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夫子 >

第103部分

曹夫子-第103部分

小说: 曹夫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诩又密奏帝说道:“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

    帝乃降诏,封李傕为大司马。李傕大喜:“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

    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说道:

    “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宋果道:“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

    杨奉道:“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

    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

    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

    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杨奉不胜,引军败走。

    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

    杨奉引兵东逃,却看见远处浓烟滚滚,像有大片兵马向他们走开。

    杨奉以为是李傕追击他们来了,便依阵势摆开。

    远远望去,看远传兵马的旗号为“赵”,杨奉疑惑,不知是那员大将。

    正在这时,远处的兵马也注意到了他们

第一百二十七章 徐晃() 
“赵将军,前面发现敌军,看其旗号,乃李傕部下杨奉。”

    有探子来报。此时,曹耀命赵云为开路先锋,遇到几千敌军,自然要把他收掉,但也略微惊奇长安打乱,李傕的反应迅速。

    “摆开阵势,迎敌!”

    赵云下达命令。随即阵势摆开。杨奉本不确定对面究竟是不是李傕派来阻拦的军队,但看见对面已经开始迎敌,对此深信不然。

    于是,赵云上前叫阵:

    “敌方贼将,何人敢来送死?”

    杨奉大怒,回顾阵中说道:“公明何在?”

    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赵云。

    赵云见他虎背熊腰,气势非凡,定非池中之物,不敢大意。

    于是,两马相交,斗了十来个回合,不分胜负。

    赵云一惊,回马说道:

    “你是何人,我不杀无名之辈。”

    那虎将也是差异万分,居然有人能跟他平分秋色,看人走面善,不仅有种英雄相惜的感觉。

    “吾乃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你是何人?”

    徐晃反问道。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可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徐晃回答:

    “有何不敢?”

    于是,两人又厮杀在了一起。厮杀了半个时辰,徐晃终于有所不支,逐渐败下阵来。

    这时,曹耀大军在后方赶来,向远处一望,居然有人能跟赵云打这么久,定非碌碌无能之辈,问这是谁,才知道是徐晃。

    徐晃,曹耀感慨,他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啊。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

    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

    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等。

    曹丕即位称帝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封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

    曹耀揣测,看来,对面就是杨奉的军队了。不过,熟知历史的曹耀却知道,杨奉并不满李傕,此时,应该离开了他,另谋它路。

    曹耀并不对杨奉有任何的看法,但徐晃却实在让曹耀这种求贤若渴的人把持不住。

    “你已经不行了,如果再有两个回合,我便可以把你斩落马下,我惜你是一个英雄,你可以走,但把你身后的队伍留下。”

    赵云看徐晃体力不支,一合过后,胜负已分,对他说道。

    “我怎可做不忠不义之徒?来吧!”

    徐晃拒绝了他的好意。于是,无话可说,赵云提枪杀来。

    “慢着!”

    远处有人大喝一声,两人停止厮杀,向前望去,原来是曹耀。

    徐晃看曹耀气宇非凡,定非池中之物,便问道:

    “你是何人?”

    那人说道:

    “我便是曹耀,你可曾听说过?”

    徐晃有点不敢相信,不是说好了是李傕派来的伏兵吗?怎么是大名鼎鼎的曹耀?

    “看来是误会了,曹将军之名,市井小民都知道,我又岂敢不知?”

    徐晃恭敬的说道,他最佩服英雄,而且是那种有胆有谋的英雄。

    从曹耀长安之行,又与当初的曹操有何区别?

    “我知道是误会了,赵师弟,你且先退下。”

    赵云提枪在曹耀后侧,护其周全。曹耀继续说道:

    “杨将军可在?徐壮士,还是请你家将军出来吧。”

    曹耀不太熟悉杨奉此人,只知道他是原为黄巾余党白波贼帅,东汉骑都尉。

    原是李傕的属下,因为对奖赏不满而协同另一个李傕部将宋果叛变,但事情败露,宋果被杀。

    便起兵反李傕,联合黄巾旧部韩暹,国舅董承与前来劫驾的李傕,郭汜大战协助献帝逃出长安,奔洛阳而来。

    献帝召曹操前来,便与韩暹屯兵大野,以躲曹操,曹操将献帝迁往许都时,与韩暹截击曹操,大败。逃走去投奔袁术。后又为吕布策反,袭击袁术。因骚扰百姓,为刘备诱杀。

    曹耀用计提前离间了李傕二人,杨奉叛变也就随之而来。

    于是,一位为首的将领走了出来,拱手对曹耀说道:

    “原来是征东将军曹耀,久仰久仰,只是,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派兵阻我去路?”

    曹耀知道他是吃了败仗,准备混在附近,浑水摸鱼,待到时机,准备劫持天子,寻求他的霸业。

    “我听说长安有变,天子蒙羞,我于心不忍,奉天子之命,派兵来解救天子,以为你是敌军,摆开阵势,原来是误会了。”

    曹耀一派胡言的吹嘘道。杨奉听说有救兵来了,略有所图,便说道:

    “原来是援军到了,天子终于有救了!”

    杨奉假装激动万分,大有忠臣之意,对曹耀说道:

    “如今长安大乱,天子危机,我虽然是李傕部下,却于心不忍,本想解救天子与危难之间,却苦于兵力不足,正巧,曹将军赶来了,真是天助我也啊!如今,正是攻取长安的最好时机,我愿与曹将军合兵一处,听你调遣,杀进长安。”

    曹耀知道杨奉在打什么算盘,凭他这点兵力,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无非就是接我兵力,攻取长安后,浑水摸鱼把天子拐走,另谋它出,也有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曹耀在进军长安之前,也曾考虑过到底要把天子至于何处的问题,是否学那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进言:“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耀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如果收留了天子,便对他推行的天下大同思想产生根本的冲突,这是必会影响到他推翻封建。

    所以,他决定,天子这快烫手山芋,还是给曹操比较好。

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准备() 
假如,曹操的到了天子,实力必定大增,这也会让袁绍忌惮万分,把曹操退到锋尖口,让曹操去抗衡袁绍,他便有机会乘机扩大疆土。

    等他们分出个胜负回首一看,原来最大的赢家是别人,那就够了。

    于是,在前行之前,曹耀便知会了曹操,让他派兵与自己一起解救天子。

    凭曹操的精明,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好处,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他便安排曹仁,领一万精兵与曹耀合兵一出,听曹耀差遣,然后往长安出发。

    曹耀知道曹操定会安排曹仁抢夺天子,而曹耀志向在人口与贤臣,便装作不知。

    此时,曹仁与曹耀进军,正好遇到杨奉,闹出这番事情。

    此时,遇到徐晃,曹耀求贤若渴,当然要跟他搞好关系,等到杨奉兵败,自然要把他招过来。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将军了!”

    杨奉笑道:

    “你我都是天子下臣,理当如此!”

    曹耀拱手,对杨奉说道:

    “那就还请将军与赵云在前开路,我们随后出发!”

    杨奉想了想,又望了望赵云,不由感慨曹耀有此贤将,拱手道:

    “理当如此!”

    于是,大军开始虎奔长安。

    响午,离长安已经非常之近了,曹耀安排大军安营扎寨修整,准备兵贵神速,到了就攻打,让他们措手不及。

    此时,按照平时,长安放出哨兵探子,早就知晓曹耀进军的事,而如今不同。如今李、郭不和,又刚经历了杨奉的内乱,探子系统早已瘫痪。

    但为了以防万一,杨奉又有知道其中探子的运作,曹耀便让杨奉派人把长安的外线全部抹杀,让他们失去眼睛。

    营里,曹耀与诸将商议,

    “如今长安虽然内乱,但却坚不可摧,如果强行攻取,虽能攻下,但伤亡也很大。”

    曹仁揣测曹耀必有办法,便说道:

    “全凭将军差遣!”

    曹耀继续说道:

    “如果能有内应,我们便可以长驱直入,伤亡必将减少到最低了!”

    曹耀望了望杨奉,杨奉对长安在熟悉不过,让他潜伏进去,说服别人打开城门自然容易的多。

    杨奉拱手惭愧的说道:

    “将军,我的内应都被他们发现,除尽了。”

    曹耀想了想,继续说道:

    “我观谋臣贾诩,对天子还算忠心,还请杨奉将军潜入长安,告知与他,让他午后大军一到,便大开城门!他比有计策!”

    贾诩可是三国著名的谋臣,这点小事都不能解决,便是历史高看他了。

    杨奉想了想,犹豫不决。曹耀继续说道:

    “我们大军攻进,他们必定要拿天子作为威胁,还请杨将军与贾诩商议,保护天子要紧!”

    杨奉听到让他保护天子,便不犹豫,立马答应了下来。于是,把他的部下安排给徐晃,自己快马加鞭,往长安去了。

    趁杨奉已去,曹耀又私下与曹仁对话。曹仁疑惑问道:

    “曹将军确定不是我们曹氏一脉之人?我观你出仕之地,离我曹氏一脉很近。”

    曹耀想了想,虽然曹操这个大家族很大,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跟他们有没有关系,但还是没关系的好,以免日后落到一个同组相残的下场。

    “我出身于一个很小的村庄,同族之人全部被杀,父母失踪,族谱上,并没有显示我们是同族之人!”

    曹仁略微有点遗憾,心想,凭曹耀大才,是一族该有多好?

    “不过,五百年前,我们必定是一家人?你年龄比我大,我不妨叫你一声兄长如何?”

    曹仁说道,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哈哈!”

    曹耀也笑了,不过随即开始说正事,

    “杨奉此人奸诈,我们攻破了长安,他必定称乱把天子掳走,你派人在城外埋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然后,我便把天子让给兄长如何?”

    曹仁一阵恍惚,话说曹操就是派他来抢天子的,就这么让给他,让他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

    “我知道曹孟德曹将军是个忠臣,把天子放在哪里,我放心。而我,便留在长安,平定叛贼!”

    曹耀对曹仁说道。曹仁思索了片刻,对曹耀的高看便降低了几分,他认为,成就霸业,天子是关键中的关键,而曹耀就这么拱手让人,实在不智。

    在他看,曹耀实在是过于忠于汉室了。于是便答应道:

    “我当誓死保卫天子周全。”

    此时,徐晃正在整军,曹耀为了跟徐晃留下好的印象,便走了过来。

    “徐将军!”

    徐晃如今是个小头头,称他将军可让他受宠若惊了,惭愧道:

    “曹大人!”

    曹耀望了望军队,感慨说道:

    “徐将军整军严格,是个大将之才啊!而屈居在这里,实在是浪费将军之才了!”

    徐晃本就知道跟着杨奉是在是没有前途,但又不能不忠,于是,拖到现在。

    “曹将军说笑了,杨将军待我不薄,我必尽心竭力住杨将军成就一番事业。”

    虽然心里郁闷,但为了体现自己忠臣本性,口头上还是要这样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