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00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200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吕布的陨落,长安之危得已解除。

    将长安的战后休整诸事交给了刘协和朝公们,姬昀没有多加耽搁,与姬月告别后即刻领军两万往斜谷关进军。照时间推算,刘璋的五万大军已经快要接近斜谷关了,为求关中不再遭受打击,姬昀必须将刘璋挡在斜谷关外。

    而姬渊,则早姬昀一步先行,领军三万前去接应吕春,只不知吕春那里还能剩有几人残喘,更不知吕春是否还能活着。

    吕春还活着,但已经离死不远了。五万对十五万,且又是在无险可守的境地下,其凶险可想而知。对此,谁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吕春只能每隔十里立下一座大寨,凭大寨死守,事不可为便退往下一作大寨。

    此计稀松平常,说白了就是用将士们的生命减缓敌军的脚步,为长安争取时间。

    七日来,吕春已经守了九坐大寨,也已经丢了九座大寨,只剩下最后一座了,并不是无法再搭建下一座,而是因为即使搭建了下一做,己方也没有足够的额兵力驻守了,因为吕春的五万兵马经过这七日的鏖战已经十不余三,所以,吕春只能无奈的决定,此寨便是最后一寨,全军上下都将随此寨玉碎。

    四面合围,十万兵马对吕春的这最后一座大寨发动了残酷的围剿,吕春死战不降,仅余的万余将士也知道死期近在眼前,但却没有人退缩,反而被绝境激起了最后的凶性,竟比往日更加的坚韧和顽强。

    然而,人力有时尽,己方消耗的速度堪称恐怖,眼看着中军不保,吕春惨然的一笑,拔剑道:“大丈夫立身之本,唯忠义仁孝也,有幸与众将士共赴黄泉,春此生无憾。今日,乃我等赴死之日,他日,我等英魂亦将卫我大汉。众将士,随我冲杀。”

    吕春执剑翻身下马,一个书生,连身上的盔甲都不堪重负,又怎能杀敌呢,然而,却没有人去阻拦他,数日来,大家都深刻的知晓了吕春的决心,知道不管怎么劝吕春都不会逃走的,唯一能做的,便是仅仅的跟在吕春的身边,随他一起踏上那黄泉路。

    张统策马来到吕春的身边,狂放的笑道:“今日能与先生一起死,当时我张统此生最大的骄傲了。”

    饶是生死关头,吕春仍是那样的云淡风轻,君子之风昭然,他温和的笑道:“吕某幸甚。”

    最后的殊死顽抗即刻开始,己方的兵马不断的倒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吕春和张统身边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吕春的意志已经昏沉,他已经摇摇欲坠,他没受什么伤,却快要死了,这是心力憔悴的终极表现。

    恍惚中,忽听得身旁张统狂喜的大吼:“先生,云虎来啦,云虎来救我们啦,哈哈,我等命不该绝啊。”

    强打精神举目望去,可不是吗,远方敌军拥簇之地,一员虎将正披荆斩棘的向这里奔来,所到处,宛若洪水猛兽般冲垮了眼前的所有,无人是一合之敌。

    冲到吕春的跟前,恰巧借助吕春坠落的身躯,姬渊心急如焚的检查着吕春的身体状况。如姬渊这般的内家高手,对人的身体状况是有极为精准的把握的,是以片刻后,姬渊更加焦急了,因为他发现吕春虽然没受什么伤,可却已经进入了油尽灯枯的状态,这已经不是药石可医了,且吕春随时都有端气的可能。

    这一刻,姬渊几乎是本能的想起了华佗,普天之下,能救吕春的可能也只有华佗了。于是,姬渊即刻叫过张统,对他说:“此地诸般事宜交给我,你快带先生去蓝田找华佗,蹑影速快,骑蹑影去。”

    张统当然也知道事态紧急,可还有有些担心的说:“云虎,蹑影乃你已达助力,少了他你怎么办?再者说,你的蹑影我也起不了啊。”

    姬渊急的都要冒火了,哪里还顾得了那么许多,是以直接吼道:“休要多言,速速依言行事。蹑影,速来。”

    蹑影太通人性了,感受到姬渊的焦急,立刻放下了自己的骄傲,瞬间跑到了张统的身边,竟还微屈四蹄,明显是在示意张统快点上来。

    张统再也不敢耽误,即刻抱起吕春翻身上马,姬渊上了张统的马,吼道:“随我来,我来给你开路。”

    说罢,抡起大刀,催动战马,一路横行不可挡,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便冲出战场,而后深深的看了张统一眼,凝重的嘱托:“张哥,先生便教给你啦,万不可出事啊。”

    说罢,也不待张统有所回应,立刻回返,继续冲杀而去。

    重新回到了战场,姬渊暴吼一声:“诸君将士听令,吾乃姬渊,现令尔等,即刻向我聚集。”一声吼罢,姬渊挺起姬家大旗,一首执刀,一手执旗,一边左右冲突杀敌,一边一遍又一遍的传达着刚才的话。

    战场上兜兜转转一圈,姬渊奇迹般的自这混乱的战场上将己方兵马全数汇聚在了一起,正当姬渊想要趁势进攻的时候,敌军却似乎感应到了来自姬渊的威胁,竟果断的鸣金退兵,兵退十里安下了营寨。

第344章 诈敌不成反被破() 
姬渊本想直接攻过去,却见战场上满是伤员,哀嚎遍野,又见己方试讲长途跋涉而来且新经大战有些力不从心,是以只得熄了进攻的心思,选择安营扎寨,救治伤兵。姬渊是个心善的人,他在战场上救治伤兵,从不过问伤员是不是己方的将士,全部一视同仁的救治。这样的做法,在一般人身上是妇人之仁,可姬渊这么做,非但没有人一次嘲笑他,反而大多对其敬仰有加,这一切只是因为姬渊在天下人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对一个战神来说,难道还怕自己救治好的伤兵对自己反戈吗?

    不得不说,数年来姬渊在战场救治好的地方伤兵大多选择留在了姬渊的军中,少数离开了的也大多选择退伍回归乡里,一次避免再和姬渊站在对立面。这或许便是姬渊的人格魅力吧。

    却说退兵十里的敌军。领兵者乃是刘备和关羽。安营扎寨毕,刘备召集诸将议事。有关羽、糜芳、傅彤、孙乾、简雍等人。

    关羽说:“兄长何必着急退兵,我军尚有十万兵马,那援军不过三五万,且其跋涉而来,气力必衰,我军当一鼓作气全歼之,如此退兵,岂不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孙乾说:“敌军虽只有三五万,但其领兵者乃是姬渊,不可力敌啊。”

    关羽冷哼一声道:“姬渊不过一无谋匹夫也,何足惧哉?”瞧,我们的关二爷也懂得避重就轻啊,这要是别的人领兵,我们的关二爷铁定会说“某某某,土鸡瓦狗也,吾杀他如探囊取物。”可见是姬渊来了,我们关二爷却只说姬渊无谋,却对姬渊的勇猛只字不提,由此可见,我们的关二爷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自己干不过姬渊啊。

    关羽这话一说,其他人也不好多嘴,总不能说姬渊一人可敌千军万马吧,能说这话的在坐只有刘备,而刘备也确实说了:“古之项羽兵力也不多,却可以纵横天下,高祖尚不能力敌。姬渊有霸王之勇也,我等当效仿高祖十面埋伏,不可硬扛也。”

    关羽的脸更红了,却碍于刘备的情面不好反驳,只能闷声呆在一旁生着闷气。

    刘协没工夫去宽慰关羽的心情,问诸人:“诸公可有歼敌良策?”

    简雍出列道:“关将军言之有理,姬渊虽勇冠当世,却然无谋,杀姬渊甚难,但破敌军却不难。我军只需如此如此,姬渊必定大败,介时姬渊总有无双武力,可总归是一人耳,还能有什么作为。”

    简雍的计策是,抓住姬渊有勇无谋的这一特点,来日再行交战时己方先行诈败,引姬渊来追,将姬渊引进视线设好的埋伏中,解释就算不能斩杀姬渊,也必定能让姬渊手下的三万将士损失大半。

    按照姬渊的性格推断,姬渊非常有可能对己方穷追不舍,于是乎,这条计策就这么定了下来,且众人对此都有很大的把握。

    第二日,众将依计行事,糜芳领兵八万去与姬渊交战,本意先战一会,再适时的诈败,将姬渊引进事先布好的埋伏。却不料,糜芳还没有找到诈败的时间点呢,己方便真的败了,且是兵败如山倒,逃兵四散,根本就收拢不住。

    败军从中,糜芳转眼便被湮没在人海之中,这让他逃脱了被姬渊斩杀的危险却也失去了引诱姬渊的机会。

    大批的败兵四套逃命,当然也有往埋伏地点逃去的,然而大部分兵马却是往己方大营方向逃得,姬渊确实没有什么智谋,也确实冲动的想都没想便率兵追杀过去了,可姬渊也不傻,既然要追杀,当然是要追杀敌军的大部啦,于是乎,姬渊直接率兵冲进了刘备的大营,而此时的刘备和关羽,还在十里之外的埋伏地点蹲守呢。

    刘备一计不成,又损失了两万多兵马,再退后了二十里,可谓是元气大伤。

    正想修整几日,却不料这边刚扎住阵脚,姬渊又率兵靠近了,更不妙的是,哨探来报,说姬溪已经率兵五万逼近了金城。

    得知姬溪的消息,刘备顿时大呼不妙,要知道,他刘备之所以能够深入关中,具皆依仗徐荣失利,被己方逼迫的走投无路退入河西走廊,又被己方堵住天险不得出来,这等于己方只用了数万兵马便牵制住了敌军的十余万兵马,将关中的兵马硬生生的打掉了一半,于是己方才有逼近长安的机会。

    为了尽快的攻占长安,又遣吕布处起兵,想趁长安空虚的机会先夺下长安,此计双管齐下,任何一路成功都可以一举奠定胜局,而且在出兵之前,大家都认为这两条路都有两成以上的把握。

    然而谁能想到,计划的前半部分顺风顺水,突然在几日之间形势急转直下,先是吕布兵败身死,又遇姬渊洪水猛兽,这边还对姬渊焦头烂额呢,那边姬溪却已经后来居上,且直逼己方要害,若是被姬溪夺回金城,姬溪便可以和被困河西走廊的十万兵马里应外合,若然两方兵马汇聚在一起,到时候己方必定落得反被围剿的下场。

    刘备心急如焚,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自处,不过,刘备确实是个英明的人,一个英明的人是极为懂得取舍的,于是乎,他没有犹豫太久,直接不顾所有人的阻拦下令退兵,退回天水秦州。刘备心里清楚,天水是己方的后路,是绝对不能有失的,只要己方能够将天水守住,那么己方就进可攻退可守,不会被逼近绝路。

    不得不说,刘备退的很及时,若是他再耽搁两日,只怕他便真的要被姬溪截断后路了。

    退军的途中,刘备不得不感叹,姬溪实在是太过胆大,他竟能放着长安的危机不管不顾,直逼金城而来,若是易地而处的话,刘备认为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刘备至今也想不明白,到死是谁给了姬溪这么大的勇气,令其铤而走险的对长安不闻不问,长安对姬溪的重要性,刘备是知道的,而越是知道,他便越是想不通。

第345章 再临河西() 
姬溪是听从了姬渊的建议,自壶关经并州渡河后直接领兵直线前往河西走廊。之所以听从姬昀的建议,不是因为姬溪不在乎长安,相反,没人比他更在乎长安了,他没有先驰援长安,一来是因为姬昀给他打了包票,说一定能击退吕布,二来是因为姬溪知道,河西走廊的十余万兵马被歼灭,则关中不管怎么样都抵挡不了接下来的时局,因为到时候,将是关中最困顿的时候,各路诸侯绝不会放弃那大好时局,便是曹操都极有可能暂缓进攻袁绍改而攻进关中,很简单的道理,墙倒众人推。还有一点,以时间估算,就算他率领大军赶到了长安,其时要么长安之危已经解了,要么长安便被攻陷了,而不管长安的结果是什么,等他领兵赶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而且,长安即使沦陷了,只要能够将西河走廊的十余万兵马解救出来,那么姬溪便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而若河西的十余万并被歼灭了,即使眼下能保全长安,也注定不会长久。所以,姬溪不得不无奈的选择暂避长安,让兵马直击河西。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是,姬溪虽然明白该怎么取舍,却终归做不到去明智的取舍,他实在无法忍受放任长安不管,所以,他在从军途中做出了一件非常幼稚的事情。他将五万兵马全部交给了高顺统领,他自己却带着亲卫们趁着夜色溜出了大军,径自向长安奔来,当时的姬溪是这么想的:滚他娘的建功立业,若是老子的家小全都没了,老子也他娘的不活了,剩下的事情便教给刘协你小子去做吧,反正老子已经给你打下了基础,能不能一统天下,便看你小子自己的本事啦。

    瞧,姬溪就是这么一个人,家国天下,总归是家在姬溪的心中更重要,所以他才会做出如此幼稚的一件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