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02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202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不敢追击,也即刻回师,而后,姬溪又追过来了,且徐荣所部的十万兵马正在急行军赶过来与姬溪汇合。

    刘备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徐庶的忠告,将霍峻的传话置之不理,坚持要等张飞回来,后见张飞形势岌岌可危,更是不顾一切的去救援,如此一来,便彻底的失去了撤退的良机。

    此时,西戎兵出兵八万,堵住了祁山道,姬溪兵过陇西,至洮阳,步步紧逼,刘备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得已只能背靠铁龙山安营扎寨。

    姬溪没有进攻,他知道刘备的粮草支撑不了几日,他的粮道又被己方截了,这个时候进攻刘备只会激发出刘备背水一战的决心,殊为不智,所以姬溪决定等几天,反正刘备是在劫难逃了。

    洮阳大营中,徐荣,黄忠,赵云等人入帐来拜,徐荣面色惨白,走路摇摇欲坠,显然是重伤未愈。入账后,徐荣当先跪下,悲怆的请罪道:“末将贪功冒进,已至关中面临生死危机,又累将军错失攻占中原幽冀二州的良机,死罪也,末将甘愿领死。”

    徐荣很诚恳,他请的罪也具皆属实,此战确实是因为徐荣贪功冒进所酿成的大祸,这样的罪,也确实是死罪。可姬溪却不想杀徐荣,一来徐荣对自己忠心耿耿,二来徐荣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统帅,这样的统帅是可遇不可求的,杀了他太过可惜,三来,谁还没有个马失前蹄的时候,他自己不也在前几日被张飞诓了一下吗,所以,杀了他怕是会寒了众将士的心。

    可是,不杀他,又于军法不合,这贪功冒进的风气决不可起,否则后患无穷。

    杀是肯定不能杀的,至于怎么不杀还能达到遏制军中贪功冒进的风气,姬溪这么精的人如何能够不明白。

    于是,姬溪佯装悲切的说:“不杀你,不足以告慰全军阵亡的万千英魂。你放心,你死后,我必将你风光大葬,赐爵封侯,只要我姬家在一日,你徐荣的子孙世代荣华。你可还有要说的。”

    徐荣庄重的点头,没有说任何的话,也没有骤一下眉头,其坚韧果决可见一般。

    姬溪便挥手下令道:“来人,带出去斩。”

    预料之中的,姬溪的斩字刚出口,黄忠赵云等人便跪了一下,大呼不可,为徐容求情。姬溪连连冷喝,训斥不已,却就是不下最后的通牒,且还暗示身边的一个亲卫将自己要杀徐容的事情传出帐去。

    不多时,大营内炸了锅,不断的有将领自外面冲进来,有些跟随姬溪从关山走出来的老部下,如张安,张康之流,仗着和姬溪乃是正儿八经的兄弟,举止之间更没顾忌,此二人紧张后直接就踹倒了侍立徐荣左右的刀斧手,劈头盖脸的就骂:“混账东西,谁他娘的给你的胆子,敢杀徐将军,信不信老子现在就弄死你。”

    姬溪有些哭笑不得,却还是得本着脸说:“老子让杀的,怎么了,你们两个混账有出息啦,老子还没死呢,就想骑在老子头上拉屎了。”

    姬溪和关山中一块出来的老部下,向来是言语无忌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早就见怪不怪了。只见张安和张康顿时换上了小脸,对姬溪说:“小弟不敢,小弟不敢,只是,徐将军是玩玩杀不得啊。这样吧,小弟替徐将军领死可好?”

    姬溪都被气笑了,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给老子滚一边去。”接着,又道:“还愣着做什么,拖出去,斩。”

    两个刀斧手立刻上前,张安顿时变脸了,大喝道:“老子看谁敢?你们两个杀才再敢动,老子现在就杀了你们。”

    姬溪大有深意的看了张安一眼,这小子领兵就那么回事,可这小聪明倒是层出不穷,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眼下他这么做,摆明了是要将姬溪的额怒火引到他自己身上去,而这也是姬溪需要的。

    于是,姬溪适时的吼道:“放肆,来人,把张安给我拖下去,重打三十军杖。”

第348章 逆天的运气() 
张安被打,张康不愿意了,顿时跳脚大骂姬溪白眼狼,言语间毫不顾忌。而后,姬溪让他也步了张安的后尘,也被拖下去打三十军杖。

    随着张安和张康被打,造势已经足够了,相信此时的全军上下都应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贪功冒进的严重性,于是,姬溪再一次下令处斩徐荣,再一次遭到众多将领反对求情的时候,姬溪立刻顺坡下驴,说:“也罢,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废徐荣少将军衔,以上校军衔暂领第一师师长指责,另加五十军棍,念你重伤未愈,先行记下,来日再罚。”

    得,这么一番话,表面上罚的严重,实则对徐荣一丁点影响都没有。

    徐荣还想请罪,却见到姬溪严厉制止的眼谁,于是乎心中感动便也不再多言,附身谢过姬溪不杀之恩。

    姬溪走下帅台,亲自扶起徐荣,真诚的说了一句:“你辛苦了,好好养病,大汉离不开你。”

    徐荣眼眶有些红,重重的点了点头。

    此间事了,姬溪便想让众人退去,不了此时却有军士来报,说抓到了一个文士,看那派头应该是个重要人物,只是那人死活不开口,是以向姬溪询问该如何处置。

    左右现在无事,姬溪便要军士将那人带来看看。

    不多时,一人被五花大绑的押了进来,看其人,年纪三十多岁,身材硕长,短须显得干练,双眼蕴满了智慧。姬溪不认识这人,刚想开文,不了徐荣已抢先一步惊喜的说出了此人的名字:“徐元直,你是徐元直。”

    这是徐庶,姬溪一惊,继而狂喜的哈哈大笑。亲自热络的给徐庶解了束缚,请他入座,给他奉茶。整个过程中,徐庶坦然顺之,却一语不发。

    徐荣说:“先生乃当世大才也,屈居刘备处实在大材小用,眼下刘备已经山穷水尽,先生何不效力于朝廷,做一个汉臣。”

    徐庶浅笑着,不言不语。

    姬溪说:“刘备能给你的,我姬溪能十倍百倍的给你。”

    徐庶表情依旧,不言不语。

    许勇喝道:“你是哑巴吗,我将将军跟你说话呢。”

    却不料徐庶连正眼都没有瞧他一眼。

    姬溪的脸色阴沉了起来,他想起了史书上的徐庶,其入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可是流传了两千年。姬溪问:“先生这是打算一辈子不说话了?”

    仍旧是不为所动。

    军营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脾气暴躁之辈,一将见徐庶如此无礼,直接将刀拔了出来放到了徐庶的脖子上,喝道:“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找死不成。”

    姬溪没有阻止这人,他在观察着徐庶,然而观察的结果却令姬溪无奈,这徐庶是一个十足十的不怕死的人,刀架在了脖子上,他竟然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这样的气度,举世罕见,而这样的人,一旦心中认准了某种坚持,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

    想让姬溪放了徐庶是不可能的,那么便只有关着他和杀了他两条路。姬溪钦佩徐庶的气节,所以纠结半响后还是决定暂时先将之关押。

    接下来,姬溪密切关注着刘备的动态,却就是不与刘备硬碰硬的打。刘备尝试着突围了几次,可一旦刘备想西戎兵发动突围,姬溪便随之大军压上和西戎兵前后夹攻,而一旦刘备收兵,姬溪便也随之收兵,始终不给刘备半点的空隙。

    这几日的姬溪,心情非常的愉悦,在他的眼中,刘备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注定逃不过自己的虎口了。姬溪甚至已经开始思考着消灭刘背后随之进攻汉中乃至川蜀的可能性。

    然而想着想着,姬溪愉悦的心情却随之黯淡了下来,因为他发现,及时他消灭了刘备,他也没有足够精力和钱粮在短时间内进攻汉中乃至川蜀,只怕到时候一切都会便宜了刘璋。

    不过,相比于刘备,姬溪更希望刘璋能取得川蜀的主导权,因为在姬溪看来,刘璋远不如刘备,姬溪从未将刘璋看在眼里。所以,不管怎么说,消灭刘备这个大敌,对姬溪来说纵使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表面上看,刘备确实是没有任何机会了,他插翅难逃,可无奈何,上天实在太眷顾这个大耳贼了。在这关键的时刻,斜谷关竟然报急,且同一时间,哨探来报,成都再次出兵五万,正向祁山道火速行来。

    接连两个噩耗,彻底的打乱了姬溪所有的预想,他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想不明白是一回事情,姬溪的反应却一点也不慢。

    姬溪当日便下令由黄忠领兵三万驰援斜谷关,他这边则立刻开始对刘备发动不计代价的猛攻,姬溪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成都的兵马到来之前干掉刘备。于此同时,姬溪派出了大量的哨探,以求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惨烈的战争立刻展开,此时的刘备显然也得到了消息,所以,他开始固守不动,等待来援。有铁龙山作为靠背,刘备虽守的辛苦,但还是有极大把握坚持到援军到来的。

    在这进攻的几日内,各路哨探的消息也不断的向姬溪的手中汇集,帮助姬溪理出了事情的大概。知悉了事情脉络的姬溪,杀刘备的心更加坚决了,因为在姬溪看来,这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太过逆天了,有时候,逆天的运气本身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刘备的本事很大,再加上如此逆天的运气,此时若是杀不了他,只怕以后再想找到这样的机会便难如登天了。

    为什么说刘备的运气逆天呢?因为姬溪在得来的消息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令姬溪触目惊心的名字。这些名字中有法正、刘松、庞统、魏延、蒋琬、黄权、周仓等等。

    这些人,在现在的天下人看来,都是名不见经传,可姬溪却是全部耳熟能详的,他们每个人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贴别是那法正和庞统,此二人和是足以和那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诸葛亮有的一拼的顶尖谋士啊。

    这些人,之前一点冒头的迹象都没有,此时却一股脑的宛若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且一出来便义无反顾的站到了刘备的阵营,其带给姬溪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349章 天下四分() 
事情的缘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却说孙坚遣使者人别前往荆州和汉中,两路使者具皆达成了孙坚交代的使命。后程普领兵回合刘表,两路军同攻南阳。刘备则向刘璋借了数万兵马兵分两路,一路十余万大军出祁山,走堂皇大道进攻关中,一路由吕布出奇兵经子午谷偷袭长安。

    初始时,刘备的两路军进展顺利,而也正因为进展顺利,刘璋眼红了,他生怕刘备功成之后势力滔天从而威胁他的地位,便决定去分一杯羹。于是,刘璋便亲自领兵五万出成都,想要走吕布的老路从子午谷进关。

    不料想,刘璋怀着雄心壮志二来,可刚靠近关中便得知吕布已经兵败被杀,再得知姬昀已经回到了长安,现在已经屯兵斜谷关,刘璋顿时打起了退堂鼓。

    要知道,如今姬昀的名头早已天下皆知,姬昀虽出道不就,但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传的神乎其技,几乎已经成了不败的神话,所以,刘璋丝毫提不起勇气和姬昀放对,既然他的兵马数倍于姬昀。

    而后,刘璋没有踌躇多久便下令退兵,可退兵没足两日他又不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眼下的汉中空前的空虚,他发现此时是他取汉中的千载良机。没错,汉中是刘璋送给刘备的,但那是时势使然,刘璋心中自然是千般不愿,又看着刘备的实力逐渐的发展壮大,刘璋更加害怕,毕竟卧榻之侧有着他人酣睡,这早已成为了刘璋心头一根刺。

    之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眼下机会就在眼前,刘璋顿时忍受不了这个天大的诱惑了,于是乎,他即可下令攻占汉中各地,重新取得汉中的主导权。

    刘璋的作为,得到了他的老部下们一致的展通,这些老部下有李严、黄权、张任等。这些老臣忠心耿耿,凡事都是从刘璋的利益角度出发。而与他们相反的是一些尚还年轻的新锐,他们早就看不惯刘璋的无能,却对刘备的雄才大略颇为心折,有些人甚至早就和刘备暗通款曲,不止一次的劝刘备取刘璋而代之。这些人有法正、张松、雷铜、魏延等人。

    刘璋占领了汉中,其实可以说是收复失地,无可厚非,但法正等人却认为刘璋是在背信弃义,乃是无耻小人,更是不堪大用,于是几人一合计,便决定造反。

    为了提高成功率,法正请来了自己的好友庞统,二人虽名声不显,但却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又深知对方腹有韬略,胸纳乾坤,乃当世顶尖的大才。

    对这造反之事,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二人协力策划了一场政变,其政变的细节不必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