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92部分

燕王朱棣-第92部分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得令!”沐英接了令箭,也是转身去了。

    徐达抬眼看了看剩下的将官,又抽出一根令箭:“右将军傅友德——”

    傅友德一直等着自己的将令,可左等右等,汤和、沐英都领了军令去了,却迟迟不到自己,早心里焦躁,此时听着点了自己,兴奋得脸都红了起来,咧嘴笑着已是大踏步迈了出来:“哈哈哈,末将在——”

    众人见他这副模样儿,都忍不住失笑。

    徐达也淡淡地笑了一下:“颍川侯不需着急,还有一处硬骨头非你不行。”

    “哦?哈哈哈”,傅友德不禁大笑。

    徐达抿着嘴,高声道:“令右将军傅友德领密云水库左右两军共计六万北征将士,出永平,与辽阳的叶大旺两万人马,分从东南两路合进,务求一举全歼朵儿不花部。”

    傅友德听说是将朵儿不花留给了自己,也觉得兴奋,上前两步就要接令,徐达却犹豫了一下,又嘱咐道:“右将军记住,你这一处是关键,一定要狠狠地打,你不将朵儿不花歼灭,金山的纳哈是不会上钩的,咱们议好的计策便就不灵了。所以,这一个大战的关键,可全都落在你的身上。”

    傅友德听得徐达如此看重自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大将军放心,末将省得了,看我的吧——”,说着就接了将令,大踏步就要走。徐达又忍不住嘱咐:“右将军——若是剿了朵儿不花,先不急着回北平,径可直驱辽河等元贼腹地,务求多杀贼,多立功。”

    傅友德只觉得徐达啰嗦,但听说是要自己多立功,心里也自高兴,大声应道:“末将得令!”,至此,徐达方让傅友德出了营帐。

    满营帐内,将官已所剩无几,上首站立的燕王朱棣脸色早已铁青,却一直忍耐着不便多问,此时想着徐达定是觉得自己身为皇子、身份金贵,不能舍身犯险,便只得自跨一步出来请战:“大将军,末将请战——”

    徐达看了看朱棣,也不禁为难,沉吟许久方下定了决心似的,起身大声道:“请燕王殿下接令——”

    朱棣心下澎湃,眼中都快沾出血丝了,却并不表露出来,稳稳地上前接了将令,大声道:“末将接令!”

    徐达也自有些激动,沉沉地看着朱棣:“令你领本将中军五千人马,北平卫所余下的一万三千人马,陈珪辖下一万人马,华云龙辖下五千人马、房胜辖下五千人马、李彬辖下原昌平卫一万人马,及燕山千户火真辖下两千人马,共计五万人马,埋伏于密云东北的古北口,只等纳哈怵军至,则从中军奇袭,与西路掩杀的沐英、汤和,一举围歼纳哈怵二十万元兵。决不能让其东进与朵儿不花会合!方才诸将,以及中军总兵马云,参将周鹗、吴立,统归燕王指挥提调!”

    朱棣万万没想到,出密云的奇兵居然指给了自己,这可是这一次战役的重头戏啊,心下也有些紧张,却不肯示弱,朝徐达抱拳朗声道:“末将得令!”

第二十一章 【北征大捷】() 
洪武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明朝北征大军分东西两路,分别迎战屯兵金山的纳哈怵和屯兵灰山以西的朵儿不花。大将军徐达带领北平都指挥使陈亨、布北平布政使李彧坐镇北平,专一接应、提调各处大军,转运军粮。原本掌控北平、燕山军事的指挥使陈亨如今算是完全被束之高阁,没了实权。陈亨虽觉得窝囊,却也无可奈何,只是终日托病不出,等着看北征大军的笑话。

    可事却不如陈亨所料。东路大军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先锋,联合了驻守辽阳的叶大旺,共计八万人马在灰山大败元将朵儿不花,俘获元军人畜无数。取胜后的叶大旺分守辽阳、灰山两处要地,傅友德则依着徐达事前的安排,带领本部人马直入元军腹地,到西辽河再遇元兵,北元军不战而逃,傅友德轻骑追击,擒获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大胜而回。

    西路军则又分成两路:西平侯沐英领南征军十万,出白羊口;信国公汤和领五万人马,联合昌平守将柳升一万人马,出延庆。两路人马谨守徐达战前的布置,只是阵战,并不奇袭,只是缓战,并可急战。一副要与驻守金山的纳哈怵搏命决战的架势。几次交锋,双方互有胜负。却在这时纳哈怵接到朵儿不花军情急报,这才觉得自己上当,便连夜留下灯火通明的空营,却偷偷地领军东进,要去驰援朵儿不花。

    岂料汤和和沐英的十五万人马在身后不足五里的地方紧追不舍,纳哈怵几次觉得人困马疲,回身要放手一战时,汤和和沐英的追兵又莫名其妙地缓了下来,似乎也是气力不济。可等纳哈怵想要埋锅造饭、安营歇息时,追兵却又追了上来,哪里还容得下自己休息?说起来,汤和和沐英的十五万追兵就像一贴狗皮膏药一样,始终贴在纳哈怵后面,甩也甩不掉,避也避不开。纳哈怵只觉得来气,却又束手无策,只得一咬牙,下令全军不得下马,务求尽快与朵儿不花会合一处,想着到时候再回过头来收拾汤和和沐英也是不迟。

    眼见着纳哈怵二十万人人困马乏,急匆匆地赶往永平,待到了涂平时,却忽然从古北口杀出一群人马来。这群人马共分成了十队,人人骑着快马,队队整齐划一,冲入纳哈怵军营左冲右突,也不缴辎重,只是见人就杀。纳哈怵的军中原本人多,不易指挥,人困马疲时见来了这一群奇兵,早就乱了阵脚,四下溃散,践踏死伤者无数。可是漏屋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原本在身后不紧不慢跟着的十五万追兵也不知哪儿来的劲儿,一窝蜂地也从西边冲杀了过来,转眼间纳哈怵的二十万人马就十去其七八。主帅纳哈怵慌不择路,只往深山老林里逃去。余下人马死的死、降的降,纳哈怵整整二十万的军马在半日不到的时间里竟然就近乎全军覆没。

    东西两路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平,至七月十一日,东西两路军马都班师回到了牛栏山的营地。汤和、沐英、傅友德,及一众裨将,个个都有斩获,喜滋滋地回来向大将军徐达复命,只等奏报了洪武皇帝,另有一番封赏自不必说。可偏偏只有燕王朱棣所领的密云奇兵不见消息。

    待问与朱棣合围纳哈怵的汤和和沐英时,二位老将都言密云奇兵功高,瞬间就将纳哈怵的人马杀得大溃,这才有了密云大捷。可至于密云奇兵去了何处,二人只说战事将尽时,密云人马呼啸着追杀敌军主帅纳哈怵去了,不知所踪。

    战场抢功是常有的事,何况这么一场大战,彼此不能顾及也是合情合理,因而徐达虽然忧心如焚,却也不能多说,只是下令燕山一带留下的守军多派轻骑侦察,务求寻得朱棣下落,说起来,徐达心下其实有些懊丧起来。

    燕王朱棣并没有去别处,只因初次领兵,杀气正盛,想着纳哈怵军马人多势大,绝不能与之阵战。至密云时朱棣就将下辖的五万人马分为了十队,分由自己、朱能、邱福、火真、华云龙、李彬、陈珪、房胜、张武、以及总兵马云率领。十队人马除朱棣外,互相不相统属,各自为战。待纳哈怵到了涂平时,朱棣、朱能、邱福、火真便帅了自己所辖的骑兵直冲中军,将二十万人马斩为两截。待纳哈怵的前军回身要来救时,华云龙、李彬、陈珪又杀了出来,再将前军冲为两截。纳哈怵后军要来救时,房胜、张武、马云的奇兵却又冲杀了出来,将后军也截为两段。这么一番冲杀,二十万军马竟被断为四截,加之朱棣所领的十队骑兵不住地往返冲杀,纳哈怵的军马岂能不乱?

    眼见战事待尽,朱棣只觉得余犹未尽,便当先而行,又领着十队人马呼啸着直奔大漠腹地去了。这一支人马闪电似的横扫元军老巢,竟一路攻了高州、松州、全宁,又过胪朐河,生生地俘虏了北元知院李宣的两万部众、马匹无数。朱棣原要继续突进大漠,朱能、邱福等一干裨将哪里肯依?好说歹说,方将这么一个杀性已起的燕王劝了回去。

    待朱棣一行密云奇兵回到牛栏山时,已是七月二十六日。

    眼见着朱棣等人俘获如此多的军马,占了这许多元军老巢的地面,众将都为之骇然,就连沐英、汤和、傅友德这些征战半生的老将都为之大惊失色,暗暗佩服这位皇子的胆气和谋略。谁能想到这么一个龙子凤孙,在战场上厮杀起来竟然如此出色呢?光是这么一次闪电一般的奇袭,只怕就足以与汉之霍去病相媲美了。若说北平、燕山一带的文武官员原先是碍于徐达的面子,对这位燕王毕恭毕敬的话,那如今他们对这位藩王算是彻底地钦服了。

    饶是北平都指挥使陈亨,也暗地里觉得这位燕王确是要比其他的皇子好了不知多少倍。若说起来,这位燕王竟与唐之太宗皇帝有些神似。想到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陈亨又不禁对自己的女婿、晋王朱棡多了几分忧虑。

第二十二章 【皇后薨逝】() 
洪武十四年的北征,明军取得大胜、燕王立下奇功,捷报传至京师,洪武皇帝大喜过望,加燕王护卫两千,恩赐金银无数。就连燕王府原先的几个贴身护卫,也都因此一战封了官爵。如邱福被封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朱能被封为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柳升则官复原职、仍为北平都指挥同知,不一而足,却都掌了兵权。

    北征主帅、征虏大将军徐达则因爵位至顶,洪武皇帝无法加官进爵,只得特赐昔年为吴王时的旧邸与之,又命有司于旧邸前治甲第,赐其坊名曰“大功坊”。这其实虽没有得王爵,却已经得了王的恩宠。

    虽如此,徐达却一再推辞,并上奏称北征军人数太众,耗粮甚巨,如今战事已毕,不宜继续驻大军于北平,云云。

    这其实正是洪武皇帝得了捷报后日日耽心、却不便提及的事儿。一来是因为北元初败,皇帝远在京师,不了解边境局势,不宜擅自撤军;二来嘛,战事初胜立刻就将兵士遣至他处,也容易寒了军心。

    如今这事却由军威最高的徐达主动提了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也说明北边局势已在掌控之下,因而洪武皇帝将徐达章奏印以邸报,大肆分发天下。这其实是将这么一件并不讨好的事儿,推给了主动要来背祸的徐达。洪武皇帝还在邸报后亲笔谕示曰“魏国公乃我大明沙场第一人,可与古之良将媲美,立下如斯功劳,恩赐之以吴王旧邸,乃是朕之荣宠,不可推脱。至于军马耗资巨大之言,实是老成谋国之见。然朕细思之下,却觉天下尚未大安,贼心亦未死也,用兵之事万不可轻废。”

    至此,皇帝是将恩宠告之天下了,若是徐达再要推脱,那就有忤逆之嫌了。在此之上,朱元璋却顺着徐达的奏章给予了驳斥,又十足地招揽了军心。这种帝王心术,徐达这位沙场上的厮杀汉子,却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而才抛出这么一个题目,跟皇帝一起唱了这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

    洪武皇帝的谕旨却还没完,又转了话锋,言:“如今天下初定,百姓生计凋零,民生一事乃是国本,关乎大明基业,亦不可不勉力而为。用兵与民生,乃国之根本,不敢轻言废除。为今之计,朕决意由颍川侯傅友德领原南征十万军马南下大理,会合蓝玉,务求将西凉、云南叛军一举而歼。原南征主将沐英征战边疆多年,劳苦功高,准予回京,慰朕思念之情。原北征将士仍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统领,务求于燕山、北平一带扫除元逆,构筑长城防务工事,使敌不敢轻进。其余有功人等,皆有封赏。魏国公可会同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颍川侯傅友德于北平阅兵,犒赏三军,威慑群匪,宣朕之仁德!”

    至此一番旨意方才毕了,诸将自得奉旨行事。洪武十四年十月,北征大军在通州举行了极盛大的阅军。

    皇帝的旨意里并没有提及燕王朱棣是否参加阅兵事,可参加北征的兵士、裨将、主将,谁不知道这次战役的胜负之手全赖这位皇子啊?正是因为他将五万军马分成了十队骑兵,才将兵力最盛的纳哈怵二十万人马冲得七零八落,这才有了最后的大胜。又有谁不知道正是这位年轻的燕王,带着骑兵闪电一样直入北元的腹地,生擒了北元知院李宣的两万部众,几万人马竟然如魔鬼一样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肆意在北元的地盘来回穿插,视敌军于无物。

    有这样的一位王爷与自己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北征的将士无不觉得荣光。因而当燕王出现在阅兵场上时,数十万军士激动得无不举刀挥枪呐喊,一时间通州的点将台下山呼海啸,俨然已经盖过了魏国公徐达的风头。

    徐达却并不在意,反而从心底里欢喜。因为朱棣在北平的威望,终于无人可以撼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