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38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238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谁都可以去答,评分的人则加入了朝中的诸多大员,为表公正,姬溪还给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发了信函,邀请他们可以派人来一起进行评分。

    开始的第一日,姬溪便一脚将姬昀踢进了八卦阵中,让他逐条去答。

    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如姬昀这个妖孽,这些墙上的问题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甚至这些问题早已在他的心中演算过了千万遍,所以,姬昀书写的速度极快,且具都是一针见血的方式,大多数的墙壁上,只留下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其中的高深玄妙。

    不一日,姬昀便答完了所有题。回到府中交差,姬溪见其这么快便完事了,便觉得姬昀在敷衍了事。而姬昀早已预料到了姬溪的反应,于是乎不慌不忙的唤人搬来了百份竹简,其上便是题目与姬昀的作答。

    姬溪没好气的打开来看,看着看着气便消了,而后也不再管姬昀去做什么,搬了个凳子就坐在这百份竹简旁自顾自的观看,一看就看了大半夜,尚还意犹未尽,可欣喜却是发自内心的,脸上自得的笑容更是久久不散。

    长安事多且杂,姬昀不能久留,第二日便启程回返长安,姬月要多留两日,吕春向带着孩子会长安住一段时间,可都被姬昀一一回绝了,姬昀对吕浅说:“大哥和大姐在的地方,才是我们的家,你待在大哥大姐身边,我便无后顾之忧,别去长安了,最多还有半年,我便能拨乱反正,让一切步入正轨,介时,便能经常来洛阳看看了。”

第422章 曹孙刘的虚实() 
姬昀走后,却出现了一件令大家瞠目结舌事情,那就是,凡是姬昀留字的墙面上,鲜少有另做他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在不解之后许久才能白,那是因为问题被姬昀解决的太完美了,完美到大家生出一种班门弄斧,多此一举的感觉。

    于是乎,这第二科的比试由火热迅速便的冷冷清清,却似变成了姬昀一人的主场。

    直至临结束的前一天,才复又有人开始尝试着答题。结果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至晚间,吕春急冲冲的找到了姬溪,强烈建议派出所有人马在洛阳境内进行暗访,听了吕春的理由后,姬溪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将能够派遣出去的人全部派遣出去了,而同一时间,曹孙刘三方隐藏在洛阳暗处的势力也已闻风而动。

    如此大而仓促的动作,只为了两个人,一人复姓诸葛,一人复姓司马,通过在墙面上的留字可以判断出,此二人于治国之道上的成就足可与姬昀比肩,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天下再出龙凤,且通过此二人只留了姓而未留名可以判断,此二人尚且没有归属。如果能将这样的大才收入麾下,对自身的助力是难以想象的。

    此二人,对世人来说极为神秘,因为他们都是找人去代替他们答题而为显露出真容,且只留了姓却未留名,但姬溪却顷刻便猜出了这二人是谁,必为诸葛亮和司马懿。

    姬溪的心情是振奋的,振奋于此二人现今正在洛阳,振奋于此二人如今尚未崭露头角,更振奋于此二人尚未有所归属,司马懿还没投曹操,诸葛亮还没投刘备,这表示他姬溪有机会将此二人收入麾下,而只要得此二人,姬溪相信自己十年内便可廓清天下,这绝不是大话,世人不知道此二人的本领,姬溪又如何能够不知道,他们一个开启了三分天下,一个结束了天下三分,从某一方面评判,他们算的上是这个时代最璀璨的两颗星。

    而如今,这两颗星就在洛阳,甚至有可能都喝姬溪碰过面,如此大好的机会若是放过了,甚至让曹孙刘三方抢了先,那就不是丢了脸面的问题了,那将会是万悔不及的事情。

    将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后,姬溪坐立不安,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第二日一早便离开王府,亲自去找,虽然是大海捞针,被他自己找到的机会并不大,可总归聊胜于无。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天不遂人愿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姬溪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此二人的消息,坊间倒是有诸多的传闻,但一一调查后都是虚妄,此二人彻底的消失在了姬溪的视线内。

    姬溪有种直觉,冥冥中似乎真有天道,每个人似乎真有属于自己的轨迹,或许,诸葛亮注定会走到刘备的身边,正如刘备在他姬溪的压迫还是阴差阳错的占据了西蜀,且比史书中提早了数年,司马懿似乎也注定会走到曹操的身边,正如他姬溪先遇到了郭嘉,而郭嘉最终却选择了曹操。

    姬溪能怎么办呢?他出了后悔举办这次大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不管怎生后悔,这大会既然开始了,便没有停止的理由。于是乎,姬溪只能吞下心中的不甘,公布了第二科的成绩。经过综合评判,姬昀成为当之无愧的榜首,诸葛榜眼,司马探花,余者也涌现出了数百可圈可点的治国良才,吕春用尽了手段将其中多数留了下来,如此对姬溪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

    十二月初,第三科演兵开始,地点设在了洛阳南城门外。那里,却不在有长墙,而是修建了数百座高台,高台围绕起来的正中,乃是方圆百丈的巨大沙盘,沙盘内所模拟的,竟是大汉十三州山川地险。

    每个想要应试的人,登上一座高台,起始以县为根基,各有三千兵马,而后通过只有自己和裁判者知道的方式进行养民强兵布防进攻偷袭,进行实践压缩,为期半月,半月后,以兵力多寡,所占领主论排名。

    比赛的过程是精彩纷呈的,每日有都有数不尽的百姓前去观看,姬溪却并不怎么关注,因为他知道,沙盘演练毕竟只是沙盘,他并不是战争,因为他不涉及生死,而在生死抉择之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绝对不是这沙盘能够演练出来的。姬溪还知道,世间所有知名的将令,都不会跑来这里进行沙盘演练的。姬溪搞这第三科,也纯粹是为了将场面弄的更加雄壮而已,根本就没报什么希望。

    不过,还是有几个意外之喜的,这这个过程中,吕春着实发现了几个将才,将之引荐给姬溪,姬溪亲自考验了一下,发现确实如吕春所说,都是可圈可点的将才,在军中多锻炼锻炼,当个旅长还是没有问题的,便一股脑的具皆手下,送往军中锤炼。

    半个月后,这看似最热闹的一场演兵结束,百姓们意犹未尽,明言人却早已不耐烦了。

    修整几日后,压轴大戏第四科比武开始。可这压轴大戏的说法,仍是百姓们认为的,姬溪对此同样并不重视,说穿了,姬溪现在不缺武力超群者,他需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和能够着眼大局的战略家谋略家。而这些素质,通过比武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所以,当第四科比武开始的时候,姬溪已经让吕春开始分析曹孙刘三者的实力虚实了,分析的来源便是前三场中三方势力的表现,从那之间寻找出蛛丝马迹,预估出三者的虚实,虽不甚准确,但总归是个依照,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姬溪之所以要举办这场招亲大会最初始的原因。

    又十日后,十二月末,招亲大会正是结束,吕春的分析报告也呈现在了姬溪的眼前,姬溪看了许久,后叹口气说:“曹孙刘人才济济,战火不远了。”

    吕春凝重的点头,后递交了通过此次招亲大会招揽到的能人,姬溪看后心情为之一松,笑道:“总算没有白折腾。”

第423章 庆功酒背后的神伤() 
虽然有成果,但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不知去向的关系,姬溪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不甘心,可也只能窝在心里,不好明言发泄。

    接下来,便是这招亲大会的最后一步了,为安国公主选驸马。虽然招亲大会的根本目的不是这个,可既然以此为借口,那么总得圆回去嘛?

    至于怎么圆,当然是姬溪说了算,曹孙刘三方虽然都极想将芙儿娶回国门,但姬溪能如他们的愿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说穿了,相亲大会就是个幌子,姬溪早就内定了最后的榜首。

    榜首当然是高顺,虽然高顺自始至终都没有来过洛阳,可他就是榜首,因为每一科姬溪都找人替他去参加了,且每一刻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放在单科里面不显眼,可四科架在一起那分数就高了,要知道,鲜少有人能四科全部参加的。

    没错,这就是替考,就是作弊,可无奈何,谁也找不到证据,蔡邕几人虽然对此举颇为不爽,可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乎,高顺顺理成章的成了安国公主的驸马。

    消息传到了云中城,高顺大喜过望。一个月前,当知道姬溪要为芙儿招婿的时候,高顺心急如焚,真想插上翅膀飞到洛阳阻止,要不是贾诩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说姬溪自会有办法让他成为榜首,只怕他又要走上当年擅离职守的老路了。

    后,姬溪命令他半月之内拿下云中城,初始时,高顺焦头烂额,又是贾诩告诉他:“你若是不能拿下云中城,只怕真与安国公主无缘了。”

    高顺大惊曰:“云中城坚,城内袁熙又拒不出战,攻之何其难啊。”

    当时的贾诩叹气说:“你我知道的,王上自然也知道。”

    高顺:“既然知道,何故不增兵呢?”

    贾诩:“增兵之后,曹魏必然察觉,介时,徒增变数,与我方的战略部署更为不利。”

    高顺点头,表示同意,后又问:“先生可有良谋?”

    贾诩摇头:“袁熙的身边有逢纪和沮授,此二人的智谋不下于我,有他们在,引袁熙出城基本上不可能的。”

    高顺:“那岂不是只剩下了强攻一途?纵使能够攻下,可我军的代价也将难以承受。”

    贾诩:“将军,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早些付出便能早些得到回报,勿要迟疑,迟则生变。”

    高顺终于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也从贾诩的口中探知了姬溪的抉择,于是乎不再踌躇,即刻召集诸将下令。第二日便向云中城发起了疯狂的冲击。

    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高顺当场便下了死命令,日夜不休,妖门攻占云中城,要么全军覆没。

    第一军自成军一来,还没打过这么艰辛的攻城战,自攻城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死人,没两日便有将领找到高顺劝说暂缓攻城从长计议。高顺二话没说,当即斩了,而后亲自披挂上马,亲自参与了作战。

    主帅披挂上阵,对士气的提升是很有效果的,可无奈袁熙依仗人数上的优势将云中城防守的滴水不露,又三日后,高顺已经损兵三万有余,可还是,没有达成目的。

    又两日,高顺也有些打退堂鼓了,但贾诩却在此时强硬的要求继续攻城不可有片刻的暂缓,为此,不惜和高顺大吵了一架。恰此时,黄忠战了出来,愿意亲身率领一支五千人的敢死队,为大军凿开一条缝隙。其后,姬渊红着眼睛站出来响应,二人不顾贾诩和高顺的阻拦,当即领兵再去攻城。

    所谓敢死队,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参战的队伍,五千人抛却了自身的性命,其爆发出的能量是可怕的,特别是这支敢死队中还有黄忠,更有姬渊。

    最终,五千人死伤殆尽,唯有姬渊和黄忠相扶着登上了城墙,以二人之力为己方大军凿开了一个缺口。艰难的支撑着,随着一个又一个士兵自那个缺口登上了城墙,那个缺口却来越大,渐从蚁穴决堤。

    又一日夜,云中城天翻地覆,酣战不休,最终,塞北各路首领率先溃逃,袁熙独木难支,不得已率着残兵败将退出了云中城,高顺尚不肯善罢甘休,即使遣出数万兵马兵分四路追杀而去,二百里方停住追击的步伐。

    至此,大获全胜,却也是伤亡惨重,共损兵四万有余,黄忠重伤,姬渊也伤重不起。

    高顺完成了姬溪的半月之期,姬溪也如高顺所愿,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迎娶安国公主。而经过半个月的修整,黄忠终于脱离了危险,姬渊也已经能够下床,这么多喜事结合在一起,高顺如何能够不欣喜若狂,是以当日摆下了庆功酒,要好好的庆祝一番。

    同袍的逝去,悲伤化作酒兴,战争的胜利,意气更增酒兴,庆功宴进行的极为热烈,可在那热烈的背后,却有一个汉子在黯然神伤,只不过谁都没有察觉。

    姬渊今年三十岁整,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战神,威震天下,注定的名垂千古,绝对的功成名就。然而,姬渊还是姬溪当年初见是的姬渊,他天真,单纯,善良,敦厚,他杀过很多的人,却从未杀过任何一个不该杀的人,所以,他的身上总是那么的干净,便是身处尸山血海之中,他仍旧是那嗜血的菩萨。

    黯然神伤,多半是因为情事,如姬渊这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