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48部分

残唐崛起-第48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泽一愣,如今贼军所部,根据传报已经尽数投入的战场之中,而根据形势,距离最近的贼军大队骑兵,那也是百里之外的兴平城下,怎么可能还会出现骑兵的冲锋号角呢?

    忽地他灵光一闪,福至心灵,当即下令,着两千重整的郭琪所部兵马,全部压进后阵,与敌决一生死!

    高仁厚所部的两千步甲渐渐溃灭殆尽,正想要重整阵列,完成决死一击,然后荡灭当前唐军的李详,听着冲锋的号角之声,转眼望去,只见与自己迥然不同的四百骑兵正发起冲锋,朝正化作小队陷入穿刺厮杀的自己所部而来!

    不远处,一马当先的郭旭,收持长槊,带领着甲胄不易,甚至服色都不同的四百混编骑兵团,汹涌而来!

    这看在李详眼中,格外讽刺,自己麾下两万铁骑,何等宏大壮观,如今却在这最后关头被这区区四百轻重不一的骑兵杀来?!

    而自己却只能坐视以待?!

    不祥的感觉,环绕心头,李详试图发起反冲锋,然而陷在骑兵踏马之中,犹若被千军万马所包围的步甲阵列残部,似乎也看见了远处骑兵的冲锋,发起了殊死的搏斗,一时之间,竟是缠的李详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这两天有点小忙,更新不及时,也没有仔细检查,若有不足处还请海涵

    上章写错了崔承恩不是玄备骑兵的率兵使。更正为郭旭

第八十九章 武功合战(十)() 
高仁厚乃是未来之晚唐名将,虽无朱温、李克用一般大能,然而所练兵马,也是非同凡响,绝地反击之下,竟是以少敌多,将一千具装重骑兵纠缠不可厘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四百马队往自己散乱成一团的阵型上冲撞而来!

    望着几乎如同软肉一般,散成小队与步甲阵列残余纠缠不清的贼军重装马队,郭旭感到了自己的热血在沸腾!

    男儿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然而紧接着入目的就是残存的兵士舍生忘我的拼死搏杀,在阵列之下的大地,满眼都是断肢残臂,鲜血铺地,肉泥密布,由此或可窥见贼军铁骑曾是怎样**这两千步甲的阵线!

    热血之下,郭旭心中升起阵阵无名之火,大声喝道:“复仇!”

    “复仇!”四百骑兵齐齐呼应,在这数万人的庞大战争上,仍若洪钟一般,震得苍茫大地之间,阵阵作响!

    是了,我等皆是大唐军人!你我今天携手共战,尔若死于敌手,我便为卿复仇!

    “轰隆!”郭旭率领着四百骑兵冲入了正陷入纠缠,难以腾挪,犹若腹中软肉的一千重甲骑兵!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今天这场恢宏战事之下,唐军发起的冲锋,而这次冲锋,也正如李承泽所希望的那样,迅速的改变了战局的走向。

    有如同先前李详率领一千重骑**高仁厚所部的两千步甲阵线一样,在郭旭这位猛将的带领之下,四百轻重混合的骑兵,以两百玄备重甲骑兵为锋锐,二百哨马队为后劲,来回透阵而过,无论敌我,一体冲杀!

    只两个循环往复,李详的一千骑兵,再难支撑,或溃或逃,而更多的骑兵因为几轮冲锋与鏖战之后,马匹气力告竭,只能投降。被亲兵护卫着,狼狈逃窜的李详好不容易止住脚步,本还想重整旗鼓,再回头一战,然而却刚刚停住,都还没来得及收拾溃兵。

    就看见在四百混合骑兵与两千忽然出现的步甲援兵的联合打击之下,本还节节进压的两千下马骑兵阵线,迅速宣告崩溃。

    而相比于重甲骑兵还可不管马匹死活的打马狂奔,勉强还能四散开来,勉强逃出性命。失去了马匹,又鏖战经天,前后左右皆被夹击,还被四百骑兵剽杀,只一二刻钟,还有一千三四百人的阵线,就宣告投降。

    眼见着收拾了下马骑兵之后,混合骑兵再次调头杀来,李详叹息一声,心知败局已定,和亲信换少了藏在不远处的,仍旧拥有充沛气力的马匹,打马狂奔而去。

    “竟不想,这李唐陈王麾下,精兵竟然至此,用兵也竟然至此。。。”李详手中底牌早就尽出,本来以为摧枯拉朽的战事,却反而被慢慢甩出一张张底牌的李承泽给打的翻了盘。

    倘若我不轻敌,慎重用兵呢?想到此处,李详还是摇了摇头――自己终究奉命进兵,志在夺粮,若不迅速击溃这陈王所率领的剑南联军,恐怕不要妄谈战略压制,达成目标,就连撤退都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马匹。。。

    二万马匹所用粮草,几乎等的上六万壮丁的消耗!李详没本钱,缓缓图之!

    回忆着,随着郭琪被斩,右翼崩溃,那陈王倾出中军本阵精锐所组成的阵列,在层层惊涛骇浪之下,却仍若中流击水磐石一般不可撼动,李详就不觉心中一冷。

    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让伤亡如此惨重的军队,不仅没有宣告溃败,甚至连够成的既定阵线都没有退步分毫!

    古往今来,何曾见过伤亡超过三成的军队仍坚韧至此的!

    回望仍在交战的战场,李详狂奔在这来时意气风发,想要再斫一亲王的路上,只能默默叹息――精锐至此,用兵慎重至此,我,败得不冤。。。

    所谓战争,所谓名将,在堂堂合战之时,不就是比谁犯得错误少,谁握住的底牌够多吗?

    李承泽昔日不见列名将之中,然而在武功合战之后,却必将耀眼于群星之上!

    李详北走,放马陂上的战争虽然还在继续,却也接近尾声,随着后阵战事底定,李承泽将战事结果通过传骑,通报全军。而在此之余,命后阵各军,重整整列之后,做大回转之攻势,先破胶着却有优势之右翼,然后前阵,最后左翼。

    在高仁厚的亲自带领下,抽调曹知懿与自己的两部包括亲兵在内的一千二百名可用之步甲战力与郭旭的四百混合骑兵团,从放马陂上,以上往下席卷而去!

    本就已经人马乏力,渐渐不敌的右翼贼军近万马队如何还能支撑?面对着侧击,却又以上临下的在四百名骑兵的冲锋开路,一千二百名步甲生力精锐的打击之下,顿时全军崩溃,而承担着莫大压力的陈王军余部二千人不到的步甲与高仁厚策应的剩余一千余步甲,也纷纷借此机会,奋扬斗志,顿时就杀的这些失去马力的骑兵,鬼哭狼嚎,纷纷请降。

    而随着主力崩溃,前阵与左翼的的敌军也见事不妙,纷纷溃逃,李承泽当即下命,擂鼓传命,全军突击!

    与贼军马队一样,迭经鏖战的唐军,其实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然而随着胜利天秤的迅速滑向唐军,全军上下,鏖战残存的一万多兵士顿时士气迸发,发起最后的心血气力,奋勇而杀!

    杀声震天!原本已经陷入麻木的兵士们,突然眼前浮现出战亡的同袍们,昔日的幕幕景象,勾起的回忆,迅速被眼前的惨烈景象转化成了满满的仇恨!

    “复仇!”

    “杀贼!”

    贼军败北,而唐军气势如虹,逐胜而去!

    而随着夕阳将落,贼军彻底崩溃,这场日后被称之为放马陂大捷的战事也陷入了尾声。。。

    是役,贼军以精锐马队二万余众来犯武功,人马皆甲,可谓黄巢精华之军。与大唐陈国亲王李承泽所管带的剑南联军四镇一道两万兵马鏖战,从早至晚,贼军由是溃败。唐军斩首四千余众,俘虏三千还多,缴获马匹六千余匹,此役战获可谓辉煌。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是两万剑南联军,伤亡阵殁六千余众!更有身为一镇节度的郭琪当场战死战!

    此战不可谓不惨烈,不可谓胜则胜矣,但却是惨胜!

    苍茫天地之下,血色映天,让残阳日暮,更添万分血。

第九十章 莫测君心(上)() 
一日激战,两万剑南联军,残破已至极致,本来李承泽还想带此兵马,东进支援兴平战局。然而如今死伤超过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几乎人人带伤,疲惫到了临界点,只能全军返回武功进行休整。

    骑在马上的李承泽,望着早先出发时,整齐浑厚的大军,仅仅相隔一日不到,却人人带伤,盔甲斑驳,旗号虽在,然而却也不复早先威武。

    一股暮色苍凉之情,云绕李承泽心中,不禁压得他心中微微沉重。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诚不欺我。。。

    回到武功之后,李承泽召来训导监正姜文焕问对,武功一战后,一二月间,怕是剑南联军都再难出击支援兴平战局,毕竟此战损失实在太大,而剑南联军也实在是太过超常发挥,所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休整,进行各部调理。

    而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李承泽必须对军心切实掌握——陈王军因为近战装备全都是铁甲,加上每天操练,其训练强度几乎是这个时代的两三倍左右,所以成军时日不长,但却尤为精锐,国府军此战损失不算大,但却是第一次国府军经历如此强度的战争与伤亡,他很担心底下士卒们能否心理调节的过来。

    在古代,依照剑南联军这样的普通的兵马,伤亡承受临界点往往在在一成到一成半左右。然而一场大战下来却接近了三成的伤亡还犹能奋战——这几乎就是近代军队承受能力了。

    “前面一战,寡人没曾料到,我军猛士,竟然坚韧至此,迭经大战混编之后,面对万众铁骑,三倍之敌,选锋旅死伤过半,磐石旅损失超过散成,居然全都撑了下来,此爱卿训导有功。”李承泽必须对自己麾下的军队如此发挥,报以褒扬,尤其是选锋旅,死伤过半,阵线居然还能维持,而且没有分毫退后,这几乎就是近代强军的标准了。

    “此殿下所御定编纂诸本书卷之功劳,微臣不过奔走期间细细梳理而已。如今各营兵卒,都知为何而战,加上钱粮丰厚,才能有此精忠报国之忠烈心气。”

    李承泽听了微微额头,似乎又想起什么,道:“先前国府所定抚恤钱粮是否过少?寡人不曾料到,我军猛士竟然至此,一二十贯钱或不足显国府爱惜之意。”此时选锋、磐石二旅兵士,每岁二十贯钱的军饷,然而抚恤才抵得上一年的军饷,怎么看都不合适。

    姜文焕苦笑一声,谁说不是呢?如今一年军饷二十贯,打生打死,也才这么多钱:“军中对此有些许非议。。。”他这话说的委婉,然而听到李承泽心里却是一惊。

    军饷不过是维持体面,鼓舞心气的份量。然而真想要人舍生忘死,除了灌输军魂,知道为何而战之外,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物质保障,试想战死、伤残抚恤才顶得上一年军饷,为什么不多混混日子呢?反正战死了也就这点钱,还让孤儿寡母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呢。

    “爱卿可有成算筹划?”李承泽经历一战之后,不过微微觉得眼下抚恤条例实在太过单薄,听明白了姜文焕的委婉之意,觉得怕是此事不妥善处理,在此战之后,恐怕国府军再难现如今气象!

    “微臣以为,若要军人效死,须的给其厚恤,五倍十倍军饷才是合理。阵亡之兵士,给其妻儿家门恒产,分给田地,后顾无忧,才能一往无前。

    除此以外,还要避免无为无勇,纯粹厮混的军士处在营兵之中,该兴淘汰之制度,以保持殿下麾下之纯洁。”

    李承泽闻言,顿时不禁对姜文焕刮目相看,前半段倒好,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虽然分给田地不现实,毕竟兴凤二州未经大乱,虽有零散无主田地,但却很难成规模成制度的拿来赏赐给阵亡将士,唯有厚给抚恤钱粮,才是可行之策——至少在编练军队,购买粮草之余,现在李承泽手里还捏着八十几万贯的钱。

    然而后半段,却让李承泽顿时觉得茅塞顿开,是了,他做为一个未来人,自然不觉得淘汰无能有什么不应该,更是觉得理所应当之事。然而在中古时代的儒家社会里,可是认为最好就是子承父业,子子孙孙,永世相传最好。

    完全没有优胜劣汰的心思——因为儒家思想下,静止不动的社会是最为理想的。

    各安其业,各安生理。

    虽然如今适逢残唐五代,可谓近代中国之前,春秋战国之后,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代,然而“静止”的思想却仍扎根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

    而残唐五代,下克上之事,层出不穷,何尝不是军队也陷入了子承父业,各结门党的怪圈之中?这才让为上之人,不能切实掌握军队吗?

    这顿时就给李承泽敲响了警钟——穿越千年,人心思想,全然不同,不可以以现代准做做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呀!

    有此警醒之后,君臣二人,在抚恤钱粮之上,迅速达成一直,由二十贯提高到一百贯。而合计此次战事赏格与抚恤下来,凭借这个标准,起码不少十八万贯,这几乎让随军钱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