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夫子 >

第79部分

曹夫子-第79部分

小说: 曹夫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怎么死的?”

    “撞在了墙上……”

    “这样也好,就给他留个全尸吧……”

    曹耀知道,程徳之所以这么做,也只是希望能给他留个全尸,留一个体面一点的死法。

    “你通知下去,程远父亲最大恶及,已经自尽,恋他最后一刻悔悟,难能可贵,准许留个全尸,葬了吧!”

    “还有,程远没有参与其中,罪不至死,罚他去落雁村扫墓一辈子,待到功过圆满,准许他后世子孙出仕为官。”

    “是,大哥!”

    曹耀点了点头,

    “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于是,几天过后,落雁村的墓地被重新修缮,而庐江郡所有的老百姓也知道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曹耀,从此,他们都知道,庐江太守才十五六岁,他是从落雁村走出去的,而落雁村屠村之人,便是程徳……

    曹耀对新修的目的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那次,在他更小的时候,他便在此承诺过,要为大家报仇,今天,他做到了,只是,这才是报仇的开始。

    公元189年,在京都的袁术因畏惧董卓而逃到南阳,而曹操认为董卓必定会败亡,所以亦逃出京都。逃到陈留的曹操,散尽家财,又得到孝廉卫兹的帮助,组织约五千义军准备讨伐董卓,终于在189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

    另一方面,桥瑁向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当时韩馥对袁绍有戒心,派人看守袁绍。

    当韩馥接信后疑虑该帮袁绍还是董卓,但被其治中从事刘子惠反说救国又何以是帮袁绍还是董卓,认为先看其他人的举动才作行动,韩馥同意,便书信给袁绍陈述董卓的恶行,让袁绍举兵。

    初平元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

    各群雄都推举袁绍为盟主,但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今年,时间定格在了190年,这就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际。

    此时的曹耀正在太守府,听去了张昭的报告,在发布了接下来的任务,于是,收拾行囊,准备远航。

    如今,周泰与扎里没有什么要职,便对他们说道:

    “你们陪我去洛阳走一遭吧。”

    扎里与周泰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如今知道自己大哥的母亲流落到了洛阳,即使有那么一点一样,他都不能放弃,不会放弃。

    所以,他们很幸运能够帮助自己的大哥,即使这个大哥实际的年龄比他们小很多。

    曹耀要抢在十八路诸侯攻取洛阳之前,把母亲找到,不然等到董卓烧掉了洛阳,一切都晚了。那时,天下大乱,百姓逃离,茫茫人海,便更加不能找到,所以,他一定要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许昌() 
去往洛阳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经过许昌,第二条是经过陈留。

    如果是经过许昌的话,但可以去拜访郭嘉以及荀彧等三国明臣。此时他们并没有被曹操招揽,如果曹耀是一个阴谋家,倒是可以去利用这层关系,可惜他并不是。

    第二天则是经过陈留,此时的陈留真巧碰上曹耀起义,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那里比较乱,曹耀并不想跟曹操这个枭雄打交道。

    所以,曹耀最终还是决定赶往许昌,万一碰巧遇上郭嘉,倒是可以结交一番,反正,多一个朋友又不坏事。

    此时的曹耀暂时放下沉重的心理,与周泰、扎里等人一起享受着路边上的风景。

    下了一场磅礴大雨……

    经过河提,河堤上的柳树,穿上一身绿装,被绵绵的细雨洗涤滋润,更显甜软的嫩绿便自葱茏了。在被洗去的尘垢下,能看到的是在明媚的阳光下所深藏着的恬静,暖风旖旎轻拂,舞动着嫩绿的腰姿。现在他们所看到的是,下垂的柳叶尖噙着泪珠般的雨滴,微风轻拂,雨滴簌簌而下。

    “大哥,许昌快到了吧?好大的一场雨啊!”

    此时,正直190年初春,雨水纷纷,在清洗着不一样的年份。

    曹耀望着遥远的天空,似乎雨水更加大了,于是感叹单,

    “是啊,好的的一场雨啊,希望这样的雨,不要下的太猖狂,冲垮了百姓们并不算厚的门槛!”

    扎里与周泰听不懂,继续前行,又过了半午,石斛花香飘满竹楼。

    走进竹楼,温柔似水的姑娘会姗姗地走来,送上一杯糯米香茶,轻轻将茶放下,然后嫣然一笑。彩色的筒裙,芳馨的气息,淡淡的茶香,嫣然一笑,犹如一支曼舞的孔雀。

    走进宁静祥和的竹楼,就有了那种前生今世之感。这感觉,仿佛是穿越古老的时空,等待了千年,在心灵间飘动。

    曹耀与他们流连忘返,但时不待人,继续前行,总算是走进了许昌,从许昌穿过变可到达洛阳。

    “大哥,这就是许昌了吧?我听洛仁说,这里有大贤隐世……”

    曹耀听说洛仁,便想起当初秦楼里的那位皖县县令家的儿子,略微惊讶,

    “他也知道这里有不仕的才人?”

    想起当初在秦楼,对他的印象还比较不错,但是,他却没有多大的才能,不然,在三国之上,必定有他的位置。

    周泰与曹耀是经历过乔府的琐事,所以,后来又遇到他的时候,便对其谈过一些事情,周泰从他那里了解到。

    “看来,许昌的才子倒是很出名啊。”

    他知道,这洛仁所指,应该就是荀彧等人。

    “大哥,你可别小瞧了这个洛仁,他的舅家,可是北方大族!”

    周泰所有玄机的说道,曹耀好奇,便投去疑问的目光,他只好解释,

    “他的舅家,便是文明天下的甄氏!”

    “甄氏?”

    曹耀了解甄妃,还是因为曹植的《洛神赋》,可谓是把他的嫂子写的貌美天仙。

    所以,为了了解这个传说中的貌美女子,特意里去调查了一番:

    甄氏在三国的确算是一个大族,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甄妃,三国少有的美女之一,就连一向好色的曹操,也对他垂怜三尺。

    甄家自先祖甄邯西汉末年任太保(三公之一)后,世代担任二千石的官吏。到父亲甄逸这一代,仅做到上蔡令便英年早逝。虽然失去了一根顶梁柱,有近二百年的基业的甄家仍为中山无极的豪门望族。

    甄妃八岁那年,家门口有马戏班表演。马蹄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四个姐姐都跑到阁楼上瞧热闹,只有甄妃气定神闲、纹丝不动。姐姐们很是惊讶,招呼着妹妹上来。甄妃正色说道:

    “这难道是适合女孩子所观看的吗?”

    甄妃经常蹑手蹑脚地去拿哥哥的笔墨纸砚。哥哥发现后取笑她说:

    “女孩子家应该学学飞针走线,好绣对鸳鸯、绣双燕子。你整天看书,莫非还想当个女博士不成?”

    甄妃微笑着说:“听说以前贤惠的女子,都知道前代的成败,以便告诫自己。她们的知识难道不是从书中得来的吗?”

    东汉末年,战乱和灾荒接连不断,甄妃的家乡中山无极粮食几乎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荒要饭,大户人家也纷纷拿出金玉珠宝交换粮食。

    甄妃家中藏有大量的谷物。看到第一天换回的金玉珠宝,母亲和哥嫂都喜形于色。甄妃当时年龄十二三岁,闻讯后对母亲和哥哥说:

    “现在世道兵荒马乱,而咱家却换回这么多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不如把家中的谷物拿出来分给左邻右舍、同族乡亲。”

    母亲、哥哥听从了小甄妃的建议。当年,河北白骨到处可见,饿死者比比皆是。而甄家周围的乡亲安然无恙地度过了灾荒。

    十五岁时甄妃生得眉似远山,眼若秋水。丰姿绰约,国色天香。被赞为“目凝山水皆添色,笑倚花枝不敢发”。

    袁绍听说甄妃如花似玉,有倾国倾城之貌,并且知书达礼,于是托人为二儿子袁熙上门提亲。袁家四世为公,而今拥有四州之地,称得上当今天下第一豪门。甄妃丝带霞帔,衣长曳地,红丝巾下满面飞红,娇羞无限。

    甄妃和袁熙二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事不如意者。新婚燕尔,袁绍命袁熙镇守幽州,而甄妃则留在邺城照顾婆母。

    袁熙和哥哥袁谭是袁绍的前妻所生,且都相貌平平,一点不像袁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而袁尚是后妻刘氏所生,长的酷似袁绍。因此袁绍格外喜欢袁尚。加上刘氏又深受袁绍的宠爱,想母凭子贵,因此经常央求袁绍废长立幼。袁绍于是以考察三子才干为由,让长子袁谭镇守青州,次子袁熙镇守幽州,外甥高干镇守并州,幼子袁尚留守冀州邺城。

    甄妃以为夫妻不久就能团聚,谁知战事不断,烽火连天。眼看一年年柳絮飞,一年年白雪舞。自己与袁熙一别已是几年,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相见。甄妃自午夜醒来,只听雨打梧桐,大雁哀鸣。

    大雁带来的不是袁熙归来的喜讯,而是不尽的担忧。公公在官渡吃了败仗,眼见一家人都是愁容满面。接着公公撒手人寰。随后曹操亲率大军直奔邺城而来。

    袁熙骑一匹宝马,飞驰而来。甄妃心花怒放地迎上前去。结果发现原来是南柯一梦。现实总是残酷的。不久就听说邺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曹丕杀进袁府,见一身着素服女子把头伏在袁老夫人的双膝上嘤嘤哭泣。曹丕令女子抬起头来。见这女子蓬头垢面,晶莹的泪珠流经之处,却洁白如玉。用丝巾一擦,见她光彩照人,宛如仙子。曹丕欣喜万分,把女子带回了帐中。这女子就是甄妃。

    甄氏嫁给曹丕之后十分贤惠,很得曹操和夫人卞氏的喜爱。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7月,曹操征讨马超,曹操夫人卞氏随军出征,和丈夫曹丕留守邺城的甄氏后来听说卞氏军旅途中有病,“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

    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帷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

    “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余日即当,不当视我颜色乎!”

    嗟叹曰:此真孝妇也!

    据说:甄妃曾劝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只做魏王,不篡汉室,也有甄妃之功!

    但是,后来,登基后的曹丕把甄氏给赐死了,曹耀揣测,这样还与曹操有关。

    曹耀感慨不已,想起其悲惨的遭遇,生出了同情之色,心想:

    “既然他这么漂亮,有这么可怜,等我遇到她之后,使用我的美男计把她拐走,也省得被袁氏与曹氏惦记。”

    “那,你听洛仁谈论过,他的舅家有没有美女?”

    曹耀立即询问道。

    周泰回忆了一下,立即恍然大悟,

    “对对对,有,是他的表妹,名叫甄宓,听他说,长得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曹耀眉头一皱,话说这周泰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么文邹邹的文字?

    周泰与扎里看着曹耀不太善良的表情,知道这大哥可能要去祸害别人家的姑娘了。

    似乎,他走到哪里,都可以祸害绝世美女吧?黛嫣是如此,大小乔也是如此,周泰深深为甄宓担心起来。

    不过,这只是曹耀无聊时候的胡思乱想罢了,他却没想过刻意去见到她,当然,如果有缘分,倒也可以一睹芳颜。

    “大哥,我们这是去哪儿啊?”

    “去拜访你所说的那几位名人。”

    扎里眨了眨眼里,再次询问道,

    “大哥,你是想……你是想招揽他们,为你所用?好啊好,这样,大哥帐下可就文臣如雨,虎将如虎了,打起架来,不就所向无敌?”

    曹耀淡淡的笑道,

    “你想多了,只是,不想被曹操祸害了,毕竟,他们的下场并不算很好,太浪费了……”

    扎里一顿,

    “额……结果不是一样?”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荀彧() 
一路前行而去,前面苏堤正中,却见一个精神矍铄的中年儒雅男子,正在临湖写诗,已是接近尾声。

    他临近烟波浩渺,烟雨蒙蒙,作风朴实自然,无丝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