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楚怀王 >

第342部分

大楚怀王-第342部分

小说: 大楚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蹻一怔,心中惊疑不定,思考良久,弯腰拱手问道“请将军赐教。”

    公孙衍闻言一叹“将军之所以对此不解,那是因为将军只是关注与战场之上,而没有看到战场之外,这普通名将与谋国强国之名将的区别,就在于此。”

    说着,公孙衍看着庄蹻,语气深长道“以将军之才,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楚国名将,但是想要做谋国之名将,将军还差不少。”

    庄蹻一听公孙衍有意指点,立即拜道“请将军赐教!”

    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若是本将真想在汉水截住秦军,那么本将就会在淅水之时,发动析邑百姓以及全军将士打造木筏,两天的功夫,就足够获取七万大军所用的木筏了。然后大军顺流而下,一日功夫,便可赶到汉水阻截秦军。

    但是,本将采取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是率领大军沿丹水而下,你可知这是为了什么?”

    庄蹻缓缓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此时此刻,我楚国还没有与秦国决战的必要,或者说楚国还没有做好与秦国的准备。”

    庄蹻闻言斟酌着道“可是犀首,此时我楚国也无需与秦国决战,只需截断秦军的退路,前后夹击,便可大破秦军,极大的削弱秦国的实力。如此,我楚国便将十几年内,没有秦国之忧。”

    “你说的不错。”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紧接着又问道“但然后呢?”

    “然后?”庄蹻迟疑的看着公孙衍,这结果不是很明显吗?为何还要询问?

    公孙衍摇头道“若是困住秦军,那秦军必然会采取困兽之斗,然后秦楚两国之间,必然会爆发惨烈的大战,诚然这一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将会是我们楚国。但是,其结果也必然是惨胜,是两败俱伤。

    而且,因秦军在上庸留有兵力,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很难重新夺回上庸汉中。劳而无功,这是兵家大忌。”

    说着,公孙衍笑了笑道“这也是韩国所希望的,公仲侈带着那些残兵败将向西而走,并且一路直奔韩国,而不是在淅水牵制于我,为秦国争取时间。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秦楚两国两败俱伤罢了。

    这一年多来,丹淅之败,我楚国损失近十万精锐,陈城防守战,精锐士卒死伤同样超过十万。若是我等再在这里与秦军两败俱伤,那么即便以楚国之强,也难以承受。”

    说到这,公孙衍顿时停了下来,而后在心中默默的道这里大军,不久后楚王还有大用,不可浪费在这里。

    此时,庄蹻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敢问犀首,若是我们放这支秦军回去,结果又将如何?”

    “那么我楚国将会多出秦国韩国这两个盟友。”公孙衍笑解释道“这此公仲侈同时出卖樗里疾与甘茂,必然会遭到秦国的忌恨。秦韩反目,韩国必然会倒向我楚国。同时,秦国为了快速返回上庸,必然要舍弃一条大尾巴,以断尾求生。秦国实力受损,必然会向我楚国求和。

    另外,只要我楚国谨守丹淅襄阳两地,那么秦国便无机可乘,如此,秦国对三晋而言,便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严重牵制三晋的实力。

    一个衰弱的秦国,这不符合我们楚国目前的利益。

    这就是我楚国与秦国不盟而盟的办法。”

    公孙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道“只要我楚国这次没有与秦国两败俱伤,实力犹存。那么齐魏两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必然也会立即退兵,然后派出使者主动与我楚国讲和。

    所以说,这就是放秦军主力归去,只取秦军尾巴的原因所在···”

    不久后,公孙衍站在岸边,看着庄蹻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可惜,今晚来的不是景缺!”

    。

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 
丹水汉水交汇处以南二十里处,樗里疾与甘茂正不断的士卒疾行,同时,秦军将士见丹口已然不远,同样拿出全部的力气急赶。

    正在此时,一个斥候来报“将军,探子来报,丹口之处空无一人,并未见到楚军踪迹。”

    甘茂心中一松,接着又急忙开口问道“周围地区可曾查探清楚,是否有楚军的埋伏?”

    斥候应道“回将军话,探子已经前去查探了,另有探子正在向丹水查探楚军踪迹。”

    “好!”樗里疾大喜,急忙下令道“传令,大军加快前行!”

    “诺。”

    复行十里,又一个探子来报“报···将军,丹口北面丹水十五里处,发现大量楚军,他们正在向丹口急行。”

    樗里疾与甘茂一听发现楚军的踪迹,心中的石头顿时落地,同时大松一口气。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樗里疾下令道“楚军在汉水之北,难以威胁在汉水之南的我们,传令下去,不必理会楚军,继续前行,直奔上庸。”

    “诺。”

    不多时,秦军大部走过丹口之时,樗里疾见对岸出现的公孙衍的将旗,不由发生一声哀叹“可惜我三万秦国勇士,就此葬身楚国。可惜门客李通,本将原打算这战之后将他举荐给大王,不想,让他深陷楚国,恐怕再无相见之日矣!”

    与此同时,公孙衍在北岸看着南岸迅速西去的秦军,久久不语。

    直到秦军全都通过丹口,公孙衍身侧的景缺这才叹恨道“将军,若是我军昼夜前行,哪怕是每日早晚多走半个时辰,则秦军必然会为我所擒!”

    说着,景缺摇头道“可叹,可惜,可恨!”

    一说完,景缺脸上遗憾无比的拱手行礼道“将军,在下身体不适,请求攻打武当县城以休整。”

    楚国上庸郡治下有六县,其中五县在上庸险关郧关以西,只有丹口附近的武当县在郧关以东。如今秦军已退往上庸,武当县唾手可得。

    只是,公孙衍听到景缺的请求,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一言不发的看着景缺许久,见其始终面不改色,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应道“好,既然将军主动请命,那本将就准将军所请,请将军率领本部大军攻打武当,然后驻守武当,防备秦国,并随时听候大王的诏令。”

    “诺!”景缺拱手一礼,然后转身退走。

    此时,庄蹻脸色有些不自然的开口道“将军,景缺将军只是···”

    话未说完,便被公孙衍抬手打断。

    “庄蹻将军不必为景缺将军解释,本将自然是知道的!”

    庄蹻张了张口,还未说话,一个斥候快步跑到公孙衍身侧禀报道“将军,汉水南部二十里处发现阴君与应君率领的六万大军,他们正在向这里赶来。”

    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下令道“传令给他们,就说秦军已退,本将未能及时截住,故让他们不必继续前行,立即率军南下,准备清理汉北所有的秦国残兵。”

    “诺!”

    接着,一个信使来到近前,禀报“将军,在下奉襄阳守之命特来禀报,襄阳的六万大军已围住三万秦国断后之军,请将军示下。”

    公孙衍闻言露出一股喜色,笑道“告诉襄阳守,秦军退路已断,让他立即招降秦军。”

    “诺。”

    顿了顿,公孙衍抬起头来远眺东方,而后长长的叹道“这一战,终于结束了。”

    另一边。

    阴君与应君得到公孙衍的命令后,顿时一怔,而后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

    应君面色呆滞,确实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阴君一听不用追杀秦军了,神色为之一松,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追杀秦军的事情,从他接到军令后就很不情愿,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手中的军队战力严重不足。他手中的三万大军,一半是从丹淅防线退回来的溃军,另外一半是郢都第二次征召的乌合之众,然后又经历了楚王放弃郢都之北打算死守郢都的谣言。

    当时军中人心惶惶,将无战心,士无战意,阴君虽极力安抚,但也勉强维持住大军没有发生大规模逃亡而已。

    在他接到公孙衍让他北上追杀秦军的时候,鄢城的守军差点就直接崩溃了。

    若不是还没有走到襄阳,就发生秦军果然退走的事情,阴君还担心,三万大军走到襄阳,恐怕士卒会出现大量逃亡。

    正想着,阴君此时突然耳中传来一阵恐惧的惊呼。

    接着转头一看,却见九里君等人面无血色,正发出的阵阵悲鸣。

    “犀首竟然没有截住秦军,竟然没有截住秦军,秦军退走了,这该如何是好?”

    阴君听着九里君等人失神落魄的喃喃自语,不由皱了皱眉,难道秦军退走上庸,两军不必交战,这不是更好吗?

    想着,阴君便向身侧的应君问道“应君,九里君他们这是何故,即便是想要找秦军报仇,也不必如此吧!”

    应君闻言微微摇头,然后长叹着将楚王的要求道出。

    阴君一听九里君他们极有可能会因为没有与秦军爆发决战,而被大王认为作战不力,全族将被贬为庶人,便怜悯的看着九里君他们。

    他们彻底完了,即便大王仁慈,认为没有尽力作战的责任不在他们身上,但他们没有夺取秦将的人头,恐怕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成为普通的国人罢了。

    如此···

    阴君想着,不由在心中庆幸不已。

    还好当初跑的快,否则,阴君一脉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

    此时,应君见九里君等人露出绝望之色,突然想起还在南面被围的三万秦军来,不由开口道“九里君,事情还有转机,南面还有三万秦军,十几个秦将被屈原所围,若是将这些人全部斩杀,则秦将人头还有余!”

    九里君等人闻言,顿时精神一振···

    汉水秦营。

    李通打发了屈原劝降的使者,将所有的将领召集过来,开口道“诸位,方才楚人前来劝降,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然后一人迟疑道“丞相让我等断后,结果我等不战而降,不妥。”

    “不对,算算时间,丞相此时已经回到上庸,我等断后的职责已经完成。”

    “若是丞相被公孙衍所阻,那么我等投降,岂不是置丞相与死地?”

    众人在营中争论许久,突然,一个斥候跑进来禀报道“将军,不好了,之前在北岸往上游去的楚军回来了。”

    众人一怔,楚军南归,这说明秦楚之战结束了,同时也说明他们断后的任务完成了。

    接着,众人来到岸边,果见一大股楚军正从北岸杀回来。

    与此同时,北岸密密麻麻的木筏,显示楚军似乎并没有多少耐心等他们投降,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强攻。

    见此,诸人沉默许久,突然,一人开口道“将军,不如···”

    李通一怔,思考了片刻,见北岸已经有楚军士卒登上木筏之后,缓缓点了点头“传令吧,我等降了!”

    。

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 
秦军投降的那一刹那,正准备渡河袭击秦营的九里君等人,差点昏死过去。

    然后,看着不断楚营请降的秦军喃喃道:“竟然投降···”

    三天之后。

    韩国都城新郑。

    刚刚返回都城的公仲侈得知汉水的消息后,顿时变了颜色,然后难以置信的道:“这怎么可能,估算时间,公孙衍抵达析邑之时,秦军应该才撤军。算算距离,析邑距离丹口更近一些,顺流而下,更是方便快捷。

    以公孙衍对秦国的仇恨,就算距离更远,也会催促士卒加快行军,力争在秦军之前赶到丹口才是。为何楚军没有赶上?难道是公孙衍控制不住楚将,从而导致将帅不和,发生内讧?”

    就在迟疑不解中,侍者禀报道:“君上,大王使者韩珉来了!”

    公仲侈一怔,随后脸色突然变得惨白。

    “不好,秦楚两国未能在汉水爆发决战,从而两败俱伤。如今秦国两国全都实力犹存,而樗里疾与甘茂回到秦国,必然会怂恿秦王出兵伐韩,以报心头之恨。如此,大王与公叔为了讨好秦国,必然会杀我以让樗里疾与甘茂解恨。

    且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死期将至矣!”

    想着,公仲侈顿时冷汗直冒。

    接着,公仲侈突然想起他两个月前攻取宛地时,从楚国废弃粮仓缴获的那件神器。本来他是打算私藏神器发财的,但现在看来,得用神器保命了。

    想着,公仲心中微微一松:“看来我还是命不该绝啊!”

    而后,公仲侈一面在心中暗暗感叹着,一面好整以暇地迈步前去迎接韩珉。

    韩宫中。

    公仲侈一进入大殿中,就见韩王与相国公叔全都一脸冰霜,在殿中默然无语,隐隐有种风雨欲来之象。

    见此,公仲侈立即取下头上的头冠,然后披头散发的长拜于地,连连顿首,同时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