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77部分

汉末之奇谋-第77部分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想,高顺已经有些明白了,现在的姬溪,就是一个小白兔,他说什么董卓都会信,因为他对董卓造不成任何的威胁,而董卓的性子,又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杀错,不放过。所以说,不论自己说什么,董卓在自己判断之后,还是会选择相信姬溪。

    见高顺神色变幻,芙儿适时的问出了最后一句:“若将军尽言前事,那么董太师会不会以为,将军你也如陶普那般和朝中大臣勾结,欲图不轨,更甚者,董太师会不会认为将军你受的乃是吕将军的命令,诬陷中郎将呢?”

    听完这话,高顺的冷汗瞬间刷的一下布满额头,会啊,怎么不会,以董卓那多疑的性子,太他娘的会了,而如果董卓这么认为了,吕布的命能保住,自己却一定会被董卓所杀,从而给吕布以震慑。

    想通了之后的高顺,震惊的看向似笑非笑的芙儿,恍惚间竟在此女的身上看到了姬溪的影子,一瞬间,高顺再也不敢小瞧眼前的这个奴婢,这是一条纯粹的毒舌啊。

    一时间,二人尽皆无语,半响后,高顺试探的问:“中郎将为何不担心你会临场反悔?”

    芙儿抿嘴一笑,说:“将军还不明白吗?中郎将只需抓住一点,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而我等,只能任他摆布,稍有异心,就是一个死字。”

    高顺不明所以的问:“哪一点?”

    芙儿悠悠的叹了口气,说:“身为董太师的义子,却没有兵权,这一点,还不够吗?”

    这般拿着自己的劣势当刀子使的举动,高顺闻所未闻,简直是害人听闻,而姬溪却硬生生的做到了,而眼前的这个女人也硬生生的猜到了。

    这一瞬间,高顺的心里起了恐惧,这恐惧,大半来自于姬溪,另外的,则来自眼前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

    而这个女人,两个时辰之前还是一个一文不值的奴婢,而现在,却让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帅生出了惧怕。

    此时的高顺,已经决定,在董卓面前绝不妄言,而且他可以肯定,陶普必死无疑,他绝对不会是此女的敌手。

第111章 拨乱反序仗权谋() 
不再去说高顺与芙儿前去郿邬面见董卓之事,我们说回留在宫中的姬溪。

    打发走了高顺等人后,姬溪便命令士兵们各行其是,又让那仅剩的十来个战战兢兢的仆从将满地的尸首血腥打扫干净,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姬溪相信,这十来人,以后绝对不敢对自己生出任何的异心,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成为了死神。

    随后,姬溪走进了临华殿,在书案的后面见到了小脸煞白,捧书的手都有些哆嗦的皇帝。

    姬溪叹了口气,知道小皇帝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外面的残酷,但那撕心裂肺的惨叫他肯定是听见了的,只怕此时的小皇帝,心中已经将自己当成了魔鬼吧。

    不过,欲受天命,必承其重,姬溪觉得小皇帝既然早晚要面对,那还是早面对的好。

    令姬溪没想到的是,小皇帝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超姬溪的预期。

    当姬溪站到书案前的时候,小皇帝扬起脑袋,说:“爱卿的所作所为,朕记在心里了。”

    姬溪一愣,继而笑问:“陛下知道臣做了什么吗?”

    小皇帝答曰:“爱卿在为朕清除耳目。”

    姬溪问:“那陛下知道臣是怎么做的吗?”

    小皇帝答:“以残暴慑之。”

    姬溪点头,又摇头,说:“陛下可有兴趣听臣讲讲,臣这一番残暴的波澜诡谲。”

    小皇帝说:“朕洗耳恭听。”

    姬溪叹了口气,虽不想让小皇帝过早的接触这权谋人心,可时不我待,拖延不起。于是乎,姬溪深入浅出的为小皇帝剖析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利弊得失,分析个人的心理,分析个人能够做出的取舍,分析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小皇帝的聪慧远不如姬昀,可也是上上之选,是以经过姬溪严谨的分析后,终于心领神会,更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么,高顺经此一事,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已经上了爱卿的战船,下不去了,可对?”

    姬溪笑说:“不是臣的,而是陛下的战船。”

    小皇帝的小脸红扑扑的,说:“爱卿要助朕?”

    姬溪答:“当然。”

    小皇帝接着问:“爱卿想如何谋事?朕又该怎么做?”

    姬溪道:“还是先前的话,读书以明志,强身以固胆,欲承天命,必承其重,陛下任重而道远,当勤勉行之。”

    小皇帝点头,欲奉姬溪为师,姬溪不从,执意以君臣之礼相待。

    对这个小皇帝,姬溪的感觉是复杂的,他承袭了刘辩的全部,却独独丢失了刘辩的相貌。这一年多来,他有时会想再次以刘辩的身份出现,夺回他的皇位,迎回唐姬。有时又会想不要皇位也可以,但可以和小皇帝与唐姬相认,共赴时艰。这两种想法在他的心中摇摆不定,一直拿不定主意。

    直到见到了小皇帝,看到了那张熟悉却陌生的小脸,姬溪忽然觉得,前尘往事已经如烟,虽然只是一年多的时间,但世道变了,国家的主人变了,当初的那个活泼聪慧的刘协变了,自己也变了,自己有了新的理想,有了新的家。

    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呢,所以,姬溪下了决心,彻底的与刘辩脱离关系,从今以后,他就是姬溪,也只是姬溪。

    刘辩的影响依然会在,他影响着姬溪的取舍,于是乎,姬溪决定遵循内心深处的指引,辅佐刘协,再现大汉盛事,临华殿一番折腾,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而已。

    接下来几日,姬溪一直陪在小皇帝的身边,陪他读书,陪他习武,给他深入浅出的分析朝堂上的所有人。

    朝中的百官,都是敏锐的人,他们敏锐的感觉天子变了,他不再唯唯诺诺,他渐渐的变的沉稳大气,渐渐的变的游刃有余,渐渐的变的有了天子的威严。

    当我们的小皇帝第一次当朝呵斥太仆赵岐时,百官们猛的认识到,短短五日,他们的陛下已经判若两人,对此,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怅然若失。但却没有人注意到,天子之所以变化的这么快,其根结竟在于姬溪。

    第六日,董卓车架入长安,姬溪对小皇帝笑说:“那个蠢猪又来了,你怕吗?”

    小皇帝仰着小脸,也笑着说:“大哥在,我便不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大一小在私下里的称呼已经变的随意,不仅你我相称,而且小皇帝总会不知不觉的称姬溪为大哥,而且此,姬溪也自然而然的应下来,也许,这只能归功于血缘的奇妙吧,血缘在,二人便不知不觉的亲近。

    姬溪笑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

    小皇帝略一思索,说:“有规有矩,不卑不亢,少言少语,冷眼旁观。”

    姬溪欣慰的点头,道:“甚好,其余的事情,教给我就好。不过,你要有一个心理准备,董卓这次来,注定将掀起一番血雨,其残暴,比我更甚。”

    小皇帝凝重的点头,表示认同,姬溪接着说:“走吧,我们去会会那头蠢猪。”

    一大一小相对一笑,随后便联袂而出。到达直城门的时候,百官已经到了大多数,不过却还有数人未到,姬溪便让手下去挨个的请,若是寻事推脱,那便绑来。

    高顺虽然不在,可其手下的将士却没有任何一人敢违抗姬溪的命令,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中,临华殿一事已经人尽皆知,不知不觉间,姬溪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魔鬼的代名词,而高顺又不在,他们便没有了主心骨,是以对姬溪的命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违抗,甚至执行起来必高顺在时还要卖力。

    这一切,是姬溪喜闻乐见的,乱世当用重典,这是姬溪从心底里认可的。姬溪从不觉得仁义之道能救国,拨乱返序的方法是武力,是权谋,是卑鄙,是血腥,是残暴,是让人惧怕,是让人胆寒,仁义,有个屁用,仅凭仁义,能让这遍地的反贼自缚请降吗,答案是不能,绝对不可能。

    姬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很好。

    只这短短的几日,姬溪在百官们的心中,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一个残暴血腥,不顾纲常的败类。对此,姬溪嗤之以鼻,一点后悔之心都没有。

第112章 直城门前戏百官() 
正午的时候,百官都已到齐,那些被姬溪强硬的绑来的,自然对姬溪横眉冷对,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不过,这些人在姬溪的眼里都是小虾米,想想也是,能做出这般赌气的举动,连孩童都有不如,不是小虾米又是什么呢?

    而姬溪看重的那些人,如王允,赵谦,种拂等人,瞧瞧人家是怎么做的,人家虽然心里面巴不得董卓被天打雷劈,可明面上却不露出一丝一毫,虽不至于阿谀奉承,但却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给董卓足够的面子,这一点,从人家能够自发的放下身价便可见一斑。

    日头已过,董卓终于姗姗来迟,当那青罗伞盖,黄金斧钺摇摇在目的时候,姬溪要小皇帝下了车架,走到百官的前面,带头迎接,而姬溪则侧身站在小皇帝身后半步,却俨然在百官之首。

    车架近前,姬溪当先长揖及地,高声唱道:“臣,恭迎太师。”

    身后百官,虽有不愿,可大多不敢当面给董卓难看,是故除了了了几个蠢材,具皆做出了和姬溪一样的举动。

    在众人的恭迎声中,董卓肥胖的身躯从车架中走出,许是一眼就见到了天子,感到了极大的荣耀,所以面上满是喜悦。

    是故快步走到天子身边,也不失礼,只是佯装关切的道:“这天气炎热,陛下不在宫中赡养,竟亲自出宫迎接咱家,咱家怎么生受的起啊。”

    看的出来,小皇帝还是有些惧怕董卓,但总算还能开口流利的说话,是以说:“太师功高劳苦,乃国之柱石,这区区小事,朕实属应当。”

    听到小皇帝仅仅有条的这句话,董卓倒是一愣,直觉小皇帝有了些改变,不过当看到小皇帝身边的姬溪时,董卓瞬间认定,这一切,定是姬溪教导的。

    如姬溪预料的那般,董卓并没有丝毫的生疑,反而亲切的扶起姬溪,老怀大慰的说:“我儿这几日辛苦了,为父甚是感动。”

    只这一句话,姬溪就知道,临华殿之事已经圆满的解决,而一切也尽在把握之中,否则,董卓绝不可能如此和颜悦色的对自己说话,只怕一上来就刀斧加身了。

    姬溪心里冷笑,面上却再拜曰:“为义父分忧,溪万死不辞,哪有辛苦之说?反而是义父日理万机,此番又是长途跋涉自郿邬赶来,更是辛苦,还请义父保重身体,切莫太过操劳啊。”

    闻言,董卓大为感动,拉起姬溪的手说个不停,却把天子和百官晾在了一边。

    看着二人那虚情假意,听着二人那令人恶心的寒暄,一些蠢材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衅,是故弄出了些骚动以期引起二人的注意。

    董卓看到了,是以不悦的皱起了眉头,姬溪也察觉了,是以也不悦的皱起了眉头,只不过,姬溪并没有如董卓预期的那样去呵斥,去逮捕,而是选择了一个董卓没有想到但却更合董卓心意的方式,只听姬溪说:“哎呀,义父,这天气炎热,你我军旅出身倒也没什么,可我们的有些大臣日夜操劳,怕是受不了啊。”

    董卓一愣,不过瞬间便理解了姬溪的意思,是以大笑着接口:“唉,这要是为父疏忽了,只是没想到竟有如此多的政务需要诸卿操劳,竟至夜以继日,为父身为太师,羞愧难当啊。”

    姬溪借道:“义父误会了,朝中政务虽多,但有义父总掌大局,一切尽然有序,事半功倍,哪里需要什么夜以继日啊?”

    董卓的笑意更甚,佯装不解的问:“那桓德所说的夜以继日,是为何意呢?”

    姬溪笑道:“想必是宅邸之事吧,溪也不敢妄言。只不过,溪见主公日益憔悴,所以大胆的向义父请赏,不知可否。”

    董卓难得的大方,道:“桓德尽管说来,为父无有不从。”

    姬溪便道:“溪为百官各请虎鞭一副,不置可否,不过,溪年轻力壮,便不需要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百官们要是再不明白,那就不是蠢,而是啥了。这狼狈为奸的父子摆明了是在嘲笑诸人某方面不行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些人终于忍不住了,在董卓和姬溪的大小声中豁然出列,手指哆嗦着指向二人,想要骂些什么,却骂不出口,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姬溪竟然说:“哎呀,义父,是溪疏忽了,此等周公之事,怎能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说呢,诸公勿气,溪在此郑重的向你们赔罪。要不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