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摄政大明 >

第348部分

摄政大明-第348部分

小说: 摄政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以来,受家事所累,虫子实在是身心俱疲,也影响了写作思路,上个月仅仅只更新了一章,质量也十分差劲,实在抱歉。虽然事情还未解决,但接下来虫子会恢复正常更新的!因为虫子突然发现,写作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可行方法!苦笑!

    许多时候,当现实无论如何也无法扭转之后,逃避并不代表软弱,而是唯一的选择了。

    以上。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 
……

    ……

    见到赵俊臣的招手之后,慧宝一路小跑来到赵俊臣的身前,表情带着些许惶恐不安,往日里高僧大德的模样再也不见丝毫。

    跑到赵俊臣身前,慧宝行礼之后,却是哭丧着脸慌忙解释道:“赵大人,自从陛下驾临我沧浪亭之后,为了防止有人惊扰圣驾,贫僧对于出入的信徒一直是严加挑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至于那些百姓们为何会突然跑到地藏殿之中哭泣扰众,更还惊扰了陛下的游兴,贫僧事先实在是不知情啊!还望赵大人您一定要明鉴,也一定要代我南禅寺上下向陛下解释一二啊。”

    显然,德庆皇帝在大雄宝殿被惊扰了圣驾之后,慧宝担心自己与南禅寺会受到牵累,所以就匆忙跑到赵俊臣这里来解释了。

    听到慧宝的解释之后,赵俊臣轻轻一笑,十分客气的说道:“慧宝大师不必担心,刚才的那些事情,虽然有些意外,也惊扰了陛下的游兴,但陛下他未必就会生气,更不会怪罪你们南禅寺,所以你也不必紧张……放心吧,你们南禅寺不会有事的,你只要在这几天时间里伺候好陛下,日后自然会有你们南禅寺的好处。”

    得到赵俊臣的宽慰之后,慧宝原本紧张的表情稍稍轻松了一些,又再一次向赵俊臣确认道:“赵大人您的意思是,陛下他这次并没有生气?”

    赵俊臣又是一笑,含糊其辞的解释道:“倒也未必是没有生气,但陛下的怒意并不是因为这次事情引起的,也并不会针对你们南禅寺就是了。”

    赵俊臣的解释虽然含糊其辞,但这种略带神秘的解释方式,反而让慧宝放心了许多。

    然后,慧宝又向赵俊臣说了许多恭维话,自觉讨了赵俊臣的欢心之后,总算是打算离开了。

    只是,在离开之前,慧宝又稍稍犹豫了片刻,然后小心翼翼的向赵俊臣试探道:“赵大人,贫僧刚才去调查了一下,发现下面的僧人们确实有用心筛选出入沧浪亭的信徒,并没有玩忽职守,那些哭闹的百姓之所以可以进入南禅寺,是因为有禁卫以您的名义提前打了招呼,这件事您可知道?……”

    赵俊臣似笑非笑,说道:“这件事我并不知情,也与我无关,不过你南禅寺既然是佛门圣地,就不能将信徒们拒之门外,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到赵俊臣的答复之后,慧宝顿时明白了,这件事不论究竟与赵俊臣有没有干系,赵俊臣都不想担责任,也不打算让自己深查下去,于是喏喏应是,连忙离去了。

    ……

    看着慧宝离去的背影,赵俊臣的眼中突然闪过了一丝怜惜,然后又瞬间消散。

    对于慧宝与南禅寺而言,从今天开始,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罢了。

    在苏州,南禅寺虽然是数一数二的大寺,底蕴雄厚、信徒无数、影响力巨大,即使是苏州官员也不敢随意招惹,但对于德庆皇帝、周尚景、以及赵俊臣而言,南禅寺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如今慧宝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盲目将德庆皇帝迎入沧浪亭居住,并且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之中,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利益固然诱人,但想要得到那些利益,前提却是自身拥有相匹配的实力!

    实际上,根据赵俊臣的计划,在这场诡谲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不论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究竟谁胜谁负,慧宝与南禅寺都注定会成为一个牺牲品!

    这一切,在赵俊臣推动德庆皇帝入住南禅寺的沧浪亭之际,就都已经注定了。

    虽然,慧宝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僧大德,心性也功利虚伪了一些,但赵俊臣其实并不讨厌他,对他也没有什么敌视情绪或者利益冲突,之所以将慧宝与南禅寺摆放在这么一个火山口的位置上,也只是因为慧宝与南禅寺很适合罢了,这样符合赵俊臣的计划,仅此而已。

    当然,对于赵俊臣的诸多想法,慧宝并不知情,他如今只是一心想着讨好德庆皇帝的事情,并且憧憬着日后的种种好处,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将会遭遇怎样的悲惨境遇。

    ……

    又过了三天之后,苏州再次风云突变。

    首先,在德庆皇帝的旨意之下,周尚景召集了各路官员,开始秘密调查苏州倭寇传闻的真相,等到三天时限结束之后,周尚景也向德庆皇帝呈报了结果。

    按照周尚景的说法,苏州并没有出现过倭寇作乱的事情,只是有一些地痞无赖伪装成倭寇海盗,意欲抢劫百姓,让一些渔民受到损失,但这些地痞无赖的行动很快就被苏州官府镇压了,并且已经依律定罪,这些事情在刑部内也有备案,期间苏州官员反应迅速、镇压有力,也得到了朝廷中枢的夸奖,只是下面的百姓不知详细,依然以为是倭寇作乱,所以才造成了种种误会。

    周尚景的调查结果,可谓是十分详尽,还有颇多旁证,另一边,德庆皇帝得到了调查结果之后,却也没有提出太多的质疑,竟是轻易的相信了。

    但赵俊臣相信,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然后,当周尚景的调查结束之后,德庆皇帝也“适时”的结束了对沧浪亭的游兴,又在赵俊臣的安排之下,前往拙政园暂住,在那里,拙政园的主人王志隆已是恭候多时了。

    与此同时,慧宝与南禅寺因为伺候得力的缘故,也得到了许多封赏,而南禅寺的沧浪亭内部也多了许多德庆皇帝的题词题字,相信凭借着这些殊荣,南禅寺今后在苏州附近的声望还会更进一步。

    当然,前提是没有“意外”发生的话。

    最后,当德庆皇帝离开了沧浪亭、搬到拙政园入住之后没多久,“意外”发生了。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民间传出了一些半真半假的传闻,称德庆皇帝如今正在南禅寺的沧浪亭暂住,还时常会在沧浪亭内部微服走动,与来往出入的信徒们进行交流,甚至还为某些身怀冤屈的百姓解决了麻烦。

    等到这般传言渐渐扩散之后,却是引起了民间百姓的极大震动。

    最终,南禅寺与慧宝还未来得及享受他们的既得利益,麻烦就已是先一步的找到他们了!

    ……

    恩,继续更新。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三章。混乱(上)。() 
……

    ……

    如今,就在苏州,因为倭寇之乱而家破人亡的百姓并不在少数,虽然为了封住百姓之口,官府也给予了他们一部分善后补偿,但大仇未能得报、冤情不得伸张,些许补偿与他们的损失相比更也是车薪杯水,百姓们心中自然是有些怨气难舒。

    不过,在封建社会,百姓们的天性向来都是怯弱的,相比较由自己站出来抗争命运,他们更期望凭空天降一位“青天大老爷”为自己作主,“告御状”之类的事情,往往也只是戏文里的故事,在现实中却是少之又少。

    虽然,根据坊间传闻,德庆皇帝如今就居住在沧浪亭之中,也表现出了一副愿意“为民做主”的明君姿态,但因为心中的怯弱天性,以及地方官府的暗中警告,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受了倭寇祸害的百姓们却是完全没有产生过“告御状”的想法——对于百姓们而言,自己一个草民去见皇帝就已经是一件恐怖至极的事情了,更遑论是告御状?至于倭寇之乱的种种损失,也只能怨自己倒霉。

    然而,百姓们虽然怯弱一些,但同样是盲从的,从来都受不得撩拨。

    如此一来,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的暗中推动之下,不仅苏州形势发生了激变,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斗争,也是自此由暗转明!

    ……

    一年之前,倭寇突袭苏州,虽然苏州城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但苏州郊外、长江沿岸的渔家百姓们却是受损严重。

    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地方,则是长江畔的三处村庄,一处名叫河上村,一处名叫西邻村,还有一处名叫李家集。

    就在德庆皇帝离开了南禅寺沧浪亭的这一天,河上村却是一副群情激奋的状况。

    一大早,河上村的渔民百姓们就纷纷涌到村长吴守正的屋前,将房门堵了个严严实实,并大声叫嚷着要与吴守正对质。

    见到村民们的举动,吴守正自然是心中慌乱,尤其是他此时心中有鬼,见到了村民们的这般举动,还以为自己的事情暴露了,不由大惊。

    原来,为了隐瞒倭寇霍乱苏州的事情,苏州官府也是花费了大力气的,甚至不惜用银子来封住百姓的言论——在倭寇之乱中,每一户受损的人家皆可以得到一笔数目不菲的银两补偿——其中,受到波及的人家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补偿、死了人的门户可以得到十两银子的补偿、女人被糟蹋的人家可以得到三两银子的补偿,至于百姓们的财产损失,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等等等等,倒也算是考虑详细。

    然而,如今的大明朝,贪官污吏早已经成了拔除不掉的顽疾,“雁过拔毛”也成为了所有官员的本能,虽然苏州知府周素海反复严令这笔补偿银子一定要如数发放到百姓手中,但政令到了下面,终究还是变了模样,以河上村为例,按理说应该领取七百六十六两银子的补偿,但这笔银子发到吴守正手中之后,却只剩下了四百六十六两,而吴守正拿到这笔银子之后,更是先截留了六十六两银子,只发给了村民四百两银子,与官府最初给出的数字相比,竟是少了近半。

    这还是周素海千叮咛万嘱咐的结果,事实上,若不是周素海的严令让下面的官吏心有顾忌,这笔银子最终能有两百两银子发放到百姓手中就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即使如此,在封建王朝时代,百姓们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而受到损失之后,竟然还能得到官府的银两补偿,即使数量不多,却也算是天下奇闻头一遭了,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遇难的百姓人家皆是感恩戴德,周素海也算是勉强封住了悠悠之口,而吴守正虽然私下里贪墨了六十余两银子,却也是心安理得、颇是笃定。

    毕竟,河上村的村民们,生活颇是封闭,大都只会打渔卖鱼,没几个识字的,更没人会去刻意打探官府的政令,虽然就住在苏州城郊,但也很少有人进城,所以吴守正完全不担心村民们会知晓自己私下截留银子的事情。

    事实上,在村民们看来,他们所得到的补偿已经足够多了。

    然而,就在这几天,也不知是谁传出了消息,将官府补偿银子的明细标准全部列了出来,还将短缺的银两全都到了吴守正的头上,称是吴守正一口气贪了村民们三百六十六两银子!

    如此一来,自然是引起了诺大的风波,村民们得知自己应得的补偿银子竟是少了近半之后,可谓是激愤滔滔,原本感恩戴德的心思再也不见,只觉得自己受了损失——毕竟,人心总是不足,银子则是越多越好。

    幸好,吴守正担任村长多年,威望尚存,而村民们也只是听到了一些零碎流言,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吴守正还是勉强将这场风波压制了下去。

    然而,就在今天,村民们突然堵在房外,大声叫嚷着“吴守正出来”、“村长在哪里快出来”、“村长我们有事情要问你”,吴守正还以为自己终于是事发了,却是战战兢兢的躲在屋子里面,完全没有露面的勇气。

    只是,吴守正愈是不敢露面,村民们就愈是叫得凶,吴守正也就愈加的心惊胆战——就在吴守正开始考虑逃跑之际,却不知为何,堵在房外的百姓们突然安静了下来。

    就在吴守正心中疑惑的时候,房外又传来了一道温和有礼的声音。

    “吴村长可在?学生王博才在此,还请吴村长现身与村民们见上一面……吴村长放心,学生向您保证,村民们并没有恶意,更不会危及您的安全,村民们只是有几个疑问想与村长您确认一下。”

    声音虽然温和有礼,但吴守正听到声音之后,反而愈是担心了。

    原来,这道声音的主人名叫王博才,原本也是河上村的居民,但他为人聪慧又十分争气,竟是考上了秀才的功名,于是就全家搬迁到苏州城内居住了,只是每年回河上村扫墓一次。

    不知为何,现如今明明不是王博才每年扫墓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