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征伐四海 >

第240部分

征伐四海-第240部分

小说: 征伐四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彻底将咱们白莲教的各路大军困于四川之内,配合着他们的坚壁清野之策,咱们的实力就会被慢慢削弱,最后变得毫无反抗之力,被清廷剿灭。”

    。。。。。。

    一个个将领出列,表达自己的胸中之意,虽未明说反对回援四川的白莲教几路义军,却都是同个意思,那就是回援有待商榷,值得吗?

    隐约之间,恍惚之际,众多的将领给人以一种错觉,好像他们商量好似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虽然话语内容不同,但是他们言之凿凿,铿锵有力,一看他们早就有了准备,组织好语言,只待一个发难的时机。

    如此情景,完全出乎王聪儿意料之外,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些将领一旦听到其他几路兄弟义军有难,定当义愤填膺,纷纷请战,进行回援。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使得王聪儿始料不及,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不禁举目望去,看向张林的方向,环顾四周。

    至始至终,当众人在议论与建议之时,张林都是一言不发,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那么的站着,听着众人的述说,神情淡然,看不出是赞同,或是反对。

    此刻,望着镇定自若的张林,一时拿不定主意的王聪儿不禁心中一动,出言问道:“张军师,对于四川的各路义军,不知道你是什么态度?怎么看,是立即回援,还是隔岸观望?”

    一语落罢,其他将领的建议声全都消停了下来,纷纷退了回去,整齐一致的看向张林,散发着某种同样的气机,似乎知道张林的回答一般,没有人的担忧之色,不会提出相左的看法,张林也没有让众人失望,只见他淡淡地说道:“掌柜的,我听从大家的意见。”

    接着,张林就不再言语,负手而立,静静地站在那里,气氛有些诡异。

    闻听此言,王聪儿很是惊讶,奇异于张林的表现。以往之时,值此之际,只要自己出言询问,张林都是有问必答,进行答疑解惑,说出胸中之意,为自己分忧,很少像今天这样,随大流,最起码也会给自己一些建议或者分析。

    虽然心中疑惑,但王聪儿并没有继续追问,多说什么,而是用目光再次一一打量众人,面露思索之色,心中一动,似乎在确认着什么。片刻之后,轻声说道:“行了,你们先下去吧,关于是否回援四川义军之事,容我再好好考虑考虑,想一想。”

    就在诸多将领退去之时,大多数人已经走出大帐之际,王聪儿突然叫住了张林,朗声说道:“张军师,等一下,我还有一些事情想要向你请教,商议一下。”

    不久,众多将领离去,大帐之内唯有两人,相视而望,一坐一站,都很平静。等到大帐之外再无声响之后,王聪儿的声音这才再次响起,甚是笃定:“张军师,他们之所以出奇的一致反对,是不是由于你的原因?议事之前,你是不是劝说过他们?”

    “不错,掌柜的,在此之前,我的确找过他们,让他们阻止你的行动,不要回援四川的几路义军。”张林没有任何的辩驳,径直地承认,说的如此坦然而无所愧疚,如此情形,再次出乎王聪儿的意料。

    虽然没想到张林回答的如此直接,但王聪儿只是稍稍意外了一下,也没有因为张林的煽动众人反对自己的行动而生气,心中了然,知道张林这样做,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平静地问道:“为什么?给我个理由,我需要一个令我信服的答案。否则,我还会力排众议,一定会派兵支援四川各路义军,帮他们脱离困境,免遭清军的围剿而覆灭。”(。)

第四百一十四章 张林的用意() 
那一瞬间,张林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温柔,那是对王聪儿的爱恋,心里也在暗暗说道:“你还是没变,依然还是那么固执,没有十足的理由劝说,谁也无法更改你的决定。”

    千思万绪转瞬即逝,张林没有继续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瞬间就醒转过来,徐徐答道:“之所以这么做,劝说众将领阻止你的行动,我的理由有三,他们已经说了其中两个缘由,最后一个是最重要,也是我最想说的。”

    立即之间,王聪儿被勾起了胃口,下意识的打断道:“不错,那些将领的观点无非就是两个,其一就是四川各路义军能否坚持到咱们的回援。其二,开创如今的局面不容易,打破了清军的包围圈,可以进一步向中原一带渗透,如果回援的话,之前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就全白废了,而且还有可能将所有的义军拖入被动的地位,陷入不利的局面。”

    张林点了点头,露出赞同之色,没有继续在上面两个原因上纠缠,郑重地说道:“理由三,白莲教起义虽是早有谋划,但起事之时,却是发生在仓促之间,由于事先被清廷察觉,才不得不举事的。因此,各路义军的组成很是驳杂,成分不一。”

    “经过将近三年的演变和发展,战火的洗礼,虽然义军多达八路,成员将近五十万之众,是清军的两倍有余。但是,各路义军的心思不一,并不能形成统一的思想,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只因为内部大致分为三派,激进派,推翻清廷;中间派,固守起义之地,与满洲鞑子分庭抗礼;投降派,拥有一定实力之后,想要投降清廷,获得清廷的加官进爵。”

    此刻,王聪儿虽然默然不语,但并未出言反对,却也是一种默认,认可张林之言,对于起义军的当前形势分析很是认同。

    毕竟有着好些年的夫妻关系,相濡以沫,看到王聪儿的这番表现,张林也就知道了她的心中所想,揣摩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于是继续说道:“八路义军的内部派系繁杂,虽然他们也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可是,为了后面两派而撤兵回援,因此损兵折将,掌柜的,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此言一出,一下子就问住了王聪儿,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作为八路义军的总指挥,她当然知道白莲教的内部情况,并不像表面的那样团结。尽管心知如此,但还是不由得不说道:“可是,四川的几路义军也是白莲教之众,有着一定的战力,可以牵制住不少的清军,为咱们的挺进中原之地,可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旦他们被清军镇压,完全剿灭,咱们这边的压力就会大增,将会面临几倍于我的清军,来源于四面八方的敌军。如果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消灭,也就意味着,咱们这一路义军离灭亡不远了。白莲教的八路义军,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尽管有着实力强弱之分。”

    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知道王聪儿会有如此一说,张林没有任何的迟疑,径直接过话茬,朗声说道:“掌柜的,你说的不错,分析的入情入理,完全符合咱们的情况,四川的各路义军不能不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清军剿灭。”

    张林的语气停顿了一下,看到自己的老婆露出疑惑之色,很是不解的样子,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联络各个将领阻止你的回援,并不是不同意,而是在等一个时机,最适合救援的契机。”

    “掌柜的,如果你现在回援的话,最理想的情况下,无非就是一解四川几路义军的燃眉之急,缓解他们的困境。可是,却对白莲教的内部问题起不到丝毫的解决效果,而且还会使得咱们处于被动之中,面临覆灭的可能。”

    “咱们不妨按兵不动,先等等,看看四川几路义军的情况和表现。他们之中,不乏想要投降者和中间派,一旦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真的投降的话,就会完全看清清廷的真实面目,清廷绝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容不得他们的存在。”

    “直到那时,只要有一两个义军被清军所蒙骗,一些人被坑杀,其他的义军就会意识到招降之策只是一个幌子,完全清醒过来,不再幻想着固守以待和投降,知道如果继续那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走向死亡和毁灭。”

    “到那之时,才是真正的时机成熟之际,才值得咱们挥兵回援,重回四川,救他们。如此一来,白莲教各路义军就会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抗清军的铁桶合围之势。”

    这一刻,王聪儿才真正明白张林的用意,为何非要阻止自己立即行动?同时心里也在暗暗庆幸,还好自己留下张林,请教为何阻止自己回援?否则,如果没有刚刚的一番言语,不能说服自己,她王聪儿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立即挥师救援四川各路义军。

    然而,与王聪儿的心境不同,张林此时却想起了杨麟,尤其是最近一次离开广州府的时候,那番千叮咛万嘱咐。如果没有杨麟的那番分析,关于白莲教内部的种种问题独到见解,将来可能面临的情况,他张林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一番长篇大论?怎么可能会向自己的老婆提出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短暂寂静的过程中,二人都在消化心中所想,尽管十分想要和王聪儿多待一些时间,张林不得不离去,他还不想自己的这个冰雪聪明的老婆认出自己,不想身份暴露。

    此刻,张林的内心哀怨而又无力,更多的是深深的自卑,毁容之后的那副丑态,让他不敢去相认。

    没有再停留,张林向大帐之外走去,仅仅是留下一句轻飘飘的话,听不出丝毫情绪夹杂其中,很是平淡。

    “掌柜的,我先出去了,如果有什么吩咐,你可以让人传唤我。”

    当张林说这句话之时,王聪儿还沉浸在刚刚的一番分析之中,慢慢品味着。等到张林刚刚走出大帐,帘子还没有放下之际,这才反应过来,看着张林那渐渐消失的身影,只来得及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

    那一瞬间,恍惚之际,王聪儿的神情一滞,有些迷离,发呆的看着张林离去的方向,喃喃自语地说道:“好熟悉的背影,好像在哪里见过。。。。。。”

    然而,王聪儿只是失神了一会儿,就不再继续纠结张林的背影,再次回想起来,确认张林的说法十分正确,完全认可之后,随之站了起来,转过身去,开始凝眸而视,端详着地图,不知道在思谋着什么?

    就在这时,放佛心有灵犀一般,走出打仗的张林突然停了下来,转头看向大帐帘子的方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只是驻足了片刻,张林没有再停留,继续前行,身影渐渐变淡,消失在人群之中。(。)

第四百一十五章 琉球之殇() 
嘉庆三年,农历六月下旬,广州府早已进入炎炎夏日,临近中午之时,街上罕有行人,无论是权贵富贾,还是寻常百姓人家,多是躲在家中,不想被烈日强光曝晒。此时的广州城,怎一个热字了得?高温炙烤这个城市,犹如锅炉一般,如果拿出一个铁锅放在外面,摆在地上的话,不用任何的柴火加热,全凭燥热的天气气温,就能进行煎蛋。

    燥热的广州城表面虽是平静,暗里却是暗流涌动,风起云涌,一波紧张的气氛正在酝酿,渐渐变浓,随着契机的到来,这股暗流将会摆在人前,彻底爆发,引爆整个广州府,乃至广东省,祸乱整个华夏大地,迎来一次天地大变,朝代更迭。

    这一天,牙行之内,杨麟和尚薇儿坐于后衙的大厅之中,乘着凉,享受着杨麟发明的风扇所带来的清爽,阵阵清风,充斥大厅里,吹得下方两人好不舒服,尤其是吃着冰凉的西瓜,真是透心凉,在这个夏日里,还有比这更惬意的吗?

    “哎,薇儿,我记得你们琉球国的进贡是两年一次吧,目前为止,怎么还没见你们的进贡使团到来啊?以往之时,按照往年的惯例,不是早就到了吗?”

    “杨大哥,我也不知道,按理来说,确实是的,这个时候应该到了。”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尚薇儿的神色忽然一暗,变得很是难看起来,见此情形,杨麟的心里就是一紧,连忙问道:“薇儿,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闻听此言,尚薇儿面露难色,有些迟疑,最终一咬银牙,不答反问的沉声说道:“杨大哥,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吗?”

    眉头微蹙,露出思索之状,暗暗猜测,最终还是杨麟猜不出其中的缘由,只能不解地摇了摇头,疑惑地说道:“不知道,不过,我一直不明白,无论是哪个藩属国前来进贡,从没有见过公主随行的,你还是我见到的第一个。”

    “杨大哥,你有所不知,如果换做平时,一般情况下,确实不会有公主随行进贡使团,我之所以会出现在使团里,因为我们琉球国出现了变故,发生了一些让人无法掌控的事情。”

    杨麟心中一凛,一种不好的感觉油然而生,顿时也想到了一件事件,却无法确定,尚薇儿接下来的话语正好应证了杨麟的心中所想,关于历史的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