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

第79部分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79部分

小说: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这类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

第116章 惊人的船速() 
朱厚炜对着黎老点点头,黎老喊了声“开闸放水。”船坞闸门被打开,海水迅速地灌入船坞。不一会儿,船只开始有些飘在海水里了。黎老再次喊了声“解绳。”众人开始解开船上的缆绳。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只见船在海水中小幅度地摇晃了几下,然后就稳住了。然后慢慢驶出船坞,真正进入了大海。

    船走的很平稳,众人的脸上都露出喜悦之情,船成功了。大约驶出100米,船只就抛下船锚停靠住了。这下子朱厚照和小丫头都等不及了,叫来一艘苍山船,准备登上新式帆船。张皇后没办法,只好一起上船。

    黎老三人也上了苍山船,在开过去的途中开始介绍新船的详细数据“新船长18米2,最宽处为3米3,主次两根桅杆分别为13米和11米,排水量120吨,可以载货80吨左右,空船吃水1米2,满载吃水1米6,这些数据是建造数据,具体的还要实际测量。船员18名,操帆手占人数将近一半。支索帆可升可降,船只具体的船速还要慢慢测量。”如今船厂造船不再是蒙头根据工匠的经验造,而是要画出图纸,然后精确制造。光是这艘船的图纸,就有2箱子,为了保护好图纸,中军府一份,船厂最安全的地下密室一份。

    不一会儿就到了船上,船只比较矮小,离水面大约2米多就是船舷,从苍山船很容易就到了新船。上了新船,小丫头和朱厚照等人开始了参观之旅,船不大一会儿就在黎老的解说下看完了。船只只有上下两层,上下也非常方便。

    在朱厚炜的一声令下,船长大声喊道“起锚,张帆。”船只动了起来,开始不觉得什么,但是很快,船只的速度就开始加快,甚至快到让这些大明人都不敢相信。船尖迅速地破开一层一层的海浪,激起的浪花甚至飘到了船首。作为这艘船的制造者黎老等人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造出的船竟然可以开的这么快。几人对于船只的航速可是特别清楚的,现在的船速可以说比大明任何一种船只都要快,然而现在的船速还不是最快的。

    小丫头和朱厚照都很兴奋,这种乘风破浪的快感的确让人着迷。船只的航行也引起了周围渔船,训练船的注意。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艘贴着海面飞行的船,久久不能回神。船上的船员不用说,完全可以适应,女眷也没有什么反应,倒是朱厚炜有点微微不适。最惨的就是朱厚照,刚开始很开心,没想到现在才开船不到20分钟,他已经趴在船舷吐得昏天暗地了。白玉莲一边拍他的背,一手抓住她,不然就有可能掉到海里去了。

    朱厚照这个样子,船只赶紧停下,先回码头,把他们送上岸去。朱厚炜则是在一旁幸灾乐祸,他上次来初次登船也是晕船,不过慢慢克服了,现在看见朱厚照这么惨,心里有种变态的快感。

    到了岸上,黎老等人也下来了,站到朱厚炜身旁,拱手一礼“王爷,如今这船也是成功了,不如王爷来赐名吧。”朱厚炜想了想。然后说道“以后这种船就叫飞剪船,至于这艘船的名字就叫龙江号,你们自己把船名写在船身上吧。”黎老几人激动异常,龙江不仅仅是一个船厂名字,里面还有这些船匠几代人的感情,荣耀。本来龙江已经快要在历史中消失,以前的黎老几人也知道这个结局,只是心中还保留那么一丝希望,带着1000来人苦苦支撑。天随人愿,龙江的名字再次出现在这大海之上,出现在大明。

    朱厚炜看他们几乎就要老泪纵横的样子,心中有些同情“几位不必如此,今后天津的船厂就叫做新龙江船厂。以后不仅要造渔船,商船,还要造战船,大量的造,狠狠地造。龙江这个名字总有一天会随着大明传遍世间每一个角落。几位还要保重身体,培养人才,我希望今后还有更多向你们三位这样技术高超的船匠来造船。任重道远,几位心里要有个准备啊。”

    黎老三位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含笑点头,连连称是。众人上岸后,龙江号还要出发航行去登州,完成这次的短途航行。黎老三人也是告辞,新龙江船厂还有很多活要做的。

    朱厚照终于脸色慢慢恢复平常,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晕船这么厉害,连家里的女人都不如,心里一阵郁闷,看到弟弟那猥琐的笑容就更郁闷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龙江号从登州回来。等待的日子大家也不闲着,要么出海钓鱼,要么视察南面的水泥厂。现在的水泥厂是新开的,布局合理,产量巨大。光是立窑就有20个,经过这几年的研究,立窑的故障率大大下降,由于造的更大,一次出产的水泥也更多。即使要修两条贯通大明的水泥路,水泥厂也能满足材料的需求。还有一点,经过朱厚炜的指点,水泥厂的污水和其他垃圾都是经过处理之后再排向大海。水泥厂规模扩大,需要的工人也要很多,于是从天津本地还有山东北部招来不少工人做体力劳动。一个月2两的月钱还有供应三餐,让百姓都趋之若鹜。如今天津那些卫所再想招人种田,给的好处不多,百姓都不愿意理他的。

    山东来的人不多还好说,天津左右两卫主要就是靠屯田过活。佃户,军户都不种田了,纷纷跑去天下商会的水泥厂做工,天津卫的百户,千户等官员纷纷向天津卫的指挥使宋任远诉苦。宋任远简单一句“皇家的产业,你们想让我怎么办?”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偏袒水泥厂的。由于军户的户籍在各个卫所,使用强制手段可以让那些军户回来继续种田。这官司打到朝廷,也是卫所在理。不过这些低级官员都知道水泥厂是皇室产业,所以要找个重量级人物出来牵头,第一人选就是宋任远。没想到宋任远简单一句话,说的自己也是受害人,而且还是被人凄冷不敢上告的可怜人物。得了,老大都忍了,自己还充什么大头蒜。

    这年头的钓竿质量不怎么样,基本都是竹竿制成的,虽然是纯天然的听着很环保,可是它不吃力啊。好几次都是吊住大鱼结果线断了,要不就是鱼竿断了,弄得朱厚照一生气,不钓了。

    朱厚炜依然没有放弃,反正就是个玩,钓得到最好,没有也无所谓。结果两天下来钓了10斤以上三十斤以下的海鱼不下50条。倒不是他的钓鱼技术有多高,而是这渤海里的鱼那真叫一个多啊。除了少数渔民是没有人来钓的,普通军户一天下来累得都不想动了,哪有心思来弄鱼吃,而且这东西没盐可保存不了几天。

    第三天中午,朱厚炜的钓鱼行动停止了。因为龙江号不可思议地回来了。天津码头距离登州港口大约500多公里,飞剪船仅用了72小时就完成一个来回,也就是1100公里,平均每小时就要行驶15公里。要知道船只虽然可以夜航但是船速不可能保持最大航速,只能慢行。所以基本白天一小时起码要保持在20公里一小时,换成节来计算,就是11节出头。

    这个数据除了朱厚炜有了心理准备,其他人都是震惊不已,对于龙江号的船速,大家算是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朱厚照这几天抽空学习了不少船知识,看到龙江号后大声疾呼“多造龙江号,要让飞剪船铺满整个渤海湾。”志向很远大,朱厚炜还是要上前泼冷水“龙江号太小,既不能装载大炮,运送物资容量也不够大,这船只是积累经验,以后要造更大的飞剪船才能满足需求。”朱厚照这才冷静下来。

第117章 李言闻要走() 
既然龙江号已经成功返回,那么朱厚炜一行人也就不用呆在这里了,第二天,就乘坐马车回京了。这几天在海边度假,众人都喜欢上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了。特别是乘船在海上航行,见识到了陆地没有的美景,第一次来海边的几人都喜欢上了这样平静的大海。

    回到了京城,生活一如从前,大家该干嘛干嘛。京城这两天越来越热闹,因为今年七月,将要举行科考。全国各地的举人纷纷赶来京城,参加他们人生中的重大考试。

    来考进士的学子有家境贫寒的,也有家财万贯的,这些人到了京城使得京城青楼家家火爆,大小客栈也是全都爆满。这些学子到了京城,要么在客栈继续温书,有家世渊源的就拿着名帖到主考官李梦阳家中拜访,要么就是到青楼中放浪形骸。

    京城的gdp一下上升好几个百分点,主考官和副考官则是除了上朝就要接待老友或是有关系的赶考子弟,忙得不亦乐乎。

    朱厚照兄弟也就是看个热闹,他们两个反正是不用考试的。朱厚炜现在最喜欢的事就是去街上逛逛,看到街上行色匆匆的高考学子,心中有着极大的变态的快感,心中暗暗说道“咱就是最大的关系户,不用高考,还能有一个好工作,睡觉都要笑醒了。”

    最近几年大明基本是风调雨顺,今年皇庄的农田朱厚炜也去看了,庄稼长势良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天没有朝会,朱厚照兄弟还有白玉莲和小丫头一起来到李镇,顺带拜访一下白孝德。到了白家,还没进门就听到了老李中气十足的笑声。

    进了大门就看到了大堂,发现今天白孝德已经有客人在了,还是熟人,就是李神医,李言闻。

    李言闻如今已经在李镇定居,他把老家的几亩薄田托付给亲戚保管,带着老娘和老婆孩子到了李镇。前一段时间他一直致力于朱厚炜交给他的课题研究。现在看他笑容爽朗,一身轻松,看来应该有好消息了。

    几人进入院子产生的动静已经引起了大堂四人的注意,看清来人之后,都是很高兴。很快,众人到了大堂纷纷见礼。待众人坐下,朱厚照问道“刚刚几位谈什么呢?”老李先开口了“子郁在说他南下时候的见闻,说是经过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时,集市上有一个杂耍卖艺的人在表演油锅捞钱。那油烧滚之后,热气腾腾,那卖艺人一下子就从油锅里捞出了底部的一枚铜钱,周围众人都是感叹不已。那人准备要赏钱,却没想到一个5;6岁的小童走到油锅旁边,往里面放了一块足有5两的银子,让那人现在去取,取出来这钱就算是他的了。那卖艺人脸色尴尬,然后把油锅里的油倒了,拿着铁锅就跑了。一个30多岁的男人却被一个小娃娃给戏耍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如今李言闻就定居在李镇,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新兴的镇子,李言闻就让老李把他当做侄子,叫他的名字就好了,“李神医,李神医”地叫,感觉产生了距离。镇子里的人也听话,不叫李神医改叫李院长了。

    众人听了都不由露出微笑,朱厚炜眼带笑意问向李言闻“5;6岁就这么爱捣蛋,看来也是个聪慧的。在当地应该也很有名吧。”李言闻笑着说道“王爷,你是没见过那孩子。长得粉雕玉琢的惹人喜爱,讲起话来像个小大人,口气还大得很。我上前问他姓名,他和我说‘这华亭县谁不知道我徐阶大名的,那个卖艺的要想拿我们华亭人的赏钱,总得来个什么绝活吧。就他那一手,还敢出来丢人现眼,没砸了他的摊子已经是小爷我开恩了’。后来我问了几个华亭人才知道,这孩子不是说大话,他的名气还真挺大的。好像他父亲是个官员,才这么点大就已经读书写字了。不过经常调皮捣蛋,有一次和府里的兄弟玩耍,结果把家里的粮仓给烧了,还好或是没有太大,只是损失了徐府的粮食。”

    听到徐阶这个名字,朱厚炜眼神一亮。记得嘉靖时期也有个内阁阁老叫徐阶,大明史书对他称颂有加,因为他是扳倒奸臣严嵩的最大功臣。不过还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徐阶。

    话题过了,大家就聊点别的。老李如今在家养老,也不用做什么活,如今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子李铁柱现在主管军工厂,一个月就要100两左右的月钱和奖金,家里吃穿不愁,就是小儿子基本吃住都在军工厂,现在很少回李镇。老李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也能接受。

    白孝德如今虽然是皇亲了,但是作为天下商会的负责人也是忙得很。女儿做了太子妃,白家基本就他一人在家,最多小丁莉从学校回来住住。有了繁忙的工作,倒也不寂寞。

    接着就是讲到了李言闻,他如今在朱厚炜建立的医院做了院长,每月都要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