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13部分

残唐崛起-第13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算很不错啦。

    而就在大散关一片欣欣向荣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南下教训凤州的时候,兴元府的一对君臣此时却一片愁云惨淡。

    唐石涉觉得自己很倒霉,作为一个出身十分普通的世家子,他家这一脉也不是族中的显要,而他们家光是为了他考中科举,就几乎倾家荡产。

    登科之后,虽然凭借才敢与拿捏的手段,让家门的财务状况十分不错,但唐石涉却不满意,他满心想让家门兴盛,使尽了力气终于走通门路外放了山南西道的观察使,正指望着大捞一笔,赚个满盆盈钵,好好经营自己的家门,却不想没到山南多久,该死的黄巢就打进了长安。。。

    黄巢打进长安就算了,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对待手下不说优渥无二,但也算不错了吧,居然有人会造自己的反!这右路来的山里人不懂恩义就算了,哪怕打到兴元门口,沔县城下,咱也沉得住气,信得过衙前兵。

    但可恨就可恨在这里,想不到自己使劲培养,万分优待,视为亲信之军的整整五千衙前兵居然在沔县没守住多久就垮了。

    严格而言,其实不是垮了,而是降了。

    广明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王铮发兵攻城,鏖战一日,衙前兵因疏于操练,战意懈怠,虽因为第一日攻城的大多是王铮裹挟而来的民人夹带数百镇军,但哪怕如此,也险些攻破城头。

    而到了第二日,摸清了城上战力的王铮,大发全军,仅半天就杀上城头,虽然被衙前兵马拼死抵抗而打了下去,但衙前兵也因此死伤枕藉,更将衙前勇将敢战之兵一扫而空,王晖意顿时心神大惧,当天晚上就命人通书王铮,第二天就带着剩下的四千兵马归附了“山南西道节度使留后”麾下。

    而当唐石涉与黄文义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此时王铮的兵马裹挟了沔县丁壮之后,已扩充到超过三万,其中两千起家铁杆精锐,能战的五千右路降军和四千衙前降军,还有裹挟来的两万多炮灰民兵,浩浩荡荡而来,距离兴元仅止二十里,城头上的守军已经可以看见王铮的游骑探子了!

    这顿时就让兴元府彻底炸了锅,无数的士绅民人,纷纷遁逃,生怕城破之后,沦为叛军鱼肉,要知道安逸多年的兴元府的人们也不是没听说过北方战场的残忍。

    而随着王铮的三万叛军兵临兴元府下,这也意味着这再不是山南西道内部之事,无奈之下,唐石涉一封实情飞书奔向成都而去。

    将山南遮遮掩掩的叛乱彻底曝光给了朝廷。

    说来可笑,王铮反乱几近半月,但此时的成都朝廷里,却还以为山南一片太平,仅仅有一起兵变而已,却不想一支三万人马的叛军已经兵临兴元府了。

    这固然可见如今唐廷衰弱,对于自己还可调度节制的山南都如此难以切实掌握,可想对于天下其他地方了。同时也是山南西道方面认为自己这是的事情,不需要朝廷插手。

    兵锋至此,大战将起。

第二十五章 发兵南下(上)() 
虽然王铮攻下沔县,数千兵马投降了叛军,这样的打击让唐石涉几乎难以再看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或者是世家子最后的一股心气支撑着他。

    这位放在太平时代就是个平庸官吏的人,竟然振作心气,亲自上了城头,抚慰了一番守城兵丁,并且将手下可用的将领再次招来,大发犒赏,封官许愿,好好提振了一下士气。

    同时又发库中钱粮,发布告示,宣慰居民,鼓励城中青壮上城助守,不然叛军进城,全城大掠等等,一通萝卜加大棒竟也取得了不算小的成果。然后回过身来,又与城内世家们饮酒作乐,摔杯为号后,又将世家们的力量的挤了出来。

    最后黄文义更拖着几十口箱子,将十万贯钱,一一发到了原本就在城头驻防的四千人马手里,至于衙内精兵自然也是不会错过的,更是许诺,只要守住城池,等到朝廷援军到来,还有十万贯的赏赐!

    金钱攻势之下,唐石涉以为心腹的三千衙前兵,八百衙内精锐,顿时就气势如虹,拍着胸脯,定要保住宪台这个好官云云。

    一番应对之后,竟就在一两日间,城防上头,除了原先三千衙前兵,八百衙内亲卫,一千原本世家们资助的部曲外。还有感召募来的八千丁壮,两千被逼出来的世家部曲,一番下来,就在王铮兵临城下之时,兴元府内的兵马不算优劣,竟然也拼凑出了一万五之数。

    王铮望着与王晖意所供出的情报不符的城防兵马,顿时心中那不战而下的美好愿望就消了大半。

    “看来这庸碌文官,竟然也振作心气,鼓动起全城相抗!”心知已没了速下兴元可能的王铮倒也不着急,排兵布阵,扎下了大营来,准备徐徐图之。

    他倒是不急,一来知道如此朝廷手里没多少兵,两川兵马要汇聚起来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够的。二来山南西道本地的援军兵马里,左路基本上已经废了,哪怕还能聚起来两三千人马,也做不得什么事情,唯一值得忧虑的不过是右路的兵马,其素为山南精兵,虽然隆冬时节,岭上难行,但靠着水路,最多到一月底右路会聚起来的几千兵马怕就要到了。

    不过他也自诩心中锦绣,料来兴元府守不住那么久,只要拿下兴元府,坐实了节度使这个名号,然后派兵把大散关的宗室抓过来,手里有了发码,不怕朝廷不就范。实在不行就立起监国的旗号,思来无论怎么样,右路这些兵头再蠢也绝对不会公然相抗了,说不定见到有大前程还会纷纷归附呢!

    而到时候只要再击败了朝廷拼凑出来的两川讨伐兵马,他就可以真正的安心做个山南王啦,甚至立个小朝廷也是可以的嘛,那个盐贩子黄巢都可以称帝,我好歹是大唐武臣出身,做个曹(操)孟德那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过就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在大散关还有一个等着被他抓的宗室亲王。

    在将器械武备落实到诸营队之后,陈王军也终于动了起来,李承泽与诸将官大议之后决定,既然王铮如此不把大散关的陈国王府不放在眼里,打脸喊抓之后,竟然调头南下攻打兴元府,那么就别怪咱们在背后捅刀子啦!

    当然,其实王铮南下兴元府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有了根据地、枪杆子,抢下来了山南首付坐实了节度使,才能有本钱抓了李承泽开监国小朝廷嘛。

    不过陈国王府很明显不那么想,所以李承泽命刘舜臣为诸营统制使,率选锋三营、磐石左营、中营,辅助兵二十五队,亲军侍卫二百余人,南下征讨凤州不臣。

    此次出战,国府可谓倾巢而出,计战防两制兵五营,二千五百人,辅助兵二十五队两千五百有奇,亲军二百,合计五千有余!

    而剩余的磐石右营虽然要罩住大散关地面,但同时也要派兵押领剩下的五队辅助兵运送粮草支援前线,通盘来看,这一次李承泽可谓将穿越以来积攒的所有家当全部压上去了。

    是胜还是负就看这一把了!

    输了我就领着残兵跑到凤翔去,诸镇讨逆,大唐总的有个宗室在那当个门面不是么。。。

    发兵之前一天,诸将与官员们都在忙里忙外准备,独有李承泽吃了晚餐之后,心绪却久久平息不下来,原来根据诸将官的意思,陈王贵为天潢贵胄,身份尊贵,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当然不能随军观战,不然又个闪失,他们万死难辞。

    起初李承泽本来也是个想法,打仗诶!刀光剑影,漫天飞矢诶!看大片的时候觉得很给力,但真要自己身临前线,亲冒弹矢是不是就太冒险了点呀!

    我毕竟是将官之主,一国君王,虽然有点名不副实,但貌似,好像,确实可以不用上前线的?就在李承泽准备答应下来之前,他却忽然看见帷幕之后弄茶的蝶儿对自己眨巴了眨巴眼睛,摇了摇头。

    李承泽顿时就惊呆了,这这这,这就是传说中的垂帘听政吗?不过心底里不想被佳人小看的李承泽最后还是大振霸气的说道:“诸卿勿劝!你等率兵征战,讨伐叛逆,保我李唐江山,孤乃太宗子孙,岂能坐视不动,连前线都不上?!况且有诸将用命,难道那区区叛贼还能攻打到孤的身边吗!孤,不信!”

    然而接下来以为还会诸将官还会再劝的李承泽再次惊呆了,因为无论文官武将却都热血勃发,齐齐三呼道:“敢不为殿下效死!千岁千岁千千岁!”

    眨巴眨巴了眼睛,感情连三劝三斥这程序都免了,也不知道是被李承泽这番霸气外露给打到心防了,还是诸将官心里其实希望李承泽亲自临军征讨。

    等会议散去,李承泽将刘元吉留下,在后园茶论的时候,这位谋主才将根底给这个被两呆的宅男王爷道破:“国府新立,诸将新起,刘知院(知院:知军机参议院事的简称)虽然贵为诸将之首,更被殿下任命为诸营统制使,但终究来说,也是新人一个。既然大家彼此彼此,说不定前线临敌之时,恐怕有贻误军机之忧,而此战又是国府生死攸关之战,不可不慎重,殿下临敌,固然有冒险,但却可在关键时候,乾纲独断,说不定就有破敌奇效。”

    喔,感情这是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军事裁判来用。李承泽也明白了过来,又仔细一想,这年头是有兵就是草头王不假,但如果没有军功傍身,哪怕自己有李唐宗室这块招牌,叠床架屋勾画制度的本事,好像也很难办呀,这开门一战,自个儿鼓足心气临敌见仗,只要赢了恐怕好处多多呀!

    唔,输了怎么办?貌似李承泽这身体前任灵魂,貌似非常喜欢骑射,这样说来骑射不赖哟?虽然自个儿不会,但后世不是有肌肉记忆这一回事嘛,去练练就好。李承泽一边与刘元吉插话,一边抽空神游天外,大发宅男状态。

第二十六章 发兵南下(中)() 
在宅子里,或者叫行宫里呆不住的李承泽决定去军营里转转,看看自己麾下的兵将们底下是个什么样子。他倒是很清楚,自己每次去点检兵马,底下诸将多少有妆点门面。所以既然要临战了,尤其是自己都上前线了,必须要去看一眼才放心呀。

    叫上负责自己宿卫的昝羽侍从长崔承恩,带了一班兵就往关城外的军营打马过去了。

    刘舜臣虽然貌似粗犷,其实别有家传渊源,平日里李承泽来点检,没发现这营地戒备森严,如今临时起意,就遇上了好几波巡哨,到了营寨门前,这些兵将虽然负责,但都认得陈王李承泽,对于这位王爷,其实兵将都很熟悉,毕竟李承泽在点检的时候,发挥表演系人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然也不会闹出止步细柳营的典故。

    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惊动了宿营的诸将,李承泽挥了挥手,只留下了刘舜臣作陪以外,其他诸将都被打发了回去。

    随意走在军营里,李承泽有些新奇,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貌似这大营是不是太冷清了一点?

    刘舜臣面对李承泽的询问答道:“此时正是饭后,根据操典规定,此时正是除了轮值将兵之外,其余兵将受训导的时间。”

    操典一物也是西府(军机参议院称之为西院,而以长史为首的政务系统称之为东府,合称两府,但平日里多以参院称呼军机参议院,所以也合称府院)根据李承泽的建议,弄出来的玩意,根据李承泽的,这玩意儿貌似是穿越客建军的必备系统之一,不仅记录了操练方法、安营扎寨、散布探子、摆开军阵等等。

    还有经验整合的东西,比如面对骑兵突阵,步兵如何结阵,远程火力何时发挥等等,因为神策军兵们多少都有些家学渊源,故而这部操典也迅速在一众人等的努力之下成型了,虽然还有许多的疏漏,但总体而言,因为这部操典,陈王军的两制(战、防)六营兵与三千辅助兵其形成的战力,总算还是能看。

    “喔?此时是听训之时?”李承泽当然对这个很上心,他先前不是没听过训导监正姜文焕汇报过,严格来讲基本上是三五一日召,询问军心情况以及训导监的效果。

    只是他还没亲眼见过训导监上课,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了哪里能放过,顿时就让刘舜臣带路。刘舜臣自然不会多想,李承泽这一番行文的根底是不信他们武人,毕竟两人名为君臣,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同手足。

    “有人讲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这话对吗?当然不对!当兵为什么吃粮?国府又为什么募兵呢?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捍卫中国之利,是为了让中国之人,安居乐业!如果一个当兵的不能保家卫国,与战转身就逃,甚至扫掠民人,你们说,这样的人配吃粮吗!配叫兵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