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40部分

残唐崛起-第40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畋非无能之辈,且我料那陈王,能在山南偏角一隅之地崛起,在山南叛军逼迫,凤翔坐视不管之下,犹可腾挪壮大,非同凡响,你我姑且坐看风云罢!”

    张子游见西门思恭心思笃定,知道多说无益,又细细聊过些其他事情,就告退了。等到他出了宅院,藏身在堂屋折屏之后的西门君遂转了出来。

    “父亲,我观张子游恐怕其心不小,所图非常!”这位日后大唐阉门世家的余光的继承者,残唐最后的宦官忠臣。如今的西门君遂却还年纪尚青,三十来岁,但眼光已经有些深邃,颇为英睿。

    “李昌言见乱世大起,武夫当道,他一身才干,也有非凡之处,岂能甘愿久居郑畋之下?然而郑畋一身浩然正气,无事不公,不仅凤翔士民服之,就连底下士卒也为之叹服。

    他若要下克上,光凭粮草不足的捕风捉影焉能成事?自然需要勾连外援,而关中群雄个个如狼似虎,与之勾连,那是与狼共舞,安得好下场?现下能选的,足够底蕴的,不过张子游与我二人罢了。”西门思恭如今已过五十,久经宦海,何等通透,博野军使的心思,他早已一眼窥破。

    “那如此说来,张子游恐怕也是暗中生了吞并凤翔之心?想借机驱虎吞狼,换个节度使坐坐?”

    “若是我愿意与之勾连,有了我背书,张子游当然可以借李昌言之手,除掉郑畋。然而若我不同意,张子游万万不敢轻起事端,毕竟如今凤翔军就在郑畋眼皮子底下盯着,李昌言想要作乱,牵不起多少本部人马,还得靠张子游。但张子游捡便宜可以,焉能火中取栗?关中群雄可不会坐视呀。。”

    “那他后来,为何再想要替陈王出头?这样岂不是打草惊蛇?”西门君遂终究见识太少,虽然感觉摸到点些什么,却无法搞清楚。

    “张子游焉能不懂我推脱之意?转而说起陈王,无非是想退而求其次,只要我和他同意力挺陈王,郑畋焉能再号令关中?到时候陈王有求于他,自然不会将他调上前去和黄巢死拼。说到底,他还是想保兵自重。”

    博野军乃是咸通时从外镇征募后,调入京畿的宿卫部队,名义上是镇军,但实际上属于京军一部,没有饷源地,打一兵就少一卒,自然会精打细算。

    西门君遂这下懂了,郑畋身为行营统帅,当然无法只让关中各镇顶在前面,而自己不动。然而凤翔兵为其根本,而且算上留守本镇备边的兵马,也只有二万余之众,完全摊不开。

    至于神策军就这万五之数,更是朝廷眼下在关中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也不能轻动,为了抚平关中各镇之心,博野军是兵马足够多,关系又不够大,当然只能把他顶到前面去,而这对于没地盘的张子游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顿了顿,西门思恭气势一变,让西门君遂为之心中凛然,就听西门思恭冷冷说道:“不过他终究是庸碌之人,不明白如今朝廷大势!你我虽然忠忱皇上,然而权势却源自北司。而北司上下,焉能坐视天家势大?!若宗室里,出了个太宗第二,你我北司上下数千中官,皆死无葬身之地!而他居然还敢对我开这个口,要一同扶持陈王,当真不知死活。。。”

    出了西门宅的张子游几经踌躇,他用脚趾头都想的到,到了明天,郑畋布置防务的时候,面对那些个跋扈关中诸镇,他博野军,必然也会兵临前线,和黄巢拼个你死我活!

    但他岂能甘心?回头看了一眼西门宅,然后打马而去,而那个方向,正是李承泽的宅邸所在。

    而在另外一处宅院之中,歌舞升平,诸多美艳女子盘倦在关中各节帅大将身边,曲意逢迎,一派香艳景色。

    “今天陈王驾临,恐怕凤翔城里,风云渐起,大帅缘何沉迷声色?”王行瑜身为朱玫的得力干将,私下问道。

    “哈哈哈!彼辈如何,与我何干!兵马在手,何须在意风云变化!”

    王行瑜闻之一愣,顿时犹若灌顶明悟,是了!他们根本不用管这朝廷和行营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说到底打仗干贼,终究得靠他们这些藩镇劲旅!若是给的价钱不好,待遇不公,十几万劲卒,焉是好欺的!

第七十四章 勾心斗角() 
第二天一早,关中各路大帅汇聚凤翔节司大堂之前,连夜研究防务的郑畋眼睛通红。李承泽落座之后,郑畋便将防务布置一一道来。

    如今长安新败,黄巢的大齐朝尚有四十万大军,精锐不下十五万。而如今虽然有了昭义军的来援,但总体而言,也不过维持在二十万的态势。

    除了郑畋麾下的五万大军,全是披甲精兵以外,无论是剑南联军除了陈王部的其他各镇,还是关中各镇,其中兵马都有不少水分,有不少都是临时征招而来,不算郑畋兵马,其余十五万中,合计披甲精锐不过十万。

    所以郑畋这的一次布置,是以围代攻,整体上持平稳态势。首先在西面上,以邠宁、泾原、朔方三镇残部二万余兵守兴平之外的朱玫建立起来的定国砦。

    郑畋麾下三部五万兵则守奉天策应全军、剑南联军二万余兵守武功、在北面则为党项联军五万兵分守栎阳、东渭桥,在东面河中三万兵守沙苑,在南面昭义军二万兵守蓝田以为封堵,形成四面合围的态势。

    李承泽一看着布置就知道,这郑畋葫芦里没卖好药——讨贼诸镇全都摆在前线饿,而代表着朝廷的自己的剑南联军和郑畋五万大军,全都缩在二线,虽然美其名曰策应各部,但这年头,谁比谁傻啊?

    而且这个坑也太明显了,作为西面中枢的兴平城居然还没摆兵马。。。

    勤王讨贼诸镇同意?那必须不同意呀!而不同意会怎么办呢?当然需要妥协嘛,而郑畋肯定不会将自己的本钱妥协出去。。。

    不等已经面色为之一变得各镇节帅说话,李承泽赶忙发挥表演系人格:“如今各部之中,诸镇虽为劲旅,然而四面合围,却只十二三万兵,而空置八万劲旅在后,此非兵家良策也!况且黄巢尚有四十万,四面合围,焉能不困兽死斗?彼时一旦合围被破,恐怕再酿一次长安大败呀。。。”

    郑畋四面合围长安,这不倒是出于权术,他确实是想的将黄巢一举歼灭在长安。诸镇当然不会同意。但他郑畋手下有五万大军,足够弹压。

    可是问题在于,郑畋虽然有统帅之实的,但却无统帅之名,李承泽既贵为天家陈王又是西北各镇的统帅。他以此为突破点开腔,郑畋顿时面色一变,心道不好,却是没想到,陈王这厮居然为了和自己扳手腕,找面子,如此胆大妄为,不顾大局。

    果然,诸镇节帅一听,纷纷附和——郑畋想要一举歼灭黄巢的美好愿望与关中各镇的心思,完全是南辕北辙,他们的想法能把黄巢的大齐朝赶出关中就可以啦,至于费死力和黄巢拼搏,这种事情那是雷锋干的。

    党项二大佬倒还没看出来李承泽与郑畋里的分歧鸿沟有多大,但朱玫却是老练无比,一眼窥破了,两帅不合的局面,顿时捧哏道:“殿下既如此说,思来定有筹划,我等愿意尊奉都统军令,以讨叛贼!”朱玫专门在都统一词上加重了口气,堂中诸帅纷纷明悟,我懂的。。。

    没等李承泽说话,感觉要掉进坑里的郑畋顿时冷哼一声,拍案而起:“黄贼面对诸镇忠勇官军进讨,居然逗留贪恋长安不去。此乃正当天降胜机,国家雪耻,我等率兵合围歼灭之时!”

    高浔笑呵呵的放了一记冷箭:“郑使相忠心体国,奈何五万精锐龟缩在后,无此锋锐,以何破贼呀?”你丫的就想捏着几万精兵压着我们去打,有天理没?

    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郑畋本意是先把价钱开高点,到时候,再慢慢还价,只要拿定了四面合围的策略,就算成功,如今被陈王一搅和,郑畋节奏大乱。

    “确实是老夫所虑失措,当以博野军一万进驻渭北,宁义军六千、果渠镇三千,巴蓬镇三千等剑南三镇一万二千人,进驻协防兴平!”好嘛,郑畋确实出兵,但问题在于,博野军虽然动了一万,但渭北有渭水加黄河,黄巢往攻,可凭险防守,看似在布置上最为险要,但其实是比较安全的。

    而兴平无险可守,又为长安之西当面,郑畋使了阴招,陈王你不是要跟我下绊子吗?你的本部六千兵我不会动,把剑南诸镇推上去,总行吧?而且还调的无话可说,兴平地处要冲,确实兵马不足嘛——压根第一轮布置就没摆兵!

    虽然郑畋并不知道剑南各镇与陈王已经在昨夜达成了一致,但他这无外是杀鸡儆猴之举,却不小心歪打正着,本来还乐滋滋看戏,觉得自家昨夜多此一举的剑南各镇,顿时面色大变!

    剑南各镇都纷纷望向李承泽,李承泽感觉郑畋果然老辣,但他能怎么办呢?他当然把眼光望向了先前开口捧哏的朱玫,结果朱玫笑吟吟的看着他,还微微额首。。

    是了,不管怎么样,朱玫估计得扎在兴平城外了,能多一万二千兵援军,加上博野在渭北的牵制,总比开头好。李承泽果断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末将以为,博野一万驻渭北犹不足,职下愿带博野全军,进抵渭北,以成黄贼心腹之刺!”张子游见堂上局面僵持,慢悠悠的开了口。

    郑畋心中一凛,心道不好,这两万五千大军全部出去了,自个儿手里就剩下一半人马还怎么弹压关中局势,掌握各镇?顿时连忙打枪,想要阻止,冷飕飕的飞了一句外出来:“粮途遥远,而黄巢多袭扰,将军凭何为持?此非良策也!”

    张子游笑呵呵的不说话,昨天夜里有过交流的李承泽果断明白了过来,当机立断道:“我奉天命,统筹全局!博野军既为朝廷留守关中,鏖战讨贼,所需粮饷护兵,寡人一力承担!”郑畋闻言,面色剧变,这坑挖的好!好个陈王,这挖墙脚挖的光明正大!

    张子游躬身领命:“谢陈王体谅!殿下军令,莫不遵从!”

    骤然失一大助力的郑畋正在飞快转动脑筋,想要扳回局面,朱玫见替自己分担压力的博野军一万变二万五,陈王又是一番表态,哪里不明白?

    嘿!朝廷的自家人斗的真欢乐,那就继续斗吧!然后添了一把火,又插了郑畋一刀:“此今局面,陈王果有英豪气。不知殿下,可有局面布置?我等愿意尊奉!”党项二大佬、高浔、王处存也纷纷附和。

    郑畋闻言,只觉得自己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局面,骤然崩塌,心中苦涩无比,然而他性情坚韧,还待一搏,却看见一旁的西门思恭闭目不语。

    转念一想,是了,黄巢如今新胜,正当鼎峰,何必与陈王纠缠一时?既然陈王要去出头,想要顶黄巢的霉头,何必阻拦他?!不若且坐观风云,再待收拾。。。

第七十五章 黄巢兵锋(上)() 
如今因为获得诸镇支持,而转眼名副其实的李承泽顿时就喜笑颜开,接下来的布置,李承泽就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话说回来,李承泽虽然历史熟知的程度,仅仅相当于偏科,但在整体战略眼光上,却因为托了后世信息爆炸的福气,所以单论战略布局一块,在这个时代也不虚哪个名将大帅。

    一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来,李承泽也摸清楚了各方的意思,首先在布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放弃了蓝田方向的围堵——一来邓州尚在朱温之手,虽然忠武军在杨复光的带领下正在逼近,但总体而言,让昭义军屯防此处确实有被腹背夹击的危险,而东面河中王重荣虽然可以相互呼应,但他也只有三万兵,一旦黄巢大兵推进,那结局该如何美丽,都不用去想了。

    改而将昭义军在华州防守,扎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昭义军虽然兵马不算多,但面对黄巢兵马,可以凭城而守,加上与沙苑的王重荣的三万河中军相互呼应,当是无虞。

    虽然任务还是相当艰巨,毕竟王重荣加高浔两镇兵马才五万多,但这终究比卡在蓝田围堵黄巢来的安全多了——华州东面就是潼关,高浔的心思一直很活络。。。

    而将高浔的昭义军调离蓝田,虽然只是小小的举动,但看在各镇眼里却都十分欣慰——四面围攻,那是要黄巢拼死搏斗,而放开蓝田,那就是围三阙一了嘛,此乃兵家正道也,至于如果黄巢见势不妙,跑出去了怎么办,那就是中原各镇的事情了嘛,谁叫他们没派兵参战呢?

    咱们关中各镇可没必要替天下扛事呀!

    在满足了关中各镇的需求之后,李承泽当然不会忽视力挺自己,结成同盟的剑南各镇。但终究要讲究个一个脸面,所以李承泽首先是将西北行营摆在了武功。

    这第一,证明自个儿身在前线,而不是窝在后面,看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