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32部分

残唐崛起-第32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周活动8。12-19日:

    1、本周周三(13日)、周五(15日)、周日(17日),下午一点之后,第一条评论将会获得100起点币作为润笔之资。

    2、但该条评论,需要达到100字以上哟!非灌水的真评论哈。。。谢谢各位大大的爱惜、怜惜。。。

    3、本周无论什么时候发布的最优质的评论,将会获得200起点币做为润笔之资。

    上周点评润笔获得者:北洋水手大大,请联系我,或者直接去悬赏地址处留言就好啦,谢谢大大的建议与批评,诚挚感谢。

第六十章 豪杰兴与亡(上)() 
旌旗猎猎,凤州城外,大军再次列阵,准备出师南下讨伐叛国不臣之王铮。而昔日王铮之使狂啸于陈王国府之上的事情,已经流传在军中,而这其中李承泽当然也有推波助澜之用,以期以君辱臣死之策激励军士爆发血勇。

    而最初效果还不太明显,然而随着陈王大军屡战屡胜,已渐有劲旅气象的军卒们心中早已激发起了军人荣誉――捍卫我主,开万世太平!

    如今哪怕才从兴州回转,休整还没两天,然而听说南下征讨真正的罪魁祸首,诸军气氛为之以变,纷纷踊跃请战,让李承泽大呼军心可用。

    事实上,李承泽决心在短暂时间里再次出兵征战,也是几经思量的,不说其他的,先说钱粮,前后大战,虽有缴获,但也入不敷出,兴州虽然兵不血刃拿下,但李良却把兴州钱粮卷了个精光而毫无收获,而铸定胜局的胜义铺这一仗的抚恤赏格却花去了两万贯!这还不算两当县失陷阵亡的抚恤,再加上李承泽命国府在兴凤两州赈济流民的花费,更非小数目。

    一番开支,经过张扬的清点核查后,如今国府库藏里只剩下五万贯出头,而连续募军之下,守备兵扩充到了七个营头,三千五百人,每月薪饷加上肉菜钱不下四千贯,而两制兵更别说了,三千人每月用度几近八千贯,这还是李承泽因为库藏里自有存粮,而减少了不小的一笔米粮钱而得来,若是算上米粮本钱,起码还得各加千百贯才能填的上缝隙。

    而此时才三月初,距离兴凤两州收缴秋夏两税,还有数月之久,凭借库藏,没有意外缘故也不过勉强支撑罢了。

    如今这次出兵,李承泽顿时就发愁钱粮才哪里出,好在与两府合议的时候,性情率直的王柯性戳破了窗户纸:“贼掠兴元,所得财帛甚巨,我等不能祸害民人,但查抄贼军总是可以的吧。”

    李承泽顿时一拍脑袋,是了,贼军劫掠百姓,我们劫掠贼军,嗯。。。说起确实很不厚道,实在不行,到时候拿出一部分钱粮来赈济兴元府百姓就是,否则我不抢,朝廷王师也总是会顺手牵羊的,听说高仁厚素仁义,但再仁义也不能违背军心大潮,朝廷给的当兵钱粮比陈国王府好少哇!

    这也算是因敌就食了,正符合未来赤军那首地图嘲讽炮“没枪没炮,敌人给我们造”。。。

    有了对策,虽然心中还是觉得有点别扭,李承泽就决定做点什么。

    正所谓天子一怒,血流漂杵。国王一怒,也是生杀在握。

    阅兵台之下,一排排插标罪犯横面排开,足有数百之多,都是历次战争中被俘虏后,在李承泽命令的举发巨罪的行动中被推出来的罪大恶极之辈。

    甚至为了罪大恶极之辈没有暗中胁迫,推人顶罪,还没搭起架子的刑曹那几只大小猫愣是没日没夜的忙活了半天,才一一确定。

    而如今,李承泽要用他们来正自己的军法,定自己的军心,明白自己的军义!

    “你们眼前这群人,有罪!他们身为华夏军人,吃的是百姓的粮,喝的是华夏江山的水,但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荣华富贵,为了让一家一姓获得美好的生活,不仅没有用手中的刀枪捍卫百姓,驱逐贼寇,反而用手里百姓们打造的刀枪,百姓的钱粮去杀戮百姓,残害百姓!

    我军一路南下,所见何等惊心,曾经安宁的村落已经化为废墟!饿毙的母亲还抱着冻死的婴儿!丈夫惨被杀戮,妇人在丈夫的尸骸旁悲惨**!老人们颤颤兢兢,不敢奢望明天的太阳!而这在一百多天以前,在王铮没有兽欲熏心之前,他们还在憧憬未来与明天,孩童还可茁壮成长!

    但就因为他们,你们眼前之人,他们的生活惨被打破,他们的命运惨被改写!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的同袍也在战阵之中杀戮与被杀,但他们死得其所,因为他们杀人是为了正义!

    因为他们是为了被祸害的百姓报仇,是为了让非人狂兽不再为祸一方,是为了守卫正义,捍卫一方安宁,为了天下太平,奋不顾身!

    他们的杀戮是为了代天行刑!

    是因为上天在看,让我来管!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不管他是谁!只要祸乱我华夏天下,乱我百姓太平,都将会受到处罚!

    我们今天将要杀的,不是俘虏!是罪人!是祸乱华夏,荼毒我们同胞的罪人!

    法司何在?明正典刑!”

    李承泽热血激荡,一番心中话语一气呵成――是了,上天让我穿越而来,正是为了让我代天行刑!惩处不义!

    随着李承泽话语落下,一个刑曹主事站在一边,展开了案卷,一一朗读了起来:“张二牛,曹家村带头焚烧,杀人十二,丁壮四,老弱六,妇女三,施暴四次,法司判罚,斩立决。。。”

    一个个朴实的名字念了出来,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农家出身,然而曾经淳朴的他们,打破了底线之后,却形同非人,尤其对大户人家痛恨非常,往往主家男丁要惨受酷刑,他们的妻女被施暴之后,也要受尽折磨才被处死。

    “今法司判定,殿下钧裁,以上诸人皆有罪,斩立决!”

    话语一落,专门从军中挑出战伤者充当的侩子手大喝:“天罚!”

    “斩罪!”

    手起刀落,数百人头纷纷滚地。

    一时之间,人声静寂,李承泽的披风被初春寒风吹的烈烈作响,头顶的红缨也随风飘扬,银盔银甲之下,几如天上神人!

    “儿郎们,可愿随我代天行刑,替天行道,还我乾坤朗朗讨平叛逆,开我太平!”

    “愿意!”

    “出征,荡寇!”

    “喏!”

    天地之间,这支由陈王国府选锋三营、中营的两千兵队为主,加上三千从征民夫的浩荡大军,一路南下,贼挡平贼,匪挡杀匪,无论叛军还是寻常山寇,但凡有害民施暴的,统统一体剿灭,断不容情!而由陈王殿下,李承泽亲自具化先前所述而拟定的三杀令,也随着这一路之上的杀伐,广为传播。

    “害我人民者!有罪!杀!”

    “乱我山河者!有罪!杀!”

    “犯我华夏者!有罪!杀!”

    而就在李承泽挥军南下,准备汇合朝廷大军南下进围兴元的时候,此时的兴元府城池之中,却一片血火滔天,然而俯瞰城池,四面城墙与门都还在叛军手中,足以说明兴元府还在王铮掌握之中。

    然而城中的哀鸣震天,却连城外的大唐王师都听的一清二楚。

    招讨大营之中,高仁厚面对诸人,悲天悯人:“王铮已经疯了。”

    求收藏呀,大大们。。

    92ks。

第六十一章 豪杰兴与亡(中)() 
外有高仁厚所率领的朝廷精锐围城,内又是人心浮动,个个想投降,作为一方豪杰的王铮岂能甘于束手就擒?张彦与李良虽受命出征带出了不少起家的精锐。然而哪怕如此,王铮在原有的自己的铁杆兵马上,又广为笼络,到如今手里也有二千真正可为信任的悍卒兵马。

    相对裹挟出身或者附从的镇军而言,这两千人则与王铮可谓福祸相依,一旦投降,当官的或许还有出路,然而普通当兵的个个都沾有山南西道高官大户和世家的血,而这些人又与朝廷藕断丝连,一旦兴元府陷落,最惨的就是王铮与他们了。

    纵然高仁厚义薄云天,不会为难他们,但剑南三川西临吐蕃南接南诏,侥幸逃的一死,那也是发边充守的结果,而那种莽荒瘴气地面儿,对于这些人而言,还不如干脆壮烈战死的好。

    因此拥有铁杆班底的王铮并没有着急应对城中的乱象,甚至还故意放纵,终于在火候差不多,月黑风高的时候,一举发动!

    先派人控制住四面城防兵马,然后大肆搜捕王文兴提供的花名册——王文兴暗中打入投降派的内部,而投降派也觉得以王文兴领头,分量会更重一些,行事也更简单一些,却不想因此被出卖了。

    这也不怪他们,以己度人,如今王铮麾下残兵还不到两万,朝廷精锐人数虽然不比他们,但却个个劲悍异常,他们自觉并非敌手,那么为了荣华富贵兵变第一次,兵变第二次也不是不可以的嘛。。。

    到时候把王铮一绑缚献,说不定他们还是有功之臣,当官的继续当,带兵的继续带,各安其业,安享富贵嘛。

    然而他们却终究没想有想到,沉迷于温柔乡,权利梦中的王铮也有在豪杰当濒临绝境,而回到现实的一天!而重回现实的他,再无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谁要我死,谁就得死!”当王铮下令行动的时候,他如此对最后劝谏的人呵斥道。

    兴元府城里,因此血火滔天!

    然而王铮终究手段非常,一面施展雷霆,一面又大肆犒劳军队,笼络没有参与的将领,兴元府库中所藏的百万贯钱粮由此大幅度所缩水,而换来的却是城里兵将咆哮,被殃及池鱼的民人的哀嚎绝望,而上城头却各司其职!这一番手段下来,竟是叛军气象为之以变!

    而城外的朝廷大军却只能束手无策,王铮选择在夜里动手就是让朝廷大军应对不急,如今正是中古时代,小规模偷袭夜战尚可,而如果大规模用兵,不提黑灯瞎火的根本无法指挥,就说许多军士可能都还有夜盲症,根本无法作战,更无法协同作战。

    王铮前后一番手段下来,这才有了朝廷大军帅帐之内,各人相视无语,高仁厚的悲天悯人的叹息。

    只是诸将官无语的是,兵不血刃拿下兴元的希望没了,牛勖更可是暗叹好好的一座兴元府是没指望了,还不知道会被糟蹋成什么模样。

    而高仁厚既是叹息献城失败,一旦战事皱起,难免多增死伤,一旦伤亡扩大,又难免动摇如今朝廷的根基。更是叹息兴元城内一番血火不知道要枉死多少民人!两军交锋,百姓何罪啊。。。

    “明日清点器械,训诫士卒准备攻城。后日,四更造饭,五更出击,定要一鼓而破,灭此丑獠!”高仁厚收敛心神,拍案而起,坚毅之情,溢于言表,却是被王铮这番狠毒手段给刺激到了,顿时定下了攻城时间。

    你既然如此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涂炭生灵,那么我高仁厚就吊民伐罪,灭汝朝食!

    “喏!”

    在场将官如今都叹服高仁厚之手段,出兵以来几乎没伤亡一兵一卒,反而还改编了几千叛军精锐就打到了兴元城下,逼的贼首自乱阵脚,血火满城!

    等到第二天,诸将官在帐中议定最后攻城企划的时候,外面禀报却有陈王使者觐见。

    高仁厚一听不免眉头一皱,他进围兴元也有些时日了,怎么会不了解陈王是何许人也?然而也正因为了解,所以高仁厚一直对盘踞在凤州的陈王国府不闻不问。

    他自诩忠义,而陈王却违禁掌兵,甚至自建国府,只是形式上通过唐石涉奏报了下既成事实给朝廷,已实属跋扈,几与藩镇相同。然而陈王又以一己之力,收复了被叛军攻占的兴凤二州,姑且不说其实力如何,就对国家而言,已是有功。

    既是有功又是有罪,同时如今大唐朝廷西狩蜀中,虽然诸道税赋贡献不绝,但总体而言这个脸面还是有点撑不住,讨伐吧,人家有功。不讨伐吧,李唐天下宗室内讧的案例还少?

    朝廷遮遮掩掩,各派分歧不绝,寿王力挺而田令孜阴阳怪气却是在打酱油,反而南司诸文官大肆声讨,但很可惜李寰一向对南司的建议就真的只是当建议而已。再加上诸多现实困难下,最后南司各官还是默认了搁置议题。而高仁厚从本心出发,觉得宗室出个能干挽天倾的,未免对大唐天下不是好事。

    所以高仁厚一直对北方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甚至听说陈王军大破贼军收复兴州时,还由衷称赞,大唐宗室出此人物,何尝不是气运不绝之兆?

    但如今陈王直接找上门来却让高仁厚难做了,见吧,以什么礼节对待呢?一个搞不好,那就是政治问题呀。不见吧,也不太合适。

    高仁厚望向曹知懿,曹知懿既是监军,麾下又有嫡系兵马,同时更是皇家奴婢,对此更有立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