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03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03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啊,只要成群,就需要一个主心骨,而姬月,便是家中女人的主心骨,她总能在三言两语间给众人信心,至于她所承受的压力,却从不宣之于口。

    从某种程度上说,姬溪和姬月是同一种人,在他们的心中,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不同的是,姬月所作的事情,都是从家人的妾身利益出发,而姬溪所作的事情,乃是为了家人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所以,他需要征战天下,廓清寰宇。

    一日无话,第二日,第七师连个誓师大会都没有,更没有任何人来送行,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发了。

    《孙子·军争》中说,用兵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姬溪只能做到一半,为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动如雷霆,他本人喜动不喜静,故而他的用兵风格说白了就是三个字:快、狠、准。

    主帅是这样,他的军队自然也是这样,是以第七师不动则已,一动便是快若闪电,疾行四百里,只两日,便抵达了斜谷关。而此时,自扶风郡抽调的五个团,共计一万兵马早已抵达,再加上斜谷关本地驻守的一个加强团,此时的斜谷关,已经屯兵五万,剑指汉中。

    进驻当日,姬溪升帐议事,共计二十四个团长全部到场,姬溪大马金刀的往帅案后一座,张口便说:“这一年多来,你等整日的叫嚣没有仗打,现在,有仗打了,是骡子是马,也该拿出来溜溜了,怎么样,紧张不?”

    姬溪这话,引起了满堂哄笑,第七师的四团长许强更是跳出来狂妄的感:“张鲁那厮,兜首卖艺之徒罢了,就凭他,还不配让爷爷们紧张。”

    这话起了个头,余下的团长不甘示弱,你言我语的将张鲁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姬溪饶有兴趣的听着也不插嘴,待众人渐渐住嘴之后,方才对老成持重的郝昭说:“伯道,说说吧,此时的西川,战局如何?”

    这郝昭,年约四十,长相身材普普通通,姬溪将他从万军从中选出来当团长,且还驻守斜谷关这么重要的地方,所看重的,倒不是他的武力和智谋,而是他的稳重以及肝胆。

    他或许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却绝对称得上是一面钢铁铸就的盾牌,他或许并不如何聪明,但却可以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这样的一个人,让他来守城再合适不过。

    郝昭也确实不负姬溪所望,张鲁在截断斜谷道之前,曾经亲率三万大军进攻斜谷关,但郝昭却仅凭关内的五千兵马便硬生生的让张鲁三日不得寸功,不得已之下,唯有退而求其次,截断斜谷道。

    守住了斜谷关,这是一件大功,但郝昭却表现的很沉静,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神情,听到姬溪的询问,便沉着的出列,道:“今,张鲁分兵五万屯于萁谷,其意昭然若揭,乃为阻断我军之进军之路。而张鲁和刘璋,现在正各率大军胶着于巴川,绥定等地,总体来看,刘璋的形势并不乐观,几乎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听到这个消息,姬溪倒是有些诧异:“刘璋这么快就显出败象了吗?不应该啊,刘璋应该有二十五万兵马,便是留下五万防御南蛮,也应该还剩下二十万大军,张鲁才几万兵马,怎么会打的这么惨?”

    郝昭道:“因为张鲁得到了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共计五万兵马的支持,那些人,虽是化外野民,但也战力不俗,所以,张鲁和刘璋的兵力差不了多少。”

    闻言,姬溪心中倒吸口气,面上却不在意的笑道:“看来这五斗米教对这些方外之人很有效嘛?要不等我们干败张鲁后不杀他,专让他去方外提我们传播教统如何?”

    本来,听了郝昭的叙述,诸将的心中都是有些沉重的,想想也是,己方区区五万兵马,便向掺和进人家几十万兵马的战场,这几乎可以说是疯了。

    然而,当听了姬溪的话后,诸将又发自内心的觉得,刘璋是什么东西,张鲁又是什么东西,吕布厉害不厉害,还不是让我们给干出关中了,他娘的,有什么好怕的,真他娘的丢人。

第143章 前番弄险今日行() 
其实,姬溪心中的沉重比诸将更甚,但的沉重倒不是来自于张璐和刘璋的兵多将广,而是来自于张鲁蛊惑众生的能力。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家伙就从名声不显,泯然众人,一飞冲天,竟有了如此大的势力,其发展势头之猛,简直骇人听闻。

    由此可见,五斗米教的教义绝对钻了这个时代民不聊生的空子,若给他足够的空间,只怕这天下早晚都是他张鲁的。

    而姬溪却知道,这五斗米教的教义其实根本上与黄巾贼张角的教义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教义中有功利的存在,它不像基督和佛教那样只是纯碎的给人以寄托,所以,它可以蒙骗世人一时,却绝对骗不了世人一世。

    而一旦五斗米教大行天下,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出端倪,但要知道,人心的欲望是永无休止的,简单的教义绝对无法束缚住人们内心的欲望,而人的欲望一旦爆发,其危害难以想象。

    姬溪认为,能束缚住人心欲望的,是礼法,是法律,绝不是什么教义。

    所以,张鲁的危害远比诸将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其人,绝不能留,此战,势在必行。

    在宽了宽诸将的心后,姬溪的神色认真起来,问郝昭:“伯道,斜谷道损毁的如何?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兵力能够修复?”

    郝昭沉吟一会,无奈的道:“请恕末将无能,无任何把握修复斜谷道。”

    闻言,姬溪双目一瞪,非常不满,刚要训斥,可转念一想,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与难处。

    也是,张鲁损毁了斜谷道,这并不可怕,了不起派人修复罢了,可问题是,己方想要派人修复,但对方却必然会派兵阻挡,一来一往间,哪里能有什么成效,如此一想,郝昭的无计可施也就情有可原了。

    可郝昭无计可施可以,他姬溪不能无计可施,再看看堂上诸将,冲锋陷阵都是响当当的,可若论智谋轨迹,姬溪实在报不了什么期待。于是,他象征性的让诸将各抒已见,出谋划策,听着诸将七嘴八舌的说着些不找边际的话,姬溪没有抱什么希望,自己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的姬溪,多么希望吕春能在眼前,最起码能有个商量的人,可是,长安城内必须有人坐阵,而这个人,除了吕春,姬溪谁也不放心,所以,姬溪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这个时候,姬溪还想起了贾诩,但自从自从郭嘉的惊天一谋后,李傕投靠了曹操,其主簿贾诩却不知身在何处,连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姬溪曾派人百般寻找,但却如大海捞针,一点端倪都没有寻找到。

    正沉思间,姬溪陡然听到了一个地名,于是,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这个地名是,子午谷。说起子午谷,姬溪便想起了后世史书中的诸葛亮和魏延。当时,孔明第一次伐魏时,魏延建议出奇兵走子午谷,直插雍凉心脏长安,却被孔明以太过弄险为由否决,且一生未曾采纳。

    可是,后世的孔明不敢用这条计策,但姬溪敢用啊,子午谷这条线,说白了就是奇兵出袭,而他姬溪最擅长的,就是奇兵。

    又沉思一会,姬溪主意已定,而后,抬手虚压,诸将瞬间住口,目光灼灼的看向姬溪。

    姬溪再次看向郝昭,直接下令道:“郝昭听令。我与你三万兵马,自明日起,日夜抢修斜谷道,我不需要你成功,但我要你给萁估的收兵已足够的压力,我要你用三万兵马,打出五万兵马的声势来。可能做到?”

    郝昭有些不明所以,而姬溪的军令下的清晰,布置的任务虽然困难,但还是可以达成的,于是,郝昭没有多问,郑重的领命。

    接下来,姬溪暂命郝昭为副师长,划分了十五个团至他的帐下,命他等先行退下,整军备战,明日辰时,便开始抢修斜谷道。而后,便让他们都退下了。

    此时的账内,还剩下十余人,这些人,除了赵云外,都是从关山时便跟随姬溪的老部下,姬溪最信任的心腹。

    奇兵者,一在于奇,二在于快,三在于秘,所以,这次的奇兵,姬溪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自己最得心用手,最忠心耿耿的是个团。

    姬溪将自己的奇兵之计无所隐瞒的说与了诸将听,诸将听后,没有一个反对的,反而具皆跃跃欲试,追问姬溪何时出发,姬溪笑说:“回去整顿兵马,今夜三更,出关绕沈岭,入子午谷,这将是一场别开生面,惊险刺激的旅途,诸位,期待吗?”

    诸将哈哈大笑,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胆怯,相反的,是一种疯狂的振奋。

    姬溪让诸将各自回去准备,而后又遣人将郝昭叫了回来,对他说:“伯道,知道我为什么让你率三万兵马抢修斜谷道,且还要打出五万人的声势吗?”

    郝昭是个老实人,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以没有片刻犹豫的说:“末将只能猜到,将军必有奇谋,应该是要出奇兵,而至于其中究竟,末将不知。”

    姬溪笑着点了点头,对郝昭,没有隐瞒的必要,姬溪相信郝昭绝不会反叛自己,而将郝昭留在这里,也是想让他来统掌大局,所以,姬溪的计策必须要告诉郝昭,否则到时候首尾不相顾,大事休也。

    于是,姬溪将自己要奇兵进子午谷,直插入汉中,寻汉水西进,取萁谷立足的计划全盘说出。郝昭很稳重,他考略到了很多凶险,具都神色认真的和姬溪一一商讨,而后,郑重的跪下请命,说:“将军的安危,系关中的命脉,此举甚是凶险,将军决不可亲往,末将不才,可也已经深知将军的计谋,故请命代替将军前往,将军自留斜谷关,相信绝对会做的比末将好的。”

    看到出来,郝昭的这话说的真心实意,姬溪很是感动将之扶起,对他笑说:“伯道,你随我十日还短,尚且不知我之所长,不在于此等步步为营,我所长者,乃是刀尖跳舞,若论奇兵出击,我自信天下无人是我之敌,故而我去最为合适,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多言。”

    郝昭犹豫半响,终于无奈的认可,郑重的请姬溪珍重后,告辞离去。

    看着郝昭离去的背影,姬溪的心放松了许多,无他,这真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有这样一个人在背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乎,姬溪的信心再上一层楼,意气冲天。

第144章 地狱黄泉荆棘路()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姬溪出发的时候,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可当真正的进入了子午谷,姬溪才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托大了。

    直到深入子午谷,姬溪才明白为何后世的诸葛亮一声都未从这条路进军,也明白了为何张鲁明知道子午谷乃是自关中通往汉中的捷径,却不加任何防范。这是因为他们坚信,没有军队能从子午谷走出来。

    这是一条荆棘之路,披荆斩棘对姬溪的这支部队来说算不了什么,然而,当这荆棘中遍布毒虫瘴气,泥潭沼泽时,这条荆棘之路便成了地狱之路,它在引导着姬溪,通往黄泉。

    进入子午谷的第三日,看着将士们神情萎靡,疲惫不堪,摆在姬溪面前的似乎只有退回去一条路。姬溪招来了各个团长,询问他们的意见,诸将沉默不言,片刻后,莽汉许强有些支吾的说了一句话:“如果退了的话,那这三日来死的几百个弟兄,不就白死了。”

    这句无心的诉苦,却带给了姬溪一道惊雷,驱散了心中所有的徘徊不定。是啊,现在退回去,那么这三日死去的弟兄就是白死,而继续往前走,虽然会死更多的人,但他们会死的有意义。如何在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身之间选择,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哲学问题,他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似乎只是让人去选择而已。

    姬溪的内心告诉他,死去的兄弟不能白死,所以,要用更多的生命去填,于是,他立马转舵,硬生生的将自己的问询变成了试探,只听他吼道:“老子就知道你们这些软蛋想撤退,一个个没用的东西,怎么,怕了,不敢往前走了,孬种,怕死的现在就给我滚回去,脱下身上的盔甲,回家找老婆哭去。”

    姬溪的这番话,将诸将骂的面红耳赤,这羞辱对这些百战沙场的汉子而言,简直被杀了他们还令他们难受,于是,诸将群情激奋,有几个血气上脑的,竟当场和姬溪抗衡了起来,姬溪以一对十,寸步不让,演变到后来,姬溪挽起袖子直接动了口。

    诸将虽然气愤填膺,但却都不敢双手,而面对姬溪的姬溪的拳打脚踢,诸将的怒火更甚,出言不逊也已经是理所当然。

    姬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