渊法眼。

    可张士贵不同,想要南下长安的李渊急需的就是这样的人物,于是不出所料的,郎有情妾有意之下,一纸书信相招,张士贵直接便降了李渊。

    得封光禄大夫,弘农县公,驻于原地,牵制潼关屈突通以及河南的李密,王世充两人,到李渊占据长安,屈突通归降,刘文静守潼关的时候,张士贵于是归于刘文静辖制。

    可以说,张士贵是刘文静旧部,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刘文静配合的不错,占据了潼关以东的大片疆土,刘文静对张士贵很器重赏识,离任去西北的时候,也想带张士贵同行。

    而张士贵这么多年,也就一个刘文静能赏识重用于他,并许之为友,张士贵自是不忍相弃,极愿跟刘文静调任西北,去见识一下西北豪杰的。

    可以当时张士贵的身份,地位,调任别处可不是刘文静能说的算了,所以两人依依相别,都以为日后必能功成名就,顺便也成就一段佳话。

    当然,依照他们各自的性格来说,反目成仇的几率要大的多。

    不过世事没有如果,张士贵再听到刘文静消息的时候,刘文静已然被诛,党羽旧部纷纷受了牵连。

    而此时张士贵的日子本来就越来越难过了,李建成出守潼关后,自然不会再重用刘文静的部下。

    最糟糕的是,张士贵祖籍在晋地,后来的家乡在虢州,他的祖上还是北齐余孽,和关西人天然就隔着一层。

    而当时朝中内外,晋人正在受到强烈的排斥,这许多因由加在一起,张士贵自然不会好了,兵权渐渐被太子心腹们削夺一空,待到李破大举南下的时候,潼关兵力猛然收缩了回来,就更用不上他这个河南土著了。

    所以,张士贵在潼关孤立无援,渐渐为众人所轻,他本人对李建成也是不满日甚,尤其是刘文静被诛之事,让他对太子一系产生了极大的怨恨。

    这个时候,还是秦王李世民拉了他一把,调其为秦王府左监门将,为驻守于黄河沿岸的大军运送粮草。

    转了一圈,张士贵又干起了老本行,从一个河南大寇成了运粮官儿,这样巨大的落差,他心中的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了,依他的性格,对李世民也是不太满意。

    他的性情确实和刘文静比较相像,心胸不很宽广,自高自傲,很容易便心生不满,只是两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张士贵吃了亏会长记性,没刘文静那么猖狂。

第623章失望() 
子这样说来,张士贵在唐军中受到孤立和排挤几乎是必然的,他既非太子一系,又不是秦王府中人,甚至没有受到过李渊的召见。

    四面不靠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拿他当自己人来看。

    说起派系来,很多人不愿听,可事实上则是,派系无所不在,尤其是军中,别说李唐治下世阀横行的地方,就算是李破麾下,派系之争也是由来已久,只是他起兵的过程和别人大异,所以派系之争并不严重而已。

    而在李唐,那就不用说了,储位之争,旧有的门阀体系和新晋的功臣集团之间的争斗,关西世阀和蜀中,晋地人们的碰撞……

    如此种种,都造就了无数的派系出来,稍微弱点的都没说话的机会,像张伦曾经就是晋人派系中的一员,蹉跎来去,立下的战功不少,却几乎没人愿意提拔于他,除了家世的缘故之外,其实就是派系实力太弱的原因。

    像张士贵孤家寡人一个,能活到现在,只能说是幸运值不错,像当初李渊南下时,李秀宁,李神通等人麾下的关中流寇们,如今大半儿就都已化作尘土,在各个战场上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张士贵的境遇其实也来到了谷底,他不再能作为李唐向导,驰骋河南,晋地,河北等处,立下军功无数,和徐世绩,程知节等人一样,又凭着比别人活的够久而位列公侯。

    之所以现在还能坐在这里,与众人商议军情,不是因为旁的什么,而是因为他的部下在潼关守军中占据了一定比例,而且他本人能骑善射,在军中向有勇名。

    所以如今以秦王府左监门将的尴尬身份敬陪末座,而他身上本就没什么实职,这下正是名副其实。

    此时李建成高居于上,众人列于两侧,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李建成频频颔首,略加点评,必能让说话之人兴高采烈,如沐春风。

    和当年在涿郡时相比,年过而立的李建成自然是不一样了,他和他的父亲确实越来越像,长眉细眼,开合之间,神采斐然,无论说话还是动作,都蕴含着让人信服的力量。

    而太子宽厚仁爱之名,早已播于朝野内外。

    换句话说,在人们眼中,太子并非一个严厉方正的人,他很愿意听取人们的建言,就算不合他的心意,也没关系,很多人却因此而受奖赏,于是善纳人言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

    而在李渊南下的过程中,李建成结纳豪杰,托以心腹,向以至诚著称,待李渊称帝,李建成随即入主东宫。

    在众多长安门阀之间,长袖善舞,手腕娴熟,如鱼得水,作为李渊儿子当中的两面旗帜,秦王府的犀利和东宫的内敛温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比之下,长安门阀中人显然更愿意亲近于东宫,而非是常年领兵在外,声名日盛的秦王。

    时至今日,东宫在和秦王府的争斗中终于夺取到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他那个要强而又百折不挠的弟弟犯下了大错,他竟然斩杀了独孤氏的阀主,这在李建成看来,简直是最为愚蠢的作为。

    因为这些年来,他随父亲内外辗转,又作为长安门阀中的一员,早已深知,门阀可制,可驱,可抚,可结,却不可用强的道理。

    就像他们李氏一族,从来不得皇帝欢喜,却还是能绵延至今,趁势而起就是明证。

    于是,秦王府几乎一败涂地,也再次证明了他的想法是没错的,而没有那个弟弟在身旁掣肘,李建成甚至觉得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透着新鲜的味道。

    唯一有些遗憾的可能就是没能……好吧,宽厚仁慈的太子殿下每每想到这里,便会理智的打住,并告诫自己,毕竟是血脉至亲,如今这样就很好。

    等他登上皇位,那个桀骜不驯的弟弟自然便是他的臣子,削平天下,开疆拓土都还用得上呢。

    现在,王世充来得其时,如今河南是个什么样子,身在潼关,又接纳了那么多的东都逃人的他自然很清楚。

    所以,王世充并没有放在他的眼里,若非李定安在侧,此时东都早已在他手中了也说不定呢。

    此时他认真的听着部下们说的话语,这是他养成的很好的一个习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