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154部分

大汉昭烈帝-第154部分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真不行。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数量众多的骑兵部队溃败,被敌军裹挟着冲击己方,就不仅仅是山倒了,这简直是山崩地裂,纵然牛辅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勉强维持自己麾下的西凉铁骑不崩溃,并下令西园军和何进旧部放弃装备军械,轻装逃命。

    白波匈奴联军之所以没有穷追猛打,一方面是由于漫山遍野的战利品已经足够丰厚,另一方面也是看到牛辅部队始终维持着阵型,不敢把他逼得太紧。

    董卓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之前也见过西园军,并且对那些神骏异常的高头战马垂涎三尺,只是担心贸然行动会逼反这支威风凛凛的部队,这才没有轻举妄动。

    现在牛辅说这些高头大马都是花架子,他是怎么都不愿意相信。

    “赵融是西园校尉之一,如今也在门外等候发落,太师若是不信,可以召他前来当面对质。”牛辅见董卓和李儒二人面露怀疑,连忙出言说道。

    片刻之后,经过赵融的一番解释,董卓目瞪口呆、李儒口呆目瞪,久久说不出话来。

    西园军的战马都是从幽州牧刘玄德那里买的。

    为了让灵帝刘宏看得高兴,这些马都很高大。

    为了让阅兵仪式不出乱子,这些马都跑不快。

    所有西园军的校尉,包括袁绍都知道这件事,并且收了蹇硕的封口费。

    “那就是说,这些马都是毫无用处的驽马,只是生得高大好看,能糊弄人?”董卓面色铁青,一字一句地问道。

    赵融陪着笑,低声答道:“也不能这么说,这种马性子温顺,力气还足,耕地拉车都不错。”

    李儒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既然知道了,为何不早跟老夫说明白?”董卓越发恼火,脸黑得像是锅底一般。

    “之前是担心太师看轻我等,后来得到军令,还以为是打打农民,怎么都出不了茬子,谁知道对面有匈奴骑兵呢。”说到这里,赵融的脸上终于有些不好意思了。

    董卓默然无语,犹如雕像一般呆立当场,许久之后才低声说了五个字。

    “拖出去,斩了。”

第266章 决意迁都() 
河东的失败虽然远远算不上伤筋动骨,却也让董卓和李肃清醒了许多,尤其是董卓,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放弃了最近一段时间陪伴自己的美女和美酒,重新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朝堂和军事方面。

    在研究了几天之后,董卓骇然发现,当前的周边形势非但不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好,甚至还有几分凶险的意味在其中。

    虎牢关以东的地界已经完全不是董卓可以控制,这点可以理解,河内的袁绍王匡联军、酸枣一带的诸侯联军就像是一把铁钳,牢牢卡在黄河两岸,隔绝了从洛阳向东发号施令的途径。

    之前没有被董卓放在眼里的白波军,如今也和南匈奴于夫罗部联合,在河东一带兴风作浪,随时可以南渡黄河,截断董卓军向西返回凉州的道路。

    最令董卓感觉到恐惧的还在西边,他的凉州老家,大汉朝当今最出名,最能打的大将皇甫嵩就在扶风,手里还有三万大军,那可都是货真价实,勇悍绝伦的凉州边军,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西凉铁骑。

    纵使自己抓住机会进到洛阳,并且攫取了大汉帝国核心决策层的权柄,但这种建立在军事威慑上的权力,若是遇到同等级别、甚至是更高一级的对手,也会迅速地崩塌。

    “以在下愚见,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在关东,而是在雍凉之地。”这一天李儒前来求见,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董卓觉得,这个人真是自己的心腹。

    “老夫也深有同感,只是这么多的难处集中在一起,一时也难以解决啊。”董卓叹息道。

    李儒不露痕迹地端详着董卓的神情,确认对方所言是出自真心之后,方才缓缓开口,但这一开口,就又让董卓吃了一惊,“相国,可曾想过迁都长安?”

    “什么?”董卓悚然站起,盯着李儒看了半天,这才将信将疑地走到屏风旁边,对着一张司隶地图琢磨起来。

    李儒跟了过去,就着地图上的各种标识记号,向董卓阐述起他的战略意图,

    在李儒看来,关东地区承平日久,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一没有久经战阵的士卒,二没有能征惯战的将领,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他们人数众多,一时间难以剿灭干净。

    董卓麾下的军队是以凉州边军和并州边军为核心,虽然战力惊人,但吃亏在人少,想要维持洛阳地区的威慑力,同时东出虎牢与关东联军交战,还要顾及到洛阳与长安畅通无阻,着实是太困难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洛阳城的政治力量太复杂,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凉州人能够适应的。

    洛阳当了二百年首都,世家大族久居于此,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如今董卓军力强盛,这些家伙还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万一战事拖延下去,给了世家可乘之机,他们一定会四处串联,搞出些事情来。

    “迁都长安,避免腹背受敌,又能将洛阳世家豪强的潜在力量连根拔起,把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中,听起来不错。”董卓听得连连点头,但他随即就想起了另一个隐患,“皇甫嵩的三万大军还在扶风,万一我们去了长安,他再勾结皇帝作乱,又当如何?”

    勾结皇帝作乱,董卓这不是指着自己鼻子骂奸臣吗?

    李儒却不管那么多,胸有成竹地答道:“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把皇甫嵩调来洛阳为官,找个机会杀了他,如此一来,就再没有能与相国抗衡之人了。”

    “调虎离山,不错。”在董卓看来,只要除掉皇甫嵩这个拦路石,再将他麾下三万凉州边军收归自己麾下,就算袁绍等人跳得再凶,也根本动摇不了自己的根基。

    只是如李儒所说,洛阳世家在此耕耘了近二百年,所有的权势、财富、人脉都集中在这个地区,他们怎么可能容忍董卓迁都长安的决定?

    若是遭受大多数、乃至于绝大多数朝臣反对,迁都行动又该如何进行?

    “相国可曾想过,今日关东能组织起声势浩大的联军,正是因为对世家豪强过于纵容,过于优待了?”李儒见董卓又开始犹豫,不禁冷笑起来。

    董卓一想,可不是这样吗,关东联军那一群反贼,几乎全是自己提拔起来的,当初自己初掌朝政,还想着和世家大族、尤其是汝南袁氏搞好关系,想不到一番好心,现在全变成了砸向自己的石头。

    李儒继续说道:“世家豪强本就不是什么知恩图报之人,他们世受皇恩,能有今日的权势地位,都是依靠朝廷的庇护,相国想想,他们连皇家的恩德都不念,又怎会念着太师的恩德?”

    这一番诛心之言可谓是鞭辟入里,句句印在董卓心里,让他眼中渐渐泛起凶光。

    “伍琼、周毖!”董卓反复念着这两个名字,心中杀意陡生。

    当初放弃通缉袁绍,并给他授予渤海太守职位,又将一干袁氏门生故吏安排在关东各州郡的紧要位置,都是出自这二人的建议。

    现在想想,恐怕这都是他们早就策划好的。

    董卓转向李儒,如今他能够信任,并且委以重任的也就是这个人了,“文优,依你之见,老夫是要杀人立威?”

    “杀掉一个看不顺眼的,再杀掉几个为他抱打不平的,其他人就都老实了。”李儒笑着说道。

    “老夫想杀的人太多了,怎么办?”董卓心中计算着要杀的人,口中继续问道。

    李儒也不含糊,“杀人这种事费不了太多力气,相国只要觉得能解气,多杀几个便是了。”

    于是,初平元年正月,在董卓指使下,郎中令李儒毒杀废少帝、弘农王刘辩,天下震惊。

    紧接着,董卓召开朝会,向满朝文武宣布了自己想要迁都的想法。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显得不是那么可笑,董卓特意找到一本极为冷门的谶书——石包谶,堂而皇之地地宣称,当初高祖在长安建都,一共历经十一世;后来光武帝在洛阳建都,到现在也正好是十一世了,正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按照石包谶的说法,我们正当迁都返回长安,才可以让天下长治久安。

    这话一说出口,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对,而反对的声音,还是来自于董卓极力拉拢的高官——司徒杨彪。

第267章 三公中出了个叛徒() 
作为天下闻名的儒家学者,杨彪听了董卓的胡言乱语,只觉得无比可笑。

    他可是知道这谶书是什么东西。

    谶,就是假托神仙圣人预判吉凶;纬,就是以方术牵强附会儒家经典,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读书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编造出来糊弄老百姓,顺便给自己披上一层神圣外衣的封建迷信伪科学。

    在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代,干这一行很容易成功,当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也是采取了鱼腹藏书,野狐夜号的方式,忽悠了九百多人举起义旗,点起了反抗秦朝的熊熊烈焰。

    到了西汉年间,谶纬之学更是大行其道,时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了,王莽篡汉,靠的也是谶纬的伎俩,大肆宣传汉室气数已尽,必须禅让给他,才可以让天下长治久安,共享太平。

    如今董卓居然有样学样,搬出石包谶这种不入流的低劣谶书,在久经考验的儒家弟子,坚定的封建迷信战士杨彪看来,就是抢他们儒家弟子的生意,无异于班门弄斧,自取其辱。

    杨彪正要开口反驳,却突然想到,把这石包谶驳倒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果以后自己用谶纬之术作为武器,别人再来驳斥,又当如何是好?

    不能自己砸自己饭碗,还是换个思路吧。

    “相国此言差矣。”杨彪考虑再三,决定用天下苍生为武器,于是踏出一步,朗声说道:“迁都改政乃是国家大事,不可轻举妄动,自从王莽乱政,光武帝定都洛阳,旧都长安残破不堪,早已经被废弃了,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贸然迁都必定会惊扰天下,引起百姓不满,民怨沸腾,必有大乱。”

    董卓见出头的人是杨彪,是自己亲自提拔到三公位置上来的,心中略略有些失望,便放缓语气答道:“关中富足肥沃,当年秦国就是依仗彼处,才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且陇右之地盛产木材,杜陵更是有大量窑灶,修复宫殿可谓轻而易举。”

    见杨彪还想说话,董卓再次开口劝说,“正如司徒所说,迁都乃是国家大事,和百姓又有何相干?若是有人借机生乱,朝廷的大军随随便便就能把他们赶到海里去,有什么可怕的。”

    粗鄙武夫,真是粗鄙武夫。

    或许是董卓的语气不够强硬,杨彪决心刚一次正面,“这些事说起来容易,一旦做了,恐怕比登天还难,请相国慎重考虑。”

    “这么说来,杨司徒是一定要阻挠相国的提议了?”李儒一直默不作声,此时见气氛紧张,便决心添上一把火。

    “杨公是国家重臣,他说的话理应好好考虑。”杨彪身边,新上任不久的太尉黄琬也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见到自己亲自任命的太尉和司徒,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同一战线反对自己,董卓不禁冷笑起来,一双眼睛在杨彪和黄琬身上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到了现在,满朝文武只要眼睛没瞎,就都能看得出来,董卓已经起了杀心,若是杨彪黄琬二人继续坚持,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三公之中,已经有两个人站出来说话了,剩下一个作何表态,恐怕就将决定今天的结局。

    刚刚上任九十三天的司空荀爽见无数朝官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这里,心中明白,必须站出来说句话了。

    “事已至此,二位何必固执己见?”荀爽缓缓起身,先是向杨彪和黄琬作揖行礼,然后才继续说道:“依我看来,相国的本意也不想迁都,但如今崤山以东兵锋四起,看样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镇压下去的,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还不如迁都之后再作打算,秦汉两朝都是以关中为基业平定天下,我们为何不能做一样的事呢?”

    “荀慈明,你!”杨彪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颍川荀氏子弟,儒家士人最大最光亮的招牌之一,神君荀淑的儿子,荀爽居然叛变了自己的阵营,公然支持董卓。

    有人愤怒,自然有人欢喜,与杨彪的气急败坏不同,董卓此时却是眉头舒展,放声大笑起来,“既然吵不出个结果,那就再议吧,散朝!”

    满朝文武各自怀着心思散去,董卓向杨彪等人的方向深深望了一眼,也转身离开了朝堂,只留下愤怒的杨彪黄琬,还有一脸茫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