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18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18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醣傅睦裼觯踩盟罡兄鲋鳎枪仕佬乃兀傥薅尽

    遇到了刘备这般的明主,令徐庶觉得上天是眷顾他的,但明主的两个手足兄弟却又让徐庶觉得上天的眷顾还不够,因为,关羽和张飞自始至终都没有把他徐庶当回事情,他们理所当然的以为汉中的日新月异是他们三兄弟并肩协力而应得的结果,而徐庶的出谋划策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面对张飞的百般羞辱和关羽高傲的蔑视,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刘备都会在中间周旋,且每次都站在自己这一边训斥关羽和张飞,于是,徐庶只能更加感激刘备的恩德而一次又一次的忍受关羽和张飞的侮辱。

    但这一次,徐庶知道自己不能再忍了,不是他不能忍,而是处于战争的需要,他不敢再忍,徐庶深知,关羽张飞如果一直这么轻视姬溪的话,大祸近在眼前。

    于是,徐庶深吸口气,神色不变却语出惊人:“匹夫之言,难登大雅之堂。汝张翼德虎牢关败于吕布,长安败于姬渊,乃一俗世庸才,无名鼠辈耳,安敢大言不惭,小觑天下英雄。”

    此言一出,糜竺糜芳神色慌张的站起,关羽杏眼圆瞪,面色更红,刘备端坐不动,但眼角却微微一抖,再看张飞,双目圆瞪,须发皆张,抬手便向徐庶抓来,口中大叫:“咱家生撕了你。”

    刘备拦住了他,喝道:“放肆,退下,汝还将我这个兄长放在眼里吗?”

    张飞停手后退半步,双眼却兀自死死的盯着徐庶,怀恨在心,接着,刘备转身,再次为张飞向徐庶赔罪,却不料,今日的徐庶态度非常坚决,只听他道:“主公许庶以军事,故庶斗胆一问,为将者以下犯上,意图不轨,是为何罪?”

    闻言,刘备的神色终于变了,他诧异的看了徐庶一眼,继而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咬牙喝道:“来人,张飞举止乖戾,拉下去重责二十军杖。”

    闻言,关羽大惊,立刻起身想要求情,却不料刘备的目光随之投来,接着道:“求情者,同罪论处。”

    于是,关羽只能乖乖的坐下,但看着徐庶的目光,已经由轻视变成了不耐烦,再看张飞,更是神色阴沉的盯着徐庶,那目中的恨意,令人不寒而栗,可这吓不倒徐庶,如他这般刚直的人,这天下能让他产生恐惧人屈指可数,如张飞这般莽汉决不在此列。

    打了张飞后,自有人送张飞回去休息,而堂中的议事还在继续,刘备可以回避了方才的不快,转而问道:“先生认为,眼下的战局,我等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徐庶沉吟道:“姬溪兵多将广,且关中军之骁勇善战执天下牛耳,绝非如今之汉中可敌。故我军只能以静制动,坚守不出,间或小股骚扰,令姬溪疲于应对。这个总方针是不能变的。”

    关羽蔑视的说:“这般畏畏缩缩,好不痛快,某愿提五万兵马,与姬溪决一死战。”

    徐庶没有理他,关羽讨了个没趣,重重的“哼”了一声,也不打招呼,拂袖而走。

第17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关羽这般无礼,令刘备有些脸面上挂不住,可刚刚打了张飞,又实在不愿再追究关羽,于是,刘备歉意的对徐庶拱了拱手,未作纠缠,转而问:“那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徐庶也体谅了刘备的难处,叹了口气,道:“拖到袁绍和曹操分出胜负,任何一方得胜,下一目标必是关中,故姬溪必定立刻撤兵回防。而姬溪之所以如此急迫的想要攻占汉中,无非是想在袁绍曹操分出胜负之前多积累一些实力罢了。只要我军能拖住他,就是我们的胜利。”

    刘备问:“若袁绍曹操两败俱伤当如何?”

    徐庶胸有成竹的回:“若两败俱伤,姬溪会更加急迫的撤回关中,然后整军出关,吞食中原。”

    刘备再问:“若袁绍曹操之中得胜的一方又攻占了关中,我等又该如何?”

    徐庶回:“关中天选之地,若要攻取,非数年之功不可得,而主公要做的,便是在这数年之内积累实力,进而席卷西川。巴蜀之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虽只是一隅之地,却绝对是征战天下的本钱。”

    这是徐庶第四次劝刘备取刘璋而代之,但一如前面三次一样,刘备断然拒绝,当徐庶再劝是,便只说再行他路。

    对刘备的仁义,徐庶也只能无奈的选择暂且不提西川之事,徐徐图之。

    而此时,斜谷大营中,姬溪这边也在讨论着这天下的战局,不同的,刘备那边比较郑重,姬溪这边就比较随意了。

    怎么随意呢,也没啥,边吃边聊嘛,吃的东西也比较随意,山里面有什么就吃什么,山里面应有尽有,那么饭桌上自然也应有尽有了。

    姬溪一边大块朵颐,化气愤为食量,一边对诸将说:“你们说说,刘备那厮的运气怎么就那么好呢?他娘的,不费吹灰之力得了汉中不说,天上还掉下个徐庶给他,莫非这刘备,还真是老天爷的私生子不成?”

    瞧瞧,人啊,总是不知足的,你姬溪的运气就差了,老天爷不是给你送来个贾诩吗。

    不过,这话是不会有人对姬溪说的,诸将只能顺着姬溪的话头往下扯。还是赵云明白事理,说了句宽慰姬溪的话:“反正我军意不在此,先让刘关张嚣张几天,待我军去了南阳,到时候两路大军齐进,量他小小的汉中,如何抵挡。”

    这话说的有些想当然,但却说到了点子上,己方的目标确实不在这里。

    贾诩接口道:“而且,我军受挫,也未必不是好事,这样一来,刘表会更加的放松警惕。我觉得,我们可以添灶了。”

    闻言,姬溪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可以说是姬溪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听到了嘴悦耳的话了,可是,他还是有些犹疑,是以问:“是不是早了些,要不要在等等。”

    贾诩笑道:“刚得到的探报显示,袁绍兵败濮阳,又失四城,曹操若是再进,便跨入冀州腹地,虽说袁绍再也无险可守,可其元气未伤,若垂死一战,曹操面临的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的结局。故,我料曹操会扼住大河之险,稳定战果,可这个战果却绝对满足不了曹操的野心,所以,曹操定会遣出两路大军,一路经河内,打并州,一路自许昌,屯汝南,剑指淮南,与孙坚前后夹击袁术。此时的刘表,必定心急如焚,所以,我军的时机到了。”

    姬溪闻言细思了片刻,而后哈哈大笑,数日来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立刻下令道:“明日开始,增灶减兵。”

    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救韩。孙膑故意逐日减少军队的灶数,造成士卒日渐逃亡的假象,以迷惑魏军。魏军果中其计,追至马陵道遭伏击,大败,涓自杀。

    而姬溪反其道而行之,次日增灶数百,却暗中撤退了数千兵马,再一日又增灶数百,再次撤退了数千兵马,七日后,灶增三千,斜谷大营中却只剩下了四万兵马。

    这消息理所应当的传到了刘备和刘表的耳中,再三确认后,二人立刻认定姬溪又从关中抽调了最起码五万兵马入汉中,对此,刘备顿感压力倍升,只能严阵以待,而刘表则大喜过望,更兼此时淮南袁术已经岌岌可危,是以刘表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的,立刻派遣黄祖领南阳五万兵马星夜疾驰,火速进击汝南,已解淮南之危。

    三月二十日,黄祖率南阳五万兵马抵达汝南边境,其时,南阳只有区区两万兵马驻守。而在这一日,黄忠、高顺、胡轸各率本部兵马共计十万,宛若饿狼般的扑向了南阳。

    三月二十三日,南阳全郡尽入姬溪之手,黄忠火速撤回上郡,高顺领兵三万驻扎宛城,胡轸领兵两万于淯水之畔下寨,双方互为犄角,巩固战果。

    三月二十五日,姬溪领兵四万出峣关,一路奔腾,剑锋所指,意在襄阳,若得襄阳,便相当于得了荆州的一半。

    三月二十六日,姬溪行军至邺下,哨探来报,刘备率兵五万出汉中,如今已入驻樊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怒指苍天大骂数句,而后,宣布大军班师。而他自己却带着贾诩和姬渊留在了宛城。

    姬溪之所以留在宛城,便是为了防范刘表和刘备的反扑,可出乎预料的是,刘表竟然硬生生的吞下了这个哑巴亏,不但没有将出征的黄祖叫过来,反而再次增兵汝南,看这样子,摆明了是不要南阳了,但却下定决心必须将曹操南下的意图打散。

    对此,姬溪有些捉摸不透,贾诩也有些困惑,他足足琢磨了一日夜,终于琢磨透了,而后对姬溪感叹道:“徐庶之才,远不止军阵厮杀,其远见卓识,已达当世顶尖之列,刘备得此人相助,如虎添翼也,主公又多一大敌。”

    贾诩的话,更让姬溪困惑了,因为这话,已经将徐庶当成了他潜在的对手。

    姬溪知道,之前的贾诩,虽很佩服徐庶的料敌先机,但却从未想过与之为敌,因为他认为徐庶只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谋略家,他们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交集。但现在,贾诩似乎发现了徐庶谋略方便的独到之处,所以开始正式研究徐庶。

第175章 纵横捭阖群英战() 
当日,贾诩和姬溪对坐而谈。

    贾诩:“徐元直之才,远不止军阵厮杀,其远见卓识,已达当世顶尖之列,刘备得此人相助,如虎添翼也,主公又多一大敌。”

    姬溪:“文和何出此言?”

    贾诩:“主公可知刘备与刘表为何坐视南阳丢失?”

    姬溪:“应该不是怕了我姬溪吧?”

    贾诩:“此二人确实没有把握从主公手中再将南阳夺回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人比主公更不希望南阳重归刘表之手。”

    姬溪:“哦?此言何意?”

    贾诩:“主公且细想,抛开其他各路诸侯不论,且说这荆州的三方势力,在这场争夺中,谁最得益呢?”

    姬溪:“当然是我方。”

    贾诩:“不,是刘备,表面上看,他只是暂时驻扎在樊城,但只要刘表在此战中失利,实力大损,那么这暂时便变成了永久。徐元直深知,若刘备应刘表之情进攻南阳,则必败于主公之手,反之,若以当下局势对刘表婉言推脱,时事如此,刘表没有强行要求的理由,如此一来,刘备便不费吹灰之力的的了樊城。”

    姬溪:“这刘备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贾诩:“樊城只是小城,但却是重镇,西接汉中,粮草兵甲源源不断,北视南阳,南俯南郡,进可攻,退可守,乃兵家之必争之地,可却这么轻易的被刘备得到,刘备的运气是一方面,但徐元直一针见血的谋略却是令人生畏。”

    姬溪:“这么说,刘表若是在汝南失利,刘备便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喽?我们要不要做些防范?”

    贾诩:“臣以为不然,刘表不会在汝南失利,先不说刘备以仁义为立身之本,若是见死不救,则刘备名声尽毁,得不偿失,且说徐元直也不会允许刘表大败于汝南。”

    姬溪:“何解?”

    贾诩:“刘表若败,袁术必危,其时,孙坚得扬州以南,曹操得其北,孙坚偏居一隅,急切难求,曹操若在用兵,必指荆州,到了那时,不论是刘表还是刘备,唯有退入汉中一途。所以,淮南虽是弹丸之地,但对这天下大势来说实乃举足轻重,对刘表和刘备二人来说更是唇亡齿寒,故而二人定当全力以赴,背水一战,而这,也是此二人对南阳视而不见的原因。”

    姬溪:“这么说,若是我大军南下,使刘表刘备首尾不相顾,岂不是大有可为?”

    贾诩:“非也,且不说樊城城坚,又有刘备的五万大军驻守,攻取不易,便是攻下了樊城,那么接下来主公将面对的,将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姬溪:“有这么严重吗?”

    贾诩:“是的,若主公取了荆州,那么袁术必亡,可接下来,主公将面对孙坚和曹操坚不可摧的结盟,其二人兵分两路,一取汉中,一取荆州,到那时,首尾不能相顾的便是我方,若再加上西凉马腾,汉中刘备,便真是四面楚歌,我等将死无丧身之地。”

    姬溪:“唉,这么说的话,我还要相助刘表喽。”

    贾诩:“局势使然,如今,我方的敌人已经不是刘备之流,而是曹操。若刘表在汝南当真失利,主公必须出兵援助。不过,想来是不需要主公出兵的,因为樊城刘备尚有五万兵马,若局势紧张,刘备必率兵东进。”

    姬溪:“刘备就不怕我发疯吗?”

    贾诩:“主公会吗?”

    姬溪:“确实挺想的,不过还是算了吧。现在,我军是要静默喽。”

    贾诩:“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