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国木棉红 >

第1部分

南国木棉红-第1部分

小说: 南国木棉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日月如梭能积淀留有的是真实生命在求索途中的不屈镌刻细细追思往日的足迹发现曾经的感动仍然激励着前行的斗志昔日阳光依旧照亮着心中的黑暗遂将从前所作之文精选成集以寄托对那人那事那心灵的揣摩和对我的部队我的塔山的追忆
 86836

前言() 
从开始军旅生涯的第一天始,塔山部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精神就一直教育和感召着我。塔山十八年,我从没有信仰到笃信马列,再到忠实践行,完成人生的重大转折,是塔山部队奠高了我的人生起点,校正了我的人生航向,激活了我的人生动力。

    当海洋被暴风雨激怒,浊浪腾空,怒涛山立,舵手的航行能力才能检验出来。当步履维艰,面临险情、劣势、窘境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究竟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还是一个谈虎色变的懦夫。

    人生的过程是既多情又无奈。生命给予一个婴孩的权力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被无微不至地悉心关怀,但婴孩却没有在艳阳丽日下奔突嬉戏的欢乐;童年的权力是展开稚嫩的翅膀在亲人目光覆盖的花园里尽情荡游,但童年却不能享受只身去闯荡万里风云的豪迈;青年的权力是在自

    己向往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横驰骋,但青年也常常立于迷茫的十字路口。1998年,我亲历了全**民奋击洪魔的壮观史实。抗洪结束后,我翻着30多篇在一线发表的稿子,忖度着军旅的寒暑时光陷入了深思:怎样做才更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人这一生到底该追求些什么,自己的军旅生涯到底该怎么渡过?

    1999年4月,一次绝好的机遇青睐了我一一被单位列为提干对象参加军区组织的集训。并有幸与李向群所在班班长王邵同一个中队,亲耳听到李向群的事迹,亲眼见到李向群班长的风范,使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自己要追求的人生信仰吗?心中有了这种认识,就仿佛一抹照射黑暗的

    阳光,引领我鼓起勇气大胆前行。

    任营主官的时候,营区外高耸的远山总是勾起我的遐思。生命常常是这样的,走过长长的路,风景成梦。夕阳时分,凝眸窗外,眼帘扑过的是梦里依稀的远山。善容万物的青山,含着春红夏碧,秋黄冬洁,蜿蜒着当年的深情,昂扬着故土的热烈,久蕴着追求的虔诚。

    与塔山部队的深厚情缘,是这辈子最大的荣光。石头可以被打碎,但不能改变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自身的红色;我即使化为热土,也不会改变对塔山部队的感恩之情。我热爱这绿色的军营,这个伸展我青春韶华的场所,闪耀着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红霞。

    日月如梭,能积淀留有的,是真实生命在求索途中的不屈镌刻。细细追思往日的足迹,发现曾经的感动仍然激励着前行的斗志,昔日阳光依旧照亮着心中的黑暗。遂将从前所作之文精选成集,以寄托对“那人那事那心灵”的揣摩和对“我的部队我的塔山”的追忆。南国木棉,英雄之树,花开极艳。故书名《南国木棉红》,以示是对英雄之敬仰,也表军人之情结。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那么,我们未来的历史该如何书写呢?我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篇章写得更加完美。

我的部队 我的塔山() 
我所在部队诞生于抗战初期,前身是1937年12月山东文登天福山起义部队。抗日战争初期,首战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解放战争时期,在新开岭战役中,与兄弟部队一起首创东北战场全歼蒋军一个主力师的记录。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团队,铸就了“服从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塔山阻击战背景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很焦虑。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塔山地势

    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村南有条干涸的河滩,架有一座铁路桥。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通向高桥的地方,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唯一的防御制高点。塔山不是山。距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战斗过程

    敌军当时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是国民党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11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我军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我两军在塔山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国民党军陆军进攻时,海军的炮击、空军的轰炸,严重地摧毁着我军塔山阵地。诚如惠德安所描述的:“从葫芦岛北山上向塔山遥望,但见海空火力集中轰击,真是地动山摇,霎时间塔山成了一片火海,硝烟直冲云霄,凝结成一团巨大的乌云。”在这样的疯狂攻势下,在那个狭小的局部战场上,每分每秒都经受着生死考验的我军,无法设想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的交战将由此演变成何等规模。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场血拼,达到作战目的,必须不惜代价。

    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我军塔山英雄团,创造了战史上伟大的奇迹,打得国民党看着塔山的红旗失魂丧胆败下阵去。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

    ●塔山精神

    烈士已长眠,英雄已云散,时间已将一切淡化,但历史没有忘记,新一代塔山军人更不会忘记。在塔山阻击战六天六夜血与火的考验中,前辈们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用忠贞和热诚,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崇高信念;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明似铁的组织纪律性;敢打硬仗恶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顽强战斗作风;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等优良传统,概括起来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16字塔山精神,它是无数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革命精神,也是老红军传统、老八路作风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具体体现。

    顾全大局是一种境界,严守纪律是一种作风,勇于牺牲是一种品格,敢打必胜是一种信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塔山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形成了“创业、创新、务实、扎实”的新时期塔山精神,它完全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的需要,符合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新时期塔山传人,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紧紧抓住换装转型历史机遇,扎实搞建设,科学求发展,创新谋打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核心军事能力不断提升,正规化不断进步,后装保障效益不断

    提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纲要》为依据,点面互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塔山精神的代代传承,一定能使塔山战旗名垂青史,永放光芒。

记忆中最生动的一堂课() 
我是哲学老师阐述团结的定义。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两个圆圈,说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圆滑得滴溜溜的球,要想让两个球贴合在一起的话,只能将两个球各切掉一部分。老师说着擦掉了两个圆形的一侧,这样各缺失了一部分的两个圆形就能紧贴吻合了。所以老师告诉我们团结的定义就是双方都要抹去结合那部分的圆滑,否则两个球是贴不上的。

    伟大导师******讲:人是需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告诉我们: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监督,才能维护这个集体的团结。

    部队建设,我们要搞好团结。班子和,单位兴。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道理,是搞好单位建设的一条规律。军政主官围绕“大目标”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班子成员围绕“主旋律”奏好协作曲,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个人的进步提高,我们要搞好团结。团结好两全其美。就如一条绳上拴九个蚂蚱,配合得默契,都能飞高、飞远,否则谁也飞不高、飞不远。同理,好班子,出干部;散班子,误干部;差班子,害干部。

    自己的部属,我们要搞好团结。班子不团结,主官不合拍,必然造成部属不敢接近这个、又不敢靠近那个,近了可能吃亏,远了也可能吃亏,这个关系让部属不好处,难办得很,难受得很。

    个人的友谊,我们要搞好团结。在一块搭班子,是一种缘分。一起合作共事,也就是几年时间,应该为之珍惜。相处,要处出感情,要处到分开之后能互相思念。

    身心健康,我们要搞好团结。班子团结,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肯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精力充沛;闹不团结,你琢磨我,我琢磨你,慢慢地互相不放心,肯定工作不顺畅,心情不舒畅,吃不香,睡不安,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所以说,团结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团结是大道理,团结是硬道理。赠大家一副对联,也作为自勉:“一个鏊上烙饼,莫闲这薄那厚;一个锅里煮粥,莫分你稀我稠。”横批是“以和为贵”。

想念你;退伍的老班长() 
老班长:

    去年年底,在一阵阵喧天的锣鼓声中,您光荣退伍了。但您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是永远挥不去、抹不掉的,您给我的爱我将会终生铭记。

    记得刚入伍时,我和几个同乡一起被一个高个子班长带到了连队。几个同乡接二连三被几个班长领走了,唯独剩下个子矮小、既不会打篮球又不懂踢足球,唯一优势是高中毕业的我。在我遇到从未有过的尴尬,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时,突然听到一个“这个兵我要了”的声音。循声望去,看到表情威严的您缓缓走来,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这个班长肯定很凶。不管那么多了,先谢谢他为我解了围,圆了场。后来才知道您的大名叫覃松,是一名超期服役的老班长。

    我提着背包怯生生地走到您的跟前,您很亲切的问我多大了,什么学历,几个兄妹。我看着这陌生的面孔,想着父亲不让我把心里话随便说给外人的叮嘱,我的心灵紧锁着不肯开启。但经不住您语重心长的开导,我最终还是和盘托出了。过后的一个多月,我逐渐认识到,不把心里话、内心事说给班长、干部听,那才是十足的傻瓜。

    您知道我到部队想考军校,便经常给我讲,考军校必须首先把训练搞好,并用您的亲身经历告诫我:男子汉不能怕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