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夫子 >

第100部分

曹夫子-第100部分

小说: 曹夫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一脸不自在,对其说道:

    “神医,这……是贤弟曹耀所作。”

    华佗一脸懵逼,当做没有听到,边翻书,边离去,完全沉迷于书中。

    鲁肃挠了挠头,不知所云。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准备() 
就这样,华佗便一直留在了洛阳城,等待着曹耀归来,与他探讨一番书中的知识。

    “如此甚好!”

    …………

    十来天后,曹耀的伤势好的十之七八,周泰也清醒了过来。

    如今,距离长安城政变即将到来,曹耀必须早做准备。他的目的,便是夺下长安。

    但是,从洛阳进攻长安,有要塞阻挠,易守难攻。如今洛阳城虽有新招的几万兵马,但是训练不足,强攻必定不行。

    曹耀召集众人议事,商讨洛阳城今后应该如何应对。

    荀彧分析大势,

    “如今,东有曹操,北有袁绍,西是董卓,南是袁术,我们军力有限,粮草不足,十分棘手啊!”

    扎里一拍桌子,

    “怕什么?我们的家底在庐江,守不住,大不了送给别人便是。”

    众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扎里这话,听了等于没听。

    “如今,庐江这里距离洛阳甚远,物资远远无法送到,我们已经在洛阳城投入太大了,如果就这么徒手相送,代价太大。”

    的确,安置一百万人口,曹耀与鲁肃在全国做了那么久的生意,也消耗了不少的财力与人力。

    郭嘉被曹耀安排到洛阳,便是借此应对危机,于是问道,

    “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想了想,对曹耀说道,

    “主公,我到有一策!”

    众人眼睛一亮,曹耀说道,

    “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郭嘉说道,

    “洛阳乃四战之地,如果我们冒冒然出兵,必定会造到其他势力暗算,但是,我们必须得攻打一处,不然,等待我们的只有死亡。”

    “我观袁术并无大将,现如今也没有动武之心,他可忽略不计。而袁绍,随得了一州,却腹背受敌,如今与公孙瓒结怨,定不会冒然出兵。”

    “如今,就只身下董卓与曹操了但是,曹操却不会攻打洛阳!”

    众人疑惑,扎里问道,

    “这是为何?”

    郭嘉笑道,

    “因为曹耀的陈留如今也是腹背受敌,攻洛阳不智,他需要攻打的,是东边的城市,徐州,或者其他。如果攻打洛阳,两座城池也会被人忌惮,要来何用?”

    众人点了点头,郭嘉继续说道,

    “如今,留给我们的机会便是,攻打长安,然后统一西凉,这样,我们便有立足之地,向中原出兵。”

    荀彧与鲁肃都是智力过人之人,被郭嘉一说,拍手叫好,这个方法,的确是洛阳唯一的出路。

    乘各路诸侯无暇顾及,攻打长安,然后统一凉州,把凉州作为势力的大后方,再图中原。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一曲同工之处。

    鲁肃说道,

    “奉孝不愧有佐王之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郭嘉惭愧不已,对鲁肃说道,

    “子敬笑话了,我只是随意说了些构想,细节方面却无从下手,我相信,主公早已胸有成竹吧!”

    郭嘉望了望曹耀。

    曹耀若有深意的笑了笑,对众人说道,

    “用不了多久,长安城大乱,董卓必死,这是我们攻打长安的大好时机!”

    众人哗然,这,好端端的,怎么可能?

    即使是郭嘉荀彧之流,也捉摸不透曹耀拼了性命,在长安城留下了什么。

    “我们分析局势,便是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已经我们的希望。”

    曹耀缓了一口气,说道,

    “大家都知道,我们军队全是新兵,幸亏了宋宪将军,有一万多精兵,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致胜的法宝。”

    曹耀提及宋宪,让本就因为是降军而不被看待的他顿时好过了许多。

    “我们的致胜法宝是我们讨厌那些霸权主义,个人专政,残害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我们是一只真正意义上,为了百姓而战斗的军队!”

    经历了各朝各代,谁会像曹耀这么说?曹耀的慷慨陈词,顿时深深地烙在了他们脑海里。

    “我们兵力有限,粮草不足,所以,以往的常规战并不适合我们,我们要出其不意,做到闪电灭敌,我为大家准备了许多,与大家讲述一下……”

    于是,备战便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此时,曹耀现在洛阳城外最远出的山脉,望着长安城的方向,嘴里喃喃自语,

    “王诗,或许,我应该叫你貂蝉好点,不过,你一定要活着。”

    …………

    次日,李儒入见董卓:“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

    董卓说:“吕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你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

    李儒劝说:“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

    董卓变色:“你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

    李儒出,仰天长叹:“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车中。

    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车已去运,吕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

    忽闻背后一人问:“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

    吕布视之,乃司徒王允。

    相见毕,王允说:“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

    吕布说:“正为了你的女。”

    王允假装震惊:“那么久了,还没许配给将军?”

    吕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

    王允假装大惊:“不信有此事!”

    吕布将前事一一告王允。王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才说:

    “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于是,挽住布手说:“且到寒舍商议。”吕布随王允去了。

    王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

    吕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

    王允说:“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王允与将军耳!”

    “然,王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

    王允急忙说道:“老夫失语,将军息怒。”

    吕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

    王允急掩住他的口说:“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吕布怒说:“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点了点头:

    “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变() 
吕布愤怒道:“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王允微笑说:“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

    吕布奋然说:“非司徒之言,吕布自误了!”

    王允见其意已决,眼睛直转,便说之:

    “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吕布避席下拜:“布意已决,司徒勿疑。”

    王允说道:“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吕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王允跪谢曰:“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

    于是,吕布慨诺而去。王允随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

    孙瑞说:“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董卓入诛之:此上策也。”

    黄琬疑问:“何人敢去?”

    孙瑞说:“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因为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董卓必不疑。”

    王允大喜:“善。”

    又请吕布共议。吕布说:“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

    使人密请李肃至。吕布说:

    “昔日公劝说我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肃感慨:“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李肃岂敢有二心!”

    遂折箭为誓。王允许给他利益:“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人报天子有诏,董卓教唤入。李肃入而拜见。

    董卓:“天子有何诏?“

    李肃说道: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

    董卓疑惑:王允之意若何?“

    李肃解释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听后大喜:“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

    于是,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说: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

    肃拜谢,以臣相称……

    董卓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余矣,问:“吾儿何往?”

    董卓说:“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其母担心说道:“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董卓笑道:“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

    临行,谓貂蝉说:“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

    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随即,望着他远远离去,感慨过后,似乎觉得,是该她走的时候了……

    “耀哥哥,想恋你很久了……”

    如今,天下人都知道,曹耀在洛阳……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

    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

    李肃脑子飞转,说道:“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听后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董卓不解,问李肃:“此何祥也?”

    李肃再次说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董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

    董卓笑道:“吾登九五,你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歌声悲切。董卓感到了不安,问李肃: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说道: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董卓问李肃:“此道人何意?”李肃曰:“乃心恙之人也,天子快快登基,应了天命。”

    于是,呼将士驱去。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

    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

    李肃不应,推车直入。王允大呼:“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

    “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出,说道:“有诏讨贼!”

    一鼓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

    “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

    将吏皆呼万岁。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

    “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

    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飞快至郿坞,想去把貂蝉接过来。四处寻找,却不得。

    大怒,便抓仆从来问:

    “司徒大人之女貂蝉呢?快说,不然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