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45部分

燕王朱棣-第45部分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七章 【巧言设谋】() 
深秋天气,北平入冬极早。

    这日朱棣起了个大早,天降下大雾,白蒙蒙的,见不足五尺。郑和知道朱棣卯时即起的铁律,因早早地便入了隆福宫正殿,招呼着丫鬟老婆子给朱棣预备起洗浴的温水、细盐和早点。

    朱棣也不用早点,出了宫门来到前苑,招呼朱能以及新收的护卫张武等人陪着练了一趟拳脚,又使了半个时辰兵器,这才发现那张武除了力大无穷,武艺竟也精湛。眼见着天已过辰时,南边顺承门口的大庆寿寺隐约传来僧人早课的念经声,朱棣因叫来郑和,吩咐着去寻那北平府都指挥同知陈珪。

    郑和不禁为难:“去寻陈珪?这个时辰?却不知该去衙署还是他的府邸?”

    朱棣这才想起自己这一行的手下都是初到北平,于城区都不熟识。

    一旁的张武因笑道:“殿下,北平府的都指挥同知并不坐衙的,陈将军想来是在城东的府邸。嘿嘿,郑和不识路,下官陪他走一遭如何?”

    想着也只有张武一人是北平的旧将,朱棣也自无话,只点了点头,自迈入隆福宫里去用早膳。因在应天府的伙夫也都随着入了北平,能做得一手好徽菜,朱棣于膳食倒并不成问题。且一路奔波,食材有限,终于能上得一手好菜了,故而朱棣也进得香甜。

    刚用过早膳,沏上一杯艳艳的普洱,朱棣在正殿正要翻那本没有读完的《资治通鉴》,抬眼却见郑和领着一个将领已然匆匆回来复命,细细瞧去,来人圆胖脸上一对小眼如豆,正是那北平府都指挥同知陈珪,正扎手搓脚地在门外要行礼,便放下书笑道:“是陈将军来了?快请进吧,大清早地扰你,真真过意不去。不知陈将军可用过了早膳?若是没有,本王这里有现成的吃食,只都是南方口味,若你吃得习惯便在本王这里将就着用些。”

    陈珪却不知朱棣历来喜欢与武将一处搅闹、不太讲究规矩,虽然明明仍是饿着肚子也不敢到燕王府蹭饭,因撒谎笑道:“下官早饭向来用得少,方才在府里已经用过了,岂敢搅扰殿下?”

    朱棣一笑,也不勉强,指着下首一张椅子让他就座,稍一沉吟便依着昨夜的计议,试探着道:“本王请陈将军前来,乃是有事相求的。”

    陈珪心中诧异堂堂燕王有什么药制剂帮忙的,却不敢做大,忙躬身道:“殿下但有吩咐,下官岂敢不从?殿下尽管说来便是。”

    朱棣觑着陈珪,见他神色真诚,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拐弯抹角,笑道:“说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只因本王在邗沟时曾得了父皇的旨意,加了本王五千七百七十名护卫。燕赵之地多义士,本王便想着在这北平地面选一些精干之士来充溢我燕王府。”

    听说这大清早把自己喊来只是要选护卫,陈珪不禁放下心来,可听得洪武皇帝居然加了燕王五千七百七十名护卫,也是暗暗吃惊。要知在洪武朝,皇子的护卫均有定制,一般也就千余人,这燕王府居然可以多招五千多护卫,比之太子怕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燕王得到的宠信也真是吓人。因道:“这燕山之地确多勇士,只不知殿下要如何选法?”

    朱棣从丫鬟手中接过送进来的清茶,似有似无地踱了下去,朝陈珪递了过去。陈珪慌忙起身接了过来,朱棣却摆了摆手示意其坐下,这才挨着陈珪捡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想了想,沉吟着道:“本王想着若是从百姓中来选也是可以,只训练要费了功夫,一时半会儿他们也派不上用场。嗯。。。。。。本王来时,父皇便吩咐本王要好生留意燕山一带的防卫。本王看。。。。。。便去燕山一带的军中选一些身手还过得去的士卒吧,本王也好乘机看看防卫军阵什么的,免得父皇问起,若是本王答不上来怕又免不了挨一顿训斥。了哈哈哈,不知陈将军以为如何呢?”

    陈珪却是个精细之人,听朱棣提出要去军营选士卒,已隐隐觉得不妥。可后来又听说是当今皇上的意思,那却是也无推脱的道理了,略想了想,便恭敬道:“殿下但有所需,自当效劳。燕山一带的将佐下官都还熟识,若是见了殿下也必高兴。却不知殿下何时启程?下官也好从营里抽调人手前来护卫。”

    朱棣听陈珪答应下来,心中也自高兴,哈哈笑道:“好,有陈将军协助,本王轻松不少。至于护卫嘛,本王看便免了吧,各营的兵士都有驻防要务,不便调动。只需从我燕王府带上几十名护卫就行了,想来在这北平、燕山一带也不至就出什么差子。”

    陈珪待要劝,朱棣却已起身大踏步来到门外,唤来郑和吩咐高声道:“且去传本王令,要朱能、张武从护卫里选出一百名精壮些的到隆福宫外集结,一会儿随本王去一趟燕山。这燕王府的护卫嘛,便交由丘福打点,告诉他,若是本王不在期间燕王府出了什么差错,本王定会拿他是问。”

    郑和应声要走,却又站住了,转身沉吟着问道:“殿下,此去燕王不知要多久?若是时间长是否该禀王妃一声?”

    朱棣一笑:“兀自啰嗦,不需你去禀王妃,你要随本王一同前去,本王身边没个侍候的也是不行的。王妃昨夜睡得沉,且不去扰她,一会叫丫鬟转告一声便是。就说本王快则十天,最迟不过一月便回。若是一个月还没回来,便让王妃去请华云龙华老将军来寻我便是。”

    郑和原就是试探自己是否能够同行,此时听了朱棣话,情知自己可以同去燕山,心中顿时高兴,嘻嘻笑着便去传令去了。

    陈珪见朱棣举手投足间便已分派停当,且攻守兼备,心中也暗暗佩服,因问道:“殿下,燕山防卫极多,恐怕一月时间也看不过来的。不知殿下要如何看法?走何线路?”

    朱棣原只想着先入军营便是,不妨有此一问,也不禁一愣,想了想便道:“本王来时,魏国公徐达多有嘱咐要本王将北平、燕山一带他留下的防卫多加修缮。可魏国公当年到底留下了哪些工事本王倒也并不明了,不知陈将军可否知晓一二。”

    陈珪知徐达乃是朱棣的岳丈,因恭维地笑道:“这北平、燕山的防护可都是尽出自魏国公之手,后来无论是何人为帅,也只修缮加固罢了,无人能选出更佳之地。当年魏国公除了改建北平的多处城防、设了卫所之外,还在北平以北、燕山以南的夹壁处屯田,以做缓冲之用。此外魏国公还沿着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及门头沟一带,以燕山和军都山内侧的山脊为屏障筑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关城,最终成了拱卫北平的态势,元兵自此不敢南下。若说起来,花上一天一夜怕也说不完呢。”

    朱棣不想徐达在北平构筑了如此多的工事,也是一呆,想了想便道:“那我们便沿着燕山山脊,走走那些关隘吧,若是遇上了元兵,也可以杀他几个,让我燕王府的护卫也练练身手。哈哈哈。”

    见朱棣全然不似其他天潢贵胄一般娇嫩,反倒勇武豪气、气魄非常,陈珪不禁打心底里佩服起这个年轻的燕王来。

第二十八章 【火德真君】() 
自驱逐元兵于漠北,至洪武四年,爱猷识礼达腊与库库聚集和林,借塞外地域辽阔之势,休养生息,准备卷土重来。元丞相伊苏,元将高家奴、哈剌章、纳哈出则分别占据辽东之开元、辽阳、沈阳、金山等地,伺机南下。为此,徐达于北平修缮城池,迁沙漠遗民屯田燕山以南,于原长城上增建关隘。自此,以宁夏至长白山山脉的万里大漠、燕山山脉修筑之长城、北平至燕山之屯田为三道防线,大明将元兵死死地挡在了漠北的蛮荒之地。而三道防线中,又以长城为最重。

    长城在先秦时期各国便已经开始建造,秦始皇灭六国后,以秦、赵、燕三国长城为主,东西延伸,从此西起甘肃,东至鸭绿江,连绵一处,长达万里。此后,历经汉、魏、隋、金等朝的不断完善,长城愈发坚固。

    洪武年魏国公徐达攻克大都后于北长城多番察看,重新修筑了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关城。自此长城自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便已长达一万四千余里,从东至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及门头沟六地。

    几大关隘中,又以居庸关为首。居庸关始建于先秦,徐达攻克大都后却不以前居庸关中心建城,反建于云台以北的“上关”,占据太行余脉军都山地的险要地形,牢牢扼守北平府的西北门户。因其关形势险要,成兵家必争之地,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含关沟,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景色十分秀丽。

    从北平至居庸关,须从德胜门出城,过白云观,再沿着醉庸里往南,跨过陶然亭后再重新折回北向,过香山,经琉璃渠便到居庸关了。

    朱棣、陈珪、郑和、朱能、张武一行百余人的马队出得北平城,只行了不到半日便来到一处山门,山门口有一个四柱七楼的木牌坊,牌坊上书“洞天胜境”四字。山门以西还有一处殿宇,却已烧成了灰炭,空留下一些残壁断埂,看模样已被烧毁有些年月了,东倒西歪的一些尚未烧尽的梁柱上都已经结了许多的蜘蛛网。

    朱棣瞧着好奇,勒住了马指着这座山门问陈珪:“这是何处?一边烧毁成了这副摸样也不修缮,另一边瞧着倒还十分完好?”

    陈珪随徐达攻大都,随后便一直驻防北平,对这地面十分熟悉,因指着那烧毁殿宇笑道:“那本是长春宫,乃是全真派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修道之地。当年随魏国公攻打大都时,也不知怎的此处便着了火,等我们赶到时火势已然将整个宫殿都烧了个遍,救之不及。当年徐大帅还说要禀知万岁加以修缮,不想大帅又被派去征了新疆,几年下来,此地便成了这等光景。长春真人泉下有知,怕也不免伤怀了。”

    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名号朱棣也自听过,乃是全真道“七真”之一,龙门派的祖师,曾四出居庸关,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劝其止杀,而闻名天下,为世人称为“丘神仙”。不想神仙生天后,留下的行宫居然落得这副模样,朱棣不禁暗叹,便又指着另一处完好宫殿问道:“那此处又是何殿?”

    “这乃是白云观。相传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所建。”

    朱棣不禁愕然:“这无名大火烧了祖师爷的行宫,倒绕开了弟子建的宫殿?这也忒作怪了些。莫不成这长春真人的弟子比之更得了天道?”

    “好家伙,徒弟比师父还行?”朱能也不禁咂舌。

    陈珪想了想却摇头道:“长春真人修建白云观的弟子乃是无名之辈,道行怕难及祖师万一。下官倒是听说当日无名火起时,这白云观恰好有一位高人在此落脚。都说这无名火是畏惧于这高人的道行,因而烧到这白云观便灭了。”

    “高人?比之长春真人丘处机更甚?当世若有此等人物,怎会未曾听说?”朱棣等人都不禁诧异。

    陈珪却笑了笑,道:“殿下必定是听说过这位高人的,只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逃逸世外,不落凡尘,不引人注意罢了。”

    一句话将众人的好奇都引了出来。朱能不禁急急道:“他娘的,你倒是快说啊,到底是何方神仙?我老朱倒想去拜会拜会。”

    陈珪眯着一对小眼睛觑着众人,这才笑道:“此人乃是张良之后,武当山创派祖师张君实也。”

    “张君实?没听过!这等无名小卒也是神人?”朱能瘪嘴不屑道。

    陈珪知他粗俗,便解释着笑道:“张君实还有一个名号,又叫张三丰,嘿嘿,你可曾听过?”

    “张三丰?”朱能已是吓得咂起舌头来。

    若论起张三丰,世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传说此人生于南宋理宗年间,算下来已经一百多岁的年纪,历经宋、元、明三代,也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此人道法、武艺均已至化境,天下共推之为第一,确属无疑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称帝之后便曾三次派人至武当山寻访,此人确避而不见,四处云游,无人知其踪迹。

    便连朱棣也吃惊道:“张三丰?此人曾到过这白云观?”

    陈珪因朱棣相问,沉吟着恭敬道:“下官也不能确定,只当年这长春宫因无名火被烧之后下官曾来此探查过,当时此地人说张三丰回乡扫墓,恰巧来了燕京寻访故友,岂知昔日故交皆已过世。张三丰感伤之余游走西山,却得遇一邱道人叙道,乃知这邱道人便是早年相遇之高士。之后张三丰便落脚于白云观。当夜火起,遇白云观而止,人人皆言因白云观中有张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