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夫子 >

第115部分

曹夫子-第115部分

小说: 曹夫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可以看出与诸葛并列的庞统多么的有才能。

    陈寿著三国志,赞庞统荆,楚之高俊。如魏臣荀彧。而荀彧其人乃是曹操的五大谋臣之一,号称王佐之才。庞统与荀彧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一人赞其才能,才名显天下。

    正史记载,庞统初为吴将周瑜帐下功曹,后来周瑜死,庞统送葬到吴地。事后,庞统与江东的陆绩、顾劭、全琮话别,赞陆绩为驽马,有逸足之力。赞顾劭为驽牛能负重致远。赞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这些人后来都是东吴赫赫有名的人物,位列重臣。后来成就与庞统所盛赞的一字不差。

    种种才能,使得庞统极为自信,在一次与友人谈话间,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意思就是论辅佐帝王成事,他很是擅长。

    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当初司马徽把庞统与诸葛亮并列推崇。

    这等人物,若是能招揽之。他便在以后的乱世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正巧的是,司马徽与庞统乃是师徒关系。

    就在这种期待中,襄阳那高大的城郭已经近在咫尺了。

    城郭厚重,城门楼伟岸,城门高大。这就是荆楚重城,襄阳。

    此刻是正午,算是闲暇之时。但却也有百姓陆续出城或入城。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这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城池,才会出现的繁华景象。

    此刻不是战争时期,因此城门虽然有守卫,但却并不盘查。

    因此曹耀大摇大摆的乘坐马车,在寇水等人护卫下,缓缓进了城池。

    这中间,那守门的士卒见曹耀出行便有护卫五十人,而且这些护卫各个彪壮,隐含杀气,以为是哪家的权贵子弟。

    还恭敬的行了注目礼。

    水镜先生司马徽虽然号称是隐士,但其实并不是隐藏在青山绿水之中,而是大摇大摆的住在这襄阳之中。

    他被人称作隐士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拒绝出仕罢了。

    因此司马徽的府邸很多人都认得,曹耀只派遣寇水打听了一番,便知道了司马徽的住处。

    不过当曹耀乘坐马车来到司马徽府邸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这府邸庞大,宏伟,曹耀目测了一下,比自己的府邸还要巨大。

    这哪里是隐士的住所,分明是权贵的府邸嘛。

    这可能就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了。曹耀心中虽然猜测着,但行动却很迅速,一跃下了马车,在门前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正正经经的来到大门外。

    对着守门的两个仆人道:“还请二位进门通报司马先生,就说郑玄弟子求见。”

    虽然曹耀大摇大摆的进了襄阳,但是不代表他会傻乎乎的自称是长安曹耀。若是这样说了,没准在还没有见到司马徽前,刘表的兵丁就杀到了。

    对于刘表来说,这可是铲除他这个眼中钉的好机会啊。

    仆人知道郑玄前些时候的风声,当下不敢怠慢,站在右边的那个仆人对着曹耀弯身道:

    “公子稍等,容我进去通报。”

    “多谢。”曹耀举拳笑道。

    与此同时,另一个仆人也没有怠慢他,他领着曹耀进了司马府,在偏厅等候。顺便还上了茶水,找了几个侍女伺候。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司马徽此人定然是个极有涵养的人,待客之道周全。

    那进门通报的仆人在拜别了曹耀之后,立刻向府邸东边的一处院子走去。

    其实曹耀不知道,这座府邸之所以这么巨大,可比权贵府邸。全是因为司马徽此人虽然是个隐士,但人情关系还是要考虑的,毕竟谁都有落魄时,需要有人援手时,因此司马徽与荆襄的士族多有往来。

    其中黄承彦,庞德公这些士族荆州士族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司马徽的好友。这有人情往来,琐碎事务自然缠身。

    司马徽名声巨大,虽然没有出仕证明过自己的才能,但是才学却是天下通达。所以往来请司马徽收学生的人不计其数。

    有的人司马徽推却了,但是有的人却推脱不过。于是就在府上办了座小书院,教导一些士族子弟。

第一百八十二章 理想() 
院子处的一间屋子内,司马徽一丝不苟的坐在主位上,下边坐着大约十余个年纪不大的士族子弟。

    这些人中并没有值得司马徽使出浑身解数教导的俊杰,又年纪较小,学识浅薄,所以司马徽教导起来很是清闲。

    那仆人到了屋子外边后并没有冒然的闯进去,而是在门外敲了敲门。

    “何事?”听见敲门声,司马徽放下了手中的竹简,抬头问道。

    “门外有一位自称是郑玄弟子的人求见。”仆人恭敬的回答道。

    “喔?”司马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奇光,似乎很是惊异。但是很快司马徽又恢复了常态。

    他抬起头看了眼下边正埋首苦读的弟子们。起身道:

    “为师出去一下,你等勿要怠慢了功课。”

    说完后,司马徽走了出去。

    “郑玄弟子?”司马徽一边走着,却是一边猜测这位郑玄弟子的来历,他不曾听说过,远道而来,看来有所图。

    司马徽走后,屋子中的那一帮士族子弟确实是安分了片刻。但是司马徽走了不久后,嘈杂的议论声就响了起来。

    “这是哪位来了,居然让老师撇下我等,前往迎接?”十余个士族子弟中,坐在第一排的一个文弱少年惊疑道。

    要知道司马徽为人很有原则,在教导他们的时候,也是一丝不苟。就算有人求见,也是功课完毕后,才往去见面。

    很少会有像今日一般,中途离开。

    “可能是那位诸侯吧。”文弱少年身边的一个身形较为修长的少年随口回答道。

    “费兄你认为呢?”回答后,这身形修长的少年转过头,问身后的一个少年道。

    这少年面相敦厚,但是眼神却甚为狭隘,嘴唇微薄,天生带着一丝刻薄。

    姓费,名广,年十五,家中排行第三,正是襄阳瑄城费氏子孙。也就是荆州从事费观的第三子。

    “我也不知道,不过看似所图非小。”费广望了望司马徽离去的方向道。

    “郑玄弟子?”忽然费广的身体一震,眼中露出了奇异的目光。听说那人就是郑玄的弟子,现在又不通报姓名,显然是在隐藏身份。

    莫非真的是长安的人到襄阳了?费广只觉得自己全身的血液为之沸腾。

    司马徽出了屋子后,很快就来到了安置曹耀的偏厅内。

    进偏厅后,只见厅内坐着一人,一身锦衣,腰悬佩剑,满身英气。但是看此人,却是从未见过。

    曹耀见司马徽进门,不由起身相迎道:

    “见过先生。”

    顿了顿,又笑道:

    “唐突来访,还望先生见谅。”

    “我观公子气宇非凡,恐怕没有郑玄弟子那么简单吧?”

    司马徽还了一礼,询问道。如今曹耀为长安与洛阳太守,是刘表的眼中钉肉中刺,孤身而进襄阳,当然不能轻易提及身份。

    曹耀笑了笑,感叹司马徽的确是个大才:

    “先生说笑了,既然我诚心拜访先生,自不敢不报姓名,在下,长安曹耀,见过先生。”

    此时,室内并无外人,而门外有曹耀带来的侍卫守着,便可放心对司马徽谈及来历。

    “长安曹耀?”

    顿时,司马徽震惊不已,如今天下最火的莫过于北方袁绍公孙瓒,中原曹操以及长安曹耀。

    但是,他却实在想不通他为何会冒此危险,来这荆州找他?

    “难怪,早就听说曹公大才,治世之道天下闻名,在下也是佩服万分。”

    这的确不是他自己应酬所说的客套话,而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不敢当先生赞。”

    曹耀摇着头道了一句,随即又笑道:

    “到是先生年逾古稀,风采依旧,实在令人羡慕。”

    曹耀此言不假,就算是他吧,这些年大事压身,也自感世态炎凉。可以说是成长了不少,也可以说是老了不少。

    但是见司马徽,犹如年轻时一般,潇洒之极。当真令人羡慕。

    “心中无大事,自是浑身轻松。目的不过也只是想多苟活几年罢了,比不上公子等投身在这滔滔乱世,引领天下。”司马徽笑着道。

    说着,司马徽请曹耀道:

    “公子上座。”

    曹耀点了点头,重新坐好,而司马徽也坐在了主位上。

    听着司马徽刚才的话,曹耀也觉得艳羡。不过,这却是他之前羡慕过的生活,但是如今物随时迁,经历了太多,见过太多的身不由己,见过太多的乱世厮杀。大丈夫一日无权,就只能如履薄冰,苟活乱世。并且,他一度希望能够拯救命贱如草的百姓。

    坐好后,司马徽收敛起了脸上笑容,举拳相问道:

    “公子如今身份贵重,襄阳对于公子来说,又无异于龙潭虎穴。不知公子为何会孤身入城,寻找老夫?”

    “我与刘表并无大仇,况且这襄阳城内,认得我的根本没有。因此也算不得冒险。”

    曹耀笑着摇头道。

    再说了,这次来为的乃是司马徽以及他的弟子们,收拢帐下即有了一飞冲天的资本,冒点险怕什么。所谓富贵险中求,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曹耀顿了顿,抬起头郑重的看着司马徽道:

    “至于来此的目的,就是想请先生出山,教化众生。”

    司马徽听说请他出山,立马眉头一皱。请他出山的人很多,但是,他却不为所动,想在这沉浮乱世当中寻求一片净土,所以,请他的人,他都拒绝了。

    对于,曹耀,他依旧如此。无论他远道而来,亦或者前途无量。

    “公子说笑了,我年老体衰,恐难当大任,只想在这尘世当中了却此生,就不去参与诸侯争霸了。”

    曹耀却是知道他要拒绝似的,听他这么说,便从位子上起来,对他说道:

    “先生恐怕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想先生出仕为官,而是教化众生,还我大汉一个朗朗的乾坤……”

    于是,便对司马徽提及科举制以及免费在各个县城办学堂,教授众人的事。

    最后,他还提出了他的构想,建立大学,让那些优秀的人,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天下的人都可以读书……

    曹耀对他谈的是理想,一个改善百姓天下的理想,而不是自己争霸天下,建立丰功伟业的理想。

    而这,瞬间得到了他的赞同……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相谈() 
曹耀不说如何建立丰功伟业,只谈儒家思想中的大仁,怎样为了天下百姓幸福安康的志治国。

    这样的方式,却也是年逾古稀的司马徽动容了。

    其实,按照他的年龄,恐怕只有五十来岁,只是古代人的保养不足,也就造成了寿命问题,使得208年去世。如果遇到曹耀,便不会如此。

    “先生我还请你看一物。”

    于是,把他当日给郑玄的先秦古简复制出的一份,给了司马徽。然后,又把自己对于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见解也送给了司马徽。

    司马徽拿在手上一看,便深深地被吸引了,许久之后,也没有回神过来。

    特别是曹耀对于军事等等的见解,他对比竟是一无所知,就好像没有学问的孩童。

    “曹公子,敢问,这是何人的著作?”

    曹耀不好意思的说道:

    “实不相瞒,这是在下的著作!我年弱时被遗弃海外,被隐世仙人所救,传授我大道,我略有所得,便著作了这些东西。”

    曹耀不找一个好一点的理由,便无法说通这其中的缘由,索性就把他赖在神仙之说上。

    “原来如此,公子大才啊!可否把这些东西就在这里几天,容我观摩?”

    对于知识,即使年老如他,也毫不松懈。曹耀佩服的点了点头,

    “这便是我送给先生的,只是长安那边,还有诸多著作,还请先生出山,还天下朗朗。我们可以一边教人,一遍学习,只是,便无止境!”

    司马徽点了点头。他承认,曹耀说懂了他,于是,便对他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我只教书,其他的事,我不便插手!”

    他依旧不想从政,不想卷入尔虞我诈,这也是对他的个人保护。

    “理当如此!”

    曹耀拱手,对司马徽说道。解决了司马徽的问题,便还剩他门下第子,于是便又说道:

    “被先生赞为南州士之冠冕的人中之凤,庞统。不知可在否?”

    曹耀抬起头直视司马徽,双目中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