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39部分

残唐崛起-第39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难怪长安居民,甚苦黄巢,要“助纣为虐”了。

    如今,重返长安的大齐帝国,让这座昔日的世界之都,血火腥风,终日不绝。宏伟帝都,如今残垣断瓦,伏尸遍野,到了今天,就连哭泣悲鸣之声,都日渐断绝于耳,唯有行色匆忙,仍在昭著恶迹的齐朝兵马还在偌大长安之间恍然一现。

    若是时光回溯,还能隐隐看见无数惨事的详细经过――深闺之中,不谙世事的不世仙女正在憧憬未来郎君,就被突入宅院之中的披甲齐兵抓在床上施暴,然而哪怕等她从惊愣之中反应过来反抗的时候,却已经被那大汉进入身体之中,而他口中呼救的父母,则早已倒在了堂屋之中。。。

    刚刚嫁为人妻的女子,在为夫君梳妆之时,就被抢掠而去,而为她反抗的新婚丈夫,则死在了刀剑之下。如此种种,不绝于长安,在过去,在现在,一一上演。。。

    无数寒门破家,无数贵胄也没能幸免,残唐乱世,无论千年世家,百年贵胄,还是碌碌平民,都不过是苍天刍狗,天地劫灰。。

    世无英雄,而暴夫为王。天地不仁,而百姓遭亡。

    麟德殿上,大齐群臣,尽皆无语。帝亭之下,黄巢挥斥方遒。

    “百日之前,天下归心,诸镇景从,而今天天下沸反盈天,乱我大齐治世,是为何?是因为朕施政无道吗?是因为我大齐军将,无能昏庸吗!是因为前唐天子,英明神武吗?不!都不是!是因为诸镇为求一己私欲,不愿意供养我大齐朝廷!

    因为往日百年,他们肆意妄为,再难承受天下归一,皇帝号令无双!是因为,朕的刀剑没有让人感到畏惧,是因为他们觉得朕,和前唐天子一样好拿捏!

    今天,朕决定,要用手中的刀剑,麾下的儿郎,告诉他们,朕居九五,不是他们捧出来的,是朕杀出来的!

    不服的都杀!长安里的乱民,反朕!杀!长安外的叛军,反朕!杀!朕要你们为朕杀出个未来,杀出个大齐之天!”曾经一入长安时的英明豪杰黄巢,如今因为屡遭背叛,让他似乎又回忆起了,昔年时候,在这座城市里所遭遇的耻辱,言语之间,暴戾之气,几如实质,阵阵杀声,犹若金戈交加,就连殿下群臣,都为之寒惮不已。

    然而与大齐武将们既因为黄巢的霸气横露心惊冷寒,又因为这阵阵杀声让他们找回了昔日纵横天下的热血,交替不同。昔日的大唐臣子,如今的大齐王朝的两位政务总理崔谬、杨希古却相视一眼,感觉到了末日临近。

    “黄巢疯了!”这句话,在有识之士心中回荡,不仅因为黄巢杀心兴起,更因为长安府库已空其六,又被诸镇围攻,若不早日开拓饷源,五十万大军的开支从何而来?恐怕未战先败!

    然而黄巢,真的疯了吗?

第七十二章 秉烛夜谈() 
堂中,灯火拉出长长的影子,偶尔还有昝羽侍卫巡行的脚步声与风声。

    “郑相素称忠臣,然而自太宗玄武门之变以来,朝廷对宗室素为严苛。如今殿下却成为了唯一一个掌兵在外的异数,郑相岂能不将殿下视为眼中钉?

    党项两镇素为跋扈,殿下虽管带剑南联军,然而主帅却是高大帅,只凭借六千兵,恐怕是镇不住场面的。关中诸镇先前虽依朝廷,但如今朝廷播迁蜀中,控制力已大不如前,恐怕未免没有趁机兼并,欺殿下无兵可用之心的意思。”如今刘舜臣坐镇城外大营,刘元吉更远在凤州料理庶务,今天随从伴驾的陈王国府栋梁之臣,只有杨世达一人。

    “说来说去,这些个大帅跋扈,还不都是因为寡人手中没掌着大军?若是我六千劲卒是六万,尔等焉能如此!郑畋也没有机会落我面子!”如今李承泽凭借二旅六千在蜀中犹可称雄,然而放到百万大军云集的关中,却完全不够看。就连吃了败仗的邠宁镇,正面对攻,也完全不忌惮李承泽。

    “殿下勿怒!如今关中各镇齐齐讨贼,并非人人一心,殿下新来,他等借机合力甩了个下马威而已。如今之计,殿下麾下之兵难以扩充,然而未尝没有连横合纵的机会!”

    “喔?何出此言?关中各镇纵然再不对付,但终究是要一起联袂上阵的,怎可与我太过亲近?”李承泽也不傻,换成他是藩镇,纵然藩镇和藩镇之间有矛盾,但对上朝廷,怎么也会暂时联手,不给朝廷机会。

    事实上晚唐时节也正如李承泽所想的那样,无论是藩镇或者宦官,都不愿皇帝坐大,面对李唐宗室的时候,不管是藩镇还是中官各派都是非常团结的,山治藩镇和中官还会中外联手对付皇帝,这在晚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原因无他——只有皇权不振,才有他们割据一方,号令天下的机会!若是再出个李世民,或许对于李唐皇家、朝廷文官、乃至于天下苍生都有好处,但对于节帅们、宦官巨阀则是险恶至极,没有半分好处!

    “如今行营之下,郑使相麾下除了凤翔本部兵之外,还有博野军二万,神策军一万五。这两部之中,神策军为神策军右中尉西门思恭率领,彼昔年在北司之中别具一派,虽依田令孜,但有保持独立。圣上播迁,独他收拾关中神策兵抗战,或为可用。

    而博野军自咸通间招入京中宿卫,与神策军互为牵制,彼辈向不附跪阉党,自成一系,也可为用。”

    “郑畋收整两军日久,况且彼辈既遵朝廷号令,焉能从我?”李承泽不得不考虑周全些,晚唐末年的景象他也是看见过了,陈轩、唐石涉前些日子还是高官显贵,转眼就成了乱世枯骨,他这陈王虽然位尊高贵,郑畋看起来也不像是会搞死宗室的人,但他实在不得不谨慎一些,否则,他被送回朝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

    “神策、博野皆遵朝廷也,否则粮饷无以为继。郑畋有朝廷号令,殿下亦有也。朝廷虽未明说殿下为天子代征,然而诸镇之中则心中有数,否则今天不会如此无礼。而这一样,郑畋没有。”

    然而正在两人达成意见一致的时候,外面崔承恩却禀报道:“高仁厚求见。”

    李承泽闻言一喜,高仁厚素称忠良,他虽然对晚唐涉猎不多,但几天接触下来,虽然也有些不愉快,但总体感觉比郑畋这位国之干城那是印象好了千万倍。

    杨世达也笑道:“仁厚今天此来,或为殿下伸张也。”

    不等李承泽转念一想,也豁然明朗,朝廷虽然挖了不少坑给自己,让自己无法切实掌握西北诸镇乃至于剑南联军。但前者与后者又有不同,毕竟剑南诸镇都是因功新建的,实力柔弱,如今关中诸镇欺负李承泽,何尝又不是在对剑南联军的其他诸镇吐口水——身份尊贵有毛用?顶着王爷、节度使的名号就牛了?没兵就是个蛋!你看好了啊,我就打你们剑南联军头头的脸了!

    高仁厚进来见礼落座之后道:“今日草贼作乱,祸患未平,又见勤王诸镇跋扈,令殿下受辱,仁厚此来,乃为殿下计也!”

    李承泽心道果不其然,先前自己还在踌躇从哪里找兵马支持自己,眼下就托了关中诸镇嚣张的关系,剑南诸镇跑着过来撑自己啦!

    “想不到草贼未平,而跋扈又起,敢问节度有何良策!”

    “诸镇节帅汇聚凤翔,虽为迎接王爷,但也为重新部署防务。长安新败,各部再难维持攻局,难免要转为困局乃至守局,所以明天还有一番军议。而殿下若能主持此次军议,则声望大振!”

    李承泽有些懂了,他若主持军议,必然需要获得剑南诸镇的支持,虽然剑南联军算上自己也才二万五千人马,但也足够撑起一个都统的架子了。而有付出有回报,剑南诸镇自然不会担心被当作炮灰摆在前面承受黄巢的困守之斗了——眼下诸镇新立,可没本钱像老镇一样不那么担心损耗。

    “我何尝不想振作声望,不坠朝廷威仪?然而兵微将寡,今天诸帅跋扈,郑相坐视,如之奈何。。。”李承泽揣着明白装糊涂,你求我办事,还是我求你办事,这个因果关系可不能颠倒了。

    “我与曹宣慰、郭节度、陈节度已共商得论,愿奉殿下全权指挥,振殿下声望,存朝廷威仪,但有所需,无不赴汤蹈火!”原来剑南诸帅早有筹谋,这还是托了曹知懿的福,他昔日本就是朝廷宦官,对关中各镇的脾性那是了解的一清二楚,自己这些个小镇,几千兵马,焉能不被视作炮灰?就算团结起来也不过二万,根本无法和这些大镇扳手腕,必须得捧着陈王,借助大义名分,才能保下精血。

    李承泽虽然不爽自己好歹也是剑南联军的一员呀,结果你们私底下来拉帮结派——嗷不!是排挤自己开小会,虽然开会的结果是利好自己的,但说不准以后也会把自己卖了呀。

    心中打着小九九,但李承泽当然不会表态出来,反而连忙发挥表演人格,情不自禁的握住了高仁厚的手,叹道:“我大唐得诸帅忠忱,焉能不重振威仪,荡平狂徒?!”

    高仁厚性情耿直,见此不疑有他,感动之余,却觉得愧疚:“职下等人,私下串联,未与殿下通声气,何德何能,竟配殿下如此心语!羞煞仁厚,有愧于心呀!”

    李承泽一愣,却是没想到高仁厚居然说出这肺腑之语来,心中也不禁一暖,这年头,能打仗的枭雄一抓一大把,然而这样的醇厚武臣,却是举世难得!——果然不愧是晚唐良将,赤子忠臣呀!

    李承泽暗下决心,说什么也得把你拐跑了,不能让你被田令孜、陈敬瑄那两兄弟糟践!

第七十三章 各怀其心() 
就在高仁厚与李承泽商议的时候,曾被杨世达视为可共同携手的西门思恭的宅院里,也另外有一番谈话。

    身为神策军中尉,虽然位品高贵,放在咸通年间,不要说区区一个使相郑畋,就是宰相也不过是平等相待。然而如今朝廷播迁成都,他这个神策中尉手里虽然有上万兵马,但供给皆有求于人,也不得不屈居郑畋之下。

    而与其秉烛夜谈之人,正是同样处境的博野军使张子游。

    “今日供给日短,而郑使相又不许因地就粮,而长安新败,恐怕剿贼之局,不是一时之间能了结的了。”博野军使张子游率先出声,他地位不及西门思恭,西门思恭除了是神策军护军中尉这等显贵以外,更是中唐以来的内廷权阀西门氏的当家人物。

    说来也是很奇葩,内廷中官,虽然权势倾天,但却无法传承权势给子嗣,更舍不得让族中子弟平白无故的挨上一刀。但为了人死后保住家门富贵,就有了以收养子的方式,来庇护家门,并由此代代相传,既而在禁中太监世界里,造成了一个二个畸形世家门阀――他们并不用血缘来维系,而是用继承姓名与权势、以及选取干才来维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在世家把持唐廷的中央,另开了一种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晚唐丧乱奇葩,由此可见一斑。而除了西门氏以外则还有杨氏、刘氏,两者皆为晚唐北司门阀。

    “郑畋心怀黎民,又具才干,若在宣宗之世,必为中兴致良臣,然而如今适逢乱世,蜀中输粮不易,却还放不下小节,如今我也听闻,连他凤翔军中也开始有些谣传,若非他治军日久,颇具威仪,又为诸军统帅,恐怕变故早生。”郑畋治军严谨,他虽然无法管到关中诸军,但对麾下三部,却极为严苛,绝对不许侵扰百姓。然而凤翔本来地狭田薄,数万大军需要凭借一镇供应,怎么可能够?

    如今春耕未过,军中粮草供给就出了问题,而此时距离秋粮还差大半年之多,如果不“因地就粮”,也就是从民人那里抢粮来的话,根本无力支撑下去。

    “如今陈王既来,又贵为天家子弟,手下也有数千兵马,我先前观之,亦非纸样货色,算是能战之兵。若得我辈支持,或可主客异位!”张子游这话说的直白,主客移位就是让李承泽坐正了都统的位子,而郑畋乖乖的做挂牌的副都统,古往今来,但凡带个副字,没人撑腰,那都是摆设。

    西门思恭听了,心中暗惊,顿时起了提防之心,他等北司中官,虽然名为天子家奴,然而却实际上到了晚唐今天,已经是废立天子的存在了,最忌讳的就是宗室里出个能干货色。

    然而面上他却不动声色,切切思量之后,轻轻摇头:“如今诸帅相比于郑畋,恐怕更忌惮顶着亲王名号的天家子,若你我转而投他,恐怕反而让诸帅心生间隙,耽误了收复长安的大事。况且,如今凤翔府库之中,粮草犹可支撑数十日,凤翔军生事与否,犹在未定之天,轻举妄动,反而太过着露痕迹。

    郑畋非无能之辈,且我料那陈王,能在山南偏角一隅之地崛起,在山南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