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90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190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姬溪和曹操不约而同的产生了撤兵的打算,却也具皆有些不甘心。

    曹操这边。程昱率先劝道:“主公,刘表,孙坚来势汹汹,我军在南阳本就根基尚浅,豫州又是一马平川之地,绝难久守,所以,请主公火速撤兵,先安后方才为万全之策啊。”

    郭嘉犹豫了半响,赞同了程昱的建议,再次困境下,饶是他郭嘉也无计可施,程昱所言确实是万全之策。

    程昱的话有道理,郭嘉也赞同,可曹操还在踌躇,不一日,快马带来了荀彧和荀攸的书信,书信中,二人也劝曹操火速回军,且说豫州和南阳已经岌岌可危,刻不容缓。

    看了荀彧和荀攸的书信,曹操还是还有些不甘心,可却下定了撤兵的决心。可就在这个时候,姬昀的书信姗姗来迟,其上曰:“主公万不可退。孙刘仓促起兵,乃小患耳。袁绍方是主公大敌,此时主公身据天时地利人和,乃取幽冀之不二良机,弃之再想复得,难也。臣知主公忧心后方,故臣有一计,可消主公后患。请主公将南阳之地让与刘表,如此,刘表老成守旧,必然撤兵,则只剩孙坚一支,臣不才,愿祈许昌和徐州八万之兵迎击江东之兵,不求得胜,若不能为主公挣得时间,臣万死以答谢主公知遇之恩。”

    曹操拿着姬昀的信件看了足足一个时辰,而后招来了郭嘉和程昱,将姬昀的信件教给二人看,并询问他们的意见。

    程昱观后大惊,连声道:“不可,万万不可,且不说将南阳送于刘表要承受多大的损失,万一刘表得了南阳之后还不知足,我军岂不是送羊如虎口。且,奚渊虽有大才,然那江东程普乃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奚渊能否胜之无法确定,若胜自然最好,而若不胜,我军退而无路也。此乃拿主公身家性命在赌,决不可行。主公万万不可轻信啊。”

    郭嘉也说:“奚渊终归太过年轻气盛,虽是好心,可赌注太大,还是请主公火速撤兵吧。”

    曹操是个极擅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枭雄,但他同时又是个极有主见的枭雄,特别是在这种生死关头,曹操的主见是极为强大的,是以其坚定的说:“刘备和刘璋数次出祁山攻天水秦州,也不见其有何建树。所以,我断定姬溪不会退兵,而姬溪不退,我也不能退,袁绍无能之辈,绝不是姬溪的对手,退则等于拱手将幽冀二州送于姬溪。故而我意,自明日起加紧攻城,传我令,七日之内必须攻下朝歌,否则,全军皆罚。”眼见郭嘉和程昱面色焦急,想要出声阻止,曹操抬手虚压,坚定的道:“刘表不可信,但姬溪可信,程先生,辛苦你走一趟,去壶关见姬溪一面,告诉他,我要把南阳再送给他,请其出蓝田之兵,挡住刘表和江东的黄盖。至于豫州,便以奚渊所言,着其为主将,荀彧为监军,领许昌和徐州八万兵,阻击江东程普。”

    闻言,郭嘉和程昱面露思索之色,可此时曹操已经言道:“我意已定,依计行事,不必多言。”

    郭嘉和程昱没有再劝,他们知道曹操是一个极有主观决断的雄主,曹操决定了的事情,谁都无法改变,且曹操在姬昀建议的基础上将南阳改送给姬溪,这在郭嘉和程昱看来乃是极妙的一招,二人几乎可以断定,姬溪必然会欣然接受曹操的馈赠,如此一来,姬溪必然会为曹军挡住刘表和江东黄盖的进攻,而己方原本在南阳的五万兵则可以抽身出来,是来虎牢关助战还是去豫州防守,都可随机应变。

    如此一来,局势虽仍然凶险万分,可总算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值得一拼,所以,郭嘉和程昱在犹豫半响后终于点头同意了,而程昱也立刻前去打点行囊,准备前往壶关。

    曹操这边注意已定,再看姬溪这边。

    当得知刘备和刘璋再次出祁山之时。贾诩对姬溪说:“主公,刘璋和刘备来势汹汹,徐荣将军虽然稳妥,可终归兵力不足,还有又危险的。大业不可一蹴而就,我关中根基绝不可有损,为保万全,即刻撤兵吧,左右壶关在我军手中,我军随时可以卷土重来。且,我断定曹操必会撤兵,袁绍在曹操撤兵之后,必然会再次增兵邯郸,我军的机会不大,与其空耗钱粮,不如先行撤兵,静观其便。”

    姬溪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三刘和孙坚起兵的时间正合适,他正不想继续打了呢。

    姬溪的态度与曹操预料中的有很大的出入,归根结底,姬蔓四人在姬溪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而在姬溪看来,即便自己夺了幽冀,到头来也是为曹操做嫁衣,此番战局改变,姬溪认为曹操必会撤兵,而只要曹操撤兵,双方便再次回到了相同的起点上,这对姬溪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只要等姬昀将姬蔓四人带回长安,介时,他与曹操虽仍可结盟,但却再无后顾之忧。总的来说,在姬蔓四人被解救之前,姬溪并不想将盟约推进的太过深入。

第323章 来自姬溪的杀意() 
吕春的信件也很快的到了壶关,吕春的意见和贾诩不约而同,这更加坚定了姬溪撤兵的想法。可忽如其来的一个人却让姬溪瞬间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来人是毛孩,天机阁成员之一,本应该待在姬昀身边随时听命,此来乃是为了传话。

    向姬溪传话,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这一点姬昀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姬昀知道其中的危险还要传话,那么其传话的内容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于是,姬溪慎重而隐秘的接待了毛孩,一番长谈后,让毛孩回去。

    第二日,姬溪升帐,不顾贾诩的劝阻,果断的下令继续全力攻夺邯郸。

    关于姬昀的事情,贾诩并不知道,所以,当初听姬溪的命令时,贾诩在愕然的同时还有些不悦,又为姬溪的朝令夕改而担心。然而没用多长时间贾诩便回转心情,他断定姬溪不是朝令夕改的人,此番临时变卦定是因为除了变数,而这变数姬溪没有告诉他,这说明此事极为隐秘,贾诩相信,这隐秘的事情她不知道,别人也不会知道。如此一来,贾诩几乎立刻便推断出来,这隐秘的事情和姬蔓四人有关,他更是敏锐的察觉到,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只幕后黑手在推动着这一切。

    虽没有任何的实证,但贾诩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不可自制的想到了许昌中是不是有姬溪的人,偶然间想到了一个名字,而后,便再也挥之不去。

    贾诩的聪明或者说奸诈是举世公认的,但其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从不会让主上猜忌他,于是,在他想通了这一层后,他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找到了姬溪。

    贾诩直截了当的问姬溪:“听闻主公有一幼弟,名叫姬昀,字元状,说是天赐之资,不知主公可否为臣引见。”

    贾诩发问的时候,姬溪正在喝茶,当听到姬昀的名字的时候,肉眼可见的,姬溪端茶的手抖了一下,虽一闪而逝,却没有逃过贾诩的眼睛,这说明姬溪的心慌了,心慌,在姬溪的身上是很少见的,于是,贾诩瞬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奚渊,就是姬昀。

    姬溪抬起头,看向贾诩,那双眼,明亮而阴寒,有些复杂又有些坚决。

    姬溪先是开口下令:“所有人,全部退出去,此帐十丈之内,靠近者斩。”

    立于帐中的,都是姬溪的亲卫,姬溪很少有事情瞒着他们,由此可见姬溪的重视。

    亲卫们不敢怠慢,快速的走出大帐,并迅速的召集人马,片刻间将这大帐周围十丈封锁的严严实实,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再度看向贾诩,姬溪状似随意的问:“文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一瞬间,贾诩忽的有些后悔,他忽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向姬溪求证,因为他在姬溪的眼睛里发现了杀意。贾诩的冷汗流了出来,他终于明确的知晓了家人在姬溪心中的分量,也认识到如果自己的回答不能让姬溪满意,姬溪会毫不犹豫的杀了他,他看到姬溪的手已经按到了身边湛卢剑的剑柄上。

    贾诩并不想试试湛卢剑的锋利,于是,他立刻道:“主公且放心,奚渊的身份只是臣的猜测,实是因为主公忽然改变了命令,令臣不得不想多了些,如此才萌生出了这样的一个猜测。臣定将此猜测埋在肚子里,绝不会吐露分毫。”

    姬溪半响无语,这半响对贾诩来说,却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终于,姬溪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目中的寒意逐渐消退,轻声问:“文和,我愿意相信你。”

    听了这话,贾诩的心中松了口气,知道自己性命无忧了,意外之喜的是,经此一事,贾诩知道自己活得了姬溪全面的信任,抛去情感的因素不谈,姬溪对他贾诩的信任应该达到了和吕春同样的高度,自此后,二人之间将不再有任何的隐秘。

    果然,当姬溪选择了相信贾诩之后,便不再对贾诩有任何的隐瞒,接下来将姬昀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和贾诩说了一遍,独独在为什么不撤兵这个问题上卖了官司。

    贾诩知道姬溪是在留给他空间去进行分析,不是考较,而是存着取长补短的心思。

    贾诩深思半响,先是叹道:“元状大才,实为举世无双,臣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目睹其风姿了。”接着才郑重地分析道:“以臣推测,元状再给主公报信的同时也已经设计令曹操熄灭了撤兵之心。而后,曹操定会遣元状领兵抗击江东之兵,至于南阳,曹操定会请主公援手。至于之后的事情,臣不敢妄议。”

    姬溪笑道:“文和料事如神也。”

    不二日,程昱来到了壶关,除了曹操大方的要将南阳拱手相送这一件事情有些出人意料外,一切皆如姬昀和贾诩预料的那样。

    姬溪心中畅快,面上却三番五次的推辞,足足拖了五日,才勉为其难的同意。

    同意之后仅三日,峣关郝昭,潼关胡轸,两路军共计七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南阳,将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五万曹军替换了下来,直面刘表和江东黄盖的联军。

    贾诩受命离开壶关来到了南阳,担任监军和祭酒,辅助郝昭和胡轸抗击联军,且带来了姬溪的指示,此战只需固守便可,要着重保存实力以便随时能够腾出手来应对突发的状况。

    贾诩当然知道突发的状况会是些什么状况,不过他不会说,只会严格的执行定下来的策略,等待着那个突发状况的到来。

    至于天水秦州那里,姬溪将姬渊,庞德,沈熊三人全部派了过去,并让他们带话给徐荣,针对刘备和刘璋的联军,决不可冒进,凡事已稳妥为主。

    徐荣本就是一个极为稳妥的大将,驻守西南防线也已多年,姬溪非常相信徐荣的能力,所以对刘备和刘璋的联军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姬溪和曹操这边,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了疯狂攻城,虽耗损巨大,但二人仿若是发了疯似的不管不顾,昼夜不停,不计代价。

第324章 两颗将星的强势崛起() 
与此同时,姬昀和荀彧也已经领兵离开了许昌,驻兵葛坡,背山面水,与程普在淮河北岸形成了对峙之局。

    临行前一夜,姬昀对担忧的吕浅说:“我回来时,便是我们回家之时。”

    吕浅依偎在姬昀的怀里,没有多言,轻轻的说了一句:“行军在外,不要担心我和蔓蔓,你多加小心。”

    平平淡淡的话,却不知融入了多少的情感,姬昀回以热烈的拥抱,一次彰显自己的决心和柔情。

    淮河北岸的对峙,持续了数日,姬昀稳扎稳打,程普数日不得寸进。

    数日来,荀彧对姬昀的观感再次发生了转变,他本以为姬昀虽有经天纬地的本事,然终归会因为太过年轻的关系有些稚嫩,他认为曹操之所以派他来监军也是存着让他时刻提醒姬昀小心谨慎。谁承想,姬昀根本就不需要荀彧任何的提醒,姬昀的小心谨慎比之荀彧还犹有过之,他几乎整日待在大帐中盯着地图,不断的在地图上指指画画,很少言语,更很少下令,但他下的每一条命令,都能恰到好处的阻断程普的进攻意图,这数日来,他竟未尝一败。

    这让荀彧不得不承认,姬昀不仅在内政上能够独占鳌头,在军事上也是举世无双,最起码,荀彧还没见过比姬昀更会打仗的。荀彧不由得把郭嘉和姬昀放在一起比较,他发现,郭嘉或许在韬略上能够胜上姬昀一筹,可论行军打仗,郭嘉却是会输一大截,至于他荀彧自己,他认为自己除了在大局观上能与郭嘉和姬昀一较长短外,余者皆不足道。

    于是,荀彧相当的清闲,他不懂兵,却知人,有姬昀在这里坐镇,他坚信程普不可能有任何的可乘之机。所以,虽身处军营,可荀彧却很是泰然自若。

    而相比于荀彧的泰然自若,江东军中的程普却焦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