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17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17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坏搅思饫铮阌郎换嵩偻端鳌

    贾诩梳洗过后,被请到姬溪的帅帐,看着帐内丰富的酒菜,贾诩拜谢姬溪后入座,而后酒宴开始。席间,诸将再次就攻打洛阳还是攻打并州起了争执,姬溪抬手阻止了诸将的争论,向贾诩问道:“文和,你觉得呢?”

    贾诩的眼神有些诡异,他对姬溪说:“主公,你要并州有何用呢?”

    姬溪一愣,继而抚掌大笑,贾诩果然名不虚传,他竟已看出姬溪已经打定了进取并州的决心了,而他的这话,无疑实在否定姬溪的决心,而姬溪不但不恼,反而非常有兴趣听听贾诩接下来的话,于是,姬溪举杯示意:“且听君言。”

    贾诩与姬溪对饮一杯,而后放下酒盏站起身来,抱拳一拜道:“并州土地肥沃,实乃养民练兵之绝佳所在,然,自黄巾之乱起,终年战乱,后有王匡,张扬等辈割据一方,只知搜刮,不知给养,至袁绍一统,仍无改善,故今日之并州,地广人稀,田地荒芜,百姓疲惫。若得并州,只空有土地而已,主公自察,可有足够的钱粮百姓投入其中?且,袁绍曹操终有一胜,若则中原一同,并州一隅之地焉能久存?故而诩斗胆一问。主公要并州何用?”

    话落,姬溪陷入了沉思,诸将多数若有所思,却也有急性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站出来,视之,那是新晋的一个团长潘越,其人性如烈火,本不是做长官的料,但他战功赫赫,武艺尚可,为人又颇为仁义,极得士兵拥护,是以姬溪综合考量下,还是将他提到了团长这个位置上,事实证明,姬溪的决定是错误的,任命长官,决不能找这样有勇无谋的武夫。

    且听听这潘越在说什么:“你这人懂个屁,并州这么大的地方,将军打下来之后,势力范围最起码扩充了一半,多划算的买卖,怎么会没用?”

    闻言,姬溪顿时捂住了脸,这说的什么跟什么,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是故姬溪呵斥道:“给老子乖乖的坐回去,闭上你的嘴,等有空闲了老子再收拾你。还有,我现在正式任命贾诩为我第一军副参谋长,领少将军衔,再有不敬者,斩。”

    这道命令一出,满堂皆惊,乖乖,这贾诩到底是谁啊,刚来第一天,就一步登天了,要知道,现在的第一军,虽然经过了年前的一轮擢升,可将级军衔者,仍旧是那么几个人,其中,胡轸,黄忠,高顺三人保持少将军衔不变,徐荣因有阻断马腾韩遂入侵之功,故从少将擢升中将,而吕春因大意放走刘备之故,自请由上将降为少将,再加上姬溪这个上将,满打满算也就留个将军而已,而现在,这个初来乍到的贾诩成了第七个将军。

    这个命令,没有人会服气,便是站在姬溪身边,已经变得极为沉稳的赵云亦是颇为不忿,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贾诩,似乎想把他观察个透彻,要知道,西川之战中,赵云杀敌斩将,与姬渊并道而驰,战功不想上下,早已成为军中无可争议的第二勇将,可就算是这样,他也仍旧保持着原先的上校军衔不变而已。

    姬溪当然感觉到了诸将的不忿,是故笑着对贾诩说:“文和,瞧瞧,大家对你不是很服气,你拿出点真本事来,说不过去喽。”

    贾诩微微一笑,不温不火的说:“愚以为,并洲之地,乃鸡肋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若舍此鸡肋,却可化饕餮,吞食天下。”

    姬溪若有所思的问:“南阳?”

第172章 人外有人天外天() 
姬溪的玲珑剔透,见微知著,令贾诩欢喜,他略有些兴奋的接口道:“对,南阳,若得南阳,则可虎踞中原,有峣关之险,关中为背,粮草无碍,足克络绎不绝,而南阳虽小,却足克陈兵数十万,有此根基,退可以护关中,进可以吞中原,掠西川,兴水利之下江南。此乃万世之基也。”

    姬溪又岂能不知南阳的重要性,先前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觉得没那么容易成功罢了,是以才退而去其次的想要攻占并州,其实,并州也并不如贾诩所说的那么不堪,而贾诩既然有些夸张的成分,那么相比对南阳乃是势在必得,而也确实如贾诩所言,相比于南阳,并州实在算不得什么。

    于是,姬溪立刻将视线再次放到了南阳上面,一边思考着可行性,一边说:“荆州刘表已成气候,另有汉中刘备守望相助,贸然进击,恐徒劳无功。”

    贾诩早有定计,胸有成竹的说:“刘表虽有名士之名,但性情保守,守城尚且可以,但论机变,不及主公远矣。诩不才,愿为主公且设一计。”

    姬溪振奋的道:“文和且快说来。”

    贾诩顿了顿,环眼四顾,姬溪知道贾诩这是想要自己屏退诸将,姬溪略一沉吟,却说:“文和不必忧虑,账内借我手足兄弟,绝对不会判我,你尽管说来便是。”

    姬溪这话,令贾诩有些震动,令诸将颇为感动,赵云在感动之余,快步走出大帐,喝道:“传将军令,帅帐百丈之内,擅入者死。”

    而后,亲眼目睹帅帐四周在五一个人影后,方才回转大帐,对姬溪点头示意。

    姬溪说:“好了,文和且说无妨。”

    于是,贾诩深吸口气,目泛奇光的说:“袁绍曹操之战,必倾尽全力,我料,袁绍必许其弟袁术以重礼,令其自淮南起兵进攻兖州,袁术重利且不是傻瓜,他应该清楚,若是袁绍败亡,那么他也时日无多,故其必兴兵相助袁绍,若要解袁绍之围,其必攻许昌。而以臣对曹操郭嘉的了解,他们绝对会有所防范,故,汝南一带,必有一战。汝南战事一开,江东孙坚必蠢蠢欲动,其与袁术本就有隙,主公只需再加上一把火,许其再兼扬州太守之职,其必大军跨江进击。袁术与刘表无甚交集,但,刘表却必定担心孙坚歼灭袁术从而危急荆州,故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会发兵往救淮南。此时,便是千载良机。”

    这一番话,把诸将都绕晕了,姬溪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说来说去,也没提到南阳啊,己方就在这里按兵不动,难道刘表会傻到没有防范吗?

    贾诩没有让诸人久等,给了众人一些思考的时间后,接着说:“刘表既动,刘备深受刘表大恩,必然出兵相助,彼时,主公再次兵出斜谷,乃是应有之意。而刘表但见主公兵锋所指,定然心安,是以必再次增兵淮南,他不敢自临江的南郡出兵,便只得自南阳兴兵,彼时,便是南阳最空虚的时候。”

    赵云接着问道:“可此时我军已与刘备胶着,如何分身攻打南阳。”

    姬溪目光一亮,神采奕奕,恍然道:“兵行显招,将黄忠从上郡调回来,会和胡轸高顺,共计十万兵马,孤注一掷,直捣黄龙。此军一动,立刻将汉中之兵撤回关中填补漏洞,两日,只要能撑过两日,大事成矣。”

    贾诩赞曰:“然也,然也。关键之所在,孙坚渡江攻袁术,且要倾尽全力。”

    姬溪亦大笑,环顾诸将曰:“甚好,甚好,文和之才,尔等可服气?”

    诸将面面相觑,听懂了的,具皆心服口服,而没听懂的,也是不明觉厉。接下来,主要便看贾诩的预测是否准确了。

    二月十五日,袁绍曹操会战与濮阳,数日大战,各有胜败。

    二月二十日,淮南袁术起兵马十余万,剑锋直指汝南,曹操早有准备,遣大将曹仁严防死守,却不料,敌军大将乃是吕布,这个沉寂了两年有余的绝世猛将,一出世便连斩曹仁账下七位猛将,将曹仁打的士气大落,形势岌岌可危,曹操不得已之下,唯有自濮阳回调一部分兵马增援曹仁。

    二月底,孙坚奇兵出击,只用了八千兵马,一夜间攻占庐江,而后,在袁术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十万大军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渡江之举。

    三月五日,刘表果然沉不住气了,遣账下大将文聘统兵五万,自枣阳东进,意欲攻占夹石和石亭两处关隘,阻断孙坚后路。

    三月八日,刘备闻风而动,然行军不过两日便匆匆回撤,只因为,姬溪再出斜谷,起兵八万,再入汉中。

    事到如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贾诩当日预料的没有任何的出入,于是乎,贾诩在诸将心中的威望与日俱增,渐至只能仰望的地步,再也没有人对他一步登天成为少将有丝毫的疑义,且具皆与有荣焉,人人都庆幸能有一个这样料事如神的军师参谋。

    战局发展的这么顺利,按理说姬溪应该是极为高兴的,但实际上,自打出了斜谷一来,姬溪便一直处于一种颇为暴跳如雷的状态,只因为,这几日的战局,姬溪竟是频频失利,不仅没有前进一步,且随时有被打回关中的风险。

    这仗打的实在是太憋屈了,不管姬溪做出什么样的应对,似乎都瞒不过刘备。

    姬溪正面攻打,敌军坚守,可姬溪一但放松进攻,便立刻会有敌军冲上来骚扰,姬溪率军反杀回去,却每次都能遇到埋伏,令姬溪苦闷的是,他派出了大量的哨探去查探,可却什么都没有查到,那埋伏仿佛是从天而降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人家将战局的变化掐的极为准确,姬溪反杀回去的时候,那里确实没有埋伏,可当姬溪到了那里的时候,埋伏却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这在姬溪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这么诡异的事情却偏偏出现了。

    姬溪气恼之余,便决定暂时静默下来,静观其变,可这时,刘备却开始进攻了,且他的进攻,堪称神出鬼没,刘备似乎总能找到姬溪那些微不足道的空隙,从而给姬溪挠挠痒。没错,就是挠挠痒,刘备的进攻,无法给姬溪带来任何的威胁,却把搅和的姬溪焦头烂额。

    姬溪不得不承认,自己遇到高手了,一个在军阵之道上可以和自己分庭抗礼的高手。

第173章 旷世奇才竟遭弃() 
原萁谷大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军事要塞,西扼西戎进出关中之要道,东据天险以俯瞰斜谷道,这里,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这里,如今属于刘备。

    城内的将军府无甚奢华,颇为质朴,极为符合刘备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此时,其中的一间正厅中,六人相对而坐,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徐庶、糜竺、糜芳。

    这是刘备的班底,瞧瞧,多么简陋,可再细看这些名字,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奢华的组合,糜竺和糜芳,无甚大才,却是颇有贤名,刘关张自不必多说,而这徐庶徐元直,那名头可是响当当的。史书上,徐庶的笔墨不多,但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由此可见,后人对徐庶的气节和智谋是极为推崇的。

    盛名之下无虚士,徐庶颇为对得起他的名头,其投奔刘备不过大半年的时间,但也就是这大半年的时间,刘备的变化可谓是翻天地覆。是以,此时刘备忠心的对徐庶说:“备能得先生之助,实乃三生有幸耳。”

    这徐庶年不过三十,纵有大才,却颇为自省,亦从不托大,回道:“主公谬赞,庶才疏学浅,当不得先生之称。反观姬溪,却乃当世之奇才,当世数一数二的英雄。”

    张飞顿时瞪起了眼,半年后的他,许是觉得自己有所成就了,是故更加的不知收敛性子,那脾气更加的暴躁,在听说徐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哪能罢休,故张口便骂:“姬溪小贼,不过是个搔首弄姿的娘们,之所以能窃居龙庭,多半也是他不顾羞耻认贼作父之故,就凭他,也配称英雄,先生你眼瞎了吧,这天下仅有的三个英雄坐在你面前不看不见,怎么偏偏就看上了个小人呢?”

    刘备立刻大怒:“放肆,谁许你胡言乱语,快向先生赔罪。”

    张飞神色怏怏,却又不敢忤逆兄长,故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向徐庶拱了拱手算作赔礼,而后怒气冲冲的坐下。

    被张飞侮辱,徐庶神色不变,心里却有些默然。他是一个反正的人,看事情也绝不以偏概全,如他这般人儿,自然不会如世间那些庸才般只知姬溪残暴不仁却对姬溪的雄才伟略视而不见。在他看来,姬溪心狠手辣或许是真的,也有很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当年章城门前一人残杀上前无故百姓。但若说姬溪残暴不仁,窃居龙庭,那便有些不尽其实了,莫说其他,但看如今的关中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家家仓禀殷实,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其实,在投奔刘备之前,徐庶是想去长安的,可阴差阳错之下,他见到了刘备,也许真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吧,他甚至记不清刘备做了什么,但却清楚的知道自己被刘备折服了,于是,他心甘情愿的留在了刘备的身边。而刘备的礼遇,也让他深感知遇之恩,是故死心塌地,再无二志。

    遇到了刘备这般的明主,令徐庶觉得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