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55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255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大败。而这一切,都是孙策的莽撞造成的。

    看着孙坚铁青的脸,诸将不敢相劝,而孙策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以虽受着军杖,却咬牙承受,一声不吭。受了军法之后,还顽强的不愿意退下,挺直了自己的腰板站到自己的位置。

    堂内的气愤很凝重,良久,孙坚阴沉的说:“姬溪辱我太甚,不杀之不足以平我恨尔等可有良策?”

    众皆无语时,周瑜站出来说:“经此一战,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接下来双方再起兵戈,再无顾忌,臣以为,当此之际,应当速让西蜀介入战局,一者,避免其坐山观虎斗,二者,我军需要将战场搅乱,如此方能觅得良机。”

    周瑜的建议,说到了重点,确实应该将刘备拽进来,可具体怎么拽,却值得深究。孙刘虽然是联盟,可若论全身心的信任,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全无顾忌的让刘备率领大军进入荆州,那无异于与虎谋皮,而若不让刘备进入荆州,且不说刘备会不会眼馋与眼前巨大的利益而倒戈,就算其能够忍耐,可万一曹魏先一步介入战场,与姬溪达成攻守同盟,到那时,己方危机四伏,再让西蜀进入荆州,也将陷入被动。

    其实,既让刘备入荆州又可相信姬溪的方法是有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却没有人敢提,大家都知道,这方法孙坚自己也知道,而既然孙坚自己知道却不说出来,那么其他人也就不适合说了。

    正当这般愁眉不展之时,忽报说西蜀有使到,孙坚精神一震,即刻宣见。

    来者是个年轻人,不足三十岁的年纪,留着长须,长的俊朗,看起来像是个书生,又像是个道人,拿着个羽扇,自称诸葛亮。

    这个时代因为姬溪的到来,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如史书中的卧龙凤雏,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如庞统,早就跟随在刘备的身边,功成名就,而这诸葛孔明,却是至今为止名不见经传,唯一的可取之事便是前年的洛阳大会,凭借其和姬昀不相伯仲的治国韬略,其名字浮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成为各方势力争抢的对象。姬溪与之失之交臂,却不成想其人最后还是归到了刘备的账下,不得不说,冥冥中自有天意,而刘备,确实是上天的宠儿。

第458章 以一敌三() 
且不说诸葛亮到了樊城见到孙坚后说了什么,却说当姬溪知道了诸葛亮进入樊城之后,立刻气的跳脚大骂,骂的当然是刘备的好运气,姬溪就想不通了,刘备什么都没有做,怎么这天下间的牛人就这么上赶着去找他呢,先是有了个徐庶,后徐庶远走,马上给他送去了个庞统,有了庞统还不够,又给送去了个法正,这还没完呢,诸葛孔明又被其招揽了,这他娘的,还有没有天理。

    羡慕嫉妒恨,种种情绪盘桓在姬溪的胸口,憋的姬溪来自灵魂的疼痛再次升腾起来,好不容易压制了下去,姬溪陷入了沉思。

    诸葛亮和刘备,乃是宿命,姬溪别无他法,眼下的党务之急不是去嫉妒,去咒骂,而是要着手准备因为诸葛孔明的出现而带来的变化。

    探报得知,诸葛亮不是孤身一人进荆州的,他带去了刘备的妇人甘氏及刘备的长子刘禅,其意是明显的,以家小为质,其诚意是明显的。姬溪鄙视刘备的做法,却也为刘备的心狠而震惊,姬溪永远不会这么做,可刘备可以,所以,刘备瞬间占据了上风。

    接下来,孙坚的举动再令姬溪震撼,诸葛亮如樊城的第二日,东吴的使团便向西蜀而去,东吴,送去了孙坚次子孙权。

    如此一来,孙刘在短短几日间便达成了坚不可破的同盟关系,而反观姬曹,却久久没有实质性的举动,曹操还在许昌按兵不动。

    姬溪知道曹操在等待自己的诚意,这诚意本不应这么厚重,这么突然,可刘备主动送去质子一法,瞬间让姬溪陷入了被动。

    当此局势,孙刘联盟坚不可破,剑指南郡,实在必得,若是姬溪没有足够的诚意,曹操势必作壁上观,坐视姬溪被两面夹击,而去暗中取利。诚然,曹操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姬溪的手里,可姬溪知道,曹操的心狠不下于刘备,曹昂和曹清的性命与天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而,家人却是姬溪的软肋,是绝对不可能送出去为质的,而也正因为曹操知道姬溪的这个软肋,所以,除非姬溪送出家小,否则曹操势必不会相信姬溪的诚意,二人间的联盟实在是岌岌可危。

    在出征之前,姬溪也全然没有想到刘备会这般的心狠,短短几日间便陷入如此困境,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时间,谁也找不到破局之法。

    大帐中,众将议事,眼下的局势是显而易见的,无需多说,而诸将都知道姬溪的底线,便没有人提议姬溪去仿效刘备,一时间陷入僵局,便是贾诩都无计可施。不得已之下,贾诩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由他自己出使曹魏,到时随机应变,陈述利害,试试看能否说动曹操出兵。

    众人皆知道,此举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可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若然等到刘备自汉中出兵,与孙坚合兵一处,那时一切都晚了。所以,赞成贾诩出使曹魏者大有人在。

    姬溪始终都没有发表意见,就在众人以为姬溪已经意动的时候,姬溪却忽的站起身来,扬声道:“传我八百里急令,着郝昭领兵两万,再出子午谷,劫掠汉中。着姬昀起兵五万,再借西戎兵五万,直出祁山,进逼成都。着高顺陈兵并州,但凡曹魏有变,给我攻进去。再,尔等各自回去整军,自明日起,我要让这荆州,天翻地覆,血雨腥风。”

    这四道军令,一道比一道令人震撼,诸将瞠目结舌,第一反应竟是姬溪疯了,这四道军令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姬溪要以一己之力,同时对抗曹孙刘三方,这不是失心疯了又是怎样。

    贾诩站了出来,就在诸将以为贾诩是要劝阻姬溪收回命令之时,贾诩却道:“臣附议,主公以进为退,深得兵家要义,臣深表敬佩。”

    诸将更加诧异,但见贾诩都这么说了,而姬溪又神态坚决,是以不敢反驳。姬溪也没有多加解释,只是说:“背水一战,胜则生,败则死,尔等须效死力,退下吧。”

    诸将神思不属的退下,贾诩留了下来,沉吟半响后方才说:“主公此举,以进为退,反其道而行之,确实绝妙,但此四路若有一路失利,则我军危矣啊。”

    贾诩的担心,同样也是姬溪的担心,然诚如姬溪所一直信奉的,这世间没有必胜的战争,但凡战争,总会有风险,规避风险是每个主帅所必须做的事情,但却不能因为规避风险而踌躇不前,举棋不定,此乃兵家大忌。正如贾诩所言,四路兵马若然一路有失,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可若四路兵马具皆挺进,那么,曹操就算不来相助,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刘备必然要回防西蜀,再无相助孙坚之力,介时,一切便回到了起点,姬溪面前的敌人便只剩下了孙坚,打败孙坚,便能夺取荆州,而荆州,便是姬溪此番用兵的战略目标。

    且,姬溪如此用兵,必然会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纵然刘备身边能人颇多,也绝不会预料到姬溪敢以一敌三,他们会将目光仅仅的钉在荆州而对自家的防线有所疏忽,而刘备的疏忽,便是姬溪的机会。

    所以,虽然风险颇大,但姬溪被曹孙刘三方有意无意的逼的别无他法,这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之举。贾诩表示支持也是因为深知此理。

    计策既然定下,便不能反悔。第二日,姬溪的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以团为单位,开始横行荆州劫掠,所到之处,虽只是搜刮财富,尽量不伤及无辜百姓,然而战火中,又岂能面面俱到的古籍,于是乎,整个荆州在短短几日内被姬溪彻底的拉入了战火。

    姬溪的打法,在孙坚看来是极为无赖的打法,他从不跟你硬碰硬,若见事有可为,便一拥而上,若见事不可为,便即刻退走,换个地方继续杀人放火,而孙坚又不能放任姬溪的军队在境内胡作非为,所以,他只能派出大量的兵马去对姬溪围攻堵截,可偏偏姬溪的军队对这种无赖似的打法非常的熟悉,滑的跟个泥鳅似的,令孙坚焦头烂额,却偏偏收效甚微。

第459章 无耻的曹魏() 
孙坚被姬溪的无赖打法打的火冒三丈,无数次的想要邀姬溪决战,可还是忍住了怒火,不是因为怕姬溪,而是因为他向等到刘备的兵马从汉中出来,与他合兵一处,然后在给姬溪致命一击。

    在孙坚看来,姬溪眼前的得势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曹魏方面的反应更是坚定了孙坚及手下诸将的想法,在他们想来,姬溪之所以如此的急功近利,是想在刘备赶来之前多获得一些战利品以不至于输的那么难看罢了,而且,别看姬溪的声势浩大,可实质上并没有对荆州造成太大的损害,更没有伤及孙坚的根基。

    所以,东吴对姬溪的打法虽然愤怒,可在愤怒之余,却还有些看小丑杂耍的快感。

    然而,东吴千呼万唤的刘备却迟迟不来,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汉中遭到袭击,刘备行军过半,却不得不暂且回军的消息。原是郝昭已经自子午谷进兵汉中,开始执行起姬溪的命令。

    东吴先是一惊,后探报得知,郝昭只有三万兵马,便理所应当的以为这是姬溪的拖延时间之举,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想来区区三万兵马,刘备要不了几日便解决。

    却没想到,郝昭非常的顽强,且非常的识时务。他偷过子午谷后,出其不意的打下了天险定军山,扼住了子午谷的退路,并居高临下的俯瞰着整个汉中郡。而后,兵分数路劫掠粮草,全部屯上了定军山,当刘备大军赶到时,他却彻底的坐起了缩头乌龟,凭着手中的三万兵马严守定军山。搞的刘备的十万兵马连攻十余日都没有攻上去。

    更没想到的是,就在刘备攻打了定军山十余日后,终于觉得胜券在握之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战报瞬间将刘备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后想到庞统和法正都在成都,方才略微放心,可还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除了留下了些兵马继续与郝昭对峙外,自己却即刻率领了大半兵马回军支援。

    原是刘备得信,姬昀从天水发兵五万,过了祁山,正向西蜀腹地压去。姬昀的大名,刘备早有耳闻,是以姬昀虽只有五万兵马,可刘备对其重视的程度与郝昭不可同日而语,堪称杯弓蛇影,所以才丢下郝昭,打算亲自去对付姬昀,要不然实在放心不下。

    却不料,自汉中回军,路过巴中之时,误中了西戎数万兵马的埋伏。原是姬昀并没有完全按照姬溪的命令行事,而是自作主张的和西戎商议好兵分两路,一路在明,一路在暗。

    姬昀的兵分两路,让刘备吃了个大亏,损兵折将之余,更是胆战心惊,对那未曾见过一面的姬昀,更加的忌惮。然而这还没完,刘备这边被西戎堵住,祁山防线那边庞统屡次受挫,抵抗的非常艰难。

    没办法,庞统胜在智谋,于军阵方面虽然也有帅才,但相对于姬昀,却实在是有些差距,偏偏姬昀的谋略丝毫不下于他庞统,所以,庞统被姬昀打的一退再退,眼见着将要被姬昀冲破岐山防线。要不是法正在最后关头率领大军赶到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刘备的七万大军被西戎拖住不敢轻举妄动,定军山方面留下的三万兵马更是毫无建树,唯一的希望便是祁山方面能够尽快的解决掉姬昀而后增援两方。可事与愿违的是,庞统和法正联手,手上又有十余万大军,可对姬昀的数万兵马却无可奈何。姬昀进攻的时候势如破竹,当他采取守势的时候却稳若磐石。令庞统和法正没有丝毫的机会。

    于是,西蜀陷入胶着,而对姬溪和孙坚来说,西蜀已成定局,刘备注定是赶不过来了。直到这时,曹孙刘三方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姬溪并不是闹着玩的,他在最初的时候便下定了以一敌三的决心。若是初始时三方知道了姬溪的决心,绝对会觉得姬溪得了失心疯,但这时候得知,却只能由衷的敬佩姬溪的胆大包天,瞧,胜者王败者寇,不外如是。

    金秋时节,局势再变。孙坚眼见再也指望不上刘备了,再看姬溪无赖的打法便不觉得其是小丑杂耍了,而是对自己赤裸裸的羞辱,于是,孙坚写了一封战书,大骂姬溪无耻之后,邀姬溪进行决战。

    姬溪云淡风轻的回了几个字:“固所愿而,不敢辞也。”

    决战,正是姬溪所需要的,他选择这小股混战的打法,却从未寄希望于这般打法能够为自己达成战略目的,真正能起到左右战局关键的,还得是大规模的决战,只有决战胜了,方能大军挥进,摧枯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