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

第74部分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第74部分

小说: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把刷子的。”

    崔化这一问,宋亮也提起兴趣来了,用胳膊拐了一下崔化:“欸,咱们现在不正好在替高将军找医治的方法吗,这要是有个郎中咱们不妨试试,请过来给咱们高将军瞧瞧,你觉着怎么样?”崔化一听也是这个意思,自己众人是对于高将军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没有军医也没有药,正好碰见个郎中不管管不管用请他过来瞧瞧还挺好的。但是崔化还有点顾虑,问宋亮说:“你说这会不会有什么计策在里面?”宋亮还没说话那,那两个下属士兵说话了:“司马大人,恕小的们直言,咱们现在被挤到这鹿鸣山中,进退不得,咱们现在唯一能反正的机会就是把高将军救活,只要那样咱们才能真正的有一条出路,不管这个郎中能不能救活高将军,咱们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崔化和宋亮都叹了一口气,两个人军衔都不低,现在却是被困在这鹿鸣山中进退维谷,留在这儿只能等死,出去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是被人追杀照样是死路一条,只有救活高将军,他们才能够重新有一条出路。

    崔化一咬牙:“我去,不管怎么说也要把人家找来。”宋亮也笑着站了起来,“就你一个人去怎么行,自从赵兄战死之后,咱们几个就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了,一起去吧。”崔化也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出什么样的表情来展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只好纠结了一会儿以后一脸无奈地叫上宋亮走了出去。

    到底事情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145章 妙手回春(二)() 
陈逸出了这次诊以后就在自己的药房里开始将自己找出来的一些消炎的药材包括工具进行消毒和处理,陈逸想了想当时那人的情景,应该需要重新包扎,而且估计还给把化脓的地方重新进行消毒处理,陈逸让陈骧还准备了几坛好酒,都是陈年老酿,不过陈逸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没有酒的蒸馏技术,而且还没有高粱,高粱从现在来看是一种外来植物,从我们目前掌握到的证据来看高粱应当是辽宋西夏的时代才传到了中国,这个时代是没有高粱的,而且在这个粮食普遍没有那么充足的时候,大家酿酒的时候用粮食偏少,很多人都是用果酒去酿造,也不是专门的水果,很多都是野果子,有没有毒大家就不要管了,这都是劳苦大众反复尝试和实验的结果,陈逸这也是在经过了反复的尝试之后才将自己的那些酒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蒸馏,原因就是陈逸又不是万能的,他经过一些粗劣的仪器进行了一些蒸馏,但是非常粗糙,陈逸经过喝了几年酒的经验判断,现在这几坛酒的酒精度数大概就是二十多度左右,只能说勉强用了,现在又没什么医用酒精,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其挥发性还能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症状缓解。但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使表皮散失大量的水分。陈逸只能说自己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无法再进一步真的很可惜。

    陈逸只能说尽人事知天命了,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很困难,要是能够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生产线的话就一定能拯救很多人,但是就不谈这个问题了,现在说那些全是虚的,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啊,陈逸像月兔一样捣着药,这时候陈骧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问道:“主公,需不需要我们帮忙?”陈逸这忙的都有点喘不上气来了,确实需要人,陈逸停下手中活儿以后看了看自己这些盆盆罐罐,铁药碾,船型铁制品,配有扁圆型研具,是我国传统碾药用具之一。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面,以便进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古代是用碾子、石磨、杵等把药材压成粉末。陈逸现在用的就是这样用具,陈逸想了想一招手:“来一个人,我教一个人用这个铁药碾。”

    陈骧带来的两个人都是想要真心帮忙的,陈逸不知道的是这两个人的亲人都曾经被病魔夺去过生命,所以对于这方面都是非常上心的,其中一个人先行一步,跨过去,抢到了第一步,让另一个人感到十分的不高兴,但是主公在这儿忙得满头大汗,看着就让人心疼,有什么不满都给憋回去,陈逸擦了把额头上的汗,这个时候陈骧很贴心的递上了一块儿布,陈逸看了一眼是陈骧给的就直接接了过来,也顾不上说一句谢谢,虽然从主仆的角度来说根本不需要谢谢,不过身为一个21世纪社会主义的好青年,陈逸还是保持了这一点。之后陈逸就手把手教学,因为铁药碾他带了两个,所以陈逸在一边一边做着充当演示,一边教这个人,另外的一个人和陈骧就在一边看着,也算是学着,虽然没有自己动手去操作,但是还是能够得到一些知识。

    陈逸发现这个人的天赋还不小,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这个人终于是能熟练掌握了,有人可能会问崔化和宋亮不是来请医生了吗,怎么会给陈逸这么长教人的时间?原因很简单,崔化和宋亮是的确来了,不过被陈骧拦到了外面,这件事儿是陈骧自己想干的,陈逸是不知道的,陈逸现在是很着急,人家来了的话陈逸的话肯定是冲出去接待,陈骧有特别的想法,因为陈逸的身份是少爷,少爷肯定不能像普通的赤脚医生一样,随随便便一叫就出来,那样的话有失尊严和体统,陈骧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而且那样那么容易也会让人看轻,太轻视了的话就会把陈逸的帮助不当回事儿,多给他们一些等待的时间也会增加陈逸本身的份量。

    终于等到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以后,陈骧就走了出去,看着门外面的两个侍卫:“欸,可以把那两个人带过来了,记住,这两个人一定是刚到的,知道了吗。”“是,明白。”“嗯,行了,去吧。”侍卫走了以后陈骧又假装什么事儿都没有的走了回来,陈逸又开始教另一个人摆弄这些东西:切药刀:配合切药刀的工具有切药用的竹把子、单切用的虎头钳、螃蟹钳、拦药的刀方、接药的药斗、擦刀的油帚子、水帚子。片刀:式样与菜刀相似,刀片薄,刃口为两面,呈弧形,具切、削、片、劈多种作用。锉:为木质、角质药材锉末的工具。铁锤:药材破碎用。冲筒:为临时捣碎工具。乳钵:研粉用。还有很多东西,陈逸开始教另一个人用,自己就从铁药碾当中解脱了出来,开始教另一个人,这次陈逸想了想,让陈骧找个人去烧一些开水,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好的酒精就只能靠着开水来进行一些消毒工作了,因为大部分细菌一百度都能杀死,陈骧刚转头出去,就看见迎面过来的侍卫,两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陈骧点点头,身子一错,給侍卫让开了一条路,让侍卫走了进去,自己则是出了门去办烧热水这件事儿了。

    陈逸正在那儿想着还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就看见一个侍卫走了进来:“主公,门外有人求见,听说是来看病求医的。”陈逸拍打了两下手:“这办法还有点用,不过也能看出来这群人是被逼在死墙角了,走,让他们去那间小房那边等我,我马上就过去。”“诺!”侍卫转身出去了,陈逸又看着两个人干了一会儿活儿,吩咐了一下接下来要处理的药材就转身出去了,这俩人就像原来手工课上做水火箭的自己一样,就是小孩子,也不用担心他们两个胡来。

    陈逸找了自己那面铜镜收拾了一下,现在自己算是个落魄少爷,规距讲一点儿就好了,那么大排场会遭人嫌弃。陈逸保证自己不会显得太邋遢以后,就去了屋子迎接客人。

第146章 思考 纠结() 
陈逸进屋后见到崔化和宋亮,两个人都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脸上都是焦急不安的样子,崔化在哪儿不住地搓着手,宋亮在哪儿不住的挠头,听见动静以后两个人抬头一看,看到脸上还带着一点点汗珠儿的陈逸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陈逸就听见他俩全都松了一口气,陈逸自然也不知道到底之前发生了些什么,陈骧和手下的人也都不会告诉他,从来就没有什么上传下达,或者下属一定要把所有的信息全都告诉上司的道理,这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内中缘由不再赘述,明者自明便好。所以崔化和宋亮算是被陈骧给坑了一把,但是这点却没有错,两个人对于这件事儿也只能是往肚子里咽,毕竟人家又没有帮你们的义务,再说人家说得很明白,医术是少爷的一点个人爱好,并不是少爷是以此为生得人,身为小少爷不纨绔就不错了,尤其这个时代哪有那么多热心助人的富家少爷,不过经过这么一折腾,他们两个也对于陈逸这个少爷的身份是深信不疑了,因为这个时代有点派头的人才能得到尊重,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潜在的规矩。

    陈逸看着两个人先是行了礼:“对不起了二位,久等久等,刚才确实有些事情,还请二位多多见谅。”本来是客套的一番话,却无形之中化解了一些信任危机,说起来世间的事儿有时候就是那么的巧合。陈逸之后就坐在了主位上,其实一个普通家庭的屋子哪来的什么主位,古代堂室结构下,北之位为最尊,其次为面西背东之位,再次为面对背西之位。我们有京剧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地面:国君面南是一些小的规矩。陈逸现在的确是坐北朝南,不过就是没那么多规矩了,崔化和宋亮都是随便坐的,只不过陈逸这个凳子确实是很特殊,单独加了个半截的椅背儿,这是后来陈逸自己做的,不过用的是现在的技术,没有用过一颗钉子加了一个椅背儿,陈逸使用的是榫接技术。(榫(sǔn)接是指榫头插入榫眼或榫槽的接合方式,是我国古典家具与现代家具的基本结合方式,也是现代框架式家具的主要结合方式。榫接是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两个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榫(sǔn)接是我国传统建筑常用的技巧,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在古老的建筑或寺庙中常可发现。运用得当整个结构体可以结合得相当牢固,不需一针一钉。在一般木制的板凳中亦可发现这种技巧。)这样陈逸才觉着坐上去舒服点,要不然还真不习惯这种单纯的马扎儿,做起来老是不能稍微往后靠靠。

    陈逸也不多废话了,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了:“听闻二位此来是来求医的?”崔化答道:“正是为了求医而来啊。”陈逸假装很为难的说道:“这其实有些为难啊,我才疏学浅,不过粗通岐黄之术罢了。(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黄帝内经》的文字属于秦汉时期的古文,在文体上相当于赋的体裁,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汉学文化亦有巨大影响,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样一部古典医籍在文字上也有不小的困难,因此历代医家都曾做过详略不同的注释。后来就成为了一种中医的代表。),年纪尚轻,尚且总角,不能担任,只是略有喜好,小病小灾尚可尝试一二,看二位军旅之人,健壮之人所得之病想来十分棘手,我小小年纪怎能担此重任那?为了不耽误就医,小子愚见还是另寻良医为好,莫要耽误了时辰误了大事。”

    陈逸说到这儿就端起了杯子,一板一眼开始喝水,因为这个时候又没有茶叶,所以陈逸只能说喝水了。听完这话以后崔化和宋亮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都没了主意。其实想想也是,一个孩子,总归不愿意冒些风险,这要是治好了还好,这要是治不好怎么办?不能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坏的方面,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讲,好和坏在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两个人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当这个结果冒出来以后,才能得到结论,要么是好坍塌到坏,要么是坏坍塌到好,反正两者在出现之前是同时存在的,这个定理叫薛定谔的猫。就算是中国的道家阴阳学说,也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陈逸这么一边喝着水想着,一边等着两个人做出决定,他也是看看这两个人对于那个床榻之上的人的看重程度,如果两个人能够拉的下脸来请求自己出诊,那么就证明治好了这个人以后有可能收服这群人,陈逸不能做亏本的买卖,因为他现在没有底子可以亏下去。不过在这里,他这一脑袋的医药学知识确实是奇货可居,不说可以漫天要价吧,就地还钱还是可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