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样的风 >

第89部分

一样的风-第89部分

小说: 一样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经中央军委组织有关部门的认真核查,1977年4月2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该《通知》肯定了高敬亭同志的功大于过的历史,认为“将其处死是错误的”。

    在高敬亭被“枪决”后,过了39年的1977年,强加在高敬亭头上的“反革命”、“反党”、“反中央”等帽子被“推翻了”。

    1980年4月,高敬亭陵墓在合肥青龙厂被找到,合肥市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1983年lO月,国家民政部追认高敬亭同志为革命烈士。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实事求是地讲;在苏中抗战的前中期,粟裕指挥对日作战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原因主要还是新四军的力量尚不足以与日军对拼,但到1944年初,苏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已达到20个团,计3万多人,并且集中进行过冬季练兵,技战术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这使粟裕认识到己方已经有了大规模主动出击的可能。

    1944年2月至3月,粟裕着手组织车桥战役。此战他集中了5个主力团,分别为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分区特务团、第一团、第七团和第五十二团,这些部队均是苏中新四军的绝对主力,像第七团、教导团都可以独立完成一场大的战斗,再加上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如此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战史上没有先例。

    粟裕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他有一个“组织战斗”的理论,其关键点就是实行大兵团作战中的协同作战。奉命参战的5个团平时各打一处,作战风格也不尽一致,粟裕就把互相了解、特点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成三个纵队、一个总预备队,并适当调整了部队建构和干部配备。

    车桥一带皆为水网地区,粟裕发动3万多民兵与群众,在车桥周围筑路打坝,共筑起穿越湖荡、绵延达30里的5条大坝,以便于部队隐蔽接近车桥。此时新四军在苏北已经树大根深,具备相当雄厚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可谓是一呼百应,与抗战前中期已不可同日而语。筑坝之外,粟裕又组织数以千计的船只,把部队、云梯、担架队运到了车桥附近。

    大战之前,粟裕将师直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梯队,其中一个梯队北移,他自率一个梯队南移,用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当时无论是正忙于“清乡”的日军主力,还是守卫车桥的日伪军,事先对他的作战意图及部队调动均一无所知。

    粟裕在对日作战中指挥的大规模战役不多,战绩也因此受到影响,但这跟他的指挥能力并没有关系。一方面是新四军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大战,另一方面上级的指导方针对他有很大约束。例如在粟裕将车桥战役的经过报到新四军军部后,军部起初竟然不是高兴,而是十分担心。主持工作的饶濑石害怕这样大动干戈,会不会“过分暴露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像百团大战那样,引起日军疯狂报复,也给华中根据地来个“五一大扫荡”。

    车桥战役所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预期。战役结束不久,就发生了12名日军集体上吊自杀事件。此后当粟裕挥师进攻车桥附近的日军据点时,战斗都出奇地顺利,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像车桥那样拼命死守或增援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3月5日,攻城主力第七团远途奔袭,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插车桥。粟裕对该团指战员说:“成败胜负,关系重大,哪怕敌人筑了铜墙铁壁,你也要给我砸开它!”

    他事先为攻城部队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光用于登城的就有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等多种,突击队泅水游过外壕后,便借助这些器材爬过围墙,对通往街心的碉堡展开攻击。

    粟裕在车桥战役中采用的是“掏心战”战术,即先进入街心,占领镇内的所有街道,然后四面开花,分割包围,对周围的碉堡逐一攻坚。在攻陷车桥的同时,前来增援的日伪军也遭到伏击,伤亡惨重。

    车桥战役共打死打伤日军350余人,仅第六十五师团就报告战死69人,其中包括大队长山泽大佐、机关枪中队长金丸中尉。在这份报告中,纪录有14人失踪(实际已被俘),这是大反攻到来之前,敌后战场上一次性战役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被俘的日军炮兵中尉山本一山供认:“这次战斗失败,我们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中满是敬畏,突然收紧下巴:“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粟裕在对日作战中指挥的大规模战役不多,战绩也因此受到影响,但这跟他的指挥能力并没有关系。一方面是新四军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大战,另一方面上级的指导方针对他有很大约束。例如在粟裕将车桥战役的经过报到新四军军部后,军部起初竟然不是高兴,而是十分担心。主持工作的饶濑石害怕这样大动干戈,会不会“过分暴露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像百团大战那样,引起日军疯狂报复,也给华中根据地来个“五一大扫荡”。

    车桥战役所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预期。战役结束不久,就发生了12名日军集体上吊自杀事件。此后当粟裕挥师进攻车桥附近的日军据点时,战斗都出奇地顺利,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像车桥那样拼命死守或增援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第二百六十二章() 
随着苏南新四军力量的增强和攻击袭扰日本鬼子次数的增多,鬼子试图采用“梅花桩战术”来对付新四军的威胁。“梅花桩”是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指碉堡据点。鬼子先以当时现有的交通网为基础构建封锁线,再依据封锁线,在封锁线的中央内部设立一个据点,这样的形态像中国练功用的“梅花桩”,从而以这样一个个像象棋棋盘的方格式的小块,据点就像棋子,来压缩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怎样来打破鬼子的封锁?粟裕把突破口选在了官陡门。他亲自指挥的官陡门奇袭战,就是要打破日军的围困。他所选定的奇袭目标当时被日军认为是安全系数最高、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的据点,这是因为官陡门处于封锁线的中心位置,如果新四军逼近,日军能立刻予以援救:半个小时之内,各个小据点的增援部队可完全到达官陡门;不用两分钟,飞机便能飞到官陡门上空,对地面部队进行低空扫射和轰炸;官陡门未超出芜湖日军炮兵的射程,只要接到呼救信号,炮兵就可实施火力支援。

    在官陡门奇袭战中,粟裕攻敌所不防,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1939年1月18日晨,在参战官兵都不知道要打哪里的情况下,他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离开根据地,冒着寒风冷雨,对官陡门进行了长途奔袭。

    一个早上,粟裕率领的新四军部队走了50里路,到达第一个预定地点时,粟裕传令下午哪儿也不去,就地住宿,并且除少数工作人员外,一律不得外出。

    1月19日,新四军部队原地停留,直到粟裕掐着表,看着到了预定时间,第三团才偷偷上船。

    晚上9点,部队弃船翻过堤埂,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这几只船原先都是用来装肥料的,但没有人注意,隐蔽性就高了。

    晚上12点,到达第二个预定地点,部队进行隐蔽集结。曲曲弯弯,绕来绕去,大家都已经转得晕头转向,但具体要奔袭哪一个据点,基层官兵仍然毫不知情。

    凌晨2点,在距离官陡门还有20多里路时,部队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此时粟裕面临两个选择,或坐渡船,或绕路走,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即使被敌军发现也不要紧。

    4个小时后,奇袭部队接近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8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20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第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第三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其他人员基本没有损失。此外,缴获到的机步枪、手榴弹、子弹很多,除去消耗掉的弹药还有很大盈余。

    1月20日晨,粟裕还是没有宣布作战地点,他只是继续作政治鼓动,午饭以后的命令是:睡午觉。

    在安排士兵睡午觉的同时,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将作战任务逐一分配下去。

    吃过晚饭,在避开当地百姓后,粟裕才召集全军讲话,正式宣布了进攻官陡门的决定,而这时指战员的情绪已调节到了非常亢奋的状态。这又显示出了粟裕善于调节指战员情绪这种用兵的功底。

    当天晚上5点,第三团向官陡门进发。出发地点距离官陡门还有70余里,再往前去,很难再保守秘密,因此部队必须一夜间赶到。

    在此之前,粟裕都是围绕一个“奇”字做文章,自此之后,他重点要求一个“快”字,部队急速行军,速度比平常加快了三分之一。

    行军至晚上10点,部队被一条河挡住去路。经过搜寻,共找到一大一小两只船,小船仅能装3个人,大船最多也只能装10来个,更为棘手的是,小船上没有划船工具。

    粟裕估算了一下,要按目前的方式渡完整支部队,得花费4个小时,而部队距离官陡门还有30多里,又要摆渡,等战斗打响,天也亮了,天一亮,攻击难度势必加大。

    为了抢时间,粟裕一边下令对河对岸进行警戒和封锁,一边把部队中预先选好的一批水手喊出来,让他们帮助大船的船老大划船,以加快渡河速度。至于小船,则用绳索连起来,直接从两岸拖。

    部队上下船仓时,粟裕都安排了专人招呼,以防止滑倒耽误时间。这样依靠两条“快速水道”,第三团终于在两个半小时以内得以全部过河。

第二百六十三章() 
凌晨2点,在距离官陡门还有20多里路时,部队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奇袭靠的就是时间计算精确,此时作为指挥员的粟裕面临着两个选择,或坐渡船,或绕路走,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即使被敌军发现也不要紧。

    4个小时后,奇袭部队接近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8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20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第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第三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其他人员基本没有损失。此外,缴获到的机步枪、手榴弹、子弹很多,除去消耗掉的弹药还有很大盈余。

    在官陡门之战中,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其中甚至可以依稀见到史书中“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影子。

    凌晨2点,在距离官陡门还有20多里路时,部队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此时粟裕面临两个选择,或坐渡船,或绕路走,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即使被敌军发现也不要紧。

    4个小时后,奇袭部队接近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8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20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第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第三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其他人员基本没有损失。此外,缴获到的机步枪、手榴弹、子弹很多,除去消耗掉的弹药还有很大盈余。

    在官陡门之战中,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其中甚至可以依稀见到史书中“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影子。

    凌晨2点,在距离官陡门还有20多里路时,部队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此时粟裕面临两个选择,或坐渡船,或绕路走,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即使被敌军发现也不要紧。

    4个小时后,奇袭部队接近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8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20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第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