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楚怀王 >

第170部分

大楚怀王-第170部分

小说: 大楚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良答道:“先生,这次学生去城中贩粮食,听城中的百姓所说,今年庸县麦米收获之后,评为楚国各县第一,因此,楚王决定奖励庸县尹,赐百金,晋爵一级。”

    “另外,先生带动庸县百姓种植麦米的事情也已经传到楚王的耳中,因此楚王决定赐先生五十金。并且,听百姓们议论,似乎楚王有意要见先生一面,打算请先生前往郢都一会。”

    “什么?这是真的吗?”

    “这么说,有了这笔赏赐,我们可以买牛了!”

    “楚王要见先生!”

    “···”

    众门人议论纷纷,虽然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全都露出难以置信之色,纷纷向陈良询问此事真假。

    许行一愣之后,笑着摇头道:“楚王想要见我这庶民,这该不会是百姓以讹传讹吧!”

    他在楚国呆了数十年,楚国上下是什么情况,难道他还不清楚吗?

    这在楚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陈良应道:“先生,学生听说这次来庸县宣布楚王赏赐的,乃是下大夫左成。若是仅仅只是宣布楚王的赏赐,只需派出一个谒者就足够了,根本无需大夫左成亲自前来。所以,学生以为此事应该不假。”

    听到楚王派出一个大夫前来,许行不由皱了皱眉,迟疑道:“这······”

    许行当然不会以为楚王听到他的贤名,然后就邀请他前去郢都请教。

    若是是这样,楚王早就邀请他去郢都了,何必等到现在。

    许行早年就在楚国混,宣传农家的主张,或者说不仅是他许行,包括农家的许多先贤,都在楚国宣传过主张。

    但,遗憾的是,历代楚王从来就没有采用过农家的主张,甚至包括吴起来楚变法,同样也没有理会农家。

    许行的疑问,他的门人全都有,其中,陈幸想了想道:“先生,学生猜测这会不会是楚王的沽名钓誉之举。”

    陈良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先后拜了两位先生,前儒家大贤陈相,现农家许行,全都是楚国人,并且全都没有在楚国获得任何重视,对于楚国的情况,他知之甚深。

    许行叹道:“你们这是心乱了,如今消息还未确认,你们有何必猜测楚王的想法!况且,楚国的情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就算楚王真的邀请我前去一会,难道会听从我的建议,亲自下田耕种吗!”

    门人闻言纷纷拱手行礼道:“先生教训的是!”

    ······

    三日后上午。

    大夫左成用过朝食后,坐上马车,顿时困意重重。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回味着昨晚庸县尹送给他的越女,不由心中一荡,接着便感到疲惫不已。

    而马车后面跟着数位侍卫,带着一俩马车,满载五十金铜钱,迎着太阳,悠哉游哉的从庸县县城出来,在一名向导的指引下,御者驱车赶往许行的住所。

    一个时辰后,马车在许行的住所外停下。

    左成下车后,见周围空空落落,没有一人前来迎接,顿时不喜,询问道:“这里是否是那许行的住所?”

    向导赶紧低头应道:“回使者话,此处正是许子的住所。”

    左成闻言有问道:“那么昨日你们可曾将本使今日要来向许行宣布大王诏令的事情通知许行?”

    向导回道:“回使者话,昨日已经通知许子了。”

    左成闻言怒道:“那么为何不见许行前来迎接,接受大王的诏令!”

    “这···”向导急忙拜倒:“请使者恕罪,小人实在不知这是何缘故。”

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 
    左成大怒的声音传到屋内,正持笔誊写木简的陈良听到外面传来动静,立即起身而出。

    到了前院,见外面的马车旁,有一贵人打扮的人正在大声的训斥一人。

    于是,不紧不慢的来到左成面前,拱手行礼道:“敢问贵人可是左大夫当面?”

    左成早在陈良抬出房屋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陈良,只是见其年纪并不老,发须青黑,虽然脸色带着农夫长期耕作的黄黑之色,但是一举一动,全都从容不迫,仿佛儒家的子弟一般。便知道这不是许行本人,而是许行的门人。

    于是便没有停止训斥。

    直到陈良开口行礼,左成这才应道:“不错,正是本使。”

    说着,左成明知故问道:“敢问先生可是许子。”

    陈良应道:“大夫误会了,在下乃是先生的学生陈良,并非先生。”

    说完,陈良向左成行礼道:“良见过大夫。”

    左成闻言不置可否,问道:“不知许子何在。”

    陈良应道:“回大夫话,先生此人正在田间务农。”

    “务农?”左成闻言心中一怒。

    莫非他许行还真把他当成一个人物了?

    昔日先王派出三位大夫邀请庄子,结果庄子跑到河边钓鱼去了,然后三位大夫只好主动到河边找到庄子,然后向他发出邀请。

    现在许行明知今日他要来邀请,结果跑到田间务农!

    难道,这是要他前去田间请吗?

    想着,左成心中一笑。

    庄子是什么人,那是真正的大贤,隐士。

    你许行是什么人,一个疯言疯语的妄人,能和庄子比吗?

    竟然要楚王使者亲自前去田间邀请!

    想着,左成问道:“莫非许子昨日,未曾接到本使今日要来传达楚王诏令的消息吗?”

    陈良一听左成话里有话,语气不对,便应道:“回大夫话,先生昨日夜间的确是接到楚王使者今日要来的消息。”

    “如果没有错的话,楚王使者昨日夜间抵达庸县县城,县城离此不远,马车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正常情况下,使者出行一般乘马车而行,城池大门打开之时出发,算算时间,应该在朝食之前抵达这里。”

    “只是,先生今日一大早就起来等候,直到过了朝食,又等了大半个时辰,依旧不见使者到来,所以还以为昨日是有人对先生开玩笑,故而就去田间务农去了。”

    左成闻言顿时一僵。

    按照正常情况,他这个使者早就到了。

    只是昨夜在县城向庸县尹宣布楚王的嘉奖后,便接受了庸县尹的接风洗尘。

    一则庸县尹的确很热情,二则,左成打心眼里看不起许行,结果,多喝两杯,加上庸县尹献上的越女的确妖娆,然后就误事了。

    左成愣了愣,笑道:“此事的确是本使之过,本使听说许子贤,有上古圣贤遗风,故而在路上探访许子事迹,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

    “不过,好在有得有失,本使一路走来,发现传闻不虚,许子行不言之教,的确教化了许多百姓。”

    陈良闻言矜持的应道:“使者缪赞了,不敢提不言之教,先生只是效仿先贤,身体力行罢了。”

    左成叹道:“大贤近在咫尺,本使现在确是迫不及待的想见许子,有劳先生带路,带本使去见许子。”

    陈良拱手道:“使者请。”

    不多时,众人来到田间,陈良指着其中一个呆着斗笠,穿着粗布衣服,正弯腰在田间劳作的老者道:“使者,哪位就是先生。”

    左成本想向前去见许行,结果,抬了抬脚,看着田间的泥土,顿时心生一阵恶心,面上却是不露声色,开口道:“陈先生,本使对耕种之事一无所知,却也知道农者乃是国之根本,若是无意踩坏了田里的幼苗,破坏了许子的耕种成果,却是不妥。”

    “所以,不知先生是否去请许子出来,就说楚王使者到来,特请许子一会。”

    陈良拱手道:“敢不从命,请使者稍待!在下这就去禀报先生!”

    左成闻言点了点头。

    陈良来到许行身侧:“先生,楚王使者,左大夫来访,特请先生一会。”

    “哦!”许行一顿,而后将手中的泥土仍在田中,直起腰来,转身一看。

    果然,田边站着这一个贵人,此刻正在拱手行礼。

    见此,许行在田间同样拱手回礼。

    而后,许行从自己身上抽出数片木简,递给陈良道:“这一亩地的土壤成色,我已经检查完,至于田中各处的水汽,松软,以及粟米的长势,暂时交给你来检查,并记录在案。”

    陈良接过木简,应道:“诺!”

    左成本以为许行跟他打了招呼后,会立即前来与自己会面,却不想,许行打完招呼后,又跟陈良说起话来,虽然没有说多长时间,但是这种态度却是令左成不喜。

    许行从田中出来,先洗去了自己手脚上的泥垢,然后穿上草鞋,才来到左成身前,拱手道:“行见过使者。”

    左成点了点头,还礼道:“久闻许子大名,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礼毕。

    左成开口道:“大王闻许子贤,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教化百姓,种植五谷,大王甚喜,故赐许子五十金。”

    许行拱手谢道:“臣,谢大王赐。”

    接着,左成继续道:“野有遗贤,楚国之幸,大臣之失,故,大王闻许子事,特命使者请许子前往郢都一会。”

    许行应道:“大王召见,臣之荣幸,愿往郢都一行。”

    左成见许行答应下来,立即大喜道:“许子请。”

    许行笑道:“大夫请!”

    两日后,左成携许行极其门人数人向郢都而去。

    郢都。

    熊槐看着左成问道:“贤卿前往庸县一行,不知所见如何。”

    左成应道:“回大王话,臣辞去庸县,所见所闻,果如传言一般,许子在庸县拥有极高的声望,而百姓在许行及其门人的带动下,各司其职,努力耕作,没有丝毫懈怠。”

    “而且在许行的影响下,当地民风淳朴,百姓以诚示人,即使稚子也不见欺骗。”

    熊槐闻言点点头,左成所报,与陈轸递交的情报基本一致。

    于是,不由感叹道:“不错,许子不愧是有上古大贤遗风。”

    “只是···”左成闻言欲言又止。

    熊槐一愣,问道:“只是什么?”

    左成斟酌道:“只是臣发现许子实在是太在意于耕种了。臣派人告诉许子,大王的使者明日回去向他宣布大王的诏令,结果,许子得到消息后,竟然连半天时间都不敢遗失,趁着臣尚未到达,竟然先去田间忙务农去了。”

    熊槐:“······”

    “不仅如此,臣到了田间,许子与臣见礼之后,竟然先把田间的事物干完,这才出来接受大王的诏令。”

    熊槐:“······”

    “唉!”左成叹了一声:“许子好耕,以至于此,果然名不虚传!”

    熊槐:“······”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变() 
    对于左成的话,熊槐并没有完全相信。

    左成恶意中伤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毕竟对于许行此人,楚国的贵族都是深恶痛绝的。

    为此,熊槐在派遣使者去邀请许行时,特意避开了公室中的重臣,然后从大夫中,挑选了一个不是大家族出身的左成。

    虽然左成的家族也不弱,而且对许行也不见得有好感,但是毕竟他更需要依靠楚王,所以,熊槐以为即便左成不喜许行,但也会完成任务,好言邀请许行。

    不像公室众人,若是他们去请许行,很可能到了庸县就恶言伤人,直接把许行驱逐了。

    然后任务没有完成,回来认个错请个罪,然后万事大吉。

    至于贵族为什么痛恨许行,熊槐心中很清楚,这是因为与农家的思想有关。

    农家的出现并非突然出现的,而是源远流长的。从上古时代起,天下就有农稷之官,专门用来管理农事的。而早期的农家,也正是脱胎于此,基本都是稷官出身。

    如果仅仅是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来越多,学问向下层传播后,农家与其他诸子百家一样,迅速壮大起来。

    尤其是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征战不休,原本的井田制已经被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型,农家接着这股东风便迅速走向繁荣。

    其结果是,一心一意为国家考虑的农家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一个站在农民角度为农民考虑的声音。

    为此,农家就提出了顺民心,取用有度的思想,企图让各国减少对百姓的盘剥。

    然后这并没有什么用,各国的税收从原来的十一税,慢慢的变成十二,接着变成五二,各国税收最重的秦国,已经接近百姓收获的一半。

    到了现在,久受盘剥之苦的农民,在面对沉重的现实时,不由想起以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那个没有战乱之苦的古时候,那个圣贤与百姓一起耕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