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6部分

残唐崛起-第6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舜臣见到两人杀向自己一来,竟然哈哈大笑,本来就将长槊舞的密不透风的他,一个横扫千军,就将当面数人给撂翻,然后径直应向张恩与崔勇而去。

    张恩、崔勇本来心气满满,竟不想这厮勇猛至此,脚下不禁就慢了下来,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就又有了猜疑。

    莫不是,他想要我去当他的替死鬼?!

    猜疑一起,顿时就各怀鬼胎,然而刘舜臣却不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瞬间就杀到了面前,与两人战做了一处。

    不过三五回合,两人越战越心寒,手上也越战越沉,张恩一个走神,就被刘舜臣窥破了空门,长槊一刺,就穿了个透心凉!

    崔勇见大事不好,顿时就想逃,却不了王柯性也杀到一边,见的崔勇心生退意,心防破漏,从侧面突然,长刀一摆,就拿下了他的首级!

    “逆贼授首,投降不杀!”刘舜臣见机大喝!王柯性一愣,却不想这威猛大汉,也有一颗玲珑心。

    本来还在负隅顽抗的凤翔兵马见到主将授首,再无半分战意,纷纷投降。

    大散关城关之上,刘元吉对李承泽低声道:“是时候全军大出,收此精兵了!”

    李承泽点了点头,一挥手,传令官挥舞旗号,城门大开,早就准备着的杨世达便率领着城中可当一战的一百人马与冲人数的二百杂兵杀将而出!

    而本来四散奔逃的凤翔兵回过神来正准备回去救援主将,就听到主将被杀,营内抵抗投降的一景,正当愣神,又见的关门打开,唐军杀出,这一众凤翔人马顿时就有逃的逃降的降,再无半分抵抗。

    天光未亮,一场大战也就此结束,数百凤翔俘虏被套着绳索,被鱼贯押入了关城之中。而经历了巨变一天的关内百姓们纷纷透过门缝看着这一切,心中顿时松了一口。

    总是还有日子过了。川中百姓没曾经历过兵灾,自安史之乱以来几乎就是大唐的人间乐土,故而还有这样淳朴的观念。

    走下城头的李承泽还有些晕乎乎的,这一夜可谓是他长大成人以来最忐忑也最兴奋的一夜,没什么比将所有筹码压上去,然后坐等开牌的那种感觉更让人心脏澎湃了。

    而事后的此战的红利,也让睡醒过来的李承泽感觉到了自己真正的握住了什么东西。

    一夜激战大胜,俘虏了凤翔兵差不多一半的兵马,还缴获了铁甲一百副,弓箭二百张,刀枪盾牌数百还多。而俘虏的兵马里,除了轻伤残废或者重伤不治的,还能上阵的人马足足还有三百多!三百多凤翔悍卒,久经西陲的精兵!虽然这听在不谙兵事的李承泽耳朵里觉得还有些少。

    不过李承泽转念一想,俘敌三分之一,这怎么也算很多了,虽然和抗日神剧不能比。。。诶,毕竟总基数也才一千嘛,人又不是猪,打输了总会跑的!

    而除了这战争的直接收获以外,得报战况的当天下午,大散关之南的土豪家族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上千石(读音:dan)米粮、百匹绢布进入了关塞内的粮仓,而最让李承泽头疼的赏钱也有了着落了,没走多远的钱建听闻了大散关的捷报,竟是赶紧赶慢的就在日暮夕阳之前回到了关中,然后就被听到消息的李承泽果断发兵拿下,扣上了一个不战而逃的罪名就被杨世达当场给杀了。

    而经年积累的钱家财帛也成了李承泽的囊中之物,一经清点,现钱就有三万贯之多,而刘元吉目测其他的财物,折算下来起码能值五万贯!

    这个数目从刘元吉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李承泽都注意到自己这位素来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智多星谋主都不禁嘴角上扬。

    “孤,想不到哇!今日先是战了凤翔贼军,得大散关内二百悍卒,而后大破凤翔贼军,得了三百精兵降卒,军这一面,算是有了框架了。这财帛一面,孤是万万没想到,还没派兵去追钱建,他就自投罗网,送上十万贯钱!这财一面,也是立起来了!”李承泽坐在上首,洋洋自得,大战获胜之后,这位穿越而来的小年轻,顿时就把尾巴翘了起来,自觉已有了本钱,算是在这乱世里安下了身来!

    张扬也乘机奉迎道:“这都是托了殿下洪福!千岁千岁千千岁!”

    堂内的众臣本就喜气洋洋,听了这话,也都齐齐三呼千岁,直将李承泽给呼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终究是个现代小年轻,虽然常常幻想这样的场面,但当真的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有点承受不住。

    轻咳了两声,掩饰了自己的不自在之后,摆了摆手道:“眼下不过一关危局初定,如今天下还逢大乱,正是奋起之时!还是谈谈建军一事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次凤翔南侵,正是祸兮福所倚,不仅让陈王从一个光杆王爷成了这一关之主,生死祸福总算掌在了自己手里。更让他因为这一场胜利,手里内外能捏着五百精悍之兵,十万钱财,算是有了起家的本钱。

    建军一事,自然也就该提上了议程。话说回来,此次建军堂议,其实本不该有刘元吉与张扬在场上,或者说不应该文武并立,最多做个参谋。毕竟这建军一事,在这大唐末世是属于武将的绝对领域,文官若想插手,轻则被驱逐,重则人间蒸发。

    只是李承泽穿越来之前,十分关注中国历史,对于残唐五代这一块,虽然没什么涉及,但其微波余漾却极为深远,无论是宋朝的以文御武,宫中遥制,还是明朝的文尊武贱,清朝的大小相制,上溯根源,还是残唐五代的武夫当国,尾大不掉。

    而李承泽虽然是个小年轻,但却也深知文武相制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此时李承泽基业草创,犹如白纸还可作画。而李承泽先前也默默观察武将们对文武并立,共议建军,有什么反应,如果现在都无法文武并立,那么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

    残唐五代乱世,足足有百余年之久啊!

    而从先前的表现来看,或许是武将们没想到李承泽会这么突兀的来议建军之事,又或者眼前的这几位的将官还没尝过武夫当道的滋味,所以没有什么不满,总而言之,什么反应都没有就是好反应,这让李承泽松了口气。

    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这让心中已有建军腹稿的李承泽有了信心。

第十一章 帝王诛心(上)() 
此时议论建军一事,其实倒不是李承泽心血来潮,夜战凤翔大局将定之时,李承泽与刘元吉就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或者说是刘元吉早有腹稿,而将其和盘托出,李承泽做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然而不为刘元吉所知道的是,其实李承泽何尝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诚然因为才穿越过来,可谓初来驾到,又连遇变故,面对一帮武夫,又还没融入陈王这个角色的李承泽而言实在是没有足够底气。

    然而或许是连番筹谋用计得逞,让这个小团体开始越来越团结的时候,李承泽也从最开始穿越的忐忑不安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表演系学生来讲,现在的他已经逐步进入了角色。

    唐末五代,李承泽固然涉猎的不多,但其实并不是一个胸中没有半点墨水的草包,当初他报考表演系也是因为偏科偏的太厉害了而不得不为,而偏的科正是历史这一门。

    刘元吉提供的建军方案,十分中规中矩,将大散关原本的精悍兵马与凤翔降兵混合整编成一个营头,然后用神策军士做为基层军官进行管控。而这两方人马因为大战一场,双方怎么也结下了梁子,但因为军官都是神策军出身,而隔离开,既让这个最为精锐的营头无法形成合力,同时也不会爆发大的冲突,更加无法造次犯上。

    李承泽十分理解刘元吉的出发点,毕竟此时他的手上就那么几十号个亲信人马,一旦生变,可是万万弹压不住的,尤其是才缴获了十万贯钱财,虽然因为缴获了就马上发下了赏钱,稳住了大散关的兵丁,但凤翔的兵丁们眼红了,那可也是不得了的,更何况人心不足蛇吞象,让双方互相监视、冲突未尝不是个好的方法。

    但李承泽则另有考虑,诚如刘元吉先前问对的那样,如今天下大乱,关中变局将生,想要火中取粟,不再做一个任人宰割的空头宗室,那么手里必须掌握一只实力不错的军队。

    但问题是,如今虽然缴获了价值十万贯的财帛,但他可没有根据地,也没有时间给他去发展根据地,这十万贯变现之后,是用一分就少一分,最多只够八千人大半年的军饷,这还不算其他的损耗与开支,尤其是在兑现了二万贯的赏钱之后,更是把唐末的兵丁当成明朝的军户来压榨才行。

    所以李承泽决定还是走精兵路线,将所得的五百兵马打散,然后在招入流民补充,形成三个到六个营头的兵力。

    而当他在堂中提出自己的设想的时候,却不想张扬第一个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殿下,如今关中大变或将起,分精兵而建新营,恐怕一时难成战力。更何况若一口气建六个营头,编兵就有三千人,减去这一战的缴获与关内本身就备着的军械盔甲,也有将近两千员的空缺,不算弓箭手,也有一千的缺口,折成银钱也有数万之巨,如以殿下所意,以精兵为主,恐怕短期之内,难以筹措。”

    刘舜臣也道:“殿下有意罢设都一级,而直辖诸营,若设六营,恐怕没有足够多的将官充实其中,而若用大散关或者凤翔之人,恐怕变生肘腋。”李承泽有意去掉都制一级,而将营(五百人)做为基本战术单位,核心就是化简为繁,平日相互牵制难以形成合力,若欲作乱,更没有足够的兵马,而在战时,层级减少,单位增多也方便统御调度,若有必要,到时候再设一级临时战术战略指挥就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进入角色的李承泽的一番心计都算打在了点上。

    李承泽听了两人所言,也觉得有道理,他先前所想,终究还是脱离了实际,而只从最优于自己的方向考虑。而刘元吉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如此,不若先设三营战兵为我主力,将现有五百精兵打散与新募之人混编,算下来每营足有一百五十还多老兵,该是能形成战力了。另设三营防兵,薪水只给七成,平日训练守城,战时押粮镇后,乃至以为后援。这样既无需增加军费,又可以不至于用兵之时捉襟见肘。”

    一众人听了,都觉得十分合适,毕竟若只设三营兵马,才一千五百人,实在是太少,哪怕天下讨齐,这丁点兵马也未免太不上台面,而刘元吉此策,既兼顾了现实,同时又合了李承泽的心意。

    为上之道,在于制衡,只设三营兵马,那李承泽罢去都制一级就毫无必要了。而刘元吉则不着痕迹的将补丁打了上去,上下兼顾,却是让李承泽不得不高看自己这谋主一眼。

    建军之事议定之后,众人就分头行事。但李承泽却将刘元吉留了下来,两人说着闲散话到了**,李承泽将下人挥退了下去,这才将心腹之语道出:“先生战防营制,看来是懂了孤的用心。”

    刘元吉微微垂头道:“臣惶恐!非微臣揣测殿下心意,而是如今天下大乱,不就因为当初制度错漏,致使节度使独揽一方,导致武夫做乱吗?而如今天下各藩武夫跋扈的根源又何尝不是无人可制,平衡失效呢?殿下既欲挽天倾,自然不可让麾下武将制衡无效,微臣所提战防营制不过是查缺补漏而已。”

    李承泽微微点头,他其实十分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什么霸气侧漏,小弟纳头便拜这种事情,他可万万觉得不会发生自己身上,这才有了几番思量之后,提出的这番建军营制的思路,而听了刘元吉的话,也觉得思路十分合拍。

    “可孤以为,如今天下大乱,怪象迭出,如今势力弱小也还罢了,怕的是若是孤有幸承天奉命能做成一番事业之后,光凭恩义制度恐怕难收尽人心啊。”李承泽缓缓说道,只是这话里别有意思,刘元吉却是听了出来。

    “那殿下以为还当如何?”

    李承泽瞧了他一眼,心中隐隐自得,刘元吉再聪明终究还是一个局限在唐朝的人哇!

    “孤以为,施恩者,小义也!制衡者,中庸也!却只能及于将帅大臣!如今乱世之根,就在于人心如飘萍没落到我大唐的根上!在法不责众!何谓人心?自汉以降,教化只及于满堂臣工士人,而不及于天下百姓,不及于这军队基层,这才是天下大乱而迟迟无法平定的根本!而何谓法不责众?群兵犯上,要挟谈判而不被惩,姑息养奸,这才是下克上层出不穷的原因!”

    “所以孤以为,在下,用之以制度。在中,用之以正法。在上,用之以教化!三策并行,方为正道!孤欲招募寒门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