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62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62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应对的如此得当,令姬溪欣慰之余一直紧紧的观察这许昭的神色,然而姬溪却什么都没有看出来,似乎许昭方才所为真的是兴之所至不是有意而为,此时许昭更是由心的向刘协表示了赞美,并力邀当代首屈一指的书法家蔡邕亲自为此亭写匾。

    看的出来,因为刘协文采斐然之故,蔡邕十分欣慰乃至兴奋,是故并未多做推辞便当场即兴泼墨,秋风亭三字写的那叫意气风发,超然脱俗。兴之所至,连带着将刘协的诗用小篆写在了匾额的一侧,令所有人都可观望。

    可以说,刘协的诗和蔡邕的字为这场诗会开了个好头,他们的所作所为,可是被这周围的数千文人士子全部看在眼里的,一时间,群情振奋,意气更浓。而刘协的诗作也已经开始在这场中传开,引起阵阵惊叹,可想而知,明日,刘协的这首诗作必将广传天下。

    诗会正式开始,数百个凉亭成为了数百个小圈子,大家自发的组成一个又一个小团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游侠的专场,文人之间也是有江湖的。

    大家谈诗论赋,互较长短,争的是颜面还有风雅。所谓的风雅,其实是富家小姐们的青睐。瞧瞧,那些盛装打扮的小姐们宛若穿花蝴蝶般的穿插在这辞藻和赞美中,其脸上的光辉似乎比常日更加耀眼,她们似乎是点缀,更像是野望的源泉。

    江湖嘛,总会有争斗,文人们不会舞刀弄剑,他们争斗的手段无疑是高雅的,且是花样繁多的。妙的是,武人们的争斗总需要有些恩怨,而文人们的争斗却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

    这不,眼见刘协和蔡邕一人作诗,一人提字,大家立刻有了争斗的灵感。无须任何人组织推动,大家自发的开始仿效刘协和蔡邕,开始附庸风雅。

    于是,继秋风匾挂上之后,第二块匾额很快便出了炉,接着第二面第三面,一面又一面,宛若雨后春笋般的挂上了一个又一个凉亭,使得诗会方才开始,便达到了高潮。

    诗作成了高雅的门面,那些门庭灿然的,自然会更加的吸引人,且无疑会让主人自傲。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文章之高下,还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波高潮中,立刻有十余座凉亭成为了焦点,因为他们的诗作确实华美精湛,令人不得不服。

    好事者很快评出了十佳,在这十佳之中,又有三者独占鳌头。

    其一乃白马亭,作诗者乃刘祯,其诗风格雄放,气愤热烈,语言精美,情调兼胜,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其二乃凌虚亭,乃是杨彪之子杨修所作之赋,其赋大气磅礴,辞藻华丽,曰: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于城隅。亢高轩以回眺,缘云霓而结疏。仰西岳之崧岑,临漳滏之清渠。观靡靡而无终,何眇眇而难殊。亮灵后之所处,非吾人之所庐。

    其三却是姬月等人所在的亭子,名为凉月亭,不过,这词可不是姬月做的,而是蔡琰做的,其曰: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须唤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西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这三首诗,各显风骨,清雅高绝,难分高下,高高在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而十佳之中的另外七首,虽较此三首略微逊色几分,可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它们的作者分别为:应疡、阮瑀、徐干、王璨、孔昱、范康、赵典。

    很快的,这十座亭子成为了焦点,不管各人的心里在想什么,但总是不自觉的将目光放到那十座亭子上,有不甘心的便坐下来冥思苦想,期望着能做出更好的辞赋,有甘拜下风的,则开始开空心思的想着怎么混进那十坐亭子里去。至于那些富家小姐们,则更是不断的在除了凉月亭之外的九座亭子附近流连,脸色红扑扑的羞愧难当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去,期望着能够得到亭内之人的垂青,被邀请进去品论诗词歌赋,若是能得个梦中郎君,那么便此行不虚啦,得偿所愿啦。

第264章 大观园中的千奇百态() 
凉月亭。

    刚婉言送走一个慕名而来的书生。黄四娘调笑说:“文姬,你瞧,这可都是冲着你来的啊。可惜啊,你怎么就嫁了吕春那个榆木疙瘩呢,这要是还没嫁人,今儿晚上可就是你的主场啦。”

    蔡琰也不着恼,嬉笑着说:“哪儿能呢?小妹薄柳之姿,莫说比不上貂蝉妹妹的美貌,便是四娘你都甩了小妹几条街,小妹倒是觉得,这前来的书生啊,大多都是为了四娘你来的。”

    姬月接口:“就是,四娘你年纪也不小了,总这么单着也不是个事情,莫不如你好好看看,这么多人可都是名门才子啊,瞧上了哪个尽管跟妹妹我说,妹妹给你作保,量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黄四娘娇笑说:“姐姐我人老珠黄啦,这辈子就这么过也挺好,妹妹还是多操心操心你家的蔓蔓吧。”

    貂蝉接口:“姐姐还不到三十岁,怎么能说老呢,再说啦,以姐姐的美貌,看着也不过二八年华。”

    几人数年相处,早就成了亲姐妹,不分彼此,是以向这等嬉笑早是寻常,嬉笑一阵,姬月给黄四娘使了个眼色,黄四娘会意,便对坐在一边小声和吕浅嘀咕的姬蔓说:“慢慢,方才来的这几个书生,可有看的入眼的啊。”

    姬蔓小嘴一撅,鼓气道:“小妹一直在给姐姐掌着眼呢,哪还有闲工夫操心自己这点小事啊。”

    黄四娘佯装怒道:“你个丫头片子,敢取消姐姐我啦。”

    蔡琰说:“就是,人家四娘早就有心上人啦,还用你操心。”

    黄四娘急声否认:“妹妹可不要乱说,我哪有什么心上人。”

    吕浅狡黠的揭短:“谁说没有,小妹可是只一次见你盯着一个玉佩发呆啦,那玉佩一看就是男人的。”

    闻言,众人立刻忘了姬蔓的事情将目光看向黄四娘,其实,大家早就注意到黄四娘有心上人,朝夕相处之下,吕浅口中的玉佩也已见过多次,大家询问过多次,黄四娘一直缄口不言。大家隐约间觉得那玉佩应该是当年那个书生的,也隐约间觉得黄四娘知道那书生现在何方,可奈何黄四娘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却独独对这件事情讳莫如深,从不肯多说只言片语。

    按理说,这是黄四娘的隐私,大家本不该多问,但作为姐妹,对此等关乎黄四娘终生的大事有不能不闻不问,是以大家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冷不丁的问出来,希望能套出些话来,可奈何次次失败,这一次也是一样。

    对大家这样的试探,黄四娘早已习惯,也早已熟悉了怎么应对,所以几句话后便将话题再次牵到了姬蔓的身上:“蔓蔓,你瞧那边白马亭中的刘祯,长的还算俊俏,妙的是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听说也是名门之后,怎么样,有兴趣吗?”

    姬蔓瞥了那白马亭一眼,平淡的说:“瞧他那身板,还想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不无病呻吟吗?”

    蔡琰娇笑道:“妹妹说的是,我瞧那刘祯也不是什么良配,那凌虚亭中的杨修呢?杨修可是长安城中首屈一指的才子,与妹妹年龄也相仿,且还听说此人对妹妹很是爱慕呢。”

    姬蔓说:“姐姐难道不知道吗,我大哥正在调查杨府呢。”

    姬月怒声道:“就他事多,查完这个查那个,也不知道消停些。”

    谈到了这等事,众人便不能妄言了,似这等朝局政事,除了姬月能毫无顾忌,其他人都不行。

    没有接姬月的话头,蔡琰对姬月说:“姐姐,太后和弘农王妃都来了,依礼,你应该去拜见的,便是到那随便做做也成。”

    作为太傅夫人,姬月当然该去拜见,便是全程陪同也是应有之事,拖到现在还没有动作,本身已经是极为失礼了,所以经蔡琰这么一提醒,只能不情不愿的站起身说:“你们先玩,我去去就来,真烦人,扫兴。”

    发着牢骚,姬月在高顺的陪同下走出了凉月亭,向何后所在的亭子走去,那里,比邻秋风亭,姬月到那里的时候,正巧见到姬溪正目不转睛的观赏着场中的舞曲,竟对她的经过熟视无睹。

    说实话,姬溪还真没有什么色心,纯碎是在观赏,可这样的场景不论放在哪个女人的眼里,那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她们会本能的觉得自己的张福正在色眯眯的盯着别的女人。

    所以,姬月直接对高顺指示说:“去把那厮给我叫出来。”

    那厮?哪厮?高顺一时间有些迷糊。直到姬月说:“愣着做什么。”

    高顺终于反应过来,姬月是让把姬溪叫出来,可姬溪现在正陪同着天子,哪里是说叫就能叫的,所以高顺有些犹豫。

    姬月又说:“怎么的?难道让我亲自去叫。”

    知道这位大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高顺还真担心她毫不顾忌的闯进去,于是只能小心的让姬月稍等,自己则悄悄的走了进去,尽量不引人注目的溜到了姬溪的身边,小心的对姬溪耳语几句。

    姬溪打眼一瞧,正见到姬月在外面怒气冲冲的看着自己,略一思量,心中已经有了数,于是乎,心中立刻无奈的很,不得已,只能悄悄的暂时离席。他是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溜走的,但天子都没说什么,自然也不会有别人敢说什么。

    见到姬月,姬溪怒声道:“什么事情?不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吗?”

    “哎呦喂,收起你那倒打一耙的伎俩,老娘是不是打扰你的雅兴了?”姬月毫不示弱。

    想唬住姬月的想法落空了,姬溪立刻服软,说:“你误会我啦,我冤枉啊,这不是在装装样子嘛,我总不能全程闭眼不是。”

    姬月说:“别介啊,装样子干什么?喜欢看就看嘛,你既然这么喜欢看,回头我给你招些舞女进府,让你天天看,日日瞧,可好?”

    姬溪的脸顿时垮了,只能闻言细语相劝:“有什么事情回家再说行不?我怎么说也是当朝太傅,你总得给我留点颜面吧。”

    见姬溪的态度不错,姬月的怒气消了一些,而后立刻认识到了此时不合时宜,是以选择暂放姬溪一马,就坡下驴的说:“哼,先放过你,这事没玩。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去给那劳什子太后请安呢。”

第265章 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听闻姬月要去向太后请安,姬溪下意识的向不远处的亭子内看了一眼,之前一直没在意,可这忽的一眼看过去,脑中却猛的想起了一种可能性。

    于是,姬溪沉吟着对姬月说:“那亭中的人你都认识吗?”

    姬月不明所以,顺着姬溪的目光也看了一眼,说:“认识几个,大多不认识。老娘跟他们又没有多少来往。”

    姬溪说:“等会你进去后,将她们的身份都记下来,回头告诉我。”

    见姬溪说的慎重,姬月的神情有些犹疑,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吗?”

    姬溪宽慰她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顺便打听一下她们的身份就行,也不必太过明显,漏掉几个也没什么,记住她们的相貌,回头我会派人去查。”

    “你怀疑她们和你的刺杀案有关?”姬月还是很聪明的。

    姬溪点头又摇头:“或许吧,不管怎么样,先查查,有备无患。”

    姬月嘴上说:“就你事多。”实际上心中却颇为在意,是以立刻忘却了方才和姬溪生的闷气,点点头立刻向何后所在的亭子走去。

    姬溪看着她走进何后所在的亭子,而后复又走进了秋风亭,坐回了自己的位子,场中的舞曲还在继续,不过姬溪却不敢再盯着欣赏了,一来姬月就在不远处看着,二来姬溪的心头有了一个新的猜测,此时正在思考这个猜测的可能性能有多少。

    芙儿敏锐的察觉了姬溪的沉思,便从身后绕出来,借着给姬溪倒酒的机会问姬溪:“将军莫非想到了什么?”

    对芙儿的敏锐姬溪颇为赞赏,此时也需要有个人给他参谋参谋,于是便不加掩饰的说:“我查了杨彪这么长时间,却什么蛛丝马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