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夫子 >

第54部分

曹夫子-第54部分

小说: 曹夫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以后的悲惨结局,让曹耀生出了深深地同情心,如果有机会,他倒是可以见一见这位名士。

    “虞翻?我倒是听说过此人,据说此人生性刚直,所以,即使你是远房亲戚,他在郡里做事,凭借他的性格,也没有给你谋个一官半职。”

    张单尴尬万分,不错,他曾经本想凭借其关系,到会稽找一份好的差事,也好过在这里打鱼,但被他拒绝了,他说不能以公谋私。

    “曹先生看来对我这远房亲戚,但是了解不少啊?”

    “我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只是怎奈何无缘相见,也只能暗自伤愁了。”

    “那曹兄到我家一叙如何,正好我那亲戚明天要来视察我们当地的情况,到我家叙叙是必不可免的事情,所以,你们就可以见上一面了。”

    曹耀想了想,如今快到靠岸,也无处落脚,到这位张单家里一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就这样,曹耀还与他相谈了很久,谈着谈着,几天的航行就以及接近尾声,在张单的指引下,大船靠岸,而岸边,居住这很多百姓,他们都是与张单从事一样的工作,就是捕鱼……

第七十三章 虞翻() 
曹耀大船靠岸,顿时引来了众多人的围观,当他们看到张单下船之后,感到无比惊奇,于是,又对其解释一番。

    曹耀从张单那里了解到,最近大海周围渔业达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打到的鱼非常少,这让这些渔夫很难维持生计。

    而这主要的原因在于生活的困苦,地主富豪占据了太多的土地,而农民们种田已经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别无他法,有些人就转而进行扑鱼。

    而这附近临海每日鱼产量是有限的,随着大量的渔夫涌入,也就造成了渔夫们平均收入的下降,所以,一些迫不得已的人,才会铤而走险,跑到深海地区去扑鱼。

    曹耀看其地理环境,知道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后世的浙江宁波了,但这里并没有后世那么热闹。

    为了与周围的人们打好关系,曹耀大方的把自己这几天捕的各式各样的鱼分给了他们,用来维持他们微不足道的生活所需,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感激万分,大有听他差遣的地步。

    据曹耀了解到,这里地里名叫句章,是会稽的一个县城,人口不是很多,虽是平原地区,但非常荒凉,完全与后世无法相比,但他知道,这是北方人口未曾向南方迁移的结果。

    虽然这里并不是天下的中心,但少说也受其影响,使得本身就非常贫困之下,赋税严重,更加大了他们的负担。

    曹耀在张单的安排之下,在当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中午,就听说,虞翻来了。

    虞翻走进屋门,便说说道:

    “表弟,近来可好?”

    张单听到虞翻的声音,大喜,便挽着他的手,说道:

    “表哥,来来来,我为你引荐一下,这位,名叫曹耀,是庐江人士,是一位大才。”

    虞翻随眼望去,打量这位儒雅装扮的曹耀,发现此人仪表堂堂,但又观其体格,身材魁梧不凡,又并非是一个文弱书生,倒像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将相之材,于是,不敢大意。

    而观他随身护卫,是一位身材更加魁梧高大,勇猛异常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是一位武艺非凡的武将,顿时又对曹耀高看一分,更加慎重对待了。

    “在下虞翻,我看先生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定是大才。”

    虞翻抱拳,对曹耀说道。

    如今曹耀十五岁,由于发育很好,长相已经非常接近于成年男子,在不知情的基础上,他们看曹耀一副儒雅装扮,习惯于称呼他为先生。

    而虞翻,也是一位典型的文官,他并且,他的家族对于学术上的研究也是非常透彻的,所以,称呼他为先生也是情理之中:

    “虞先生说笑了,在下只是庐江一个小县城不起眼得人物,怎会有什么才能,但是虞先生,倒是远近闻名,你的大名,在我们那里也是口口相传,在下向往已久,昨日偶遇张兄,才能有幸被他引荐,来一睹先生风采,惭愧,惭愧!”

    虞翻再次抱拳,说道:

    “曹先生说得哪里话,我观海湾停泊一艘大船,我观此船不但威武庞大,里面却也暗藏玄机,非我可以揣测一分,询问过后,才知道是昨日一人所为,如今看来,定是曹先生了。”

    曹耀依旧谦虚说道:

    “我喜欢云游四海,便用尽家财,寻找不世高人为我打造了如此船只,便用来探访海外,寻求高人,如此一来,便有三年之久,正准备扬帆起航,回归家乡,却不想在路上遇到了张兄,与他相谈甚欢,便知道闻名已久的虞先生,于是乎,就到达这里,相与虞先生见上一面,好了却我多年心愿。”

    拍马屁的功夫曹耀是越练越精纯,就算是在厉害的人,听着也舒服之极,于是,双方便做了下来,谈论许久。

    曹耀命人去取了一瓶他自制的酒,与虞翻满上,对其说:

    “虞先生,来,尝尝我自制的酒水,看看如何。”

    虞翻举起酒杯,对其礼敬一番,一饮而尽,细细回味,大声感叹到:

    “好酒!”

    又询问曹耀:

    “不知曹先生此酒是在哪里买的?如此美酒,恐怕是天下绝品,我也想去买上几壶,平日闲暇,用来品上一回。”

    此时屋内张单等人已经出去劳作,扎里闲来无事,也跟着做下,听他们唠叨,时不时的自己喝酒。

    “说来惭愧,这酒是我自己酿制的,市侩里并没有卖,先生要是喜欢,我便送你几壶,也算是我与先生投机,送的薄礼。”

    虞翻大惊,原来,这是他自己酿制的美酒,原本他还以为曹耀会是那种治国平天下的将相之材,原来还会这些巧技,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他了,

    “如此,那就多谢先生了,”

    虞翻又看了看旁的扎里,知道这位也绝非等闲之辈,到但似乎并不习惯他们文邹邹的对话,便问道:

    “曹先生,这位壮士是……”

    曹耀笑道:

    “这位啊,便是我的族弟,名叫曹荣,此人不懂人情世故,只会一身蛮力,我便让他跟随于我,护我周全,冲撞了先生,还望莫怪啊。”

    曹荣是曹耀随机给扎里乱说的身份与名字,深知曹耀心理的扎里知道其中缘由,便也没说什么,有对虞翻说道:

    “虞先生,我没读过什么书,如若冲撞了先生,还望莫怪。”

    虞翻笑道:

    “哪里哪里,我观壮士气宇不凡,定是一员猛将,我倒是有礼了。”

    于是,说完这些客套话,相谈甚欢的虞翻与曹耀便开始谈论天下大势:

    “曹先生,如今这天下被董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不让有识之士痛彻心扉,渴望解救天子与水火之中,对比,你有何看法?”

    曹耀冷笑道:

    “董贼必败,但汉室无救唉。”

    虞翻一怔,又问到:

    “此话怎讲?”

    “如今各路诸侯,在各个地方招兵买马,拥兵自重,他们心理早已没有汉室,就算汉室尚在,他们还会听天子的号令吗?绝对不可能,而如今各路诸侯,只是看董卓在朝廷耀武扬威,生心嫉妒罢了。”

    “而我说董卓必败,是因为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枪打出头鸟,它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个这么做的人,都会被大家打压,所以,董卓绝对会被各路诸侯围而攻之的,最终,各路诸侯瓜分利息,自相残杀。”

    虞翻略微有点惊奇,他这翻言论,到时与大多数人说得不同,但又使人不得不信信的感觉。

    他也清楚,如今汉朝病变百出,想要挽回,绝非易事,但说汉室就从此灭亡,他却不敢妄下断语,毕竟,汉朝的根深蒂固,绝非一日两日就能灭亡的。

    “如今我主公王朗深受百姓爱戴,习的是诗书礼仪,对汉室一片忠心,有时听闻董贼杀害忠良,囚禁天子,无不咬牙痛齿,你认为,他能否就我大汉于危难?”

    曹耀微微一笑,心想,王朗这出戏是要做给谁看啊?不就是做给那些天真无邪的善良儿童看,借此来拉拢民心吗?如果换做是他,他也会啊。于是,对其说道:

    “王朗此人师从大贤,自己的行为品行也尚佳,到胸无大志,能力不佳,不堪大用啊,难道虞先生在他帐下当差,还不清楚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

    虞翻一脸尴尬,他也知道王朗虽然有些才华,到胸无大志,又不善于用人,所以,这拯救国家的重任并不是他能够担当的。

    “况且,我觉得虞先生进去了一个误区,一个大多数天下士子都进去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到底什么是国家。”

    虞翻不解,恭敬的对曹耀说道:

    “虞翻不解,还请先生赐教!”

    曹耀喝了一口酒,对其说道:

    “国家,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更不是一个家族的国家,国家是我们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的国家,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天子,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才能者,带领我们走向富裕的港湾,如果他没有完成我们给予他的要求,那就必须要有人来代替他。”

    “所以我们不能说,秦被楚所灭,国就灭亡了。国家没有灭亡,而是我们相信楚,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富裕,但,他没有完成百姓对他的期望,所以,汉来代替了他。”

    “如今,如果刘氏不能完成我们的期望,那必将有人来代替他,所以,国家,是千千万百姓的国家,而不是天子的国家。”

    “我希望天下有志之士记住这一点,不要盲目的愚忠与某一位天子,这不是爱国,他也不是忠臣,而忠臣往往是忠于人民的,如果遇到不贤能的君主,使得百姓生活的疾苦,他往往要做的是,选择一位贤能的君主出来,重新带领我们走向富足。”

    这种新的思想顿时充斥着虞翻的脑海,使他回味无穷,待到完全理解以后,顿时大惊,这种旷古绝世的思想,只有不世才人才能想得出吧,原来,天下的学子都进去了一个误区,一个遗害千年的错误。

    他要重新擦亮眼睛,来对待此事,也许,这样的言论能够改变整个天下。他站起来,恭敬的叫到:

    “老师……”

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 
“虞先生,这是为何?”

    虞翻恭敬地解释到,

    “我从小读书数不胜数,却不及曹先生的慷慨一番言论,实在是枉读诗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虽然我观曹先生年龄尚小,但却学问渊博,所以,恳请曹先生收我为弟子,我愿拜你为师!”

    虞翻一拜再拜,弄得曹耀尴尬万分,觉得不可思议:

    “先生何出此言,我何德何能,竟做得你的师父,你我不妨以兄弟相称,我们互相学习,你看如何。”

    虞翻想了想,这样再好不过了,于是,又坐了下来,对其说:

    “按曹兄所言,你认为如今天下英雄,谁有如此才能,能够带领众多百姓,安定下来?”

    曹耀想了想,说道:

    “如今天下即将打乱,各路诸侯相互攻伐,能人辈出,到大多数人都不堪入耳,我认为,天下英雄,为刘与操尔。”

    这个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耀也是听说过的,所以,他认为的英雄,恐怕也只有曹操和刘备,以及还未出仕的孙权。

    “刘与操?”

    虞翻不解,曹耀对其解释道:

    “就是曹耀与刘备。”

    “曹耀?就是那个刺杀董卓没有成功的英雄吧,我对他了解甚少,只听说他是名门之后,至于这个刘备是谁,我就没有听说过了。”

    不错,刘备现在还不是很出名,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招兵买马,桃园结义,准备干出一番大事呢。

    “刘备我也是偶然相遇,与他相谈了很久,方知这是一位大才,而且志向远大,又是皇室族人,的的确确算是一个人才。”

    虞翻点了点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对其说道:

    “那曹兄以为,如今天下即将大乱,而才人辈出,到怎样才能从这诸侯当中一争天下,打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说道这里,曹耀忽然想到了隆中对里面诸葛亮对刘备所说的方针了,但又不全是如此。

    因为当时的隆中对是出在孙策打下江东地区,以及曹操打败袁绍的基础上,唯一的选择。

    如今却不同,如今的状况是江东未定,北方袁绍的势力还在起步,曹耀的中原地带也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无论是如今走袁绍、曹操、孙策还是刘备的路线,都能够独霸一方,与他们一争天下。

    “想要一争天下,我倒是有几个计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