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71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71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人一起读,其速度自然快,不到两个时辰便将这十余口大箱子清空了。

    而后,众人将目光齐齐的放在了姬昀的身上,只见他呆坐片刻,继而骤然睁开双眼,提笔在竹简上又些了几句,而后长身站起,抱拳向曹操一拜,笑道:“请曹公恕罪,在下先前所言有些夸大。”

    枯等了这么长时间,得来的却是奚渊这么一句话,曹操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寒声说:“这么说,你承认是在戏耍我喽?”

    姬昀淡定的答:“非也,在下所说的夸大,是指许昌并没有病入膏肓,此时开始整治还是有机会的。”

    曹操一愣,被绕的云里雾里,是以有些不耐烦的说:“你且说来,莫在消磨我的耐性。”

    姬昀先指着堆在身旁的上百竹简对满宠说:“大人,这些书简中有计算失误,在下已经给改正过来了,你可再行派人复核。”接着,将书案上他自己写的竹简卷起,敬向曹操,口中说:“此竹简中所写的,便是曹公的蛀虫,在下不便宣之于众,请曹公亲自查阅。”

    见姬昀如此的煞有其事,曹操还真不敢妄下论断,是以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示意满宠去派人复核,一边着人将姬昀手中的竹简取来。

    摊开看去,曹操的双眼瞬间睁大,不可思议的看了姬昀一眼,继而急不可耐的再次看向竹简,半响后,曹操深深的吸了口气,却掩饰不住心中的震惊。

    这竹简中些的东西并不复杂,可谓一目了然,其内只有三十余人的名字以及一些数字,那些数字代表的是那些名字所贪污的份额。

    曹操不敢相信,却没办法不相信,因为他确实查过其中的几人,而得出的结果却与这书简中所写的数字相差无几。

    因为先前的查探都是暗中进行的缘故,所以曹操相信眼前的这个书生绝不可能事先知晓,那么,这只能证明意见事情:眼前的这个书生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只凭听到耳中的这些信息,便推断出了所有。

    多么的不可思议,可却现实的发生在了眼前。

    这时,满宠这边这核算完毕,同样不可思议的看了姬昀一眼,继而郑重的向曹操点了点头。

    曹操合起书卷,猛的一拍案台,身体豁然站起,急匆匆的跑下主位,来到姬昀身边后一把抓住了姬昀的手,口中由衷的感叹道:“先生大才,当受我一拜。”

    姬昀探手扶起,口中谦逊,心中却在暗叹:世间传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所言果然不虚,凭此不以老弱短长的礼贤下士,成大事确实不在话下,此人,乃兄长之大敌啊。

    曹操的兴奋是溢于言表的,为此,他浑然不顾此时已经夜深,直接下令要为姬昀摆宴庆贺。

    眼下的酒宴立刻撤去,新的宴席流水般的摆上堂来,曹操拉着姬昀同坐一桌,把酒畅饮,好不欢快,至于同姬昀同来的其他人,早就被曹操请出府去,他们虽看了许昌的赋税收支,但一来只是看了片面,而来他们不可能有如姬昀这般过目不忘的本事,是以曹操并不担心他们会泄露出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且,姬昀先前所查出的种种罪行,二人亦绝口不提,那份竹简也被曹操随手一扔烧掉了。

    曹操请教天下格局大事,姬昀便道:“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时势使然也。所谓大势,一在人,二在粮,三在谋,主公三者具皆不缺,顺势而为,不骄不躁,定能成事。”

    忽的,门外传进一声爽朗的笑声,只见郭嘉迈步而入,显然听到了方才姬昀的话,是以接口说:“先前听报说主公得一奇才,听此话,臣却以为不妥,此为英才也。”

    眼见郭嘉至此,姬昀深吸口气,知道自己的第二个考验来了,长吸口气,姬昀起身抱拳施礼,没有说话,因为曹操笑问:“何为奇才?何为英才?”

    郭嘉还礼并言曰:“奇才者,剑走边锋,逞一时不可逞一世,英才者,可断奇谋,可逞凶计,却不以一时论短长,主公幸甚,今日得此英才,必成大事也。”

    郭嘉的评价可为极高,是以曹操更加兴奋,赶忙介绍二人认识。

    郭嘉这才仔细看了姬昀一眼,顿觉有些眼熟,是以问:“康长,你我可曾见过?”康长,是姬昀虚报的表字。

    能不眼熟吗,当年关山之时,姬昀几乎是日夜跟在郭嘉身边,待之以师礼,所以,虽六年未见,姬昀已有当年的少年郎长成了人,且面容大变,却无奈何郭嘉对姬昀的印象实在太深,这些年来更是多番打探过姬昀的行踪,是以乍一见面便立刻觉得姬昀眼熟。

    此时的郭嘉,只是觉得眼熟而已,还没有往姬昀身上想,姬昀深知自己只有一句话的机会,这一句话,若能让郭嘉先入为主,则此后安然无事,若是不能搅乱郭嘉的思绪,便是今日郭嘉认不出他,来日也定能想到。

    所幸,在来此之前姬昀便早已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必定会发生,是以闻言后思绪没有任何的波澜,平平淡淡的说:“学生自幼师从司马微,年少时有幸为先生奉过茶。”

    姬昀当然没有在司马微处见过郭嘉,但他知道郭嘉年轻时曾去拜访过司马微,且他确实有一个自幼随司马微长大的师兄,如此李代桃僵,除非郭嘉能够清楚的记得十余年前随在司马微身边侍奉的幼童,且知道那幼童姓甚名谁,否则的话,他绝不可能察觉。

第283章 曹操的狠() 
当然,在此之外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郭嘉不知道姬昀师从司马微,而这一点,姬昀颇为笃定,因为自他找到司马微开始,便随着司马微一边求学一边游历,且在这之间,他从未显露过姓名,便是身边的人除了司马微外也没人知道姬昀是姬溪的弟弟,这世间知晓他真实底细的人屈指可数。

    郭嘉不知道司马微新收了弟子,是以对姬昀的解释没有丝毫的怀疑,更是恭敬的问道:“原是老先生高徒,却不知老先生现在何方,身体如何?”

    姬昀答:“家师身体尚好,临老了却生了痛心,偏偏要游离四方,闲云野鹤,且还不愿让学生跟随服侍,让人好不着恼。”

    此话一说,郭嘉更不起疑,因为这话只有熟悉司马微的人说的出来,而姬昀如此熟悉司马微,自然是司马微的弟子了,于是乎,姬昀两句话间将自己的身份牢牢坐实,直到事发之日,郭嘉才反应过来。

    接下来,郭嘉又和姬昀谈了些司马微的事情,姬昀对答如流,吾半点破绽,而曹操也从二人的对话中觉察出了司马微的神异,是以赞叹道:“如此其人,奈何曹某缘浅,不知何时能得一见啊。”

    姬昀和郭嘉淡笑不语,并没有做任何的保证。

    言谈正欢时,程昱,荀彧叔侄联袂而至,几人互相介绍,姬昀并不持才自傲,以学生之礼相待,而几人也不是嫉贤妒能的人,是以很快便与姬昀熟络起来,也从言谈中察觉出了姬昀的学识确实非同寻常,觉得其虽年轻,但已有大家之气,只凭这份气度,便足以何几人比肩。

    六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知不觉间,六人的话题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姬蔓四人的身上。

    荀攸先说:“弘农王四人已到许昌多日,主公应该有所动作了。”

    曹操不语,却将目光投向其余几人。荀彧说:“姬溪家小可以先放放,但可以先请弘农王承继大统,以此先看看关中方面的反应再做应对。”

    程昱也说:“臣附议。”

    郭嘉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姬昀,目中鼓励之色甚浓,姬昀沉默片刻,道:“在下认为,请弘农王登基乃是必行之事,但不是现在。”

    闻言,除了郭嘉神色平静,余者尽皆面露沉思,曹操问:“康长此言何意?”

    姬昀道:“主公何故只想着以弘农王等人为质?为何不想想以他们为媒呢?”

    一语扎破九重天,荀彧脱口而出道:“结盟姬溪?”

    “灭袁绍,屠三刘,覆江东,待天下一分为二,再扶弘农王继位大统,名正言顺清君侧,又有姬溪家人为质,大事定也。”程昱的反应也快,紧随而至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荀攸瞠目结舌,诧异的看着姬昀,而后长叹一声:“康长之计,堪比张良也。”

    曹操沉思片刻,后见郭嘉赞赏的点了点头,终于心定,大笑曰:“幸甚,我曹操幸甚,大汉幸甚,有诸位贤才相助,何愁大业不兴。”

    于是,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

    姬昀知道,这条结盟姬溪之计就算他不说出来,郭嘉也肯定能想出来,通过刚才郭嘉的暗示,姬昀更是可以确定,郭嘉早就想到了,他不说,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而自己说与不说,其结果是一样的,如此的话,还不如自己说呢,于是乎,姬昀当仁不让的承了郭嘉的情。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但六人却没有丝毫睡意,曹操神情兴奋的继续追问:“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郭嘉确实早有定计,是以当曹操开口追问之后,他胸有成竹的做出了回答:“以并州换南阳,与姬溪兵分两路共击袁绍,灭袁之后,我攻荆襄,其攻川蜀,诸方既定,会猎于江东。”

    闻言,曹操等人面露沉思,姬昀以先行赞道:“先生大才,以并州广袤土地换南阳一郡之地,此举看似不划算,但并州于我而言可有可无,与姬溪而言更是全无用处,但姬溪既入并州,便绝无可能置身事外,此真乃大气魄,大韬略,学生受教了。”

    良久,曹操一锤定音,又问及:“何人出使长安为好?”

    这到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郭嘉说:“臣等几人倒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以臣对姬溪的了解,不论我等几人谁去,都回不来了,姬溪定会想近理由将我等留在长安。”

    曹操点头说:“不错,曹操离不开诸公,所以诸公一个也不能去。”

    程昱思虑半响,片刻后还是由于着说:“若是康长出使呢?”

    这倒是可行,姬昀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想来姬溪也不会太过在乎,能够回来的可能性极大,但曹操连想都没想便拒绝了这个提议,说:“不行,此行太过危险,诸公一个都不能去,不管谁出事,都是要了我的命。”

    这话说的好听,但其实说白了还是不放心姬昀的忠诚,担心姬昀一去不返,此等人才若是给姬溪效力了,只怕曹操得被气死。

    在坐的都不能去,让其他人去吧众人又都不放心,众人提出了几个人选,但都被否决了,良久之后,曹操咬了咬牙,道:“我长子曹昂尚算聪慧,让他去吧。”

    闻言,几人面露诧然之色,他们都是顶尖的聪明人,所以只需一晃神便知悉了曹操的心思:让曹昂去,便等于是给姬溪送去了一个质子,这是最大的诚意,姬溪没有理由不接受结盟的提议。从这一点看,让曹昂出使是极为妥善的决定。但是,深想一层的话,曹操会傻到让姬溪拿曹昂威胁自己吗?肯定不会。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将曹昂送过去授人以柄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曹操在下这个决心的时候便做好了在最后关头牺牲曹昂的准备。

    虎毒尚且不食子,曹操的狠,足以令世人侧目。

    然而,几人虽清晰的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但却没有人阻止,更不会点透,大家选择了沉默,用沉默表示默许。

第284章 六哉未见如初见() 
诸事既定,六人终于散席。此时,天已大亮。

    曹操奉姬昀为将军府左曹,且在府中为姬昀整理好了一处宅院,让姬昀住在府中,这还不算,他当场给姬昀安排了一桩婚事,要将自己的长女曹清嫁给姬昀。对姬昀的看重可见一般。

    对这婚事,姬昀无法推脱,只能推说自己虽无父母,但家师尚在,是以必须等到找到司马微当面禀告之后方能成亲。对此,曹操不置可否,立刻派人四方探查司马微的消息。

    姬昀虽心里极不情愿,但面上只能装作受宠若惊,在曹操的得意兴奋的勉励中,在郭嘉荀彧等人的祝福中,千恩万谢的随着仆人前往曹操为他收拾好的庭院休息。

    庭院幽静,姬昀数日奔波又一夜未睡,是以疲惫的很,心中虽牵挂姬蔓等人的安危,可此时刚到曹府便出去寻找定会惹人生疑,所以,他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洗漱完毕后睡了一觉。至晚间,又参加了曹操为他准备的宴席,而后再次回到了庭院,读了会书,再次就寝,举止间没有丝毫的异常。

    姬昀敏锐的察觉到,在这曹府之中,一直有眼睛在盯着自己,这乃是应有之意,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又怎会这么快的信任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呢,而且,姬昀几乎可以断定,曹操必定已经派出大量人马去查探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