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崛起 >

第65部分

残唐崛起-第65部分

小说: 残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的学习、融汇能力实在是让人咋舌。

    “大敌当前,今天召尔等来,一为处置兴平之乱的善后。二位,合议如何应对黄贼兵锋。如今看来嘛,我觉着这军心还是很有问题,欲要召开全军合议,上到节帅,下到都将都要节前参议,尔等以为如何呀?”

    诸镇将帅闻言,顿时面色一白!李承泽,到底是何居心!

    就连杨世达等李承泽的麾下将官诸人,乃至西门思恭、郑畋也都不禁面色一变,莫非陈王殿下还真想一网成擒,彻底吞并这兴平诸军?

一百二十二章 王者雷霆(六)() 
纵然节堂之上,面对李承泽这突如其来的全军合议的命令,都突然感到惊诧,但无论是诸镇节帅,还是西门氏都不敢在此稍有异议。

    郑畋想开口劝说一二,然而见了朱玫的人头落地,眼神闪烁之后,又吞下了想说的话语,心中暗道:“陈王自赴兴平镇乱以来,与往日行事风格完全是判若两人。虽说按照常理来讲,吞并镇兵,实乃冒如今天下之大不韪。然而这天下,没有逆流崛起的英雄,又何能一扫眼下颓倾局面?

    况且我不过失败之人,陈王今见的手段、格局都让人倾叹,或许这其中别有计较,我还是坐视局面吧。。。”有了这番思量,郑畋也决定坐观风云了。

    倒是杨世达这位李承恩的栋梁大臣,来到了李承泽身边,微微低声劝阻道:“殿下,万万要三思而后行,如今局面又起变化,城内城外军心浮动,若现在召集全军将官合议,恐怕让人心不安啊!一旦又起变故,城外十数万黄贼兵马,焉能不趁此攻城?”

    李承泽瞧了他一眼,又自说道:“且按寡人之意,吩咐下去,召集诸将就可。其余事项,尔等勿要擅自揣摩。”

    杨世达听了,也只能退了下去,让人传命下去,随后城内城外的将官们,上到兵马使、下到都将,都纷纷接到了汇聚城中合议军机的教令。

    这样的命令,自然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昨天兴平兵变的消息,对于一墙之隔的城外诸军们,根本谈不上秘密,事实上,估计此时远隔十里之外的大齐军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在合谋着瞧紧形势,准备着再起大战呢。92ks。

    事实上,虽然顶层的将帅文武的博弈与他们这些中层的兵官武将没什么太大的干系,但事实上,诸镇将官们对于自家长官的筹谋还是心中有数,自然更晓得他们与此事牵扯有多深。

    而今天早上他们才奉命入城,这还没到晌午就又传下命来,下命合议,这顿时就让诸镇人心有些慌乱。而凤翔、博野、神策这三系的人马,则相对诸镇的不安,要好的多。毕竟李昌言虽然是凤翔大将,但为了保证此次事变的机密,他虽有流露风声给城外的诸军试探反应,但城外一镇两军的毕竟没有迁入其中,再加上眼下这个局面,召聚全军诸将,倒也说的过去。

    毕竟出了这么大个事情,城外还有十数万的大军,到底该如何应,是攻还是退,怎么应付可能的齐军攻势,都需要细细抚平军心。

    有了这样一番底子,三万一镇二军的将官们都开始纷纷奉命进城。诸镇的将官们见此,心气也没那么慌乱了,事实上,他们也自觉并没有深深陷入其中,也没什么好怕的,再加上如今他们诸镇的节帅大将都在城里,跟没有预先筹谋的阴谋,也随着一镇二军的将官们,也开始进入了城中。

    不过晌午时分,城外的五万多人的统带的中层官员,大大小小六七十名武将都纷纷来到了节堂前庭之前,李承泽见将官们越聚越多,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召聚诸将,当然别有居心,但这一举,何尝又不是试探,如今这兴平之局中,是不是还别有阴谋诡计等着自己?

    若是有,他们必然提前发动,但兴平城中二万人已经被弹压笼络在手,哪怕生变,也可从容应对——虽然这样一来,必然让齐军瞩目,并随之马上发起攻势,城外营寨必然难保,数万大军溃败之局必成。

    但哪怕这样,也总比,再生变,让李承泽陷于乱军之中,最后兴平诸军仍然如流云星散一般的好吧?至少无论如何,李承泽掌握了主动权,能控制局面。

    而若没有,自然李承泽就能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进行从容调理了。

    此时诸镇节帅大将、西门氏与郑畋都也移位到了前庭之中,这前庭虽说格局也比较小,但总算放下这六七十名将官与环卫的上百名陈王亲兵,倒也还勉强有余。

    李昌言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人流,以及无数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他也终于有些微微动容,自打被俘之后,一直没曾改变的麻木形态,也渐渐扭曲,恨意、怒意,也渐渐爬上了面容!

    他昔日也是豪杰,何曾受辱至此!他先前虽然对节堂之中发生的一事情并不在意,但如今回过神来,哪里不明白李承泽种种举动的含义?

    他这是要立威!

    仅仅威慑到了节帅、大将们,除了让他们俯首听命以外,就是把他们吓跑!唯有,彻底掌握中层将官们的人心,乃至于配合相应的举措,才能让他对这兴平的七八万大军,彻底如臂使指一般流畅!

    数十名将官们,进入前庭落座的时候,都必然要经过李昌言身边,这些将官们,大多也是从底层人物爬上来的佼佼者,和李昌言的出身并没有太多不同,望着这位,昔日的凤翔大将,只差一步就能成为一方大帅、豪杰的人物,他们也不免唏嘘。

    然而等到他们与李昌言擦身而过,面对着如今正按剑堂上的陈王殿下,以及阶下的朱玫尸身的时候,他们的心中那点唏嘘、野望都纷纷化作了粉碎,那不远处的身影,以后若一道雷霆一般,将他们那藏在心底间的种种臆想、野望的画面,彻底葬送进了莫名的虚空之中!

    那就是四百骑入城,一举平定了李昌言这位豪杰所酿的兵变的真英雄啊!

    而朱玫的尸身,更让无论是不是邠宁镇的将官们心中一震,尤其是诸镇的兵官们,何尝不知道,李昌言的背后站着的诸镇,正是以这位邠宁节帅朱玫为首的?

    然而如今,却已经化为了了无生机的尸骸,这无疑宣告了李承泽的铁血与狠辣!

    落座在庭中的诸将们,甚至不敢直视那昔日在军中并不被高看的宗室子,只因为他们身处这节堂庭前之中,却犹若又在九天之上,无尽雷霆缭绕!

    而那无尽雷霆之上,似乎有一尊辉煌身影,按剑而立,双目无尽精光放射,似乎要照尽看透无尽人心!

    而这尊辉煌身影不是别人,正是李承泽!

    郑畋双眼微眯,将众人百态看在眼中,心中叹然——我大唐,天不亡!竟生陈王!

    我也不知道像我这样的扑街写手,有没有几个书友。。。有的话大家就来群里安慰下我这个可怜的扑街写手吧!陈王国府:126203546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92ks。

一百二十三章 明正典刑 (上)() 
随着诸将毕集,以王处存为首的诸镇将帅,面色越发的苍白,他们事实上到现在为止,都不清楚,李承泽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些心思单纯的,觉得李承泽是想趁此机会一网打尽,彻底吞并这兴平内外的七八万大军。

    有些心思机巧在最初的震惊、惶惑之后,也纷纷开始揣测,这位陈王殿下,恐怕别有谋算。毕竟如今城外还有十几万大军,一旦李承泽在此大起屠杀,将这兴平七八万大军的中层骨干杀之一空,或者杀了个十之五六,对于整个战局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哪怕如此,他们也还是不是的不揣测,是不是要当着这些个中层将官的面,将他们杀了,以此立威,然后吞并诸镇,虽说吞并镇军,而未夺其土,智者不取。但谁知道这关中的诡异局面是不是在这位陈王殿下心中,另有法门呢?

    毕竟,兴平之后就是关中诸镇的乡土,而想要东返两河,也要击破横亘在其间的黄巢大军。

    而西门思恭则完全没所谓的坐在那里,他如今罪莫大焉,虽说北司已经掌控朝廷百年,但那也只是在实力为后盾下的潜规则,而如今很明显,李承泽在实力上,在关中之局里,是无所谓这样的潜规则的。

    而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许多神策的将官步入节堂之中后,其殷勤、热切的程度,比之与李承泽有渊源的博野军还要高,对于坐在左首的自己的老长官西门思恭,则似乎完全没见着似的。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神策军一万五千员兵将,在兴平城内的就过半,而且几乎所有高层将领如今也称了阶下之囚,对于这些中层将官而言,一部分是想凭借自己的热切态度,拯救老长官――这是忠诚厚实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些是纯粹做戏,毕竟哪个年代都喜欢忠诚的汉子。

    还有一部分,则是惦记上了,兴平之变后,可能的出缺,而对李承泽大肆表忠心。

    至于博野军就更别提了,自打张子游被斩后,这博野军上上下下都被郑畋掌控,但很明显,郑畋没有那么多的亲信人马去掌控博野军这一万人,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了凤翔的派系势力掌握着博野军,成了后娘养的军队之后,博野军除了少部分,为郑畋亲信掌控的兵马驻扎在兴平城中的外,其余的人马,跟关中诸镇一样,都奋斗在抗贼的第一线。

    因此,兴平的连连变化之后,对于兴平诸军最利好的而言,就莫过于博野军了。

    事实上,也不负博野军上下所期待的那样,在此次合军大议的排位上,博野军的将官们在排位上,都领先于诸镇、凤翔和神策军,虽然没法和侍卫在李承泽周边的国府将官比,但对于已经受够了气的博野军将校而言,这已经说明时来运转了。

    “兴平之乱,我等城外将校武官,心中揣揣,唯恐此变,动摇关中战局,祸害到国家根基。然而天佑大唐,殿下竟以四百骑平定了兴平乱局,捉获贼首,实乃百年未见之事!我等忠勇将士,为大唐贺!为社稷贺!为陛下贺!为殿下贺!”随着这兴平文武毕集,李茂贞作为如今的博野军事实上的派系首领,自然而然,率先出声。一下就底定了整场合议的调子。

    李昌言,毋庸置疑!乱贼!附从诸人,也是万万有罪!而博野军,绝对是支持殿下的!

    事实上,面的着环立的上百武器齐全的铁甲亲兵,进入前庭的文武将校们都是被收了兵器了,也没人真敢对李承泽有异议,有了李茂贞出声带头,顿时在场众人也纷纷出言附和,一时之间,这前庭之上,都是歌颂李承泽之声。

    西门思恭见名义上自家麾下的神策将官几乎比博野军的人还来的兴高采烈,面色那真是犹若吃了十斤飞翔一般,但如今生死都在李承泽一念之间,又不得不皮笑肉不笑的也出声附和。

    只是他心中百转千回,怨念着,自己也好歹是久经风雨的人,如今却居然落到了这等地步。。。

    然而他一旁的西门君遂却面色复杂的望着李承泽,这位未来的大唐的最后北司忠臣,也正心中感叹着,陈王殿下,还真是有手段,一番雷霆下来,这一时之间,竟然貌似诸军归心。。。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表面功夫,心道:“这位殿下,竟然有如此心机、手段与盘算,就看他后面怎么调理这兴平上下的中坚力量了。若是真让他得以收拢了这派系盘根错节的七八万大军,或许我大唐,真能有中兴之世?”

    以李承泽的道行当然不会眼下的局面所欺骗,博野军与神策军这两军上下将校、文武们的心思,他当然也十分清楚,事实上这也正合他意,他以四百骑走上兴平这一遭,冒此天大奇险,怎么可能没有揽取大利的意思?

    相对诸镇是乡人守乡土而言,禁中诸军本来就是朝廷自八方召来的青壮所组成,尤其是博野军,本身就是自河北召来的。这些兵士,少了乡土的牵扯,自然而然更容易被李承泽掌控与吞并,尤其是他们事实是朝廷的弃子的情况下,也不怕他们有所反复。

    因此李承泽对于两军的表态,也微笑以回应,顿时就更让两军上下的人心得以安顿。

    要知道,如今西门思恭站错了队,生死不由自己了,郑畋摆明了威信尽失,再加上哪怕郑畋不下台,凤翔的底子已经露了出来,若是两军还不趁早换主君,早晚要粮尽垮台。

    李承泽虚按了按手,示意诸将安静,随后在场诸人就鸦雀无声了。

    李承泽见此,也不禁喟叹,想当初,他初临关中,带着六千劲卒、亲王尊衔以及朝廷谕令都统关中,然而哪里有如今的半分威严?可见,这残唐乱世之中,唯有大威严,大能力,大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