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打造宋帝国 >

第277部分

打造宋帝国-第277部分

小说: 打造宋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宋国本身由于战争而兴起的军工业,也并不会因为战争的骤然结束而陷入衰退。宋国大量劳动力可以从战争中腾出手来,就能够让宋国较为快速的吸收此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如今宋国与楚国达成停战协议,就让宋国获取了从宋国南部,一直到越地会稽的广阔领土!这片广阔的领土,几乎相当于如今天下九州中,扬州的全部范围。

    在天下九州中,扬州绝对是领土面积能够排在前列的大州了。在此战之前,不算之前扩张的东海之地,宋国本身的领土,不过是区区方圆五百里的小国。然而单单扬州一地,就几乎相当于之前宋国本土的十倍!

    当然,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大,也从来不是单单看领土大小,而主要还是看此国能够动员出多少兵力,这些兵力能够具体支持多长时间的战争而决定的。

    这即是说,国力的具体支撑,一看人口的规模,二看具体创造财富来支撑战争的实力,总的来说,国力的强弱与地方的开发程度是相关的。以现在的形势,江南江北诸地的开发程度,自然是远远不如宋国本土的。如今宋国本土虽然只是一片方圆五百里的小国,其人口却超过了三百万,在天下列国间,都算是人口稠密之国了。

    而江南江北之地虽然领土远大于宋国本土,然而其登记在册的人口,却还不如宋国本土。新打下来的领土,就是一片地广人稀之地,虽然领土扩张了十倍,但并不代表着宋国的实力,就此扩张了十倍。

    然而宋国领土扩大,却还是拥有着巨大的好处的。一个国家,若想成为一个大国,首先就必须拥有广阔的领土。领土广阔的国家,才能承受更多的挑战,并拥有更高的容错性,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在春秋时代,第一个称霸的强国郑国,很快就陷入衰弱,固然有郑国地处四战之地的原因,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郑国领土狭小,容错率并不高。其国内稍稍发生一次内乱,外加周边的强国崛起,其很快就陷入了衰弱。

    这样的例子哪怕是在后世的现代工业化时代,也同样适用。典型的例子,就是如荷兰这样的小国以及像俄国这样的大国。

    在17世纪,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建立起了无比强大的海洋帝国。在那个时代,就连俄国沙皇也从本国出发,前往荷兰进行学习。然而其领土狭小,就是它最大的软肋。当它被新崛起的英国挑战,失去了海洋霸权,又被法国从陆上进攻以后,很快就从大国的位置上衰弱下来。

    而反观俄国,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到其逐步开始工业化的时代,进入苏联时代,而后又进入俄罗斯时代,虽然经历了多次战争,某些时候甚至是能决定其国家存亡的战争,它也依然是在世界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大国。它凭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领土广阔,让其能够养起尽可能多的国民,并且拥有更大的容错性罢了。

    如今宋国的领土扩大,不仅代表着宋国的底蕴增长,能够拥有更大的容错性,同时也代表着宋国的未来有了无限光明的前景。如今江南江北所处的扬州之地,虽然在世人眼中属于“下九等”,最为贫瘠的领土,然而在知晓未来的戴言看来,这片土地的发展前景,可远比如今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有发展前景得多了。

    如今战国天下,哪怕宋国有了稍许资本主义的影子,整个天下也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天下间最富庶的地方,就是土地最肥沃,农业最发达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其实无非就是依靠着黄河、淮河、济水、渭水等几条主要大河罢了。

    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华夏族的母亲河,是整个天下开发最完善的地方。甚至在如今的时代,它本身的河水并不像后世那般携带着大量泥沙,而浑浊不堪。在这个时候,它的名字还是叫做大河!而它的主河道所流经的秦国、魏国、韩国、赵国外加齐国,都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

    淮河和济水,因为所处地方与黄河不远,也是天下开发较为完善的地方。淮河所流经的地域,为楚国、魏国、韩国外加宋国瓜分。说起来,如今楚魏韩三国之间的战争如此激烈,也是因为需要都处于同一片地域,需要不断的为自己争取利益罢了。

    至于济水,则主要被魏国、宋国和齐国所瓜分。说起来,宋国能够以一个小国,养起仅次于当世大国的人口,宋国所占据的富庶地方,绝对也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天下的其他河流,如秦国的渭水、楚国的汉水以及齐国临淄附近的淄水,虽然也大多是富庶地方,然而其毕竟只是一地之水,影响力并非十分广大。

    而且熟知历史的戴言很清楚,如今北方虽然开发程度完善,富庶远超南方,然而在戴言看来,北方的发展底蕴却远不如南方。这种底蕴的差别,无关人口、风俗等,完全是由黄河和长江两条河流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在农业文明社会,水源就是最大的问题。到了战国时代,人类虽然能够改造部分自然环境,比如开垦沟渠来促进农业的发展,然而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条河流之间最大的差别。

    相比起黄河,长江的水流量更加庞大,这就能够给南方更加充沛的水源。而长江拥有了如此丰沛的水源,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拥有如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这样巨大而广阔的湖泊,可以作为长江的蓄水池,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南方遇到较大规模的洪灾。

    北方虽然地域广阔,开发完善,但是以黄河为中心的北方,除去逢泽、大野泽以外,就没什么底蕴深厚的湖泊了。在如今的时代,天下灾变还不太多的情况下,凭着逢泽和大野泽,也能作为北方的蓄水池,来稍稍调蓄北方所遇到的洪灾。

    然而在未来,天下列国战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国为了取胜,必定无所不用其极!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战术,就是以水攻城。在戴言的记忆中,魏都大梁,以及楚国的陪都鄢城,都是葬送在秦军是水攻之下!在这种灭国毁城的战争中,破坏北方的环境,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而且这样的破坏,对于北方来说,几乎是永久性的!戴言记得很清楚,在未来,北方的黄河会因为环境的逐渐破坏,而渐渐变为一条“悬河”。甚至到了宋代以后,黄河一次决口,就能够直接让河流改道,遗毒数百年之久!

    而对于南方来说,就完全没有北方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了。南方的长江流域,因为有着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太湖这样底蕴深厚的湖泊来做蓄水池,几乎完全不用担心遇到的洪灾!即使在战争时期,南方的城池遇到水攻,也绝不可能出现如北方那样,直接让整个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事!

    说得夸张一些,只要宋国能够将如今所占据的扬州之地经营好,并防备住他国的进攻,此地完全可以成就千年的基业!

    当然,世间之事,从来不会如此简单。首先就说南方的开发,这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

    在后世的中国,有着一条著名的秦岭—淮河线。在这条线两边,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农业生产方式,亦或者地理风貌还是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地理学的经典总结,戴言自然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事实。

    现在的宋国本土,可以说完全处于淮河以北,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生长的农作物是黍,在戴言执掌宋国以后,已经大部分变成了小麦。然而无论是黍还是小麦,其实都是不适合南方生长的。

    南方多雨,空气较为湿润,适合水稻的生长。而在戴言刚刚穿越到战国时,楚国这个南方最重要的大国,其栽种的农作物就被称为稻,而这样一种稻米与戴言所见到的后世稻米,其实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楚人种的是稻,但在戴言看来,这种农作物大致只能相当于后世的小米,根本无法与后世真正的稻米相提并论!它不仅较为难吃,其产量也是极低,完全无法与北方诸国所种植的黍和稷相比。

    对于南方,戴言觊觎已久,自然也会对南方的开发做出准备。当年他派遣农家弟子四处游历时,就让他们特别注意南方所拥有的独特农作物,尤其是野生的水稻!

    如此多年过去,经过在外游历的农家弟子的收集,外加宋国良种部门的培育,戴言总算是能够得到他想要的水稻种子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分地() 
    农家从野生稻谷中,所筛选培育出来的稻谷种子,自然远远不能与后世解决了十多亿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相比。戴言也很有自知之名,哪怕他得到了那样强大的稻种,脱离了农药和化肥,他也同样无法达到后世那样的产量。

    而且以如今宋国和南方扬州之地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太高产的粮食产量,也完全没有必要。戴言所需要的,无非就是能够快速的改变吴人以及越人,那无比穷困的生存环境。

    没错,如今未开发的扬州,尤其是吴越之地,别说与北方诸国相比了,就是连楚国也都是完全不如的。

    如今整个扬州,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算是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江北地区。此地栽种着与楚国境内相似的稻米,采用的是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式。

    火耕水耨,即是在耕种前,先放火烧去田里的野草与蓬蒿,再下种,这即是火耕;当禾苗长出七八寸以后,再及时将杂草除去,并将水灌入田中淹没并闷死杂草,使之腐烂成为肥料以助稻种生长,这就是水耨。

    这样的耕作方式,虽然效率低下,并且对于土地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然而却也还是处于农业的范畴,让淮南的庶民们能够吃饱饭。而与之相对的大江对岸的吴越之地,与江北淮南之地比起来还要更加落后。在这些地区,不仅金属农具极其缺乏,大部分庶民甚至连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式都不能掌握,他们一半的食物,都是来自于江南那众多的鱼鳖。

    若是整个扬州一直都保持如此落后的耕作方式,并且处于如此落后的经济环境中,扬州之地非但不会成为宋国未来发展的阳光之地,还会成为拖死整个宋国的累赘,这是戴言万万不能容忍的!

    当扬州之地正式归属宋国以后,整个宋国上下,就开启了一轮开发扬州的热潮。

    扬州之地,十倍于宋国本土,这样一片广阔的领土,自然不可能由戴言本身所属的宋国公室完全占据。对于扬州之地的分配,戴言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用来确保宋国各阶层都能够从此次开疆拓土中获利。

    首先获得土地的,乃是那些在战场上杀敌,获得了战功的将领和士兵们。宋国的军事,仿效秦国的军功授爵制,但在具体执行方面,却是有着差异。

    秦国的军功授爵,基本上就是斩获一个首级,算作一个军功,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从最原始的公士,一直到最高等级的彻候,共分为二十等级。

    在戴言看来,秦国实行如此野蛮而又粗暴的军功授爵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秦国士兵大多为乡野农民,军功法和他们说得太详细,他们也听不懂。而且秦人在与西戎战斗时,也有着斩杀敌人并获取其首级的传统,商鞅将秦人的这一传统融入军法中,让秦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优秀。然而这样的军法,却也导致了秦军极为嗜杀。发展到战国后期,秦军动不动就进行大规模的杀降,与这样的残酷的军法乃是息息相关的。

    戴言不希望宋军发展成为像秦军那般,成为没有任何底线的军队。毕竟那样的军队虽然战斗力极高,在战场上表现良好,然而却也让秦国在政治上失分。哪怕是最后秦始皇以绝对优势的武力,一举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国也终究得不到天下民心,并导致了秦国最终的崩溃。这与人们对“虎狼之秦”的失望,是有着极大关联的。

    宋军士兵大多受到了简单的教育,有简单的算数和识字基础,并对外界都有所认识。而在宋军中,虽然也注重个人的武力,但却更加注重最底层尤其是伍、什、百等小团体的团结。作为亲自上过战场,并参与过这时代战争的军人,戴言知道战争中,大部分的杀伤,其实都是由这些基层小团体来决定的。

    因而宋军虽然也会对战功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但是奖赏更多的,却还是这些基层的小团体。而这些小团体所获取的军功,也并非简单由具体的斩首数量决定,而是又其具体所立的功劳来决定。

    像之前宋楚战争中,跟随在乐毅身边,一同前往江南之地,连续参加多场战争的士兵,或许其斩首数量远不及跟随在唐鞅身边,在最后才前往金陵参与决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