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61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61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无疑是一个聚拢天下士子之心的好时机,于是,蔡邕提议专为错过乡试的各地士子加开了三场乡试,此提议得到了朝堂的一至赞同。

    于是乎,今年前来长安参加会试的士子竟足足是往年的一倍有余。而许昭在这时候来到长安并召开诗会,其人气便可想而知了。

    姬溪粗略估计会有三千余人,然而当日黄昏张统给姬溪的探报上却言明,此次诗会足足有近五千人参加。闻信,姬溪诧然半响,心中却越发慎重。

    与姬溪的慎重谨慎恰恰相反的是姬月等人的跃跃欲试,众人非常的兴奋,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长安的繁华,却没有看到繁华背后的危机。也怪不得他们,就算是蔡邕吕春等人都没有认识到这繁华背后或许会存在的危机,他们又怎么可能想到呢?

    看着众人兴奋的神情,姬溪也不愿意打击众人的雅兴,是以日落西山时,将两个孩子放给仆人照料,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出了姬府,联袂向许宅走去。姬渊本不愿意去,却被貂蝉强拉着去了,美其名曰想让姬渊受些文人的熏陶,实则她的心思早就被姬溪和姬月看穿,无非是想让姬渊多接触些名门世家的小姐而已,对此,姬溪和姬月暖心之余也不好揭破,便由的貂蝉去,反正依姬渊的性子,那是不大可能看得上别人的。

    姬府和许宅本就是街坊,离得很近,是以不多时姬家一行人便到了许宅。

    不管姬溪怎么贬低自己,他到底是当朝太傅,兵家第一人。皇帝赐他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此乃为人臣者最高的荣耀,怠慢他便相当于怠慢天子。所以,姬溪一行人刚刚靠近许宅,便有专门等候的仆从前来迎接,毕恭毕敬的将姬溪一行人迎入许宅。

    姬溪本还在疑惑,吕春分给许昭的宅子即便再大业绝对不会大过自己的姬府,而饶是姬府之大业容纳不了数千人,这许宅又怎么容的下呢?

    待进了许宅,姬溪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许宅之后原是坐废弃的巨大的校场,为了这场诗会,户部遣人将许宅的后墙打通,将废弃的校场重新修缮变的绿草如茵,而后,在这里修建了数百座略有些简陋的凉亭,虽不甚美,但胜在错落有致,简朴大气。

    于是乎,这前院只不过是接待之所,真正的诗会场所乃是后院的校场,是那数百座错落有致的凉亭。

    姬溪到时,正式的诗会还未开始,但这前院中已经人满为患,众多士子穿插其中,在仆人侍女的引导下向后院汇聚。

    见到这么多人,姬月等人更加兴奋了,姬月更是眼睛发亮,盯着一个个俊俏的后生目不转睛,姬溪见了非常的不爽,所以挖苦道:“怎么得,莫非看上了哪个不成?要不要我给你引见引见。”

    姬月白了他一眼,道:“要你管?”

    姬溪气急:“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端庄点行不?”

    姬月正待骂人,忽的一声娇笑在身侧响起:“哎呦喂,姬家大哥这是在吃醋喽。别那么小心眼嘛。姬家姐姐眼里除了你之外哪还有别人,这不是在为蔓蔓选郎君嘛。”

    说这话的,不是大大咧咧的黄四娘还能是谁。闻言,姬月和姬蔓同时红了脸,也不再理会姬溪,迎向黄四娘嬉笑。

    姬溪呵呵一笑,被黄四娘这话逗的十分开心,也不再纠缠,由得几女玩笑,自顾自的带着姬渊和芙儿离开,却对高顺使了个眼色。高顺会意,姬渊既然回到了长安且跟着来了,自然不再需要他贴身保护,姬溪的意思是让他改为照应姬月等人的安全。

    将姬月等人交给高顺照料,姬溪还是很放心的,他自然不能全程陪同,毕竟在他这个位置,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了,而姬月等人显然也不合适一直跟着自己。

    既然入了许宅,再不去见许昭便真的不合适了,所以离开姬月等人后,姬溪对为他引路的仆人说:“带我去见许先生。”

    仆人不敢有违,一路弯着腰将姬溪引到了许宅正堂,先进去通报,而后跟在一中年人身后出来迎接姬溪。

    姬溪视之,此人中等身材,白面短须,双目明亮,身着朴素却自待一股华丽的威严,不用问,此人当时许昭了。

    因为他是布衣,而姬溪也不是他的学生,所以,依礼他需要先参拜姬溪的。这许昭显然不会有理解上不足,施施然向姬溪施了一礼,口中说:“在下许昭,姬将军能来,寒舍蓬荜生辉,请进。”

    姬溪虽贵为当朝太傅,但面对许昭这等成名多年的大儒也不好怠慢,于是还了一礼,客套几句,随许昭步入正堂。

    堂内已坐了多人,大多姬溪都认识,不是长安城内有名望的名家大儒,便是位高权重的朝中大臣,六部尚书也全部都在,其余不认识的,想来也不会是无名之辈。

    最令姬溪重视的,当然是与蔡邕相对坐于首尾的那个老头,其人须发皆白,面上却容光焕发,那双眼睛冷不丁的一看,仿似陷入了浩瀚的星海令人无法自拔。

    几乎瞬间,姬溪便确定了此人的身份,也几乎是瞬间,姬溪对这老者起了尊敬,此人和蔡邕一般,都是穷尽经义的大儒,他们的经义已经近乎于道,这种人,已达无我之境,其身之堂皇,令人无懈可击,他们理应得到任何人的尊敬。

    然而姬溪的尊敬却没有留于表面,他只是不卑不亢的抱拳施礼:“晚辈姬溪,拜见郑先生。”除此之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第262章 竟然敢给天子下套() 
姬溪自称晚辈,却不称末学,只此一言便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你们年龄大,所以是长者,我尊敬你们,我年龄虽轻,但只是你们的晚辈,你们没资格管教我,而且,在身份上我是当朝太傅,你们也不能拿辈分压我。

    堂中都是聪明人,大家都明白姬溪的意思,也识趣不会去追究。郑玄还了姬溪一礼,而后许昭恭敬的请姬溪落座。

    在座位上,姬溪同样没有想让,既然打定主意论身份地位,那姬溪显然要坐在蔡邕上首,对此,蔡邕面色不悦,可却知道姬溪的坚持,于是略微让了些,令姬溪坐在了首位。

    姬溪对蔡邕歉然的一笑,而后说:“诸位先生莫要在乎晚辈,请随意。”说罢端起茶盏,向众人微微一示意,开始自顾自的抿茶。

    姬溪的到来,令堂上有些不伦不类,但这样的场合,是永远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的,这不,仅片刻便再有人开口,接着姬溪到来之前的话题,继续谈论经义。

    姬溪低着头,也不插嘴,看似毫无兴趣,然而却一直在竖起耳朵饶有兴趣的听着,听对这堂上众人的学问感到由衷的钦佩。

    转生之前,姬溪对经学虽有涉猎,但远远达不到精通的程度,而转生之后,许是因为需要,姬溪借助刘辩记忆中的学识开始精研经学,并在这几年中陆续将《陆九渊集》和《传习录》默写了出来。姬溪的本意是利用这两本书为姬溪在文人士子的圈子博得名望,他甚至曾幻想着成为天下之师,然而时事使然,他的幻想统统成为了泡沫,照现在的局势看来,只怕终他一生都不会得到天下士子的归心了。

    不得不承认,姬溪精研经学似乎是做了无用功,但在费尽心力默写《陆九渊集》和《传习录》的过程中,他却渐渐的发自内心的开始喜欢经义的研究,当然,他的研究是站在后世现代人的立场上进行研究的,他不会如这个时代的士子们那般被经义洗脑,他会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利用经义完善自己。

    如今的姬溪,自觉对经义的研究已入佳境,今日这般机会,正好用来与自己的研究相考证,所以姬溪听的很是入神。

    不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姬溪在这里做了也已经将近半个时辰,表面上看起来是枯坐,实则那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有姬溪自己知道。

    正听的入神时,仆人匆忙来报,说太后和天子即将架到。

    今日的早朝上,刘协已经说过了会来参加诗会,所以堂中众人并不惊讶,只不过毕竟是天子架到,没人敢怠慢,而姬溪在这里身份是最高的,理应率众迎接太后和天子。

    姬溪没有耽搁,站起身来直接说:“诸位先生随我一起去迎接陛下和太后吧。”

    带着众人出了许宅,不多时,何后和刘协的车架架到。

    众人相继跪地,唯有姬溪稳稳当当的站着。

    姬溪此举,乃是刻意的强势,他是借此机会再一次提醒众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势。

    众人看在眼里,或许心有不满,但谁也无法表现出来,毕竟天子曾下明旨,赐姬溪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刘协当先下了车架,先将太后请了出来,虽何后一起出来的,还有唐姬。

    三人共同接受了众人的参拜,而后刘协先是恭谨的扶起了郑玄和蔡邕,再对众人说了平身。其举止有矩,恩威并施,姬溪瞧的心中感叹:数年前的那个懦弱的孩子终于长成了一个合格的君王,不负我望。

    接着,刘协对郑玄点到即止的表达了仰慕之情,又赞许了许昭几句,而后先是请示何后,待何后应允后,刘协对许昭说:“华灯初上,月上柳梢,其次凉爽秋风,一轮圆月,不若让诗会早早开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自然无有不允,一行人拥簇着刘协,何后和唐姬直接往后院行去。

    在这后院的数百座凉亭中,其中有一座明显与其他的凉亭不同,其富丽堂皇且面积极大,更妙的是它所处的位置能让任何一座凉亭都可以看到,显然,这座凉亭将成为今晚的焦点。也将成为这后院数千士子的跳板,谁能进入这座凉亭,谁就能鲤鱼跃龙门,一夜之间名传天下,名利双收。

    行至近前,眼见着亭上无名,略显突兀,刘协便笑道:“这座亭子甚好,因何无名啊。”

    许昭踏步而出,施礼道:“若陛下能为此亭提名,则乃万千士子之所盼也。”

    闻言,周围多数人纷纷附和,却有少数几个人神情一滞,继而神色大变,而姬溪更是面色阴沉,瞬间用恶狠狠的眼睛盯住了许昭,双拳紧握,似要当场斩杀许昭。

    表面上看,许昭的请求应情应景,当此盛事,请天子提名乃为风雅,势必传为佳话,但问题是,许昭此话乃是突然提出,若刘协是个胸无点墨的蠢材,岂不贻笑天下,要知道,刘协从未表现过文采,许昭此话,等于赶鸭子上架,若刘协胸无点墨,那势必会贻笑天下。

    此等用心,何等歹毒,可偏偏许昭却拿捏住了众人心中的盲区,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天子便应该有天子的文采,如此一来,可能会有人觉得许昭刻意的给天子表现的机会却决然不会有人想到许昭在给天子下阴招。

    当然,许昭也有可能是无意的,然而不管他是有意无意,只凭他将刘协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就该死。

    当然,刘协也可以选择不应允,在姬溪看来,刘协最理智的做法也是不应允,虽然那样做的话可能会被人诟病,但总比做不好的要强。

    姬溪心中千转百折,然而却什么也做不了,他又不能真的当场斩杀许昭,是以只能不断的给刘协使眼色,可他的眼色却被刘协误会成了鼓励。

    也许,刘协对自己的文采还是有自信的吧,所以他并未反应过来许昭在给他下套,再加上误会了姬溪的眼色,所以,他竟有些兴奋的应承了下来,说:“如此,朕就却之不恭啦。”

第263章 江湖嘛,无处不在() 
见刘协应允,众人轰然叫好,姬溪却更加焦急,不过此时却只能期盼刘协文思泉涌了。

    所幸,刘协在姬溪的督导下,学习还是很用功的,此时亦没有因为这种场合而紧张,所以发挥的还算可以,甚至有些超常。

    只见他在一片期待的寂静中沉吟一会,而后轻挪至已经备好的笔墨纸砚处,未多犹豫,抬笔挥毫,一蹴而就。

    姬溪迈步上前,通篇一看,顿时放下心来,而后一言不发的退到了一边。

    蔡邕凑上前来,观看一边,点了点头,而后朗声读了出来:“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顿了一下,蔡邕由衷赞道:“甚好,甚好,妙哉。”

    刘协笑道:“爱卿谬赞了,诸位爱卿若觉得可以,这亭子便以秋风为名可否?”

    秋风亭,这名字乍听太过普通,但若配上刘协新做的这首诗,便应请应景当为绝妙,于是自然不会有人不同意,这亭子理所当然的被提名为秋风亭。

    刘协应对的如此得当,令姬溪欣慰之余一直紧紧的观察这许昭的神色,然而姬溪却什么都没有看出来,似乎许昭方才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