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58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58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象笑道:“愚以为,董卓此举,不外乎两个用意,其一,乃是将各路诸侯的目光牵向他处,以便为自己的撤兵做准备,其二,乃是为了清除峣关和武关之前的障碍,为关中再添一道屏障,又或者,此二者兼而有之。”

    闻言,袁术细思片刻,拍手道:“定然是如此了。”随后却又问:“可这于我等当下的危局有何益处呢?”

    阎象说:“先前已经说过,此时的董卓,看似依然强盛,但身处合围,已然是强弩之末,是以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摔打。而从吕布的徐徐进军便可知道,吕布也知道了这一点,是以我敢断言,吕布必不敢妄动刀兵,只会枕戈以待,寻觅良机,打通峣关和武关之前的障碍。而我等要做的,便是不给吕布这个机会,将他牢牢的困在南召县,只待他发现事不可为,自然会退兵洛阳,再经函谷关退至关中。”

    袁术点头,大觉有理,又问:“那阎主簿又是如何断言,一月之内,吕布就会撤兵呢?”

    阎象笑道:“主公莫要忘了,董卓最大的威胁不在我宛城,而是在河内,吕布大军出征,洛阳必定空虚,短时间内袁绍不敢动手,但若是迁延日久,那就不好说了。”

    此话一说,袁术明显的松了口气,回味片刻,更是彻底的放下了心,笑道:“阎主簿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钦佩。”

    阎象笑说:“主公谬赞了,属下愧不敢当。”

    按照袁术的想法,如阎象所说的固地自守最好,但手下的将领却有人不愿意,阎象坐下后,一暴眼环腮的将领立刻站起,袁术一看,乃是自己的从弟袁胤,其人说:“难道我等便定要做这缩头乌龟不成。”

    闻言,袁术眉头一皱,显然不喜,可还是耐着性子的问:“你有何高见啊?”

    袁胤既然站起,自然早有定计,是以说:“阎主簿所言,虽老成持重,但未免故步自封,属下有个计策,进可阻董卓吕布的退路,至不济,也要将那姬溪小贼牢牢的控于掌中,瓮中捉鳖,定叫他有来无回。”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特别是张勋和纪灵,更是神情激愤,目光灼灼的看着袁胤,等着他的下文。

    在袁术的示意下,袁胤自信满满的说:“愚以为,既然我等已坚定据城以自守的想法,那么,只需要三万兵马便可牢牢的守住城池,而我等却有五万兵马,这岂不是太浪费了。”

    诸人一听,具皆点了点头,大觉有理,袁胤见状,更是自信,接着说:“是以属下以为,主公应分出两万兵马驻扎内乡县,扼住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一来可与宛城成掎角之势,守望相助,二来可截断那姬溪小贼的退路,令他无处藏身。”

    听了这条计策,袁术很是犹豫,这是一个志大才疏,无甚决断的人,他本能的倾向于阎象的那条保守但完全的计策,却又对袁胤的计策很是心动,是以一时间拿捏不定。

    这时,阎象复又站起,直言道:“愚以为,此计大为可行。”

    接着,堂上的其他主人具皆请命,而纪灵和张勋,更是以头杵地,哀求着袁术给他们一个雪耻的机会。

    袁术见状,终于有了决断,却愣是没有理会纪灵和张勋的苦苦请命,反而对袁胤和袁涣说:“袁胤,你为主将,袁涣,你为副将,令你二人速去点兵,明日一早便领兵去内乡县驻扎,着你二人见机行事,但,一定要把姬溪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闻言,张勋和纪灵满脸苦涩,袁胤和袁涣则是大喜着领命而去。

    而经过这一番商讨,袁术也算是安了心,便吩咐诸人退下,各自整顿兵马,枕戈以待。

    一夜无话,第二日卯时,宛城东门大开,两万人鱼贯而出,直奔西方而去。

    而此时的姬溪,也已经醒了,一夜的休息,身心的疲惫彻底散去,伸了个懒腰,疏散着筋骨,姬溪走出了房门,随意的梳洗几下,便直奔城楼而去。

    上了城楼,太阳才刚刚升起,天地间一轮红日,印的这四周一片辽阔。

    张康走过来,对姬溪说:“大哥,这么早就起了啊,怎么不多睡会,这里有我,不用担心。”

    姬溪笑着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啊,现在的我们,还远不到享福的时候。”又问:“南召县可有消息传过来?”

    张康摇头说:“那吕布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行军缓慢也就罢了,可到了南召县已经三日了,却一丝一毫的动静都没有,莫不是在等着袁术投降?”

    姬溪叹了口气,又问:“那宛城呢?”

    张康回答:“最新的探报得知,昨夜的宛城动静不小,应该是在点兵,只是到底是去击吕布,还是来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听了这条探报,姬溪却松了口气,袁术去打谁,姬溪都无所谓,只要他动起来就行,姬溪最怕的,便是袁术像个缩头乌龟似的驻守宛城,那样的话,自己到哪里去找机会去。

    而且,姬溪还知道,董卓在洛阳坚持不了多久了,据后世史料记载,董卓应该是在三月末退入关中,而如今,已经是二月中旬了,满打满算,自己也就只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自己必须弄到二十万石粮草,要知道,现在的蓝田县,已经开始播种小麦了,可到现在为止,加上昨日的三万石,蓝田县也只不过有十万石种子,光是这种子,就差了一半,更遑论播种之后到五月芒种时节这段时间,百姓们的口粮了。

    所以,粮草乃是姬溪的重中之重,为了粮食,姬溪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可纵有千般计谋,先提条件却是得动起来,若袁术也觉察出了董卓的虚张声势,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那么,姬溪就得抓瞎,总不能带着这两千兵马去强攻宛城,那纯碎是找死。

    所幸,照先前的探报来看,袁术还是有些血气的。

    于是乎,姬溪吩咐张康再派出哨探,要尽快的弄清楚宛城和南召县的走向。

    张康领命而去,姬溪则去到了城南的军营,和将士们一起吃了早饭,随后随意的闲逛,和这个聊聊天,和那个打打屁,优哉游哉,好不惬然。

第79章 危难关头赌人心() 
正闲逛着,姬溪遇到了这涅阳县的县令周华,便将他叫过来,开门见山的问:“周县令,民夫招募的怎样啦?”

    看的出来,周华的脚步有些虚浮,显然是这两日真的累着了,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小命,由不得自己不卖命,所幸,姬溪交代的差事并不难,这才两日的功夫,就办的差不多了,于是对姬溪说:“下官幸不辱命,已为校尉招募了三千个民夫,现已各自回家整理行囊,正午时分便会来这里报道。”

    听了这话,姬溪又松了口气,夸赞周华道:“办的好,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闻言,周华更是松了口气,暗想自己的小命应该是保住了,于是更是对姬溪阿谀奉承,鞍前马后的跟着姬溪闲逛。

    姬溪也想从这周华口中多打听一些南阳郡的风俗民情,便由得他跟在屁股后面,跟他随意的闲聊。

    这边说边走,时间过的也快,日上三竿之时,张康再次找到了姬溪,对他说:“主公,探马来报,今日卯时,宛城内奔出两万兵马,领兵者乃是袁胤和袁涣。”

    姬溪问:“去往何方?”

    张康有些犹疑的说:“西方。”

    姬溪一愣:“什么?西方?吕布在北,老子在南,他往西去干什么,去攻我峣关?”

    张康也疑惑:“不会啊,他们不会这么傻吧?”

    姬溪嘟囔道:“对啊,袁术在我峣关吃了不小的苦头,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区区两万兵马是绝对不行的,那他为什么往西去,声东击西?可他娘的我与吕布一南一北,你往西去,找鬼去啊。”

    张康说:“管他呢,既然他敢出来,我们便去打他娘的。”

    姬溪摇头道:“不对,不对,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是什么猫腻呢?西方,西方,西方有什么,峣关,武关,内乡。对,内乡,袁术志在内乡县。”

    内乡是什么地方,一个破败的残城,连百姓都寥寥无几,可这个地方,却是自己回家的必经之路,得内乡,则扼住了峣关与南阳的通道,他娘的,这是要断老子后路啊。

    想通了这一点,姬溪的心中一个咯噔,猛的大叫:“不好。”随后,立刻抓住了张康的手:“快,全军集合,以一炷香为限,不到者斩。”

    从姬溪的口中,很少听到这么严苛的军令,是以不敢有片刻的耽误,慌张的跑去传令了。

    张康走后,姬溪深吸了口气,努力的平复自己的心境,片刻后,终于将那股慌张与急迫压下,恢复了冷静,随后,步履坚定的向帅台走去,对目瞪口呆的周华置若罔闻。

    一炷香后,军队集结了,虽有些杂乱,可终归是全都到了。

    姬渊走到姬溪的身后,想要开口询问,姬溪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问,随后,猛的一声大喝:“都给老子站好。”

    此言一出,方才的杂乱瞬间静止,随后,肉眼可见的变的规整,几个呼吸间,一只铁血雄师便傲然呈现天地之间。

    姬溪喝道:“今,袁术遣出两万兵马,剑指内乡,内乡是什么地方,那是我等回家的必经之路,袁术反贼,这是要断我等归路,兄弟们,我们该怎么办?”

    “杀,杀,杀……”

    “好,即可出征,好让那袁术知晓,我蓝田儿郎,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眼看着军队井然有序的向城门开动,姬溪拉过了张福,对他说:“此番却是危机,但我等那三万石粮草你能丢,那是我蓝田的命根子,我给你两百兵马,你留守涅阳,一边督促周华招来的民夫装车,一边守卫城防,等着我回来。”

    见姬溪神色凝重,张福也感同身受,是以拍着胸脯想姬溪保证,定不负所托。

    姬溪拍了拍张福的肩膀,随后翻身上马,与姬渊宛若离弦之箭般的扬蹄而去。

    宛城,涅阳,内乡,三者之间基本是个三角,也就是说,姬溪和袁胤到内乡的距离是差不多的,可袁胤却比姬溪早出发了很长时间,这就由不得姬溪耽搁,必须在袁胤之前赶到内乡,如此,方才有一线生机。

    姬溪独特的练兵方法总是能在危难之际给予姬溪希望,这次也不例外,近两千人,近两千匹马,宛若一股洪流,势不可挡,奔袭间,听不到任何的叫喊,唯有那整齐的马蹄声响彻寰宇,凝着一股一往无前的肝胆。

    内乡县到了,而袁胤却没有到,这给了姬溪一丝的希望,可看着那残破不堪的城墙,根本就没有任何阻拦的作用,姬溪的那丝希望瞬间烟消云散。

    姬溪不是那种稍遇挫折便丧失斗志的人,所以,他果断的放弃了先前防守的打算,他选择了埋伏,而埋伏的地点当然不在这里,而是在离城十里的一处密林,那里,乃是袁胤的必经之路。

    密林埋伏,战马便成为了阻碍,更会引起敌人事先的的警惕,于是乎,姬溪强忍着心疼,将这近两千匹得来不易的战马全部放了,姬溪不是不想留些士兵看守这些战马,可事态紧急,生死一发,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与生死相比,身外之物不要也罢。

    没有了战马,姬溪的行军速度却还是一样的快捷,短短两炷香的时间,已经到了姬溪印象中的密林。

    密林作战,乃是姬溪不对的强项,要知道,姬溪可是按照后世训练特种兵的方法来训练部队的,而不管是关山还是蓝田,周边最不缺的就是山林,所以,姬溪的士兵,一入山林,便是最好的猎手。

    近两千人快速的进入密林,或伏于草丛,或攀树而上,于灌木枝丫间隐匿身形,屏气凝神,静等猎物的上钩。

    令姬溪没想到的是,率先等来的,却不是袁胤和袁涣的正规军,而是运粮军,当看到那那数百辆被装的满满当当的运粮车时,姬溪很是心动,多么想不顾一切的冲过去,那那些粮食全部抢走,可姬溪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就算能够抢到手,可带着这些粮食,是绝对逃不过袁胤两万人的追杀的。

    所以,姬溪是以众将士稍安勿躁,放了这数百辆粮车过去。

    又等了大约一炷香,袁胤的大军终于姗姗来迟。

    接下来,姬溪最担忧的情况发生了,袁胤和袁涣深知兵家之道,是以虽敌寡我众,但依然步步为营,不给姬溪丝毫的机会,比如现在,两万兵马在密林前驻足不前,而从阵中冲出的上百人告诉姬溪,埋伏失败了,哨探既来,自己这两千人不暴露的机会微乎其微,而一旦暴露,袁胤大可火攻,将不费吹灰之力的全歼自己。

    于是乎,姬溪虽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