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30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230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逢纪和沮授没有看出来己方的败象,联盟中的诸位首领更是没有看出来,是以袁熙虽然有心听从逢纪二人的意见,无奈何诸位首领态度坚决,有甚者已经疾步下了城墙,去召集兵马了。

    袁熙无奈,各首领的不停号令令他非常的窝火,但他没有办法,因为他本身的实力并不足以凌驾于各首领之上,自然他这个盟主的身份也不会有太大的威慑力,所以,他只能听之任之。

    转念一想,己方又二十万大军,而姬溪只有十五万,再者,此去五十里直到姬溪的大营,一马平川,根本就没有可供埋伏的地方,追击的风险并不大,于是乎袁熙当机立断,下令全力出击。

    城门大开,兵马黑压压的涌出,宛若洪流般的向姬溪的五万大军压去。

    此时,姬溪的撤退才刚刚开始,不得不说,对袁熙的全力出击姬溪有些诧异,不过却并不担心,如姬溪这般征战沙场的老手,不可能对此不做准备的。

    飒然一笑,姬溪挥了挥手,身侧传令兵会意,弯弓搭箭,接连三支响箭冲天而起。

    瞬时间,鼓声大振,撤退立时停止,且即时发动了疯狂的反扑,而且,东西两侧冲来了两股洪流,一路黄忠,一路高顺,将自云中城内正在涌出的洪流拦腰截断。

    两路全是骑兵,且是精锐中的精锐,虽加在一起也只有五千兵马,可造成的破坏力却是恐怖的。

    三支响箭,向军队传达的信号是殊死一战,不歼灭或者打退敌人绝不罢休。是以姬溪一改先前暂且退兵的态度,亲自上马参与了战斗,姬溪都上了,姬渊自然随行。

    兄弟二人冲进敌阵,左冲右突,所向披靡,姬渊连斩大将,声势滔天,己方战士声势愈隆,敌军却因为骤然遇到强袭,且被两路起兵拦腰斩断,首尾不相顾,顿时慌乱,乱象一生,自然兵败如山倒。

    城上响起了鸣金之声,敌军陆续撤入城内,姬溪却不着急退了。阵列城下,明目张胆的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姬溪再次出阵叫嚣道:“侄儿,就这么点本事吗?做叔叔的,很失望啊。”

    城墙上,袁熙阴寒着脸,重重的哼了一声,强压怒气,没有言语。

    沮授轻声说:“主公,这也未见得是坏事,经此一役,想来各路首领应该收敛些了。”

    见城上没有回应,姬溪哈哈大笑数声,下令回军。

    回到大营的第一时间,姬溪升帐。问:“伤亡几何?”

    高顺出列答:“轻伤二千七百人,重伤三百一十二人,战死一百一十九人。”

    姬溪轻呼口气,又问:“杀敌几何?”

    黄忠回答:“斩首千余。”

    对比之下,此战无疑是胜的,但姬溪并不满意,且是非常的不满意。而后,姬溪将今日发生的问题逐一说出来,说着说着就骂了起来,训斥的各将面色通红。

    接下来十余日,姬溪未在出战,耐着性子一一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期间,袁熙那边毫无动静,显然是不敢轻举妄动,想要以静制动了。

    袁熙的态度,正是姬溪所需要的。姬溪需要的是一个猎场,这云中城,便是姬溪的猎场,袁熙,是姬溪的猎物,姬溪却不是猎人,而是训练猎人的人。

    十余日后,姬溪再次率领五万大军兵临云中城下,邀战。袁熙不出,姬溪便命人咒骂不休,日夜轮转,不休不止,只两日,城内便有人忍不住了,率领数万兵马出城来战。

    这一次战了两个时辰,姬溪鸣金收兵,袁熙等人再不敢追。

    姬溪又修整了几日,再次兵临,只不过带来的将士却少了一些,且越来越少。

    没几次,逢纪便觉察了姬溪的意图,可觉察之后,逢纪却只能苦笑。他先和沮授通了气,没想到沮授早已有了这个猜测,二人一碰头,一推敲,而后认定姬溪此次征伐,乃是为练兵而来。

    二人商量许久,还是决定将这个推断告诉袁熙。

    袁熙听后勃然大怒,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这说明姬溪从内心深处就看不起他袁熙,跟本就没把他袁熙当成一个像样的对手。

    袁熙怒声道:“姬溪欺人太甚,不血此恨,我死不瞑目,请二位先生为我设计,我定要取姬溪性命以雪此奇耻大辱。”

    来此之前,逢纪和沮授对袁熙的反应早已心中有数,对于袁熙的问计也早有准备。不过,二人准备说的是:“主公,当年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亥下之战的绝世之功,主公应该效仿。”

    袁熙怒声道:“难道要我甘心去当姬溪的磨刀石吗?”

    沮授:“主公,姬溪的身边有贾诩在,贾诩其人,想来主公也是有了解的,贾诩之才,乃我等所不及也。我等即便设计,想来也瞒不过贾诩贾文和。不若忍受下去,姬溪的目的不是漠北,只需和他耗下去,姬溪久之必退。”

    袁熙闷声不语,显然不能接受。

    这是,逢纪沉吟说:“主公,凡事有利必有弊,祸兮福之所倚。配合姬溪,或许能产生难以想象的益处。”

    闻言,袁熙一愣,沮授若有所思,顷刻间恍然大悟,道:“甚好,甚好,千载难逢的机会。”

    接下来,二人从另一个角度向袁熙阐述了配合姬溪的利弊,而袁熙听后,神情振奋不已。

第406章 敌我的配合() 
之后的时间,姬溪临阵越加的频繁,渐至隔三差五。而令姬溪想不通的是,虽然自己每一次都给袁熙留了些余地,但袁熙的伤亡是摆在那里的,数倍于己方的伤亡数字早该让袁熙觉醒了从而龟缩不出了,姬溪甚至早已为此制定了很多的方略。然而结果却是,袁熙竟相当的配合,几乎每战必迎,仿佛是故意配合姬溪似的。

    询问贾诩。贾诩笑道:“袁熙身边有能人,逢纪和沮授确实非同凡响,想来他们已经推断出将军的意图了。”

    姬溪:“这便怪了,既然推断出来了,为何还如此配合呢?”

    贾诩:“借刀杀人罢了。”

    姬溪瞬间恍然,嘿嘿笑道:“也好,互惠互利,送他个顺水人情吧。”

    贾诩却有些担忧的提醒道:“将军,下官却有些担心。袁熙胸怀大志,文有逢纪沮授,武有麴义文丑,若放任不管,怕将养虎为患。这塞外之天地,眼下纷乱不休,正是英雄横空之际,袁熙短短两年便有了盟主的身份,他日一统大漠也非不可能,介时,只怕后患无穷。不可忘记匈奴那绵延数百年的祸端啊。”

    姬溪沉吟道:“文和的意思是,此战一劳永逸?”

    贾诩点头。

    姬溪思考了一会,还是摇头道:“漠北太广,若想一劳永逸,非数年不可达。在这期间,若然关内生变,我等危也。故而,攘外必先安内。”

    姬溪的话从实际出发,贾诩并没有反驳的理由,是以退一步道:“将军所言有理,但下官仍然建议,稍微调整一下此次北伐的战略,在强兵的同时,攻占云中城,最大程度的消耗袁熙的实力,减缓其前进的步伐,为将军一统天下赢得时间。”

    姬溪点头,说:“甚好。”

    接下来,姬溪鳌兵的频率越加频繁,在这频繁的作战中,战士们的正题实力在不断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日的进步令姬溪欣喜,而袁熙绞尽脑汁的配合更是让姬溪舒心,是以近来姬溪的心情非常之舒爽。

    这一天,高顺提醒道:“将军,近两月来,我军的实力提升的很明显,但积少成多下,我军的战损已经达到了三千,是时候补充了。末将建议,不可再从各师征调,应该征兵后备。”

    闻言,姬溪的好心情瞬间被打击的消散了多半,没好气的瞪了高顺一眼,却对高顺的提醒很是重视,于是乎,当即些了封奏表,遣人快马报向长安。

    奏表到了兵部,赵谦非常重视,第二日便在朝堂上将姬溪的奏表呈上,引发了一场讨论。

    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更多,有甚者,已经开始指责姬溪的穷兵黩武,空耗国力去打这么一场没有意义的仗,且这个势头日渐凶猛。

    议郎费桢站了出来,沉声道:“臣以为,太平日短,本应休养生息,冒然征伐以属莽撞,再行征兵更增国家负担。故,臣请陛下下旨,即刻召大将军班师,严守国门即可。”

    刘协颇为意动,他之前赞同姬溪北伐,是因为需要姬溪离开长安,如此他才能大刀阔斧的接收境内的控制权,才能无所顾忌的培植自己的势力,而经过这数月的努力,他有了五千直属与自己的羽林军,有了长安府的一万巡防官兵,各地的巡防官兵加在一起也有了三万之数,这将近五万兵马,全都听命于他刘协。这使刘协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些根基,有了一些本钱。

    实力大幅增强后,刘协的野心更是按捺不住,很快便将目光瞄向了军权。

    当然,想要军权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得循序渐进。第一步,便是要将姬溪召回长安,只有让姬溪远离军旅,方能逐渐淡化姬溪在军旅中的威望,为日后打下基础。

    所以,刘协当然同意费桢的建议,可却不好贸然开口同意,因为他知道必然会有人反驳。

    刘协以为反驳的人要么是吕春,要么是华歆,却不料,平日里很少发言的姬昀却在此时站了出来,且一开口便要人命:“费桢所言,误国误军误民,请陛下斩之。”

    刘协神色一滞,抿嘴不言,费桢怒声道:“血口喷人,老夫如何误国误君误民了?”

    姬昀不急不缓的说:“国之大事,你一儒生,空口白牙,不知道理,是为误国;陛下圣明,大将军北伐之事,陛下全力支持,你之言是要陛下朝令夕改,是为误军;天下四分,民生水火,欲廓清寰宇,必要强兵,为万世基业,眼下的些许困难何足道哉,你要休养生息,曹操,刘备,孙坚三人会给你休养生息的时间吗,天下百姓苦等我皇君临天下,你这般畏缩不前,岂不误民。陛下,此人不斩,无已告慰天下百姓,无已平复万千将士愤慨之心。”

    费桢大怒,却被姬溪的话绕的乱了方寸,脱口而出道:“黄口小儿,休得胡言,老夫一心为国,焉能容你污蔑,请陛下为老臣做主啊。”

    姬昀神色自若,仿似没有听到费桢的辱骂。刘协面色僵硬,对姬昀的强势非常气愤,只是碍于姬家的权势,不便斥责罢了。而这费桢显然不是姬昀的对手,是以刘协只能说:“此事明日再议吧。”

    刘协想拖,想散朝后和田丰杨修等人商讨好应对的策略再行决断,然而,姬昀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姬昀朗声道:“军国大事,刻不容缓,焉能延迟古之明君,无不杀伐果断,陛下当效仿之。莫如桀纣,朝令夕改,已至天下失也。”

    此话,基本上等于明说刘协乃是昏君了,这还了得,立刻便有数位大臣站出来厉声喝问,甚者要至姬昀不敬之罪,当庭斩杀。

    姬昀毫无惧色,睥睨四顾,冷声道:“尔等燕雀心眼,阿谀谄媚之徒,吾羞于尔等为伍,我堂堂大汉,必为尔等所祸。”

    羞辱,赤裸裸的羞辱,姬昀了了几句话,几乎将整个朝堂得罪了一个遍。

    吕春诧异的盯着姬昀,却没有得到姬昀的回应,心中不解为何今日的姬昀如此反常,却相信姬昀自有主张,是以识趣的不做声。

第407章 威逼与美人() 
满堂臣工群情激奋,刘协面色阴寒,唯有姬昀无动于衷,刘协见状冷声道:“那爱卿有何建议?”

    姬昀拱手一拜,道:“斩费桢以显圣德,令征兵以安军心。”

    刘协深吸口气,冷冷的看向姬昀,道:“朕要考虑一下。”

    姬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圣明,万不可被小人蒙蔽。”

    姬昀咄咄逼人,刘协大怒站起身来,刚要发难,堂下田丰却突然出列跪拜余地,高声道:“姬大人所言句句发人深省,实乃大仁大义之事,陛下圣明之军,当亲贤臣,远小人。姬大人乃国之栋梁,费桢乃国之祸端,臣请陛下杀之。”

    杨修亦出列:“臣附议,请陛下杀费桢以儆效尤。令请陛下即刻下旨,广招兵员,补充战损,此乃国之根基,刻不容缓。”

    闻言,臣工们神色大变,刘协亦有些目瞪口呆,姬昀却饶有兴趣的看向田丰和杨修,浅笑着不知何意。

    良久,刘协良久不语,终于恢复了理智,虽然还是不知道为何田丰和杨修会附议姬昀,可还是选择相信田丰和杨修的判断,于是,刘协怅然的坐下,下令斩费桢,而后下令由兵部负责开始征兵。

    这两道命令一下,朝堂上顿时乱了,可不管怎么乱,此事已成定局,费桢还是被杀,赵谦还是领命开始征兵。

    却说朝会散去,刘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