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75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75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溪起身,挽起官袍,快步拾阶而上,不多时,已近殿前,三步一跪,直至跪到殿中,整个过程,中规中矩,没有丝毫的逾越。

    带天子免跪,姬溪方才起身,环眼四顾,堂上百官皆在,而董卓和吕布却不在。

    姬溪起身之后,便垂手站到了一边,朝堂议事是有顺序的,现在还没轮到说他的事情呢。

    天子年不过十岁,无法担当大任乃是事实,于是乎,平日里如果董卓不上朝,那便是太尉,司空,司徒联合议事,当然,议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大事虽然也议,但不论议出了什么结果,都没用,还是得董卓做主。

    比如现在他们所议的,乃是长安的物价以及经济问题,百官们各抒己见,在姬溪听来,很多还是很有作用的,但说来说去,还是绕不过物资匮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堂上百官却没有一个能解决的了的。

    姬溪了然,他们当然解决不了,因为他们手上没兵权,没有兵就不能进行掠夺,没有兵还得被别人掠夺,此消彼长之下,能有物资才怪了。

    而姬溪也知道,要说关中没有物资也是不准确的,比如说自己的蓝田县,现在基本上已经步入了正轨,甚至还能拿出点钱粮来补关中的漏洞,可姬溪不会这么干,因为就算他这么干了,对整个关中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说白了,姬溪救不了关中。

    能救关中的人不是姬溪,不是天子,更不是百官,而是董卓。

    众人皆知,董卓在郿邬里面存了数以百万石的粮草,只要他肯拿出来一半,关中之危顷刻可解。可问题是,董卓会愿意拿出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再瞧瞧百官,可有一个敢去笑董卓要钱粮的吗?答案还是没有。

    而且这些人的还在心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那就是:大丈夫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对此,姬溪非常的鄙视,你们自诩大丈夫,却对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美其名曰仿韩信忍胯下之辱,实则不过是苟延残喘,珍惜自己的小命罢了。

    姬溪越来越觉得,这个时代的文人太矛盾了,他们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自以为是的行着君子的规矩,但是,他们没办法将儒家的神髓与自身的欲望或者说劣根性融合在一起,说白了,他们宛若行尸走肉般的遵循这圣人之道,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内心,或者因为厌恶内心的丑陋而堂而皇之的用圣人之道将自己包装起来。

    存在这这样的矛盾,又怎么可能解决了关中的经济问题呢,于是乎,此事最后被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议了跟没议一样。

    这件事情完了,百官又议了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最后才宣姬溪出列,商讨交接宫廷护卫的事情。

    姬溪觉得之所以把自己排在最后,绝对是王允和这宣自己出列的太尉赵谦故意的,无非是想给自己点难看,从而在自己的身上找点平衡罢了。

    对此,姬溪根本就懒得和他们计较,听到赵谦让自己说说对换防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姬溪一句废话都没有,张口就说:“义父的意思是,将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及明光宫的守卫全部换掉,由下官率兵全盘接管。”

    闻言,赵谦顿时怒目而视,本能的想要呵斥,却不知道从何骂起,最好只是硬生生的挤出一句话,说:”姬将军年龄不大,本事却不小,口气更是大得很,五宫之地何其宽阔,只凭你三千兵马,就能守卫的住。”

    姬溪冷淡的说:“下官必殚精竭力,若有差池,唯死而已。却不劳赵太尉费心。”

    赵谦冷哼一声,说:“你既然夸下海口,本官倒落得轻松。自明日起,逐步换防。”

    闻言,姬溪暗笑,心说你们这帮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都到这个当口了,你们还想着拖延时间,便是真的让你们拖个十天半个月的,又能有什么用,纯粹是给大家找不痛快罢了。

    姬溪本就对这帮穷酸腐儒没有半点的好感,再加上他们看似光鲜,实则手上没兵没将。在这乱世中,手上没兵没将从某一方面说就是没权没势,姬溪忌讳董卓现有的权势,所以对他摇尾乞怜,可对这些人,姬溪实在是觉得没那个必要,不当面对其冷嘲热讽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对他们阿谀奉承,门都没有。

    于是乎,姬溪强硬的说:“五宫之地,乃国之重地,逐步换防的话耗时良久,万一被贼人寻到漏洞,借之对陛下不利,我等皆成千古罪人也。故,下官以为,此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诸公以为然否?”

第108章 做个奸臣又如何() 
赵谦寒着脸问:“怎么个早法?又是怎么个快法?你能有多早,有多快?”

    姬溪成竹在胸的说:“早便在今日,快便在自此刻起,半个时辰之内。”

    闻言,堂上诸公尽皆哗然,赵谦嘲讽道:“你一小辈,能有多大的本事,安敢如此的大言不惭?”

    姬溪却不理他,径自向天子请旨:“请陛下许臣便宜行事,半个时辰内,若不能应诺,臣以死谢罪。”

    献帝有些惧怕的看了姬溪一眼,那一眼,让姬溪的心很是复杂,继而又望了望王允与赵谦,显然在征询他们的意见。

    王允这条老狐狸适时的站了出来,说:“姬将军既然当堂立下军令状,必然是很有信心,臣觉得可以让他一试。”

    赵谦有些诧异的看了王允一眼,继而似乎明白了什么,便也向天子表示同意。

    姬溪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到时候好借机做文章,以自己刚愎自用,狂妄自大为名让董卓换掉自己,最不济也得对自己进行处罚,从而扬眉吐气。

    可姬溪既然敢这么说,自然不会没有把握,是以待天子下令之后,姬溪第一时间出了大殿,向石阶之下交换:“高顺上前听命。”

    高顺跨步跑上前来,姬溪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直接下令:“令你将全军分为五队,口喝天子之命,言五宫之内所有带甲者两炷香内必须离开宫城。两炷香后,但见甲胄,杀无赦。传令之后,你自领五百甲士与我守卫此殿。”

    闻言,高顺吓的一个激灵,愕然的看着姬溪,但在姬溪严厉的眼神示意下不敢发问,是以高声应诺,快跑着下了石阶传令。

    而高顺不敢问,殿内的百官却敢问,只听得在姬溪下了令后,殿内瞬间哗然,赵谦的怒喝声随之传出:“胡闹,宫闱重地,安敢行杀戮之事,姬溪,你要造反吗?”

    姬溪不理他,双眼只是注视着石阶尽头的三千兵马在高顺的呼喝声中快速整队并开拔,而后带着五百兵马疯狂的冲上来,在姬溪的身前列队。

    姬溪这才转过身,直面殿内喝骂不已的百官,高声道:“陛下许我可以便宜行事,安有造反之说。诸公骂我,溪洗耳恭听,然,半个时辰内,谁敢迈出此殿半步,溪必杀之。”

    话毕,高顺适时的拔刀出鞘,高叫一声“嚯”,身后五百兵具皆如此,声震斗牛,惊的满堂诸公面无血色。

    然赵谦却不怕,听了姬溪的话后,面无惧色的迎面便向姬溪走来,口中喝道:“我倒要看看,汝这祸乱宫廷的贼子,可敢杀老夫。”

    这一幕,倒是让姬溪对赵谦有些刮目相看了,然,这并能改变姬溪的态度,是以姬溪亦喝曰:“吾奉天子诏命,何人不敢杀?劝汝莫要自寻死路。”

    赵谦不管不顾,兀自向前走,姬溪见此,却不慌不忙,稳如泰山,他当然不敢在大殿之上斩杀赵谦,但他也知道,赵谦绝对走不出这大殿,因为会有人去阻拦他。

    果不其然,姬溪看到王允朝着几人使了眼色,那几人犹豫了一下后,如姬溪所料的那般跑了出来,死命的拉住赵谦,并劝他不要意气用事,要留着有用之身图宏远大业。

    赵谦大骂,骂姬溪的残暴不仁,骂百官的不仁不义,骂自己的懦弱无能,可偏偏,他就是不骂罪魁祸首董卓,瞧瞧,这还是有理智的嘛。

    姬溪向看笑话似的看着堂上的乱象,并在这乱象中看着百官,观察着他们。

    这些人中,除去愤怒的赵谦和风轻云淡的王允不提,尚有一人被姬溪重点留意,其人身处乱象之中,却垂手肃立,连个脸都不露,略有些佝偻的身子静静的站在大殿的一角,似乎身处另一个天地。

    姬溪问高顺其人是谁,高顺说他是当朝司空种拂,姬溪记下了他的名字,暗暗留心提防。

    而除种拂外,另有几人进入了姬溪的视线,姬溪只是本能的觉得他们不寻常,能给自己带来威胁,是以一个接一个的向高顺询问。

    高顺跟在吕布身边已经许九,朝上的大小官员没有他不认识的,是以毫不费力的为姬溪解答。

    还别说,姬溪看上的人官都不小,有司隶校尉黄琬,大鸿胪杨彪,光禄大夫淳于嘉,太常卿马日譂,太仆赵岐,卫尉张温。

    虽然这些人中姬溪只与王允,赵谦,淳于嘉打过交道,其余的都是陌路,但姬溪隐隐的有种感觉,这些人,都不是善于之辈,或许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敌人,当然,也或许会成为自己的亲近之人。

    大殿内的喧闹仍在继续,姬溪该认的人认全了后,便抱起了膀子开始看戏,那嘴角若有若无的微笑被赵谦瞧见,更加的火冒三丈,于是乎挣扎的更凶,咆哮的更凶了。

    殿内的闹剧随着一个个报信兵的到来而结束。

    “报,未央宫已清,驱赶八百零三人,斩首五十。”

    “报,长乐宫已清,驱赶五百六十人,斩首二十七。”

    “报,桂宫已清,驱赶三百四十人,斩首十三。”

    “报,北宫已清,驱赶二百八十人,斩首六十九。”

    “报,明光宫已清,驱赶四百二十人,斩首三十五。”

    随着这一个个报信兵的离去,殿内逐渐的安静了下来,他们算是看出来了,姬溪是真的敢杀人,这里是宫闱禁地,在这里杀人,跟在宫外杀人完全是两码事情。

    由此可见,姬溪是一个胆大包天,不论纲常且心狠手辣的人,跟董卓亦是一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人,你跟他耍横是玩不过的他的。董卓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百官们对付不了董卓,也对付不了姬溪。

    于是乎,闹剧收场,赵谦恶狠狠的瞪着姬溪良久,后重重的一顿足,向天子报告说身体不适,想要先回去。天子自然应允,赵谦便径自往外走,,看那方向,乃是直直的向姬溪走出去的,姬溪若是不让他,两人必然相撞。

    姬溪在心里暗骂,你他娘的不要脸,老子还要呢,哼,老子不跟你一般见识。

    于是乎,姬溪在即将相撞之际,敏锐的躲开了。

    赵谦既去,王允提议散朝,天子自然要先行离去,那么姬溪也自然就没有了和百官们在一起的理由,作为羽林中郎将,随时护卫在天子左右乃是应有之责。

    于是乎,姬溪统兵先百官而走,至于殿内的百官在姬溪走后又谈了些什么,姬溪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第109章 恶人自须恶人磨() 
我们的小皇帝,今年十岁,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死了,他的父亲两年前死了,很疼爱他的哥哥刘辩一年前死了,唯一的亲人董太后一年前也死了。

    随后,我们的小皇帝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是由内而外的,是注定的,因为他是天子,且还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天子,所以他在百官们眼里,只是一个天子,在董卓的眼里,只是一个傀儡。

    这一年中,他那双稚嫩的眼睛见到了太多的血腥和残暴,他敏锐的感觉到自己的身边充斥这数不尽的阴谋诡计,对这些,他不懂,但很怕。

    他的恐惧,没有任何人倾听,他的孤独,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体会。

    渐渐的,他也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傀儡,他仍会惧怕,但却忘记了怎么哭泣。

    初见姬溪的时候,他莫名的感觉到了一丝亲切感,但这丝亲切感,却在这短短两日间消失殆尽,留下的,仍是恐惧。

    他呆滞的坐在銮驾上,由姬溪护送着往长乐宫去,看着姬溪有条不紊的下令,看着身边的三千甲士不断的减少,而宫中的防卫越加的厚实,他觉得姬溪确实是在努力的做事,可他不明姬溪这么做的缘由,或者说不明白自己的住处为何需要这么严密的防守。

    这个问题盘桓的小皇帝的心中,久久不能理解,而姬溪似乎看透了小皇帝的疑问,是以到了皇帝的寝宫临华殿后,姬溪问他:“陛下可知,五宫之地为何要防守的这般严密?又可知,陛下的身边为何要有这么多人守卫?”

    小皇帝愕然的摇头,惧怕的看着姬溪,姬溪叹了口气,说:“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