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世帝唐 >

第84部分

永世帝唐-第84部分

小说: 永世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体内流淌着胡人血统的李世民,这才认可儒家思想用来治国,还是不错的。

    所以,他在贞观十一年颁布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宣布“自今已后,斋供、行法、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在他看来,既然佛教也指望不上了,还不如把道教排到佛教的前面,以示皇室对老子的尊崇。

    也正是李世民这种认知的转变,以儒家为代表的汉文化,才在贞观后期得以慢慢恢复。

    现在李世民问他仙人如何对待道教,还真险些把殷清风给问倒了。在他的计划里,建立新的思想体制,是必须要进行的,但绝不是现在。而且,也不简单的是将道教与佛教拍倒在地就完事儿的,儒家思想也要他被他踩在脚下的。

    但既然李世民开口询问了,他总得有个说法。

    “道教虽非道家正统传承,但存在就是合理的。世人不知道家与道教的区别,就造成里道教虽非国教,但其地位崇高。若贸然压制道教,皇室无法向世人解释。

    而且,那些道士除了炼丹之外,很多人都熟知草药与精通医术。

    所以,仙人说:可以让他们专门研究医药。”

    李世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存在就是合理的”,然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专门研究医药?这倒并无不可?那该如何进行呢?”

第132章 谎言弥天(九)() 
“仙人说,对道教进行改造,非一时一日之功,还需要一个契机。现在契机还未出现,叔叔且宽心等待。”

    殷清风轻飘飘一句话,让李世民彻底放心了。既然仙人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有仙旨传下,那殷清风必然会有对策的。

    “那你还是说说火药的事儿吧。”

    经过殷清风刚才的解释,李世民虽是依然不在意“工”的意义有多大,但仙人都说了“积极的掌握它、控制它、为自己所用,为帝王所用。”那就别再纠结仙人为何要将火药术传下来了。

    而且,殷清风既然将秘术奉献给他了,相信殷清风会像对待那新式纸张一样,不再制作火药了。

    现在,火药已经被他控制了,再去担心火药的威力就没必要了。还是弄清楚仙人将火药传给殷清风,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吧。

    殷清风见李世民被他糊弄过去了,他也巴不得赶紧把火药的事儿说清楚,省得再出什么岔子。

    “仙人当初将仙术传给侄儿,就是为了辅佐叔叔建立一个永世的帝国。

    侄儿之前与叔叔提过,一个帝国首先要幅员辽阔。但幅员辽阔的帝国,在治理上却出现一个其他人无非解决的问题。

    试问叔叔,若朝堂向岭南颁布敕旨,路上行程要多久?未来,大唐将领土扩展到西域,往来长安之间又需要多久?一旦边疆有动摇国本的事情发生,长安城又需要多久才会知晓,并调动军队前往呢?

    所以,一个快捷的通道,是朝堂控制天下四方的根本。

    等全大唐每个州县都修缮了这样快捷的通道,不管是聚兵御敌、还是赈灾救民、还是传旨政令,则数日可成。到那时,天子虽坐与庙堂,但治理天下却如臂使指,何等妙哉?”

    “好!好一个治理天下却如臂使指!这路修得!”

    领兵作战十余年的李世民立刻叫好起来,“你的意思是说,如果用水泥铺路,则必须使用火药,是吧?”

    “用水泥铺路,下面必须要铺一层碎石子儿。这些碎石子儿只能在路修到何处,就地开山取石。而且,火药用来开山,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功用,最主要的是取直道路。”

    不能殷清风解释,李世民抢先说道:“也就是说,若前方有丘陵、矮山,可以用火药炸开,然后修一条直道?”

    “咦这孩子都会抢答了?”

    殷清风心里嘀咕了一句,同时露出大大的笑脸,点头应和着。

    李世民见得到肯定的答案,大声说道:“妙!真妙!费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大唐万里江山就会处处是坦途!修!这路必须修!”

    李世民被美好前景激励得兴奋不已,但殷清风又给了他更大的惊喜,“水泥用来修路,最少三百年内不用再修缮了。但,侄儿更期待的是,用水泥来修建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

    大江大河,指的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之称始于东汉末年。晋朝以后,称“长江”者逐渐多了起来。但人们依然习惯用大江来代指长江。

    而“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历史上,长江上第一座固定的桥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而黄河上第一座桥,则是二十世纪初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但在此之前,长江与黄河上并非没出现过“桥”,只是这些桥,都是浮桥。

    世界史中,浮桥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西周时期。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说的是周文王为娶妻,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

    东汉光武帝时,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在今湖北宜都荆门和宜昌虎牙之间架设长江浮桥,取名江官浮桥。

    北宋初年,在统一南唐的战争中,宋军先在石牌口镇用大船载搭巨竹试架浮桥成功,攻克安徽当涂以后,即命令将浮桥移架到采石叽,宋军仅用三天时间,就在采石叽架好浮桥,长短不差尺寸,数以万计的军队就如在平地上行军一样度过长江,并一举拿下南京。

    公元前五四一年,秦景公的母弟因自己所储存的财物过多,恐怕被景公杀害,在今山西临晋附近的黄河上架起浮桥,带了“车重千乘”的财富逃往晋国,这可算是第一座黄河大桥。

    西晋武帝时,出身京兆杜陵的杜预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架设河阳浮桥。值得记住的是,这座桥曾持续使用达八百多年,直到北宋时才因年久失修而废弃。

    隋大业元年在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架成的浮桥。

    但这些浮桥哪里比得上坚固的水泥桥?

    现代的陆路交通,有水泥路、柏油路、沟通南北东西的桥梁等等,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对于二十世纪以前对统治者来说,畅通无阻的交通条件,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治国根本。

    道路想要畅通,只有路是不够的,还要有桥。

    建桥是一门高端的科学,殷清风只懂得一点点的皮毛。但是没关系,大不了花时间拿人命往里填,总有修成的那一天。只要总结出第一座桥、第二座。。。的建桥经验,以后就好办了。

    “在大江大河上建桥”

    李世民惊呆了,但随即他就想到,殷清风有仙人指点,在大江大河上修建桥梁还真能成功。狂喜之下,李世民激动得再原地打转,嘴里念叨着:“建桥。。。能在大江大河上建桥,那其他河面更狭窄的河流上,岂不是更没问题?到那时。。。。”

    “好!水泥好!”李世民第三次握住殷清风的肩膀,“修!路要修!桥也要建!你说,需要我来做什么?我全答应你!”

    “真是冲动的少年啊”

    殷清风心里给李世民下了一个评语。

    打了这么多次交道,他知道李世民绝不会是那种因为一时冲动而反悔的人。但他这个承诺太重了,而且也不利于他后期的计划。

    “之前侄儿说过,修桥铺路所需的钱财,一应由侄儿倾囊相出。这不是恐惧叔叔的后人忌惮侄儿的家族有如此巨量的财富,才这么说的。若是没有仙人的指点,侄儿又岂能聚敛这么多钱财?

    既然仙人让侄儿辅佐叔叔,这些钱财自然是用来成就叔叔的伟业的。侄儿所求的,只需叔叔将工部的人派给侄儿。”

    李世民心里尴尬了一下。

    他之前对殷清风起杀心,不是因为殷氏家族有多少钱财,而是忌惮殷清风肚子里的知识。但他真不敢保证他的儿孙不会盯上殷氏家族的财富。

    现在,殷清风说他是经过仙人的指点,才会展现如此惊世骇俗的才学的。姑且不论仙人存在与否,单从进献马蹄掌开始,到新式农业、倡学、铸钱、银行、商税论、水泥、火药等等这些,就足够给他和他的家族买命了。

    说来说去,还是某的心胸不够宽广啊这小子有一句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某是大唐的太子………这里面也有他的功劳,在制高点上就完全碾压他。

    若是他真有取李唐而代之的想法的话,必然会有异动。而某认为他所谓的异动,只是倡学这一点。但这倡学目前还没有眉目呢,以后他如何做某也还不知道就急于除之而后快,真是愧煞某了。

    好吧!无论仙人存在与否,某都与尔共建大唐帝国!

第133章 夫妻密议(一)() 
李世民走了,带着无比的喜悦走了。

    留下“仰天长啸”的殷清风。

    在李世民开口要离开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一关,过了!

    从武德四年秋天,他在大唐这个空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到现在已近三年。三年的筹划,在刚才的那一刻起,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三年的时间,如果不算和月眉在一起的时光,他过得并算不好。他要谋划在大唐的开局,也要谋划在大唐的一生。除了偶尔的消遣,他和一个苦行僧没什么区别。

    他最初的本心想让自己在唐朝活得更精彩,但他之前忽略了古人对很多超越时代的思想的抗拒心理。所以,从他觉察出李世民眼中的那一抹寒光开始,便在筹划这个老套的骗局。

    先以水泥做引子,再让李世民感受到火药的威胁,继而说出仙人传授的经历,最后再拿出一些新奇的说去法进一步说服他,让他不得不相信自己脑袋里的东西,都来自于仙人。而致命一击,则是长孙氏的健康与寿命问题。

    李世民作为一个古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爱老婆。而且还是爱的很深的那种。所以,就算他心中对仙人的说法不敢苟同,但为了他的女人,这个局他也心甘情愿的往里钻。

    果然,剧情按照自己的编排的那样,完美的落幕了。

    现在,终于摆脱了随时丧命的不安。

    从此,他的计划将一步步的开展。

    以后,这大唐的春秋将由他书写!

    殷清风满心激动的往回走,迎头碰上不放心的月眉。

    月眉一路小跑来到殷清风的身前,一边伸手拽住殷清风的胳膊,一边踮起脚尖向殷清风的身后看,“郎君,太子殿下走了?”

    “哈哈哈。。。”

    殷清风被她幼稚的举动逗乐了,一把搂住他的小蛮腰,“走!傻妞儿,今儿小爷高兴,亲自做几个菜庆祝一下。”

    “哇好久没吃到郎君做的菜了走、快走”

    太子再高贵,也抵不上郎君。月眉听说殷清风要去做饭,李世民瞬间就被她抛在脑后了,“月眉要吃豆腐、还要吃。。。”

    “哈哈哈,你要吃豆腐?先让小爷吃个豆腐先”

    李世民匆忙与殷清风约定明日下午再见,便一路打马疾驰。平时十分爱惜马匹的他,现在则是拼命的挥舞着马鞭。他只恨这马儿跑的太慢、路太长、爱妻太远。

    李世民拼命赶路,可苦了李晋安。其他人可以尽情纵马跟上李世民,可他怀里还有那装着火药管呢的木盒呢。虽然殷清风说着玩儿意不点不会炸,但他可不敢拿小命儿去赌。

    好在尉迟恭的脑子灵活一些,他带着几个骑兵护在李晋安身边,慢慢往回赶。

    李世民心急,但马的体力总是有限的。好不容易进了东宫的大门,已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李世民顾不得倒毙在地的爱马,撩起袍子一路向长孙氏的寝宫狂奔。

    长孙氏带着几个孩子刚吃完晚饭,正带着他们做一会儿游戏。就听一声:“观音婢。。。”

    她和孩子们一起看向殿门的方向,只见李世民双手拄在膝盖上,一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

    长孙氏见丈夫这般模样,也没心思计较他在孩子面前称呼她闺名了。一边挥手让宫女带孩子们离开,一边走向李世民。

    李世民没想到寝宫里还有一群孩子和宫女,他强行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等孩子们路过他的身边时,强做笑脸同他们道别。

    等孩子和宫女都出去了,他一把将走近身的长孙氏抱起来,在空中旋转了两圈,然后将长孙氏拥在怀里痛哭起来。

    突遭其来的状况,让长孙氏有些发蒙。一向静娴淑德的她忍不住尖叫了一声。但很快她就反应过来,丈夫这般失态,一定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发生了。否则,丈夫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