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弃卒崛起 >

第20部分

弃卒崛起-第20部分

小说: 弃卒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高守径直往大门快步走去。

    “高义士,高义士”小夕在后面小追了几步,眼看跟不上,高守的身影很快在她眼前消失,只好停下脚步,轻轻跺一下脚,皱了皱鼻子,嘀咕一句,“真是怪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033章 申家智囊() 
渭州城靠近中心街市处,有一座占地宽广,气势恢宏的大宅,王家的宅院与之相比,小了好几倍。

    大宅正门之上有牌匾,赫然书有“申府”两个烫金大字。

    此刻申府灯火辉映,门庭若市,包括申玉才在内的几名锦服老少,以及各色家仆、护院等,站立在大门外翘首等候,更有三五成群的街坊路人,在一旁等着看热闹,眼神中满是仰慕之色。

    蹄声渐大,看热闹的人群躁动起来。

    “来了来了,申都监申二爷回来了。”

    “申二爷镇守破戎寨,保国护民,劳苦功高,我们渭州百姓都应该感谢他。”

    “就是他儿子申玉才近来虽有才子之名,但以往风评不佳。”

    “瑕不掩瑜,哪个大家族没有一两个顽劣子弟?”

    “正是正是,咱渭州真多亏有申家在,申老太爷和申大老爷也是个大善人,每逢灾年,总是开仓救济,施舍粥饭”

    蹄声大作,掩盖了众人的私语声。

    十几骑威风凛凛的大宋将士,从不远处街边转角现身而出,带着一股萧杀之气,疾驰而来,盔甲在灯火映照下,熠熠生辉。

    申家开始敲锣打鼓,众人欢呼迎接,风光无限。

    申家议事厅。

    两侧墙边摆有成对的花锦大彩瓷,朱红茶几上陈列名贵玉质玩物,墙壁上的名家字画也平添不少文雅气息。

    前来拜见的申玉才等诸人,皆已退下,议事厅中只留申仲勇与申伯德俩兄弟。

    “大哥,老太爷这次亲去汴京,可有传回消息?”换上一件绯绿大氅的申仲勇,放下手中茶盏,目中精光闪闪,盯着申伯德问道。

    申伯德比申仲勇胖了不少,圆脸白净,颔下几根稀疏短须,乍一看过去一脸和气,细看之下,其实是喜怒不形于色,城府颇深。几年前申老太爷退居养老,作为嫡长子的申伯德,接任家主之位,主事整个庞大的家族产业,只有遇到他无法处理的重大事情,才会禀报申老太爷,让申老太爷做最后的决定。

    这次申仲勇被经略府以换防名义,调回渭州城外休整,对申伯德来说,就是无法处理的大事件,因为这就意味着申家暗中经营数年的走私通道,被一朝斩断,失去了巨大的财富来源,想要再找一条通向西夏的安全走私商路,又不知得耗费多少时日了,现如今两国交战,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让申家主事者担心的,还不是财富的损失,而是经略府这番举动的真正意图,特别是章经略的真正意图。

    这任经略安抚使不比以往,章经略非但能力非凡,深得官家信任,而且有个亲兄弟,乃是当朝宰相,如日中天。

    不过,申家是西北豪族,根基深厚,脉络盘根错节,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章经略相公要强行动摇申家根基,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而且申家行事隐秘,在西北一带声望颇高,大多百姓根本不知道申家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大多看到或听到的,只有申家救济灾民,扶助贫弱的善举,何况申家还特意养了一帮门客闲汉,四处宣扬申家的好处,而对于知悉申家根底的,会被打压得不敢张口,否则必会招来无端灾厄。

    因此,即使经略府想对付申家,也很难找到突破口和证据,当然,想动大家族还得有朝廷的支持。

    而换防毕竟影响重大,申家不得不防,申老太爷不顾劳顿,带上重礼,亲自去了汴京,一来巩固京城关系,二来也能顺便打听消息,掌握些朝廷动态。

    “有,爹传来四个字——大势在握,可见形势尚有利于我们,二弟不必太过紧张。”

    申伯德笑了笑,不紧不慢拿出一张小小笺纸,展示给申仲勇看。

    申仲勇瞄上一眼,神情顿时缓和下来:“如此甚好。”

    “你书信上说,看到西夏那边冒起大片浓烟,可知出了何事?”申伯德问道。

    “我使人去西夏营寨问过,可嵬名家不见我的人,传话说是我派去的几个小卒,在那边放了把火,把山给烧着,虽已扑灭,但西夏人极是不悦,差点把我的信使给杀了。”

    “山火?”申伯德揪着颔下断须,拧着眉头,沉思片刻,说道,“商路虽断,与嵬名家关系不能断,维系着情分,往后还是要合作的,可别让几个小卒,误了大事。”

    “区区几个老弱剩员,翻不出风浪。”

    “二弟不可大意,愚兄觉得若只是放火烧山,西夏人不会如此愤怒,可能不会那么简单。还听说你那几个小卒,已逃回渭州,在城门口与烈武营差点发生冲突,你手下田富也参与此事,最后却给绑走问罪,而其中一小卒手中握有经略府铭牌,这是为何?”

    “我迟归半个时辰,为的就是先去烈武营要回田富,烈武营那个小小副指挥使折彦野,竟敢折我情面,甚是可恨!”申仲勇拍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齿道。

    “折家根基远在府州,手握重兵,世代勋贵,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不必招惹,种家也是如此,关键是章经略特意招揽重用折、种两家,其深意,你我不得不多多思虑。”申伯德想得更远,表现得更加老谋深算。

    “对了,大哥一提起种家,我倒是想起一事,小卒手中铭牌,应是得自种师道”

    申仲勇想起高守等出战当日,种师道来过破戎寨,还手下说种师道与高守在寨门外有过交谈,而高守在城门祭出经略府的铭牌,串在一起,明显就能得出结论。

    他还猜测,种师道可能有指点高守一二,否则平素里呆傻懦弱的杂役小卒,如何会在当晚主动请求出战?而种师道这样做,又是为何?

    更为可恶的是,那几个该死弃卒,居然鬼使神差的破坏了截杀王家商队之事,费尽心思设下的万全之策,探囊取物般的一石三鸟之计,竟功亏一篑,而那两日要筹备换防交接事宜,该抹掉的痕迹要抹掉,又担忧经略府的真实意图,也无心多想,只派出田富去打探消息,不想,田富陷害高守等不成,却被高守反将一军,让守城军抓了起来。

    申仲勇把这些大致说出,申伯德安静的在一旁听着,未插一句。在对付王家的事情上,他是主要谋划者,对此本还颇为得意,既能满足侄儿与二弟的心思,又能吞没王家财产,把王家玩弄于指掌之间,一举多得。

    直到申仲勇轻蔑的说了句:“几个弃卒,蝼蚁小贼而已。”

    申伯德这才出言,“问题是,他若攀上种师道,而种师道勾管机宜文字,是章经略身边肱骨之臣,只怕”

    申仲勇眉毛一挑,声线转高:“怕啥?大哥无需多虑,几个无用弃卒罢了,进了咱渭州,还怕他能逃得出手掌心?我随意拟一潜逃之罪,就能让他们死无全尸!”申仲勇目光中狠厉杀气,喷薄而出。

    申伯德点点头:“那倒也是,小卒当然不成气候,主要还是要注意经略府动向,目前能看出迹象的,只在折彦野与种师道身上。”

    “大哥说得是,要我换防说不定正是种师道出的诡计,那天他打着替经略相公巡视的名头,来到我破戎寨,亲自通知我换防,态度傲慢,实在气人,种师道与折彦野既是驳损了我申家,总要让他们吃点苦头。”

    “还未到撕破脸皮之时,眼下事态复杂,且待父亲回来后,从长计议。这样吧,我们先来个釜底抽薪的老办法,从军饷粮草上制约经略府一番,明日我便传书给转运使手下办事的四堂弟。另外,西夏那边的路子,先停一停,我这边把粮米、绢布、药材等价格抬高,多少弥补些损失。你趁这段时日,多多扩充兵卒,讨要粮饷军械。”申伯德望着门口的雕花梁柱,微微晃着脑袋,说出心中定计。

    申仲勇想了想,眼中杀气稍稍缓和,点点头:“还是大哥思虑周到,好,就按大哥意思去办。”

    “对了,愚兄还有件大事与你相商。”申伯德脸上泛起神秘笑容,目光转到申仲勇脸上。

    “大哥尽管说来。”

    “愚兄近年,一直在为玉才寻觅出仕良机”

    “说起那不肖儿,我就来气!整天不求上进,只会渔色耍玩!”

    “二弟稍安,你被调回,却也带来个好机会,愚兄将计就计,已铺好玉才最佳出仕之路,且听我道来。”申伯德抿了一口茶,望了望左右,俯身过去,把心中计策,在申仲勇耳边细声道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034章 面见种师道() 
经略府乃渭州重地,气势恢宏,不难寻到,高守手持经略府上官铭牌,守门卫士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报种师道。

    不一会儿,高守在守卫带路下,见到了种师道。

    见面后寒暄两句,高守开门见山,把那天见面后,如何出战,如何应对,如何回来,大致说了一遍,过程中种师道公务繁忙,不断来人,有事务要他处理。

    因此高守只说事情经过,而自己怎样用计,怎样指挥偷袭,包括一击格杀敌方上将等细节,大都略过,倒是鲁达等人的武勇,他着重提了一下。

    因为他今天主要目的,不是来为自己邀功,而是要安置鲁达、杨九指等人,为他们寻一条好出路,如果他们不想一同去江南,希望种师道能收留庇护他们。

    而他自己,在事情了结,盘缠攒够后,会尽快回江南,这里没有他想要的生活。

    当种师道听到,高守等人,发现西夏暗藏的屯粮大营后,脸色大变,马上放下所有公务,命令卫士与随从,不准任何人进他房间。

    而听闻,高守仅凭十个大多老弱的陷阵士,利用毒烟和火攻,破了西夏粮营,种师道大惊之余,露出将信将疑的神态,时不时的发出疑问,因为他得到的战报,是西夏那边只燃起了山火,很快就被扑灭,西夏未造成多大损失,无人员伤亡。

    当然,战报是破戎寨申都监发回来的,不一定可信,但是,他与高守也仅有一面之缘,只是怜惜他颇有文才,不想他白白死于疆场,顺手帮一把而已,也谈不上有多大信任。

    对于高守所言,种师道不敢轻信。

    种师道收到的破戎寨战报,申仲勇每每以陷阵士夜袭西贼,还不时有所斩获,完全不似高守所说,陷阵士多为老弱病残的弃卒,夜袭等于送死,每次俱是有去无回。

    而且仅凭十名弃卒,焉能烧破西夏粮营,立卓绝大功而回?

    岂不自相矛盾?

    再者,大宋自十几年前永乐城大败,西北精锐死伤惨重,元气大伤,近两年来,才逐渐恢复,却也胜绩不显,如果真是破了西夏粮营,那这绝对是几年来首屈一指的卓越战绩,其最大意义是纵深影响两国战势,对大宋极其有利,是个绝佳战机,所有战略,都要赶快重新商议与部署,大可全面由防转攻。

    然而西北几十万大军,上千将佐,都得不到如此大胜,十名老弱小卒,如何能办到?

    这不是夸口,又是什么?

    可能是高守等畏死,到了西夏领地,随意放了把火后就逃回来,怕受责罚,便虚构粮营,谎称破敌。

    可是,观其坦坦荡荡的神态,听其对答如流的言语,种师道又感觉高守不像是在撒谎。

    因此,惊疑未定。

    高守察言观色,知道种师道难以相信自己说的话,这也很正常,自己口说无凭,而身居要职,阅历丰富的种师道,怎可能一轮言辞之下,就能相信才见第二面,没有深交的小卒。

    当下他也不多言,下次来把鲁达手中物证,陈列出来,他的话就能得到佐证。这方面还是鲁达、杨九指等有经验,死活把野猪皮囊带了回来,这是最有利的凭证。

    野猪皮囊中装满的耳朵,西夏将领的首级,当然还有那把西夏将领佩剑,希望鲁达等人没有把佩剑卖了。

    反正这事对他来说,并不着急,他这次来,主要是先探个路,确认种师道是否真愿意帮助他们。

    种师道的怀疑态度,并无不妥,反而可以看出他行事谨慎,从不虚言,换句话说,种师道是个可以信赖的正直之人,鲁达等人投靠他,自己可以放心。

    虽然高守现在的身份,是一介小卒,种师道比他高不知多少阶层,也颇有不怒而威的强大气场,给人感觉如同一柄磨砺十年,锋锐森森的利剑,但高守并不自惭形秽,畏畏缩缩。

    二世为人的高守觉得,两人身份再如何悬殊,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