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在明朝当国公 >

第456部分

我在明朝当国公-第456部分

小说: 我在明朝当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门被推开,一名身穿绿袍的官员走了进来。

    顾秉谦指着他大声道:“你去……马上将户部尚书郭允厚给本官叫来!”

    “喏!”

    半个时辰后,郭允厚来到了文华殿。

    看到他到来,顾秉谦上下打量了郭允厚一眼,直看得他浑身发毛,这才冷笑道:“郭大人,本官实在是没想到,你们户部还真是出人才啊,看来无论是陛下还是本官都小瞧你们了!”

    乍听此言,郭允厚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他也是久经宦海的人,一听到顾秉谦的话就知道肯定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否则顾秉谦不会不念及多年同僚之宜当着另外两位阁老的面训斥自己,毕竟自己好歹也是掌管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啊。

    不过他还是躬身道:“还望顾阁老明示,下官到底犯了什么错?”

    顾秉谦深吸口气,将手中的奏折甩给了他,“你自己看吧,看看你们户部干的好事!”

    郭允厚接过折子,一目十行的喊了起来。

    只是他越看脸色变得愈发的难堪,最后才颤声道:“阁老,此时下官并不知晓,而且户部的银子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按时拨下去了的。”

    “按时拨下去?”

    一旁的韩爌冷哼道:“郭大人,你如实告诉本官,一百万两银子你们到底拨下去了多少?”

    “这个……”郭允厚犹豫了一下。

    看到郭允厚的模样,朱国桢一拍桌子大喝道:“到现在你还不说实话,你们到底拨付了多少?”

    看到两位阁老同时发怒,郭允厚这才赶紧说道:“回三位阁老的话,户部拨……拨付了七……七十万两银子。”

    “好……好嘛……”

    韩爌气得指着郭允厚的手都在打哆嗦。

    “朝廷下旨拨付一百万两迁徙银子,你们户部就敢自己贪了三十万,你们的胆子可真大啊!”

    郭允厚有些承受不住来自三位阁老的压力,加上他也知道此事一旦暴露,势必会引得朝野震动,他这个户部尚书恐怕就要被推出来当替罪羊了。

    想到这里,郭允厚躬身苦笑道。

    “三位阁老,您几位在朝多年,朝中的许多事情您几位也是清楚的。

    户部要养活那么多人,每年给的俸禄就那么点,上下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所以每次朝廷拨银子户部都会案例截留一些,这些都是上百年来的惯例了,总不能都怪在下官一个人的头上吧!”

    看到郭允厚还在狡辩,韩爌冷笑道:“郭大人,你也别再巧簧如蛇的诡辩了。

    本官也曾经在户部任职,这些规矩本官也明白,也明白户部大大小小那么多人都要吃饭。

    只是户部的规矩向来一般只是截留一层,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层半,剩下的都要如实的发下去。

    可你们倒好,这次居然截留了三层。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敢截留三层,下面的巡抚衙门、各地的州府衙门再一层层的截留,那这笔银子还能剩下多少?

    现在好了,一百万两银子,不但没有一文钱落到百姓手里,那些恶吏反而还要将老百姓卖田卖房的银子再过一道手,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这些事情都是你们户部起的好头,我告诉你郭允厚,你就等着本官的弹劾吧!”

    “噗通”一声,郭允厚再也支撑不住跪了下来泣声道。

    “三位阁老,救救下官吧,下官也是迫不得已啊!”

    看着四五十岁的人还哭得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的郭允厚,顾秉谦三人相视了一眼苦笑起来,这就是掌握了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啊。

    顾秉谦长叹了口气,“郭大人,你起来吧。折子你已经看到了,既然连江宁侯和福建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乃至总督都联名上了折子,此事已经不是本官几人能够做得了主的了,你先回去等着陛下的旨意吧。”

    “完了!”

    郭允厚一屁股坐在了地m上,他知道自己这个户部尚书算是做到头了……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怒的朱由校() 
“一群蛀虫……无耻……无耻……”

    朱由校咆哮的声音在御书房里响起。

    一改往日的温和的脾气,被气得脸色通红的朱由校指着跪在地上的郭允厚怒斥道:“朕登基九载,自以为这世上大部分事纵然没亲眼见过,至少也听说过,可今日所见所闻还是超出了朕的认知。郭允厚,你的户部尚书当得好啊!”

    汗水不断的从跪在地上的郭允厚的额头上渗出,身上的绯袍也早已被汗水打湿,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指望皇帝能饶了自己。

    他深吸了口气,伸手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了下来,双手高高举起,泣声道:“陛下,臣自知办差不利,有负圣恩,臣请陛下责罚。”

    “责罚?”

    朱由校冷笑一声,没有理会他手中的乌纱帽,而是冷然道:“你的乌纱帽自然是保不住了,不过在摘掉你的乌纱帽之前,朕还要你将一批人的乌纱帽也摘掉!”

    郭允厚原本就苦涩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朱由校在说什么。

    他的乌纱帽肯定是保不住了,不过在撤职之前他还要当一回恶人,将户部那些贪腐了那笔银子的官员全都拉下马,这样一来事情就严重了。

    封建时代,当官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团取暖。

    正所谓同乡、同年、同僚,但凡是出了事,只要是不危及到自己利益的,当官的相互之间总是会不知不觉的相互照顾一二,这也算是一种潜规则吧。

    现在朱由校让郭允厚滚蛋之前将户部那些收了好处的官员全都揪出来,这可就是把郭允厚推到了所有户部官员的对立面,等于平白跟户部许多官员都接下了仇恨,这对于一名官员来说可是很糟糕的事情。

    看到郭允厚跪在地上不做声,朱由校阴森森的声音响了起来:“怎么,郭卿有什么为难么?若是郭卿不想做,朕也不为难你,待会朕就让大理寺、都察院的人去干。”

    郭允厚听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朱由校的意思,如果他不愿意干的话,就不是丢官罢职这么简单了,炒家甚至流放也不是不可能,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他立刻做出了选择。

    “不难……不难……臣这就回去将那些蛀虫全都揪出来,明日便给陛下给朝廷一个交代。”

    “好……朕相信郭卿会将这件事办好的,你这就去吧。”

    “喏……臣这就去了。”

    看着走出了大门的郭允厚在寒风中那颇为孤单落魄的身影,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顾秉谦对朱由校躬身道:“陛下,郭尚书为朝廷效力二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臣恳请陛下能开恩,让他体面的还乡。”

    “体面?”

    朱由校冷笑这扬起了手中的奏折,目光在顾秉谦三位阁老的脸上扫了一圈。

    “朕可以赐给他体面,但是朕想问问你们。谁来赐给那些被迫离开家园,在寒风中饥寒交迫死去的百姓一个体面?”

    “一百万两银子……一百万两啊……他们……他们怎么就敢将这些银子全都给贪墨了?难道……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银子对于那些百姓来说就是救命的东西吗?

    你们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经常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吗?你们就是这么对待百姓的?”

    朱由校越说火气越大,到最后几乎将唾沫星子喷到了顾秉谦三人的脸上,而三人却偏偏还没法还嘴,只能硬着头皮全部接了下来。

    “依朕看,江宁侯、夏大言和丁友文他们几个人在折子里说得很多,这样的贪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顾爱卿,你告诉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此次但凡是涉及到贪墨迁徙案件一定要严惩不贷,谁要是胆敢包庇那些贪官,便与那些贪官同罪!”

    顾秉谦苦着脸和韩爌、朱国桢二人对视一眼,他们知道这次朱由校是真的被那些人给激怒了,否则不会生出这么大的杀心。

    看到顾秉谦三人默不作声,朱由校冷笑道:“怎么……三位爱卿还想为那些贪官求情么?”

    顾秉谦咽了口唾沫,苦笑着拱手道:“陛下,那些人是罪有应得,老臣自然不会提他们求情。只是,山西、陕西等地原本就颇为贫瘠,产出有限,那些地方官估计是从来没见过你那么多银子,所以……”

    朱由校打断了他的话:“所以他们就可以贪……可以将朝廷用来迁徙百姓的银子放进自己的口袋,是吗?”

    听到这里,顾秉谦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求情了,只能苦涩的点了点头:“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老臣自会遵照陛下的旨意拟旨。”

    听到这里,朱由校的脸色这才舒缓了一些:“嗯……那就有劳爱卿了。”

    顾秉谦三人告辞了朱由校后联袂出了御书房,来到文华殿的走廊上,韩爌再也忍不住问道:“顾大人,咱们真要下这么大的狠手吗?”

    顾秉谦瞥了他一眼:“不下狠手还能怎么样?”

    “这可是关系到几十甚至数百人的性命啊!”韩爌有些急了,虽然他素来以铁面无私著称,但一下子要处置那么多官员,对他而言也是第一次啊。

    “数百人……”顾秉谦轻哼了一声:“你怎么不想想被他们害得家破人亡的数十万百姓的性命?”

    “呃……”

    听到这里,韩爌也哑了。

    良久才无奈的轻叹了一声:“自作孽不可活啊。”

    随着朱由校圣旨的下达以及内阁的督促,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立刻组成了三司会审,在郭允厚的带领下将户部涉案的数十名官员全都抓了起来。

    京城,正阳门

    一身华丽的飞鱼服,腰间陪着一把绣春刀,骑在一匹骏马上的田尔耕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城墙,转身对身边后的数百名锦衣卫大声道。

    “兄弟们,本官也不多说别的了,此次跟着本官一同去山西办差。差事办好了自然有你们的好处,升官发财不在话下,若是将差事办砸了。本官也不责罚你们,你们自己趁早抹脖子向陛下谢罪吧,现在出发……”

    “喏!”

    数百名锦衣卫齐齐应了一声,几乎同时一扬马鞭,数百匹战马非一般的沿着官路朝着西边飞驰而去……

第七百章 想干什么() 
厦门城外东南二十多里有一处数十里宽的平原,这里原本是一块盐咸地,根本不出产什么作物,所以往年就这么荒废在那里,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的百姓也不重视,不过如今这原本荒凉的盐咸地却变得热闹起来。

    从十二月底开始,便陆续有山西以及陕西的百姓在官差的看护下来到了这里,人数也从几千人很快增长到了几万人。

    为了安置这批移民,杨峰不仅从现代社会购买了三万顶帐篷,更是通过江东门外贸公司以出口的名义收购了数千吨的粮食等生活物资以及数百名民壮来帮助迁徙百姓进行安置。

    这还不算,生怕出乱子的杨峰又从江宁军里紧急抽调了上千名军士维持秩序,一直忙碌了好七八天这才将这些百姓安置好。

    不过随着迁徙来的百姓越来越多,杨峰又下令福建水师开始将迁徙的百姓分批送往台湾。

    而为了能让数十万百姓的迁徙能顺利进行,朝廷也紧急空降了一批官员赶赴台湾任职,这些官员包括了台湾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数百名官员以及近千名官差。

    今天,杨峰和夏大言等福建省官员正在酒楼宴请这些远道而来的巡抚和一众官员。

    朝廷这次委任的台湾巡抚叫毕自严,原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公正廉直,识大体、顾大局而著称,但因为跟东林党走得较近,所以一直以来都不被魏忠贤等人喜欢,所以在南京一呆就是三年。

    这次之所以能被调来也纯属偶然,这些年来,东林党被杨峰和魏忠贤的默契联手打压,加上高攀龙、黄立极这两位东林党党魁的死去,如今的东林党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对于这件事,朱由校自然是看在眼里,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别看台湾是一块新打下来的地方,居民不过数万,但台湾巡抚这个新出来的空位可是一个香窝窝,很多人都在惦记着呢。

    这些日子关于台湾巡抚的人选朝堂上可谓是争论不休,几乎每个自认为有资格争这个位子的人和势力都在摩拳擦掌拼命活动,可最终却落到了已经在南京呆了三年的默默无闻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毕自严的头上。

    这个结果却是震碎了一地的眼镜,不过当杨峰接到这份通知时他立刻明白了朱由校的用意,对东林党的的打压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对此杨峰有些遗憾的同时也有些感慨,遗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