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弃卒崛起 >

第53部分

弃卒崛起-第53部分

小说: 弃卒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不同情形,不同客户,用的套路肯定是不一样。

    刚才进入杏心园时,就在暗中观察,寻找契机。

    见到罗夫人后,高守把握到一个契机。

    “罗夫人,请恕在下唐突,刚才见你手上宝光一闪,令在下有目眩之感,不知”

    高守把目标对准罗夫人,给出疑惑的神情。

    罗夫人咯咯一笑,脱下手指上的戒指,放在手心,呈给高守看:“子御公子看到的,应是这颗蓝宝石戒指吧。”

    尾指大小的蓝宝石,正是昨夜王雪如送给罗氏的,罗氏很喜欢,今天就叫匠人镶在一枚戒指上,戴在手指上,方便随时把玩。

    “嘶在下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宝石。”

    高守陡然瞪大双眼,深吸一口气,无比惊讶与赞叹的夸张表情,毫不掩饰的交织在脸上,挤出颤音道,“这颗绝美蓝宝石,让我仿佛看到江南那无边碧海。”

    “碧海?”

    “你见过无边碧海?”

    人们见高守突然如此不淡定,对着一颗宝石情绪剧烈波动,而大海离西北千万里,人们从未见过,对他们来讲,大海是个神奇的传说,于是大为好奇,纷纷也把目光落在蓝宝石上。

    “在下不仅见过,还有幸在碧海扬帆,”高守庄重的点点头,肃然道,“碧海之美,无法用言语形容。”

    “在无边无际的碧海,扬帆行船那是什么感觉?”罗夫人不禁捂着胸脯,呼吸有些急促。

    “听闻海中有百尺巨浪,一个浪头过去,就能打翻船只,因此海舶货物,极其昂贵。”秦永正忍不住说上一句,也为体现他见多识广。

    廖刺使点点头:“对,最贵莫如龙涎香,产自大食西海,一饼可值百缗。”

    大食指的是阿拉伯地区,百缗也就是百贯,一饼龙涎香多重,高守却不太清楚。

    不过他知道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的分泌物,从肠道中排出,其实可算作粪便,这个时代的人,以为鲸鱼就是一种龙,所以称得自抹香鲸的香料为龙涎香,宝贝得不得了。

    皇帝经常把龙涎香放在香囊里,随身携带,大臣争相模仿,象征尊贵,有的谏官为了在朝堂喷人时,也能口齿流香,有时候会在嘴巴里含一些龙涎香,而在民间富贵人家,会在茶里添上一点龙涎香。

    以上这些,街头巷尾传来传去,不是什么秘密,反正能用上龙涎香,就是一种奢侈。

    与前世一样,进口的东西,感觉都比较珍贵。

    高守好像又把握到了一个卖点。

    “是的,碧海中虽危险,但物产富饶,是一个大宝藏,还有许多神奇之处。”

    趁着这兴头,高守又把人们的注意力,抓回到自己身上。

    然后,他开始从龙涎香开始,说一段关于海龙王的传说,还有能通人性海豚的故事,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遍地奇花异草,各种美妙离奇。

    前世积累的见识与阅历,又一次充分发挥作用。

    这里没有人见识过,能像高守说得那么细致,听起来仿佛亲眼所见的。

    从小生活在内陆的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无比神往,同时也对高守肃然起敬。

    喜爱江南风物的罗夫人,心里多了个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到海边看一眼大海,但要实现这个愿望,要比用上龙涎香奢侈的多,这个年代的女子,绝大部分身不由己。

    最后,高守觉得差不多后,话锋一转,回到蓝宝石身上。

    命名蓝宝石为,碧海之心。

    说得廖刺使与罗夫人极是欢喜,如获至宝,大有面子。

    众人开始询问,这蓝宝石的来历。

    罗夫人并不隐瞒,说是王家大小姐王雪如所赠,来自西域。

    众人大为赞颂王家大小姐的慷慨。

    罗夫人记起王雪如今天也有来,她忙告退,要去再感谢一番。

    一颗普通的蓝宝石,在高守这番赞美与诉说之下,似乎多了高贵和祥瑞等特殊意义,价值也变得不一般起来,同时也一下子抬高了王家。

    内院的谈话内容,很快被传扬出去。

    女眷聚集的庭院。

    王雪如与罗夫人被几十个女眷团团围在中间。

    罗夫人大方的,拿出蓝宝石展示,却不肯离手让人传看。

    口中说着:“雪如妹子还有呢,你们喜欢的话,自己向她买去。”

    王雪如感激的看了一眼罗夫人,说道:“也剩下不多,有些别人已定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雪如脸稍稍红了一下,因为这句话是高守教她说的,不过她很快掩饰过去,没有人察觉到。

    她心下嘀咕,还教人家撒了谎,他这文武双全的人,怎感觉又像个奸商?却也顾不得这些了。

    之后,同高守预料的一样。

    女眷们听说数量不多,那就代表晚下手,说不定就买不到。

    即便西北和平事期,好品质的西域宝石,也是难得一见,基本会被运送到京城和江南,或是卖个大价钱,或是作为贵重礼物赠送他人。

    现在这宝石又有文武全才,前途无限的高子御的推崇,还有罗夫人的示范,品质肯定没有问题。

    至此,女眷们纷纷表示,要马上购买宝石的意愿。

    王雪如顺水推舟,按照高守的计划,让小月回一趟家,通知早就整装待发的孙伯,带货过来。

    孙伯过来之后,以需要的人太多,现场也比较混乱,经过罗夫人同意,提出进行拍卖。

    商品,无非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总是有个价格,而精神需求,常常无价。

    拍卖,价高者得。

    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竞争和游戏的精神需求。人们今晚来杏心园赏月,本身就是来玩乐。

    当然,拍卖有个前提,必须奇货可居,多人想要。

    王家的西域宝石,现在完全符合这个前提。

第092章 大宋女子的购物欲() 
孙伯笑眯眯的宣布拍卖规则。

    最高价拍得宝石的人,另有惊喜礼物赠送――一件品质不错的御寒裘皮。

    另外,只要参与拍卖的人,不管有没有竞买到宝石,都能获赠一小袋一两左右的青盐。同西夏交战后,官府授权出售青盐的商铺,早已断货,私市价格特别昂贵,没有私市渠道的话,有钱都难以买到。

    因此,皆大欢喜。

    拍卖进行得很顺利,一颗颗宝石被高价买走,尤其是蓝宝石,价格高出私市市值的几倍。

    这种新奇的购买方式,得到这些富贵阶层女眷的喜欢。

    有些家族地位较高的,为了体面,为了身份,再如何也要抢下一颗宝石。

    一个个玩得很兴奋、很刺激,面红耳赤,竞买异常激烈,硝烟弥漫。

    而在她们的兴奋中,钱钞不知不觉,流进王家的口袋。

    半个时辰不到。

    所有宝石售罄。

    因为有赠品,买到或者没有买到,都挺开心,甚至觉得是赚到了。

    竞买到宝石的,大有面子,认为自家经济实力上压过了其她家竞争者,虚荣优越的心理,得到满足,又有裘皮赠送,觉得物有所值。

    没有买到的,却能免费得到馈赠,一小袋稀缺的青盐,自然也是欢喜。

    当看到裘皮与青盐品质上乘后,不免有人打听是否还有更多青盐与裘皮。

    仲秋过后,天气越发寒冷,凛冬将至,裘皮正可派上用场,裘皮是公认最保暖御寒之物,但价格不便宜,只有富贵人家能用得起,而且天气越冷,价格必定越高。

    不同品质裘皮,价格相差巨大,最极品的是紫貂裘,也正是所谓的千金裘。

    王家并无紫貂裘皮,但品质也看起来不错。

    现在开始用裘皮,缝制外衣、大氅或被褥等,到冬天刚好就可以用,相比青盐来说,眼下裘皮更是属于奇缺物资,因为裘皮御寒功能无可替代,而青盐只是品质上比关内盐好。

    所以当孙伯提到,家中尚有更上等的存货后。

    又一轮的抢购开始了。

    孙伯与王雪如对望一眼,心中又是振奋,又是感叹。

    他们心中同时想到高守说的五个字“新商业模式”,本是还不很理解,现在却完全明白这五个字的意义。

    大宋售卖商品一般只靠两个办法,一个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品质优良,口碑甚好,经过口口相传,把生意做出去,但这种方式,需要很长时间积累,一来品质提升需要积累,二来通过口碑的传播,也没有那么快,还有货源供应,效率提升等方方面面,不搞个十几二十年老店,成不了事。

    另一个办法是名人推介,最早猪肉没人吃,特别是文士们觉得猪很肮脏,形貌丑陋,品性懒惰,吃猪肉与文士文雅洁净风格大相径庭,可是经过鼎鼎大名的苏东坡推介,用心研究出新菜‘东坡肉’,并写诗赞颂之后,猪肉在大宋流行开来,甚至成为王公贵族桌面上的菜肴,以至于猪肉价格飙升。

    王雪如以为高守只是用第二种办法,借着名声大噪的热劲头,帮王家商品进行推介。

    可施行起来发现,高守没有模仿苏东坡,又是研究货品,又是写诗赞颂,大肆宣扬王家货品,甚至他都没在女眷这边露脸。只是把送给罗氏的蓝宝石,赞赏一番,分享了几个关于远方碧海的神奇见闻。

    他帮忙开个好头,然后真正发力的,是他所言的新商业模式――拍卖加送赠品。

    免费送赠品,王雪如、孙伯等以为,高守是为了讨好这些上流阶层的女眷,稳定买客。

    但看到宝石拍卖结束,女眷们意犹未尽的热乎劲,以及转而关注起赠品的势头。

    他们才清楚,高守宋免费赠品的真实目的,是把其它货品,也一同推荐给女眷们购买。

    小小赠品,买下了女眷们的心,获得她们的信任,潜意识中会认为王家厚道,诚意十足,不会欺诈,同时也让她们觉得新奇,激发购物欲望。

    竞买宝石,是她们愿意出那么高的价格,不是商家逼的,也不是商家定的价格,主动权始终把握在自身手中,充满优越感,而得到宝石后,还有买一送一,这样的良心商家可没见过,更没见过没买也送赠品的,什么都没买,却拿了人家虽不多,但品质优良的礼物,于心理,也有些过意不去。

    这些女眷非富即贵,私房钱不会少,有的还掌握家中财权,平日里女眷不轻易出门,常常一整天呆在自家宅院中,这次她们借着中秋赏月,难得出来走动走动,如同放飞的鸟儿,且还能瞅一瞅年少的新晋大才子高子御,心中更是欢快兴奋。

    在这样种种的心理下,加上王家货物在渭州又属于上等稀缺品,平时想买都难以买到,再经高子御和罗夫人的认可,自然购买欲望陡升。

    在王雪如怔怔寻思,还未回过神来,她惊喜发现。

    喝盏茶的时间,裘皮与青盐已被各家女眷订购一空。

    一些女眷稍稍犹豫,就没货了。

    没买到的女眷,懊悔不已,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围着孙伯与王雪如,询问下一批货物的到来时间,甚至提出要预定,买裘皮就赠送五斤青盐,这杀伤力太大了。

    高守考虑到官府禁止青盐销售,因此明面上,青盐都是赠品,购买裘皮赠送青盐,但实际上,这正是前世商家惯用的“捆绑销售”。

    这样一来,封住了所有人的口,追究起来就有托词,王家并未售卖青盐,全是赠送存货而已。

    简单的变换销售方式,便消除后顾之忧。

    价格上,高守与王雪如商量后,定在世面上裘皮加青盐的零售价格之内,没有过高,甚至特意偏低一些。一者裘皮、青盐跟宝石不同,容易鉴定,近期市易价格也不难了解到,要是女眷们回去后,觉得买亏了,以后生意就没得做,好不容易得到的优良客户群,又要失去。

    但即便比店铺零售价偏低,也比私市批量转给黑市商人,要高出两倍以上,而王家之前只想着卖给黑市商人,赚取丰厚利润。而今直接零售给买家,赚取的利润,是暴利中的暴利。

第093章 商道争锋(一)() 
而这样的暴利生意,在高守看来,还有可能持续。

    看着这一群趋之若鹜的富贵女眷,王雪如和孙伯觉得,持续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唯一问题是哪里弄货源,再闯边去西夏,已是不可能,至少对于王家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清楚,高守已做了许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包括今晚。

    按照高守的意思,王雪如郑重宣布:“凡是今夜买下的货品,觉得不满意,两天内可退货,鉴定货物无损坏缺漏后,必定不差一文的退还钱钞。”

    又是一个重磅诚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