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幻初唐 >

第124部分

梦幻初唐-第124部分

小说: 梦幻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元庆不准备在仙缘的事情上再多解释太多,直接说道:”吃虫子的事情倒是听说过,好像挺多地方都吃的,还是各种各样的虫子都敢吃,什么蜘蛛啊,蜈蚣啊,蝎子啊,蝉蛹,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只有没有的虫子,没有不敢吃的虫子。不过再具体的臣也不清楚,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听说过了,反正臣觉得吃虫子挺恶心的,估计这些吃虫子的事情也都是臣不知什么时候道听途说来的瞎话,陛下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武元庆是一推二四六,反正只要关于仙缘的事情都不认,吃虫子的事情听说过,但别想问是从哪听来的,早忘了。

    听武元庆承认听说过吃虫子的事情,李世民心中就有点动心了,这要是武元庆或者孙思邈两个人中的任意一个人说虫子可以吃,李世民都不会这么想的,但两个人都这么说,那这种事情就很有试试的必要了。

    孙思邈那是大神医,那说的话八九不离十,武元庆虽然常常惹事,但在见识上的博学,那李世民也是要叹服的。

    光是他说的那些光怪陆离,异想天开的故事就不是一般人知道的。

    更别说武元庆对大唐的地里山川,以及周边国家的各种人文,见解的了解程度了,那用武元庆的话说叫略懂的见识,却已经让鸿胪寺的那些和属国常年打交道的官员叹为观止。

    武元庆随手画过的周边国家的大致轮廓的地图,虽然细节上有差异,但大体的走势,尤其是那大陆和大海的分界线画的至要比大唐自己绘制的地图还要详细。

    还有那什么这个岛那个岛的,很多都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听都没听说过的。

    见李世民已经开始动心,武元庆心中暗喜,嘴上却说道:“可能臣对孙神医的话理解的有些偏颇也不一定,陛下还是派人再去问一下孙神医的好”。

    李世民沉吟了下,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事关重大,的确还是再问一下孙神医的好“。

    然后,李世民就喊过来一个内侍,让他到城外去问下孙思邈关于蝗虫能不能吃的问题。

    这要是真去问了,武元庆之前的一串瞎话那可就要露馅了,武元庆自然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武元庆笑着进言道:’陛下,灾民营地人多嘴杂,吃蝗虫又事关重大,还是不宜让太多人知道的好。我看最好是不要直接问孙神医蝗虫能不能吃这个问题的好”。

    “那,依你的意思该怎么问呢”李世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现在城里城外,虽说之前传谣言的被抓了挺多的,但谣言毕竟是传开了,更和况很多百姓都把蝗虫当蝗神来拜祭,这么微妙的时候,小心点不为过,于是问道。

    “我看就问孙神医,蝗虫是否可以入药好了,既能确认蝗虫可不可以,还不会被别人联想其他”武元庆出主意。

    “听清楚了吗,就照他的话去问吧”李世民摆摆手说道。

    内侍倒退着走了。

    武元庆抿着嘴偷笑。

第二百一十一章 刺激() 
前世武元庆不知道在哪看过一段话,说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用白话说就是,贞观二年,京畿地区发现有蝗虫。六月十六日,唐太宗前往禁苑,看到蝗虫,顺手捉了几只,咒骂说:“人民靠庄稼养活生命,而你们却吃庄稼,我宁愿你们吃我的内脏!”抬手要把蝗虫吃下去,左右侍从官员劝阻说:“这是污秽之物,(吃下去)可能会使人生病。”唐太宗说:“我为人民受苦,不怕生病。”于是把蝗虫吞下。本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蝗虫那是深恶痛绝的,也是急百姓之所急,一心为民的好皇帝,但后边说什么吃了蝗虫后,蝗灾就没造成什么太大的灾害这就太扯淡了。

    正史上,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切实记载了发生在贞观二年关中的这次范围广阔,灾害严峻的蝗灾,完全没说蝗灾没造成太大影响的话。

    所以武元庆比较倾向于李世民吃蝗虫的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却并不能对减轻蝗灾有一点影响,只是在群臣面前秀了一把,在天下百姓的面前秀了一把。

    哪怕当时吃蝗虫的时候李世民的确是一心想着百姓,但然并卵,没用就是没用,只能成为一场传诵一时,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大秀。

    当然,历史上李世民吃蝗虫没有减轻一点蝗灾的影响那也是因为没有像武元庆这样的穿越者存在。

    现在武元庆这个极品吃货,吃过各色虫子的穿越客来了,自然是不肯让皇帝吃蝗虫这样的事情消失在历史上的。

    当然,武元庆并不是多想看皇帝吃蝗虫的,想也知道,就算全天下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也不至于让皇帝到了吃虫子的地步。

    李世民吃虫子的象征意义依然是远大于实际意义的。

    只有李世民吃了蝗虫,才能给群臣给天下的百姓做一个榜样,一个楷模。

    别人就会说,你看皇帝都能吃蝗虫,而且孙神医还说吃蝗虫有怎么怎么样的好处,那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么就不能吃啊。

    那些灾民更是全部饿急了眼的,要是没有朝廷施粥放粮,以工代赈等等举措的实行,易子而食绝对不是想象。

    就算现在朝廷以工代赈搞施粥,各地的灾民依然都只是能喝点稀粥填肚,想吃饱或者吃个半饱那都是奢求。

    以前这些人或许对蝗虫还有种种的畏惧,恐惧,但只要满朝营造出蝗虫可以吃,不但可以吃,而且还很好吃的氛围,那这些饿急了眼的灾民一定会蜂拥而上捉蝗虫去的。

    那时候蝗虫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不但灾民的肚子可以填饱一些,就连地里的庄稼没准都还能抢救回来一些呢。

    所以,武元庆这靠欺君来诱骗李世民相信蝗虫可以吃,还真算得上是用心良苦。

    派去找孙思邈问话的内侍很快就回来了,不出所料,有了武元庆在里边掺和,内侍只是问了蝗虫是否可以入药,孙思邈也很专业的回答了蝗虫针对的病症,起到的效果等等。

    然后,李世民得到的答案就是蝗虫是可以吃的。

    其实,孙思邈的这个回答只是让李世民相信了最后的两成,关键的前面八成都是武元庆说的,而武元庆又是打着孙思邈的名义说的,加上自己一直以来还算良好的见多识广的名头,这几方面一综合,终于是让李世民彻彻底底相信了蝗虫是可以吃的。

    李世民沉吟不说话,也不知道是在思量吃蝗虫的后果还是在思量该怎么让其他人相信蝗虫是可以吃的这个事实。

    此时,武元庆开口了:“陛下,孙神医说的吃蝗虫这个事,臣觉得还是有点不靠谱,这虫子怎么吃,我觉得恶心的不行,我想其他人和臣的想法应该也是一样的。再说了,现在灾民勉强还是可以度日的,虽然现在我们手里的粮食不足以支持到这场灾害结束,但好歹可以让他们半死不活的度过这多半年,等到了冬天就算粮食不够了,顶多也就饿死一些,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百姓饿死的情况发生。陛下也算是对的起关中的百姓了”。

    “不行”兴许是武元庆后边说的话有些难听,刺激了一心要当千古明君的李世民,只见李世民袍袖用力一甩,恶狠狠的看着武元庆喊道:“在朕的治下,觉不允许出现百姓活活饿死的惨事发生。明明有蝗虫可以用来充饥果腹,却因为恶心就放弃,这不但放弃的一条应对蝗灾的办法,还放弃的是关中百万百姓的生命,这是在屠杀,朕决不允许。既然你们嫌恶心吃不下,那朕这个天子就来为关中百姓乃至天下百姓做个表率,让这千千万万人都看一看,这蝗虫是可以吃的。”

    扯淡,就算没有蝗灾,天下百姓活活饿死的也不算少见,还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你以为你是皇帝就真的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啊,吹牛也不打草稿,鄙视你。

    “陛下,这蝗虫百信们可都是当做蝗神来供奉的,您这要是吃蝗虫,让百姓们怎么想啊”心中腹诽着李世民说的话,武元庆脸上却布满忧心的说道。

    ”如果吃蝗虫是种罪的话,就让这上天惩罚朕一个人好了,哪怕让蝗虫啃噬朕的五脏六腑,朕也心甘情愿。“

    李世民一番话说的情深意切的,武元庆却一脸呆滞,尼玛,历史的滚滚车轮还真是不好改变啊,虽说没有说出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这句话,但现在说的这句话意思却也差求不多,还真是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呢。

    ”陛下心系苍生,仁心爱民,以身就蝗,感天动地,臣不能替君分忧惭愧汗颜“武元庆开始拍马屁,脸上做出感动,又有些赧然的表情。

    ”既然惭愧,汗颜,那这蝗虫你替朕吃了吧“

第二百一十二章 春分得意() 
卧槽,节操哪去了,掉地上摔稀碎了啊。

    刚尼玛说的还那么情深意重的,怎么转脸就要老子替你吃呀,吃你妹啊吃。

    武元庆低着头对李世民表达了深切而且很不友好的鄙夷。

    然后抬起头来就是一副萌萌哒的表情,眨巴着眼睛,故作奶声奶气的恶心人说道:‘好的陛下,能为陛下分忧,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行了,行了,你别恶心朕了,瞧你这么说话,比吃蝗虫都要恶心。”李世民果然被恶心的不轻,捂着嘴直摆手制止。

    皇帝吃蝗虫这种事,这种政治秀,自然不可能是随性而为,更不能说就当着未来的女婿还有几个内侍的面就吃了完事。

    那必须要在一个正式的隆重的场合秀上一把才行,才能有好效果。

    所以,李世民又和武元庆嘀嘀咕咕的商量了半天,然后武元庆告辞离开了。

    一离开皇宫,武元庆就又匆匆忙忙的跑出了城,到营地找到了孙思邈,然后一顿忽悠,说自己家里有东西能看到极细微的东西,细菌这种未知的存在,到自己家就能看到,然后没见识的土鳖孙思邈孙神医就迫不及待的跟着武元庆回了武家。

    到了武家,武元庆才告诉孙思邈说,自己所说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呢,要孙思邈在自家府上待一段时间,顺便参加一下自己的婚礼。

    当然孙思邈不是这么好忽悠的,武元庆又说了好些个医学上的东西,例如什么人体结构啊,肌肉多少块,骨头多少根的东西才好不容易把孙思邈给忽悠住。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武元庆担心李世民心血来潮召见孙思邈,别到时候给说漏了。

    自从定了婚期,武家的忙碌就没停过,临到成亲的这几天更是通宵达旦的忙。

    忙忙碌碌着,武元庆大喜的日子也到了。

    五月初九,宜嫁娶、纳采、出行、祭祀、祈福。

    一大早,武元庆就被拖起来梳洗,打扮,换新衣。

    当然,这新衣其实都不是说新做的新郎衣服。这时候结婚,尤其是武元庆这个品级的,直接就是穿着的官服,让准备穿一身大红新郎装去迎亲的武元庆失望不已。

    当然官服是官服,可该插的该戴的可一样不少,武元庆实在不理解这头上插花是什么鬼审美,可习俗就是习俗,不愿意也得戴着。

    男人头上戴朵大红花也就算了,可这惨白惨白的扑粉又是什么鬼。

    漂亮?这尼玛是漂亮吗?这是毁容好不好。

    明明眉清目秀的帅小伙,愣是给弄得一脸白粉,嘴唇鲜红,武元庆看着铜镜中模糊的自己,觉得生无可恋了。

    经过誓死反抗,脸上的妆容终于是洗掉了,但头上的大红花杨氏却是死活不让摘的,武元庆也只好作罢。

    同时娶两个老婆本来就是大麻烦事,还一个是顶级门阀的嫡女千金,一个是皇帝的宝贝闺女,更是麻烦到了极点,哪个都不敢怠慢了,失礼了。

    就拿这迎亲来说,新娘有两个,可新郎只有一个,武元庆又没有分身术,面对这样的难题他是分身乏术了,武士彠也差点愁白了头。

    最后,还是武元庆做了决定,让便宜老爹去主婚人李孝恭的府上去接襄城,他自己则去王珪家里去接王子瑜。

    武士彠即是当朝国公,又是工部尚书三品大员,还即将是公主的公爹,这样的身份去迎接襄城绝对算不得失礼。

    当然这个武家是和襄城他爹皇帝李世民沟通过的,得到了李世民的允许才敢这么干的。

    到了迎接的时辰,武士彠去李孝恭府上接襄城去了,武元庆则骑着一匹白马领着队伍,吹吹打打的往王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